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既是对他人的关爱,也是对自己的肯定。学会与人为善,对人对事宽容,也是你良好的修养和文化素质的体现。如果你能帮助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不但能显示出你的博大胸怀,而且还有助于“化敌为友”,为自己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人际环境。
善于赞赏别人
生活中少一分指责,多一点嘉许,不仅令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也能给予对方愉悦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许多年以前,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工厂里做工。他一直喜欢唱歌,梦想当一个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师不但没给他鼓励,反而使他泄气。他说:“你不适宜唱歌,你根本就是五音不全。”但他的母亲,一位穷苦的农妇却不以为然。
她搂着自己的孩子,称赞他说:“孩子,你能唱歌,你一定能把歌唱好。瞧你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她节省下每一分钱让她的儿子上音乐课。这位母亲的嘉许,给了孩子无穷的力量,也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名字叫恩瑞·卡罗素,那个时代最伟大、最知名的歌剧演唱家。假若在这个小男孩的童年,没有母亲的激励与赞许,只有那位老师的无情打击,这个世界上也许就少了一位著名的歌唱家。
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曾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陶行知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孩子。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了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刻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的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善于赞扬别人,就会更容易征服对方。别吝啬你的那份阳光,让它普照周围的每一个人,也许就是你的这份阳光,会使他人一生受益。赞许别人的时候,要记住下面这个规则:如果一个人具有希腊神话人物的魁伟体格,他自己也知道这个事实,在他心里已毫无疑问,因此他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但是他也许有某些不明显的长处,把这些优点找出来赞赏一番,他就会乐不可支。
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生活压力空前提高,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社会交际圈,对于人们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与提高工作效率会起到一个调节剂的作用。所以在与人交往中,一定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对他人多一些包容与理解,少一些矛盾、怒气和盲目,这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莱曼兄弟公司是1850年由莱曼三兄弟亨利·莱曼、伊曼纽尔·莱曼、迈耶·莱曼创办的。这三兄弟来自德国,后到美洲大陆寻找发展机会,经过他们的苦心经营,该公司共拥有资本约25亿美元,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
但由于兄弟三人彼此难以互相理解,存在太多的分歧,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亨利·莱曼是个事业型的领导者,凡事从大处着眼,公司很多计划都是他制订出来的。伊曼纽尔·莱曼则是精细的后勤人员,善于组织内务,精于算计。而迈耶·莱曼则脱离了他两个兄弟的方向,他的目标是自己创办自己的企业。这样,迈耶·莱曼根本不顾及他的两个兄弟,一味地为自己将来的大企业着想,而另外两人则置迈耶·莱曼于不顾,为了整个公司的创益继续发展。这样,矛盾便产生了。
后来,迈耶·莱曼再也无法忍受集体(公司)的束缚,离他们而去。整个公司随之也分崩离析了。莱曼兄弟公司解体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所有的成功都是齐心协力创造出来的,如果失去了这种协作,那么,很难找到成功的道路。
如何能够很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认为这样的要求连你自己都无法接受,那么,趁早改变你的想法,千万不要用这种要求对待别人。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夫妻情侣之间的分歧、上司和下属之间的矛盾都是因为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无法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回应。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好奇心”,人们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认为别人应该怎样。或者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界定别人“应该”有的想法和处理方式。
学会换位思考,学习以宽广的态度接纳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物,才能彼此尊重和体谅。换位思考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移情”,去“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以别人的心境来思考问题。
不争是最高的竞争策略
有一则西方寓言会给你很好的启迪:两只饥渴的狮子同时发现了一个水湾,可里面的水只够一只狮子喝的。两只狮子谁也不肯退让,谁都认为自己是第一个发现水湾的,都想喝上第一口水。冲突很快升级,两只狮子终于大打出手。突然,这两只争斗的狮子发现,有一群狼正围着它们,等着失败者跌倒。两只狮子忽然醒悟,停止了争斗,各自走开。
聪明的狮子告诉你一个道理:不争才是最高的竞争策略。
首先,不要事事苛求公平,因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人的心理常常受到伤害的原因之一,就是每件事都要求公平。你有你的尺子,别人也有别人的尺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你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当然就有了不公之感。所以不必事事都拿着一把公平的尺子去衡量,否则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其次,设法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来求得公平。比如,有些人认为只要工作踏实肯干、业务能力强就应得到领导的青睐,而把主动与领导搞好关系的举动错误地当成了溜须拍马,这是不对的。想想看,领导也是人,而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你主动接近他,说明你心里有他。所以有些看似不公平的事,正是自己不成熟的观念与言行造成的。
最后,改变衡量公平的标准。不公平是一种进行比较后的主观感觉,因而只要你改变一下这种比较的标准,就能够消除心理上的不公平感。比如,自己这次没有加薪,觉得很不公平。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就会发现这次加薪名额是有限的,许多和自己条件一样甚至强于自己的人也没如愿。也许这样一想,你就平静多了。要知道,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做得好,大家都很努力。一时的得失不能说明什么,做事还须眼光放远一点。
不争不是不做任何努力,而是一种达观的处世态度,是换了一种竞争的姿势罢了。“上兵伐谋”,懂得投入少而获得多的竞争策略,才是智者之争。
想加薪,就要对领导说
你每天辛勤劳作,可到底能换来多少酬劳呢?眼见同事的薪水水涨船高,自己的业绩也并非不出色,可就是轮不到你加薪。厄运似乎都降临到你一个人头上了,别人都是幸运的。最重要的是,不加薪意味着对你的工作的否定。这种苦恼日夜折磨你,怎么办?记住,想加薪,就要对领导说。
美国的一个政客说,想结交一个朋友,就请他帮你一个忙。因为人们总是更容易记得帮别人做过什么,而把别人帮自己的事情忘掉。他还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对自己帮助过的人示好。这个定律,完全可以活学活用在职场上:要善于对老板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意志。
战国时代,秦国有一个12岁的少年叫甘罗,一天看到自己的老板——相国吕不韦为与燕国的外交事宜发愁,就主动要求作为外交大使出使燕国,当场被吕不韦呵斥。结果他大大方方地对吕不韦说:有个人7岁就被孔子当做老师呢,我已经12岁了,就让我试一试吧。吕不韦最后任命他为大使,出使燕国。结果甘罗圆满完成预期使命,还当上了丞相,传为千古美谈。甘罗的职业机会,就是这么大大方方争取来的。
如果你感到你完全有资格获得比现在高的薪水,那么就不要客气,大胆地向老板说。当然,前提是对自己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研究市场。在提出加薪之前,要先考察市场,给自己一个定位。就是说要搞清楚同行们挣多少,你和他们的差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可能张了口也是白张。比如,同样岗位,上海和济南就不一样,这是地域造成的,不是老板不给。通过这样的调查,你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所应取得的报酬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概念。这会让你实实在在地了解,自己的水平在自己所处的市场上到底值多少,然后重新评价自己的价值。
希望通过薪水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一种让社会认可的需求,无可厚非,但你必须让老板明白你对公司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找到与老板面谈的适当机会。你不妨要老板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例如:您理想的员工标准是什么?自己的表现符合公司的标准了吗?您觉得你在公司的未来发展中会发挥多大的作用?如果老板认可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那么你就可以说出自己的成就、提出自己的愿望了。但千万不要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那是很愚蠢的,或许他会认为你在以自己的成绩要挟他。不说出具体的数字,或许会获得意外的惊喜。
吸取别人的优点
苏格拉底曾一再告诉门徒:“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什么。”你不可能比苏格拉底更加聪明,所以从现在开始,最好不要再指出人们有什么错,更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因为你的观点也并非完全正确。如果你认为有些人的话不对——不错,就算你确信他说错了——你最好还是这样讲:“啊,慢着,我有另一个想法,不知对不对。假如我错了的话,希望你们纠正我。让我们共同来看看这件事。”
很奇妙,的的确确很奇妙。尤其是像这样的话:“我可能不对,让我们来看看这件事。”天上或地下绝对没有人会反对你说“我可能不对。让我们来看看这件事。”
马布里的一位学员哈洛·雷恩克就曾用这种方式处理顾客纠纷,他是道奇汽车在蒙大那州的代理商。雷恩克在报告时指出,由于汽车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在处理顾客投诉案件时,你常常显得冷漠无情,这就很容易引起愤怒,甚至做不成生意,或造成许多不快。
他告诉班上的其他学员:“后来我想清楚了,这样确实无济于事,后来便改变了做事的办法。我转而向顾客这么说:‘我们公司犯了不少错误,我实在深以为憾,请把你碰到的情形告诉我。’
“这种方法显然消除了顾客的敌意。情绪一放松,顾客在处理事情的过程当中就容易讲道理了。许多顾客对我的谅解态度表示感谢,其中两个人甚至后来还带来自己的朋友买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我们很需要这样的顾客。而我相信尊重顾客的意见。对待顾客周到有礼,都是赢得竞争的本钱。”
你永远不会因为认错而导致麻烦。只有如此才能平息争论,促使对方也能同你一样公正宽大,甚至也承认他或许错了。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他的书中写道:能了解别人的想法,你会获益很大。也许你会觉得奇怪,真有必要去了解别人吗?我想是的。我们对许多“陈述”的第一个反应常常是“估量”或“评断”,而不是去“了解”。每当有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或是信念时,我们通常即刻作出的反应是:“这是对的”“这好蠢”“这是不正常的”“那毫无道理”“那是错的”“那个不好”,我们很少要自己去了解陈述者话中的真正含义。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兴趣也不一样。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专嗜揣测他人的意图,逢迎他人的喜好,以使自己做出讨人喜欢之举。当然这种人不值得效仿。但有一点对世人应有所启发:他们为何要逢迎他人?无非是有人喜欢他们如此。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要忽视这一点,即满足他人的兴趣。不能只顾自己的喜乐爱好,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一旦你的兴趣与他人产生冲突时,就会给你们的交往设置一种障碍,造成一种难以克服的劣势。
凡到过牡蛎湾拜访过罗斯福的人,对他广博的知识无不感到惊奇。“无论是一个牧童、猎骑者、纽约政客,还是一位外交家”,勃莱特福写道,“罗斯福都知道同他谈些什么。”那么罗斯福是如何做到由弱而强的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罗斯福每接见一位来访者,他就会在这之前的一个晚上阅读有关这个客人所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以便找到令人感兴趣的话题,防止自己在谈话方面处于劣势。罗斯福同所有的领袖一样,懂得与人沟通的诀窍就是:谈论他人最引以为贵的事情。
前耶鲁大学教授、和蔼的费尔普早年就有过挫败的教训。
“我8岁那年,有一个周末,我去拜望我的姑母林慈莱,并在她家度假。”费尔普在他的一篇关于人性的文章中写道,“有一天晚上,一个中年人来访,他与姑母寒暄之后,便将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身上。当时,我正巧对船很感兴趣,而这位客人谈论的话题似乎特别有趣。他走后,我向姑母热烈地称赞他,说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对船是多么感兴趣!而我的姑母告诉我说,他是一位纽约的律师,其实他对有关船的知识毫无兴趣。但他为什么始终与我谈论船的事情呢?
“姑母告诉我:‘因为他是一位高尚的人。他见你对船感兴趣,所以就谈论能让你喜欢并感到愉悦的事情,同时也使他自己受人欢迎。’”费尔普说,“我永远记住了我姑母的话。”
有一位童子军,名叫查利夫。“有一天,我觉得我需要有人帮忙,”查利夫写道,“欧洲将举行童子军大露营,我要请美国一家大公司的经理资助我的一个童子军的旅费。
“幸好在我去见这人以前,我听说他曾开了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而这张支票退回之后,他把它置于镜框之中。
“所以我走进他办公室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谈论那张支票——一张100万美
元的支票!我告诉他,我从未听说过有人开过这样的一张支票,我要告诉我的童子军,我的确看见过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了。他很欣喜地向我出示那张支票。我表示羡慕他,并请他告诉我其中的经过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