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3394600000019

第19章 不留后遗症,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1)

很多时候,机会只会垂青你一次,你并没有下一次选择的机会。不要总说“下一次我一定做对”,在第一次的时候就把它做好吧。不能将工作一步做到位,只会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对你对公司都不会有什么好处。相信你自己的能力,相信你可以一次就做好。要想掌控你的工作,那就一次就做对吧,重新返工的代价太大了。而且,你不一定会有下次机会。

一开始就想好如何去做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农民比赛谁的土豆窝挖得直。说好之后,A农民就拿起工具开始行动。他是怎么做的呢?挖第二个土豆窝的时候和第一个对齐,他以为这就是最妥当的方法,谁知,等到他挖完了一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土豆窝已经向一边倾斜了很多。

这个时候,B农民刚刚拿好工具,他先在田的另外一头插上了一根长长的竹竿,然后开始不紧不慢地挖起窝子来。不多时候,一条笔直的土豆窝线便出来了。

A大惑不解,和B交谈起来,B告诉他,在开始行动的时候,他先仔细考虑了究竟什么叫直,怎么才能挖得直。他得出的结论是从田地这边到田地那边定好的一段笔直线段,单单两个土豆窝子是直的是不行的,于是他便在田那边竖起一根竹竿,照着竹竿的方向挖,一发现微妙的偏差,便开始调整。他评论A的方法说,看着前一个土豆窝决定第二个土豆窝的位置,如果第一个有所倾斜,第二个就会跟着倾斜,这样就越来越斜了。

一个简单的挖土豆窝子都可以有这么大的学问。你做事又是怎样的方式呢?

B农民在做事之前,一定先弄清目的。弄清目的,便可以为自己的行动设计出最有效率的方式。思考了之后再去做,你会发现,你做事情的效率增长很多。

汤姆·布兰德,在32岁时升为福特公司的总领班,成为福特公司最年轻的总领班,要知道在福特公司这个人才济济的“汽车王国”里,这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汤姆·布兰德20岁进入工厂的时候,就想在这个地方成就一番事业,他并没有像很多年轻人那样迫不及待地寻找一切可以晋升的机会,相反,他首先清楚了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需要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尽相同。他决心要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形成一个深刻的认识,所以,他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的工作就是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工作,经过一年的认真工作与思考,他对汽车的生产流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之后,汤姆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在那里他用了比别人更少的时间就掌握了做汽车椅垫的技能。后来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去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他几乎把这个厂的各部门工作都做过了。

汤姆的父亲对儿子的举动十分不解,他问汤姆:“你工作已经五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恐怕会耽误前途吧?”“爸爸,你不明白。”汤姆笑着说,“我并不急于当某一部门的小工头。我以整个工厂为工作的目标,所以必须花点时间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是把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利用,我要学的,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椅垫如何做,而是整辆汽车是如何制造的。”

当汤姆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汤姆在其他部门干过,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这为他的装配工作增加了不少便利,没有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的灵魂人物。很快,他就升为领班,并逐步成为15位领班的总领班。

汤姆一开始就很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是,他没有一蹴而就,而是按照自己的计划,从底层做起,把自己的根基打牢,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

如果缺乏事前思考的习惯,每次一有了任务就急于去完成,就会每次都付出很多,收获很少。因为,这样总是会走一些弯路,很多时候不得不重新进行,害得自己总是匆匆忙忙的。如果你属于比较善于思考的类型,总是把工作分成几部分,经过慎重考虑后再着手进行,这样工作起来会轻松很多,而且效率很高。

无论是做一件具体的工作,还是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步,你都要想好了再去做。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有一位企业家,曾因为他的工厂总是不能按期完成生产计划、不能按期发货而苦恼不堪。为了赶工期,他不得不新招了400名工人,但是生产进度永远赶不上订单的增加。

他的工厂是一间非常现代化的大工厂,厂房明净,规划整齐。他们有七条装配线,可以把不同的部件组装在一起。在每条装配线的尽头都设置了检查站,一旦出现问题会被专职人员记录在一张单子上。每台机器都会出现问题。出现问题的产品被送到返工站。在那里搭建了几个工作间,由最有经验的工人负责返工的工作。在返工之后,机器就可以出厂,发给用户了。

从表面上看,好像不存在任何问题:

机器不可能不出错;所有的工人都是很敬业的,他们为了返工可以工作到夜里12点,他们已经工作到极限了;技术上的改进在未来两年内是实现不了的。

后来有人给他提了个建议,那就是取消返工区。并且告诉他,只需要做这一件事情,就可以把所有问题解决,而且以后永远不会出现返工。

“这是不可能的!”老板叫道。那人劝他不妨试一下。

“取消返工区?那返工的产品在哪里重新加工?要知道返工的产品占了全部产品的30%!”那个人又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建议:

关闭返工站,让在那里工作的人都回到各自的生产线当中去,作为指导员和培训员;在生产线尽头摆上3张桌子,让质量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和专业工程师各管一张;将出现的缺陷按“供应商的问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设计的问题”进行分类,并且坚持永远、彻底地解决和消除这些问题,将机器送回生产线去修理,建立“零缺陷”的工作执行标准。

老板一脸的疑惑,但还是照着办了。结果,他发现了许多管理问题,比如,订购零件时,只看价格高低,没有注意质量;没有对生产线的工人进行很好的培训;有的人接受了一种观念,就是一切都需要返工,所以不够负责任。

几星期之后,他们又能按期生产了。他们还在制造车间立了一个标志板,上面写着无故障、无缺陷产品的天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越来越大,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他们也学会了检查新产品的好方法:工人一边装配,一边将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并解掉。

而最让人高兴的是,由于该厂提供的产品质量稳定而可靠,占领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他们随后兼并的七家工厂,无一例外都做到了这一点。即使是那些工厂的工人只有小学水平的文化,他们都照样做到了不返工,随后,每家工厂的利润都翻了10倍以上。

美国的西点军校出了无数名人,他们在各行各业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有人询问他们为什么能成功,他们的答案几乎一致:“在西点,人们只能有一个态度,就是在接受任务的时候,对自己说:‘我能完成!’除此之外,你没有别的选择。接下来,剩下的事情就是去很好地完成你的任务。”

很多时候,你并没有下一次选择的机会。不要总说“下一次我一定做对”,在第一次的时候就把它做好吧。不能将工作一步做到位,只会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对你对公司都不会有什么好处。相信你自己的能力,相信你可以一次就做好。

记住:一次就做对吧,重新返工的代价太大。而且,你不一定会有下次机会。

一步到位,不留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