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3394600000063

第63章 生活要做减法,苛求完美生活会变得不完美(1)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檀木做成的弓。这张弓射箭又远又准,他非常珍惜它。有一次,这个人仔细观察它时想:还是有些笨重,外观也无特色,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就好了。他去了,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这个人拿着这张完美的弓心中充满了喜悦。“你终于变得完美了,我亲爱的弓!”这个人一面想着一面拉紧了弓,这时,弓“咔”的一声断了。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因为你太求完美,所以到最后连你应该得到的都即将失去。世界万物皆不完美,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物。人生总有缺憾,当你对凡事苛求时,结果可能只会让自己因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不快乐。要掌控你的生活,就要学会对生活做减法,千万别苛求完美。

生活总是不完美的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历史记载,西施的脚大,王昭君双肩仄削,貂蝉的耳垂太小,杨贵妃还患有狐臭呢。道理虽然浅显,可当我们真正面对自己的缺陷、生活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时,却又总感到懊恼、烦躁。

其实,完美的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因人的审美观不同而不同,今天以肥为美,明天就可能以瘦为美。古人以脚小为美,如果今天有“三寸金莲”走在大街上,路人肯定会笑掉大牙。

追求完美没有错,可怕的是求而不得后的自卑与堕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赢得精彩人生。正如清朝诗人顾嗣协所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人生,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当人们得到幸福之后,都希望长久地占有它,希望一生都能在幸福中度过。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幸福人人有份,但幸福不是一成不变的占有物,卢梭在《爱弥儿》中这样说道:“所有一切属于人的东西,都是要衰老的;在人生中,一切都是要完结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我们将因对它享受惯了,而领略不到它们的趣味了。如果外界的事物一点都不改变,我们的心就会变;不是幸福离开我们,就是我们离开幸福。”

正如好景不长在,好花不长开,幸福往往是很难持续终生的。莫罗阿写过一本很有名的小册子,叫做《人生五大问题》,其中有一篇文章叫《论幸福》,莫罗阿认为永久不变的境界是没有的、不可思议的,在他看来构成幸福的因素是脆弱的,任何事物都有终止的时候,幸福不可能永存不变。幸福是人的一种感受,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对自己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一种心理体验。仅就此而言,幸福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幸福无处不在,幸福近在咫尺,幸福又远在天涯。

人们往往会步入一个怪圈:拥有了往往感觉不到幸福,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知满足;但是一旦失去,才备感昔日拥有之珍贵,用一个个“假如”想找回自己不曾珍惜的幸福。与其等到失去了再去悔恨,不如好好地珍惜现在的拥有。拥有,即便不够完美,也是幸福。

世上本没有完美

一天早晨,园丁到花园里去的时候,发现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凋谢了,园中充满了衰败景象,毫无生气。

他非常诧异,就问花园门口的一棵橡树:你们中间究竟出了什么事?

后来他得知,橡树因为自怨没有松树那样高大挺拔,所以就生出厌世之心,不想活了;松树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样结果子而沮丧;葡萄藤也很伤心,因为它终日匍匐在地,不能直立,又不能像桃树那样绽开美丽的花朵;牵牛花也苦恼着,因为它自叹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树木也都有垂头丧气的理由,都埋怨自己不如别人。

这时,只有一棵小草长得青葱可爱。于是园丁问它:你为什么没有沮丧?

小草回答:我没有一丝灰心,一毫失望。我在此园中虽然算不上重要,但是我知道你需要一株橡树、一棵松树,或者葡萄藤、桃树,或者牵牛花、紫丁香,你才去栽种它们;我知道你也需要我这棵小小的草,我就心满意足地去吸收阳光雨露,使自己快乐成长。

这个富有哲理性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东西。那么,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又会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一个或者完全相同的两个?成绩不够好的人,也许卡拉OK唱得很棒;不够聪明的人,也许心地善良;你也许数学不好,可是能写出很好的文章;你貌不出众,可你人缘很好……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就会发现,再优秀的人,总有他的缺点和瑕疵;再差的人,也总有他的优点和独特之处。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我们往往就是花园中的橡树、松树,葡萄藤、桃树,牵牛花、紫丁香……

由于自卑心理作怪,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追求完美,是人的向上天性;可是不完美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总以幻想中的“完美”来要求自己,那就永远走不出自卑的泥沼。而自卑,又像一堵看不见的篱笆墙,把自卑者隔离和封闭起来。因为自卑,他们有了退缩乃至失败的借口。自卑消磨了少男少女的青春热情和朝气,也扼杀了他们的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同龄人中的落伍者。

自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但人们常常不能直接感受它,它常常隐藏在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后面,如无缘无故的紧张、不安、担心、害怕。自卑不但影响人的情绪,也使人在人际交往中退缩不前,更能影响人能力的发挥。有时我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但却没有办法。如果我们常常受不良情绪的困扰,那我们还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自信是自卑的克星,也是我们与生俱有的潜能,培养自信就能克服自卑。

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在思想上豁然开朗,从而悦纳自己,接受现实,避开弱点,最大限度地发扬自己的长处。这样,你也许将来会成为歌唱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或慈善事业家。

人生没有“完美”可言

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一个人也有优缺点,没有谁能够成为完美的人,因此我们不要用人生短暂的光阴去盲目追求完美。

事实上,我们是不完美的,可以形容为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然后丢弃在了人间。我们要想实现完美,就好像大海捞针,最终只会徒劳无功。

勇敢的人往往缺少智慧,聪明的人往往缺少勇气;豪爽的人往往心思过疏,谨慎的人往往怀疑过头,我们又怎么能达到完美呢?

我们不要求达到生活的完美。生活本身应该有些风浪,风浪正是我们出航的助力。如果我们生活在一帆风顺中,我们不会增长自己的才干,同时也很难体验生活的乐趣。

有一个人从来没有出过海,他的朋友约他一起前往。他有点犹豫,害怕出现翻船。朋友好说歹说地规劝他:“如果你总是这么杞人忧天,还不如从一出生就躺在床上,这样什么危险也没有了。”这个人经不住朋友的劝告,于是两人一同前往。

刚开始时,大海风平浪静,两人觉得心旷神怡。没过多久,风浪就来了。船有些摇摇晃晃,那个人有些紧张,朋友告诉他说没什么可担心的,这是常有的事情。这个人情绪有些舒缓。果然,没过多长时间,风浪就平息下来了。等他们回到家的时候,那个人对朋友说:“虽然有点惊险,但还是很有趣。”朋友呵呵一笑。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畏惧这个风险,担心那个风险。当时就有过来人告诉我们说,一切顺其自然。事实证明,我们担忧的90%的事情都没有发生。我们回过头去看那段生活的时候,发现经历了这样的日子,生活才变得丰富起来,连痛苦的经历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生活就是这样,不可能完美,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也没有必要追求完美,追求一帆风顺。我们要追求的是适应和驾驭生活的能力,就像我们在大海上,要做的是适应和驾驭那条摇摇晃晃的船。我们没有办法祈求上天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生活,我们应该依靠的是自己。

我们不要求达到事业的完美。追求事业的完美容易陷入空谈。因为事业的成功关键因素在于你的资源和你的事业是否匹配。没有资源,一切都是枉然,只能陷入空谈。因此我们发展自己的事业,不要想着一开始就做大事。事实上,事业的起步往往是从小事情做起的。如果一个人觉得小事情琐碎,不屑于去做,那么他也不大可能做大事情。任何庞大的机器都是由一个个部件组成,这些部件的运转如何直接决定了机器的运转。大事情也是由一堆小事情有机组合而成,因此做好小事情,就成为成功运转大事情的基础。

一位才思敏捷的牧师对公众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最后他以肯定自我价值作为结尾,强调每个人都是上帝眷顾的宝贝,每个人都是从天而降的天使。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要用好上帝给予的独特恩赐,去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听众当中有个人不服牧师的说法,站起身来,指着令自己不满意的扁塌鼻子,说道:“如果像你所说,人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请问有哪个完美的天使长着塌鼻子呢?”

另一个嫌自己腿短的女子也起身表示同样的意见,认为自己的短腿不是上帝完美的创造。

牧师轻松而自信地回答:“上帝的创造是完美的,而你们俩人也确实是从天而降的天使,只不过……”

他指了指那名塌鼻子的男子,说:“你降到地上时,让鼻子先着地罢了。”

牧师又指着那嫌自己腿短的女子,说:“而你,虽是脚先着地,却在从天而降的过程中,忘了打开降落伞。”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故事正是说明这个道理。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勤能补拙,先天的不足同样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王羲之从小口吃,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乃发愤读书,终于书法冠绝古今,成为书怪。

缺陷并不可怕,面对不足,采取泰然处之、宽容的态度,生活中便会少一份烦恼,多一片笑声。

完美主义是一个美丽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