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3394900000060

第60章 掌控难处之人——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贪小便宜不管源于哪一种心理状态,要他们一下改掉并不现实,只能潜移默化,而且允许出现反复。如果一个人去感化犹嫌力量不足,可动员几个要好的朋友来共同努力。当贪小便宜者真正理解你的真诚以后,他是会永远感激你的,由此所建立起来的友谊,也一定是纯洁的、牢固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贪小便宜、自私自利的人也常常有他们的特点——精打细算。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他们这种特点加以升华,运用到某些比较合适的地方,也可以发挥其优势。例如,让这种贪小便宜的人干财务类工作,在有严格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成为你的“守财奴”,这样,岂不是一件好事?

与难缠的人见招拆招

在和难缠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影响最大的是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千万要保持镇定,互相攻击报复是不会使情况改善的,它只会使我们的血脉喷张,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激起体内不正常的神经化学反应,且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恢复平静。

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洛克菲勒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位不速之客恣意谩骂他达10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和善地注视着这位攻击者,那人越暴躁,他便显得越和善!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他渐渐地平静下来。因为当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于是,他咽了一口气。他是做好了准备来此与洛克菲勒作斗争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将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语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不知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悻悻地离去。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不理睬他人对自己的无礼攻击,便是给他人的最严厉的迎头痛击!成功者每战必胜的原因,就是当对手急不可耐时,他们依然故我,显得相当冷静与沉着。

当然,如果你真的不幸遇上了非常讨厌的家伙,在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上,建议你还是向下文中的林肯总统学习。

有一次,林肯的办公室突然闯进一位来求职的人,这人连日来访已有几个星期了。他来后照样提出了老问题,要求总统给他一个职位。林肯总统说:“亲爱的朋友,这是没有用的。我已经说过了,我不能给你那个职位。我想你还不如立刻回去的好。”

那人听了以后恼羞成怒,很不客气地大声说:“那么,总统先生,我知道你是不肯帮我忙的……”众所皆知,林肯总统的良好修养与忍耐力是出了名的,但此时他真的无法再忍受了。他对那人注视良久,然后从容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那人的身边,一把揪住他的衣领,拉到门外,然后重重地将门关上。

那人又推开门,大声吼道:“把证书还给我!”林肯从桌子上拿了他的文件,走到门口,猛地一掷,再次把门关上,回到原位。对此事的处理,总统在当时以及事后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作为一个极为谦和的元首,林肯在必要的时候终于生气了。因为此人确实是个无赖,根本不值得林肯运用其他的策略。但凡领袖人物,无一不精通全盘战略。明枪暗箭、冷嘲热讽,甚至在一定的状态下动粗。他们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应该有自卫的举动,必须挺身而出!我们每个人都一样,不仅要行使我们自己的权利,更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小心应对心胸狭窄的人

心胸狭窄的人,其基本的心理特征有二: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下事。

心胸狭窄的人,嫉妒比自己强的人,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他们生性多疑,一点小事也常常折腾得自己吃不好、睡不香。

与这样的人相处,你要做到:

要有大度的气量。与心胸狭窄的人相处,肯定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果缺乏气量,与之斤斤计较,就无法相处。相反,如果气量大度,胸怀宽阔,就会使那些不愉快的事化为乌有,同时,对心胸狭窄的人也是个教育。

要有忍让的精神。有人因心胸狭窄,做出了对不住自己的事,你应该忍让。忍让,绝不是软弱,而是心胸宽阔、风格高尚的表现。提倡忍让,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

心胸狭窄的人极容易错误地估计形势,错误地对待人和事。因此,对心胸狭窄的人发扬忍让精神,绝不意味着迁就他的错误。对他的心胸狭窄忍让,但对他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决不迁就,这才是忍让。这样可避免无端树敌,生活中,“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树敌过多,不仅会使自己在生活中迈不开步,即便是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容忍别人对自己所犯的过错,不记仇,给他以希望,他自然会对你有所感恩,将这份报恩的感情藏于心中,日后总要寻机将这份恩情还回去。当然,我们所做的这些,目的并不是贪图他人的回报,如果是那样的话,反而会让人瞧不起。

如果是因为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应及时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就包含了这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发泄”,与其等别人“发泄”回来,不知何时飞出一支暗箭,倒不如主动上前致歉,以便尽释前嫌。

有许多人只注重搞好与重要人物的关系,而对位居其次的人或是暂时处于低谷的人多是瞧也不瞧。这种从众的冷漠态度很容易令对方误会,一旦你有求于他,他对你根本没有好感,自然也不会伸出援手。

一个在机关工作的小伙子,工作能力强,为人机灵,很受大家的喜爱与认可。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他对“一把手”的态度总是公事公办式的不远不近,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对并无多大实权的“二把手”却十分热情。小伙子自有他的道理,“二把手”是个尴尬的角色,虽是领导,却总不为人所重视,我若和大家一样对他不冷不热,也就是无形中把他排斥出去。虽然讨好他不一定能起到什么好的作用,但是如果他想在背后给你起点消极作用的话,也是吃不消的啊。亲近他的目的,并不是想与他交下多深的关系,只是不想多一个暗敌。

如果你想化解已与他人结下的仇怨,缓解紧张的关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德报怨,宽怀待人。然而,要做到忍而不争,这却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气去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伤害,更需要宽广的胸怀。

如何对待嫉妒心强的人

“人怕出名猪怕壮”,要讲清楚其原因,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容易到只用两个字就够了:嫉妒。一个人干事,三个人反对,五个人调查,十个人散布流言飞语,这不是极个别的事例。“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都是可怕的“警告”。

本来,一个人的才能比另一个人高的话,他的职位就应该高,这是理所应当的。但对于一个嫉妒心强的人来说却不然,对于才能胜过他的人,他一定想办法来中伤对方,对于地位高过他的人,他一定想方设法来推翻对方。

你也许遇到过下面的情况: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你把精心拟订的工作方案呈报老板。他对你的工作成果大加赞赏,在大家的面前“拍你的肩膀”,表示对你的重视,在会议中上上下下也都一致赞许你的真知灼见。再如,你刚好成功地完成了一项任务,使公司大赚了一笔钱,各部门主管对你另眼相看。这时的你必然是春风得意,难禁喜悦之色,大有“世界都属于我”的感觉。但你兴奋忘形之际,也许正是你自埋炸弹之时——令别人嫉妒,使你不知不觉中成为很多人的敌人。

而我们身边时刻都有嫉妒心强的人,要想自己处处都成功,就要学会应付这样的人。碰上这种人,通常不应正面跟其理论,你要常存戒心,不矜才炫能,不刺激对方。可在进一步交往中,使他感到你的高尚人格,由妒忌改为敬佩,这未必不是一个应付的好办法。

具体的方法可参照以下几点。

1.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与有嫉妒心的人相处时,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手段来对付他,因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爱猜忌的。倒不如将有嫉妒心的人当做普通人来看待,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与其费尽心思去琢磨,不如来个“无为而治”,取得“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2. 大智若愚,谦虚谨慎

孔子曾说:“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策略,事实上,当一个人处在鲜花与掌声中时,更需谦虚、谨慎。

所以,切记别乐昏了头,要处处表现得虚心、谦和,即使当你像坐直升机一样,势力一天比一天大之时,请仍然保持与旧同事的关系,抽时间与他们在一起聚聚。谈话时更不能自己翻那些成功史,即使别人阿谀一番,也当是耳边风好了,或者索性说:“多谢你的夸奖了,其实要更加努力,才能胜任此职。”

帕金森先生在《管理艺术精粹》中说:“大多数组织在结构上像一座金字塔,当一个人向金字塔顶端爬去的时候,最重要的岗位越来越少。因此,一个新近被提升的管理者,一定要特别谨慎小心。首先,他从前的大多数同事深信自己应该得到这个职位,并且为自己没有得到它而不快。特别重要的是:一个被提升的管理者必须想尽办法表现出谦逊和不气势凌人。他一定不要忘记他从前的共事者。”

3. 以爱化恨,以让抑争

以爱化恨法主要是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俗语说,“恨是离心药,爱是黏合剂”。因此,当你遭人嫉妒时,如果能够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会化解了。

做出让步的姿态,对人更有礼、更客气,千万不可有倨傲的态度,这样就可降低别人对你的嫉妒,因为你的低姿态使某些人在自尊方面获得了满足!

以有原则的忍让来抑制无原则的争斗,是根治嫉妒的关键之举。如果嫉妒者向你发出挑战,你不但不迎战,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则的适度忍让来求大同存小异,这不失为化解嫉妒、免遭嫉妒的好方式。

某大学的一位系主任,就懂得示弱之法。他刚刚被提升为系主任时,有一位同事有点嫉妒他,总找碴出他的“洋相”,使他难堪。后来,这位系主任来到这位同事家,诚心诚意地和他谈心,并把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全部亮了出来,说:“我本人无论教学还是教学管理,经验都很贫乏,管理一个系的教学工作,实在勉为其难,‘赶鸭子上架’,以后,请你一定尽力帮助我。”示弱之法很奏效,从此,那位同事再也没有找他的麻烦,反而经常为他出主意。

4. 说服、鼓励的对策

有些嫉妒是因误会而产生时,就需要进行说服和交谈,否则,误会越来越深,以致严重干扰和破坏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在说服时要注意心平气和,也要做好多次才能说服的准备。

对嫉妒者还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因为嫉妒者是在处于劣势时产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虽表面气壮如牛,其实内心是空虚的,且隐含着一种悲观情绪。所以对嫉妒者采取鼓励的态度十分必要,主要是客观地分析他的长处,强化他的信心,转变他的错误想法,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嫉妒者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使嫉妒转向公平竞争。

谨慎对待深藏不露的人

我们周围存在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让人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自我防范心理极强。

有的人际交往,其目的是了解彼此情况,以利于相互的合作或问题的解决。因此,彼此都会挖空心思去“刺探”对方的情报,以期使对方露出“庐山真面目”。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做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傻,或者故意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深藏不露的人可能是一位工于心计的人,这种人为了在与别人打交道时获得主动,或者出于某种目的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而把自己保护起来。这种人还总希望更多地了解对方,从而在各种矛盾关系中周旋,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