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超值金版)
3393800000049

第49章 最灵敏的神经——感应(3)

在同一个磁场的人都有一个不同的分类磁场,终究一天会在一个圈子相聚的,在这个不同的分类磁场中的人们相识、相似、相遇、相知。

同一意向、同一思维或同样性格的人,总是会因为不同的事情而走到一起,并结合于同一磁场;不管时间和距离多么遥远,不管是多少年,终究他们会因各种原因,被同一磁场的磁性相吸而聚集在一起。

细分起来,人的磁场吸引力基于物质和精神层面两种。人的智商、情商,家境地位、亲情、环境等,亦是构成人们趋同的一个基础,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往往更容易形成稳固交际圈。另一层含义就是精神上的,包含以往的生活环境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最终形成对事物的统一认识。有的人和别人谈得来,或者产生一见如故的感觉,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先天基因构成因素,即相似度,另一方面,由此导致的因环境的影响而对性格、人格上的产生的差异变化。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微妙的,也是最难处的。这种复杂的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用文字表述很难穷尽和归纳。人的智商和情商及其具有的经济社会地位,是人际交往相互作用的关系场,这种关系场就像磁场一样,相互接近就会出现吸引排斥等效应,并且会因为距离的问题而出现亲疏和若即若离的情况。

当一个人在其所处的新环境里经历过一段时间后,那么他与周围的人的关系也会基本稳定下来了,一般来说,不会超出一个月,条件是必须有所接触或经常见面。当面对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两个人的眼神感觉和第一印象,即关系场相互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好恶,基本上是一两次的接触就会决定以后的关系定位的。一个单位的诸色人等,会在很短的时期内,形成三六九等,同类人物会趋同性地聚合到一个圈子,分别形成不同的群组。

一般来说,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的人很快会相互欣赏、彼此亲和,从而形成一个层次,这其中会包括许多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但不一定有很多具有较好经济条件的人。这其中不乏优秀和成功人士,这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层次,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的理想、较强的能力和较为理性的人。所以人们常说:“看一个人的品质,你就要看他所交的朋友。”这句话确实存在一定的道理。

那些碌碌无为、胸无大志、平凡朴实的人也会很快聚在一起的,这些人不是说他们是无用的人,只不过是他们的心智较上面的人要略逊一筹,和那种人交往起来往往会有来自智力和志向上的压力。这些人有可能有的人际关系很好,生活很规律或有一些不良癖好;工作一般、踏踏实实,他们大多数都是平凡的好人。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人不管是哪种人,相互渗透和少许的改变是肯定的,但他所处的层次基本是不变的,就和水中的鱼一样,不同种类的鱼是生活在不同水层的、不同的鸟是飞在天空不同高度的,天鹅和大雁是注定不会和野鸭为伍的,聪明的信鸽不会去和菜鸽集群的。所以,一个有品位的人是不会搞不清他所处的朋友圈的。

其实,爱情也同样存在磁场吸引。心理学家调查研究表明,沉醉在恋爱中的女人是她一生中最有女人味的时候,而陶醉在恋爱中的男人,也是他一生中最具有男性魅力的时候。爱情可以改变一个人男性化或女性化的程度,而没有爱却只有自恋的人,则更偏于中性。相对于失恋或独身的时候,恋爱中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其一生中最美的、最可爱的形象。

如果一个人想追求某个和他颇为有缘之人,就要想象着他或她双双已经坠入爱河,彼此深爱,情真意切,如此一来,凝聚的磁场与对方的磁场是相容相吸的,两人之间的能量往来穿梭的渠道也会彻底打通;但是如果你暗示自己这将是无言的结局,将是一厢情愿,那么你所散发的磁场与对方的磁场就是相斥的,最后也定是无果而终。

简单地说,人们总是在不断寻求与自己相似之人合流。只要看谁跟什么人交往,就可以大概判断出他是怎样的人;只要知道他有什么样的朋友,就可以大概判断出他的为人。

我们前文中提到“吸引力法则”,由此法则可推断,一个人的磁场就是一个和善的、爱打扮的、偏中性的、高度自恋并有些神经质的独身者的磁场。自恋的人会随时随地散发出强烈的自恋电磁波,会干扰或阻挡别人被他人的磁场所吸引。换言之,如果追求别人,希望被爱,就要对别人散发具有吸引力的电磁波,而不能沉迷于水仙花般的自恋情结之中。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孤芳自赏,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要瞄准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改变自己,并向他或她散发自己的强大磁场引力。如果你一心一意爱上某人而不是仅仅自恋,所谓相由心生,渐渐会变得更加富有魅力,而且渐渐会朝着你爱的人所期待的形象和气质过渡与演变。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交际圈是自我的一面最真实的镜子,什么样的人,就会散发出一种相对应的波动,而这种波动吸引来的只会是一样波动的人、事、物。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周围环境理想,还是得从自身下工夫,改变自身的磁场波动。

环境的磁场:空间传递的思想波

【环境磁场影响力之大,是人们无法抗拒的。它如同一个巨大磁场一般,以各种方式向人们传递着自然的信息。】

中国古语有云:“时势造英雄。”

时势者,环境也;英雄,人也。

上述观点认为,环境直接决定了人是英雄还是狗熊。

环境在大概率事件上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与一生,而这一点,并不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因才起决定因素,环境只是外因的看法。

人的一生都需要一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这个大舞台能造就英雄,也可以毁灭人才。其鬼斧神工力量之威武可见一斑。社会稳定,就会有治国安邦者应运而生;局势动荡,有可能乱世出豪杰,也可能小人得道,无德之辈鸡犬升天。如果说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不能说明许多具体问题或者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得到印证的话,那么小的环境氛围则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

一个人的秉性,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家庭之中,亲人共居,朝夕相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环境磁场影响力之大,是人们无法抗拒的。它如同一个巨大磁场一般,以各种方式向人们传递着自然的信息。

人们历来重视对所处环境的选择,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人这种想尽办法适应周围环境的做法,可谓“适者生存”。

众所周知的“孟母择邻”的故事,便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孟母为了给孟轲选择一个适于成长的居住环境,居然三次搬家,由“近墓”之所迁至“市旁”,又继而到“学宫之旁”。不难看出孟母多么重视生活环境的选择。

事实上,无论一个人的主观意志有多么强大,都无法抗拒环境的力量。环境的磁场通过各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感观心思。

易学分析,环境是由“能量”和“信息”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信息”是指事物的特征,或者事物的模式,每一事物都包含有潜在信息和显现信息两部分。潜在信息和显现信息构成了事物的信息总和。其实这种能量的传播正是磁场的放射。

研究者们把能量当做一种能够促使事物运动变化的东西。由于能量的存在形式很多,一时很难说清“能量”是什么。在易学中,学者是这样阐明的:有运动就有能量,有能量就能创造物质,故道和易的互补运动就是一种具有互补能量的运动;互补能量演化就能生成五彩缤纷的万物世界。这说明道和易是创生宇宙及其万物的原始本质要素。

人是灵性很强的动物,当环境对人作用时,人一旦感觉到不适,就会自觉地调整自己,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关键问题是环境对人作用时,这个人如果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迟钝,甚至错误感受,自然就不会采取任何调整行动了。

环境对人的作用的时间长了,作用力累加到一定量时,就会影响人的情绪波动,最终反映到人的心身出现变化。人的情绪不稳定或者变化大,直接影响心身健康、生活质量、人际关系、改变性格,等等。也就是说,环境不平衡就会影响情绪不平衡,情绪不平衡又直接影响心身不平衡,反之亦然。我们现在讲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和谐”。所谓和谐,其实就是平衡。环境对人的作用不利时,就是不平衡的表现,将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也就会容易出现不好的结果。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某人居住在一个他不适应的环境里时,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包括家人关系不好,最后影响他的心身健康。由于睡眠的方位环境对其不利,导致其痛苦不堪,甚至发展到产生放弃生命的念头,准备了结此生的行动。夫妻睡眠方位不利,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影响他们的心情。心情不好,情绪糟糕,由此一来,直接影响夫妻的感情。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环境因素对人能够产生强大的作用力。

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学会了如何选择和适应环境。其实每一个人都具备选择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只不过反应的程度不一样,能量有高低的差别。有些人能量高、灵感性强,身临其境马上有强的反应,脑子作出判断是好或者是坏。有些人能量差点、灵感性一般或者迟钝。

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人没有很好地重视环境对人的作用,忽视了平时的感觉和观察,就不会注意身边的信息,更谈不上如何去捕捉信息和对信息的思考及总结了。捕捉信息借助能量来完成,对信息思考和总结又是对能量的补充。

提高能量主要靠平时细心去观察,用心去感觉。心静能提高“悟”性,悟性越高,能量越大。不断吸收那些有益于己的磁场,转换为自己的能量,并及早发现周围的环境对自己不利的方面,包括居住环境、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自己心身健康。让环境为我所用,成为自己成功的推手。

重视灵感:创意的火花是由灵感点燃的

【现代社会,竞争越演越烈,生存法则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创意也是生产力,创意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而创意的火花是由灵感点燃的。】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没有任何东西的威力比得上一个适时的主意。”这里的“主意”,也可以说成是“灵感”。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文章》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也潜在说明了“灵感”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便可发现处处都有对灵感的呼唤。每一个人都渴望更好的创意,去做好工作,去改造生活。但是,真正好的灵感,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并且无规律可循。据此,有人认为灵感的顿悟可能是一种“异能”,或是接受神秘的“上帝的启迪”的结果。对于灵感的各种猜想源源不断,也正是因为无迹可寻,人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其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事实上,灵感并不是什么神迹。有证据表明,参与实现顿悟的认知与脑神经成分也同样参与日常的一般性思维活动。

众所周知,迪斯尼乐园享誉全球,但迪斯尼乐园最初创意的萌发却并不是什么超自然神迹。那仅仅是在很普通的生活中忽现的一抹笑意。

美国的迪斯尼曾从事美术设计,后来他不幸失业,因为房租紧俏,他和妻子不得不从那间老鼠横行的公寓里搬出来。连遭不测,他们承受着命运的重重打击。

一天,夫妇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只小老鼠从迪斯尼的行李包中蹿出来。老鼠机灵极了,样子非常可笑,夫妻俩心情一下子就变得愉快了。

这时,迪斯尼头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对妻子惊喜地大声说道:“好了!我想到好主意了!我要把小老鼠可爱的面孔画成漫画,让更多像我们一样穷苦的人们从小老鼠的形象中得到安慰。”

就这样,这一瞬间的灵感造就了风行世界多年的“米老鼠”的形象。“米老鼠”就是触发了灵感的产物。

迪斯尼说:“米老鼠带给我的最大礼物,并非金钱和名誉,而是启示我陷入穷途末路时的构想是多么伟大!”

人在创造性思维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最佳的创造性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巧妙地融合,使问题获得迅速地解决。灵感同其他心理想象一样,也是人对各种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它源于经验、知识、思考、甚至压力,等等。它可能是一个新的主意,也可能是对习以为常的事物的一个新的理解和领悟,也可能是适当时候出现的适当想法。

灵感是人们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即我们常说的顿悟、创意、闪念、新想法、突然开窍、灵光乍现,等等。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灵感如此造访,常常惹人无奈。人无法按照自己的主观需要和希望产生灵感。

灵感是一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孜孜以求、冥思苦想之后,通过某一诱导物的启发,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有些人认为,只有世界上的天才人物才会有好主意。其实吧,要找到好主意更多靠的是态度,虽然能力也不容忽视。一个思想开放、有创造性的人,哪里有好主意就往哪里去。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不轻易扔掉一个主意,直到他对这个主意可能产生的优缺点都彻底弄清楚为止。

所以,灵感并不是神圣不可触碰的,也不是只有伟大的人才会得此神光。灵感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东西,是世界上最公平的现象。任何一个神智健康的人都可能随时出现各种各样的灵感,只是水平高低不同而已,并无性质的差别。无论是贫民还是权贵,无论是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还是贫困地区的文盲都会产生灵感。

据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一些杰出发明,就是在思考一个失败的发明,想给这个失败的发明找一个额外用途的情况下诞生的。

灵感的诞生,需要人们在对问题已进行较长时间思考的执著探索过程中,随时留心和警觉,在同某些相关与不相关的事物相接触时,有可能在头脑中突然闪现所思考问题的某种答案或启示。就像迪斯尼夫妇由小老鼠触发灵感一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触发灵感的媒介物。这一点常常使思考者喜出望外,兴奋异常。

“江郎才尽”的故事让人觉得灵感是神偶然的恩惠,其实非也。灵感是“采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和把握,便可将灵感变成稳定的内核,加以开采和挖掘。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它是新颖而独特的。灵感产生时往往具有情绪性,当灵感降临时,人的心情是紧张的、兴奋的,甚至可能陷入迷狂的境地。在这个快速发展、花样百出的社会,很多人都在想方设法,渴望灵感的青睐,来助自己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