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将梦想置顶
3393400000066

第66章 像风筝一样自由翱翔

文/张珠容

2011年4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议会中,一个为高级环境会议担当长达两个小时同声传译的人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因为她是一个只有十岁的盲童。

盲童的名字叫亚莉克希亚·索洛尼,是一个可爱的英国小女孩。索洛尼绝对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自从两岁患上恶性脑肿瘤之后,她就双目失明了。

失明的小索洛尼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因为看不到东西,她对声音特别敏感。六岁那年,妈妈牵着索洛尼的手到一片草坪上散步。走着走着,索洛尼突然问起妈妈:“妈妈,我听到天上有很多东西在飞,是小鸟吗?还是个头很大的鸟?”

妈妈抬头一看,原来这是一片华裔居住区,很多中国孩子正在放风筝。她回答索洛尼:“是的孩子,天上是有很多东西在飞,但不是小鸟。它们叫风筝,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青蛙、蜻蜓、蝴蝶等,它们可都是中国的宝贝呢。”

“它们真的这么漂亮吗?中国?中国在哪里?我可以到那里去吗?”

“当然,只要你学会和中国人讲话,就可以到那里跟着小伙伴们玩耍……”妈妈兴致勃勃地描述着。

听妈妈讲着讲着,索洛尼的脸上流露出了无限向往:“那么妈妈,我可以学习汉语吗?”

妈妈诧异极了,她没想到风筝竟然勾起女儿的学习欲望。索洛尼却一脸认真地说:“只有掌握了外语我们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是吗,妈妈?”妈妈连连说是。那天,索洛尼扎下了攻克外语的根。

本是无忧无虑的玩耍年龄,索洛尼却异常勤奋:在课堂上,她将老师讲解的内容,一字一句用小针扎出凹凸起伏的盲文笔记,以供课后复习;一回到家里,她就依靠当教师的父母的帮忙,从基本的词汇开始,逐渐攻克汉语、西班牙语、法语这三门外语。四年时间过去了,十岁的索洛尼在讲起中国的文化时头头是道:“中国山东潍坊的风筝最出名,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因为好学,在2010年10月,自强不息的索洛尼获得了当地社区授予的“最勇敢孩子”的嘉奖。而在2011年4月,索洛尼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欧洲议会担当同声传译,将西班牙语和法语译成英语。整整两个小时,索洛尼的翻译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她甚至赢得了英格兰委员罗伯特·斯特迪的称赞:“在一个规模如此空前的环境委员会会议上,一个十岁女孩如此出色地完成工作,简直太神奇了!”

回忆这些历程,索洛尼总会兴奋万分。“想要了解世界,不妨多学习外语。好比中国的风筝可以出现在英国上空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飞’到世界各地,了解到想了解的一切,不是吗?”索洛尼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总是荡漾着一脸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