书城励志做最好的自己
3395800000018

第18章 做最好的职业人(3)

Oling一直从事销售工作,刚被公司以优厚的待遇挖来,从原公司的主管变成了新公司的经理。但是新公司却没有兑现对她的承诺,她很郁闷,却也知道在这家公司很有发展前途。于是,她积极联系多年来与她有销售往来的客户,为公司赢得很大的利润,老板不但兑现了承诺,还额外为她发了数目可观的效益奖金。

求人不如求己

做人当有“宁教人求己,不让己求人”的志气。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困难,一味依赖别人,只能受制于人;只有自立自强,挑战自我,才能将事情更快、更好地解决。一个人只要具备求己不求人的品性,方能开拓发展自己的事业,创造生命的辉煌。

玛丽·克劳莉的母亲在她出生刚18个月时就因肺炎而不幸去世,可怜的小玛丽被祖母领到一个农场。在农场里,小玛丽没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她小小年纪就开始做杂事,一直干到15岁。

玛丽的童年是在孤独之中度过的,在她比与她年纪相仿的其他孩子先读完中学后,她受不了孤独感的折磨,渴望有人来关心她、支持她,因此她早早地就找了个丈夫。可由于草率成婚,这个匆忙建立起来的家庭没过多久就彻底破裂了,她不得不一个人承担起抚养两个孩子的义务。尽管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可那点微薄的工资又哪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呢?

玛丽开始忧虑起自己将来的命运。她反复问自己,她是只配做个含辛茹苦地拉扯孩子、斤斤计较每一分钱的小人物呢,还是能成为自己的主宰?当她明确了自己的选择后,作出了决定:她要改变目前的窘境,要超越现在的自我。

于是,她进会计班学习,并寻到一份好工作。白天她整日工作,晚上就去南麦塞德恩特大学上课,即使周末也不休息。

直到有一天,当玛丽发现自己对家庭装饰比较喜欢时,她就辞去了会计工作,把活动阵地移到了自己家里。她把家里布置得很漂亮,并且经常举行各种聚会。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她亮出各式各样的商品,然后向在场的人兜售,无疑,此举获得了成功。接下来,她成立了一个家用百货进口公司。不久,她又创建了家庭装潢和礼品有限公司,使自己跻身于商界。她的人生开始了新的篇章。

现在,玛丽的公司雇有两三万名销售代理人,遍布于美国的49个州。她还鼓励并出资培训了不少妇女从事商业活动。不用说,她的收入相当可观,足以支付她的任何花费。不论是从事大的事业,还是安享快乐的家庭生活,对她来说都不是什么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了。

玛丽成了各种团体追逐的对象,许多社团组织都请她去演讲,好几个董事会挂着她的头衔,她还是第一位进入达拉斯商会的妇女。而玛丽之所以会取得这样辉煌的成果,就在于她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甘自生自灭,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相信我一定能改变自己的世界!”她把这一积极乐观的信念贯彻到行动中,结果她成功了。相比之下,既然玛丽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你为什么不能?行动吧!激发你自身的无限潜能,做你命运的主宰者,你一定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向着目标前进

松下幸之助给年轻人的忠告:一个人没有目标,就会不思进取,进而也无法成功。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目标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没有目标,人生通常也就失去了意义,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并且一直在努力,才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赖嘉随父母迁至亚特兰大市时,年仅四岁。他的父母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因此当赖嘉表示要上大学时,他的亲友大多不表示支持,但赖嘉心意已决,最后果真成为家中唯一进大学的人。但是一年之后,他却因贪玩导致功课不及格,被迫退学。在接下来的六年,他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毫无人生目标。他大半时间都在一家低功率的电台担任导播,有时也替卡车装卸货物。

有一天,他拿起魏特利的一本著作——《志在夺标》,从那时起,他对自己的看法完全改观,发觉自己拥有不凡的能力。重获新生的赖嘉,终于了解到承诺的重要性。的确,承诺决定我们的将来。

赖嘉的目标是重返大学,然而他的成绩实在太糟了,以致连遭墨瑟大学拒绝两次。在遭到第二次拒绝之后的某天,赖嘉无意间撞见院长韩翠丝,他趁机向她剖明心志。结果,院长答应了他的请求,准许他入学,但有一个附带条件:他的平均分数要达到乙等,否则就要再度退学。

赖嘉一改过去的散漫态度,以信心坚定、目标明确、内心无畏的姿态,重新踏入校门。他每季平均进修二十个学分。经过两年零三个月,即以优异成绩取得学位,紧接着再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这是计划性目标的绝妙好处。当你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后,新的目标也会跟着形成,你的信心将更加坚定,成就更大,而且兴趣更多。

如今,这个伐木工人的儿子已成为赖嘉博士,他还在全美发展最迅速的教会中担任牧师,教会地点就在费特维尔市,距他成长的亚特兰大仅数分钟车程。

事实上,从赖嘉自认为是个成功者之后,他的目标便一个接一个出现,他也成为一个筑梦的人。

赖嘉的成功,尚涉及另一因素。改变人生方向及自我认知之后,改为努力工作的态度,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

一代伟人亚历山大大帝的成败也与目标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有关。当亚历山大大帝拥有远景,而远景盘踞他的心时,他便能征服世界。当他的远景或梦想一旦消失,却连一只酒瓶也征服不了。牧羊人大卫因为有远景,而得以征服巨人歌利亚,但远景破灭之后,他却连自己的欲望也战胜不了。

为了攀越人生巅峰,在个人、家庭、事业、生活及心灵平静等方面获得全面成功,我们必须妥善利用时间。而时间要能运用得当,便得先设定目标,然后朝目标奋勇迈进。

追求理想超越自我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我们只有尽力不断地想办法完善它。

日本企业将他们的成功归功于美国的管理大师戴明博士,日本最高的管理奖就叫戴明奖。

当年麦克阿瑟占领日本时,为了救助日本经济,指示盟军总部大量在日本购买日用品,在众多的采购中,有一批是电话总机,谁知交货装机后不能使用。麦克阿瑟认识到要振兴日本经济,首先就要改善日本的管理水平。

于是,日本的企业家联盟决心邀请戴明博士来讲管理,教授日本企业管理。戴明去了后,发现听众对象是日本一些大企业的工程师和一线的管理者。他就问邀请他去的联盟:“你们日本是真的想改变,还是假的想改变?”大家回答:当然是真的想改变。戴明说:“那好,那就请你们让各大企业的总裁来学习。”

此后,戴明博士在日本办了八期总裁班,从此就被誉为日本战后复兴的第一功臣。

那么,戴明博士做了什么事呢?

首先他要日本企业认识到高质量的产品不会增加成本,只会减少成本。为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开始成本可能会高,但科学化、规范化后,成本就不会很高了,而且由于保证了质量,次品会减少,顾客也会更喜欢,所以成本反而会降低。

戴明还认为检查不重要。当产品检查出来质量有问题时,已经太晚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找出问题,改善流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改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所以检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更重要的是,戴明博士在日本企业中倡导了一种精神:那就是要永远不断地追求改善,每天进步一点点。现在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日本企业的标志。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以更大的热情去获取更大的成功,不断地给自己加压,不断给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永远不让发动机熄火,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之车驶至尽可能远的奇境。

递一把梯子给对方

人都是爱面子的,你给他人面子就是给他人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全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在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就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对方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面子。

有一次,卓别林准备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者。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位实习生提醒他说:“老师,您的草鞋带子松了。”卓别林回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别人看不到的舞台入口时,却又蹲下,把刚才系紧的带子松开了。

显然,他的目的是,以草鞋的带子的松垮,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劳状态。当他解松鞋带时,正巧一位记者到后台采访,亲眼看见了这一幕。戏演完后,记者问卓别林:“您该当场教那位弟子,他还不懂演戏的技巧。”卓别林答道:“别人的好意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别人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的心去接受别人的好意,并给以回报。”

这正是一个大师的成功与境界。

每个人都会有走不下去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遭遇尴尬,当别人爬不上来时,递一把梯子给对方,那么,你得到的不仅是自己的成功,更多的是别人对你的尊敬。

有一位女士在一家公司任市场调研员。她接下的第一份差事是为一项新产品做市场调查。她说道:“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我几乎瘫倒在地,由于计划工作的一系列错误,导致整个事情失败,必须从头再来。更不好对付的是,报告会议马上就要开始,我已经没有时间了。当他们要求我拿出报告时,我吓得不能控制自己。为了不惹大家嘲笑,我尽量克制自己,因为太过紧张了。我简短地说明了一下,并表示我需要时间重新来做,我会在下次会议时提交。然后,我等待老板大发脾气。

“结果出人意料,他先感谢我工作踏实,并表示计划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他相信新的调查一定准确无误,会对公司产生很大帮助。他在众人面前肯定我,让我保全了颜面,并说我缺少的是经验,不是工作能力。

那天,我挺直胸膛离开了会场,并下定决心不再犯错误。”

懂得在细节上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欢迎。一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做宽大的理解,这些都可以减少对他人的伤害,保住他人的面子。

给别人递一把梯子,给别人留个台阶,帮助别人走过尴尬,对人是一种温暖,对己是一种修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