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希望是心灵的灯塔
3395500000046

第46章 感恩趁早

友瑶

有一次,我打出租去车站,由于行李多,我还请那位“的姐”帮我买了去上海的车票。等我刚刚爬上去上海的大巴,车就启动了。这时,有人在拍我身边的车窗,转头一看,是刚才那个“的姐”,她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地示意我开窗,只为还我落在她车上的电话号码簿。天哪,好险!电话号码簿上都是我的客户,丢了它,我此去什么事都办不成。车行至出口处,我看见“的姐”也已返回到停在路边的出租车中。我记下了她的车牌号,心想,等我回来,一定得好好谢谢她,写表扬信、请吃饭都可以。可是,等我真的回来后,先因出差的劳累而休息了几天,后来又发现自己整天很忙,要找她,还得打电话到她们单位,而她究竟隶属出租公司、公交公司还是其他什么公司,打听起来还真繁琐。我想,反正我老坐出租车,我一定会再遇上她的,那样就直接多了。所以,我开始等待和她不期而遇。可是3年过去了,我始终未能如愿,我知道,这事将不了了之。

其实,我常遇到这样的憾事,知恩不报对我来说是一种“心债”。有一次下乡办事,在一家铁匠铺里歇脚,看见铁匠把通红的铁片锻打成一把锹,然后放进凉水里淬火。不多时就有一个买主来买锹,只是他嫌这把锹的弧度大了点儿,让铁匠师傅再给弄平一些。我笑说,这个好办,直接锤锤就好了。铁匠师傅冲我一笑,然后又把锹放入炉中:“都说趁热才能打铁,你忘了?”

趁热打铁?!我忽然顿悟过来,想起我的“心债”。是啊,我为什么不在受人之恩时趁热打铁地回报呢?比如找那个“的姐”,当时我为何不跟她要个电话,即使要不到,在去上海的途中用手机打听她隶属于哪个单位,最多花点电话费,总能查到的,那时,所有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

其实,许多事情,我们只是没有付诸行动,真的努力了,也许并不难。感恩这种愿望,是一种情感的冲动,但它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和消失。相信生活中的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对于感恩,也想过“以后再说”;看到老没机会又认为“大恩不言谢”,然后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来为自己的食言开脱,最后也像我一样欠下一笔笔“心债”。“心债”是来自道德与良知的谴责,倘若因为懒惰而承受,是不是太不划算?!感恩是你我心中的一股岩浆,与其把它遏在心里凝成僵硬而冰冷的石头,何不适时给它一个喷发的渠道,给世界增添一份温暖?

心灵智语

我们要学会感恩,更要学会将感恩付诸于言行,才能无愧于人,无悔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