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将梦想置顶
3393400000058

第58章 向高考者致敬

文/凌仕江

当“高考王”曹湘凡的经历被全国媒体曝光后,他带给社会的感慨与反思太多太多。曹湘凡是个特例,因为他有着比一般人更渴望上大学的梦,从1987年到2007年,20年时间里先后13次走进高考考场。他的这份执着是令人敬佩的。他要上大学,因为他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同时还认为“有过大学经历的人生”,会是个“更加完美的人生”。求进步的人都有这样简单的愿望,只是没有人表现得像他这样执着。在他身上,十多次的高考经历,可以被记者夸张地形容为一个人的战争,夫妻关系破例,孩子身边无父照看,毕业找不到工作,大把年纪已失去进入公务员行列机会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许多人,包括一些电台主持人听了他的遭遇,不分青红皂白,直嘲笑“高考”这回事。仔细分析,我们并不能盲目将这些“问题账”统统算到高考头上。实际上,这与高考关系不大,它更多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理想,或生活的一种选择。原本,他也谈不上什么失败,只能说社会在他人生的非常时期依然免不了跟他开了个玩笑。当然,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济济,竞争激烈,长江后浪推前浪,也许不少“90后”会用另一种眼光将他视作失败者的典范。

也许,曹湘凡在经历前三次高考失利之后,就应该迅速调整人生的坐标,改变一下战略思路,生存要继续的方式还可以有很多,只把眼光盯在一纸文凭上显得多少有些浪费了太多美好时光和心情。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已不能单靠一纸文凭就能打天下。但不管曹湘凡成败与否,他的坚持都给了所有参加高考者以尊重!

一个真实的报道。一个老妇人在一个山村学校拾垃圾时,一个十分瘦弱的男孩子在窗前面容苍白地望着她。班上的人放学都走光了,他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几十块钱的考试费而被老师留了下来。他学习成绩并不怎么好,穿着也很邋遢,在同年级的班上属于偏落后的一部分人中最不受人欢迎的学生。突然,男孩将一撂重重的书本递给了老妇人,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教室。老妇人匆匆地撵上了男孩,将50元塞到他手中,并说:“对不起,我不能要你的这些书本。你更没有权利放弃学业,其实,你和我一样都是不被人尊重的,可是你却给了我尊重!”

两年后,老妇人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募捐表彰会时,一位男孩紧握着她的手,感激地说:“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有像您一样拾破烂的命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不被人尊重的,可是您却给了我尊重!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从一名落后的学生进驻名牌大学的奇迹……”很难想象,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这位老妇人当初即使给男孩再多钱,男孩也不会出现青春路口的巨变。原本就在那一天,男孩已经做好了放弃生命的打算。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尊重不是别人给你的,尤其在你面对失败的时候,能勇敢地面对那些比你成功的人对你的闲言碎语,你首先已经获得一分自尊。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永恒,包括尊重。有些人赢得别人的尊重花费了一辈子的时间,而有些人失去别人的尊重仅在一瞬间。在失败的时候博得别人的尊重,是人生最为尊贵和最值得珍惜的财富。曹湘凡不是失败者,因此不应该受到同类悲剧者的影响。曹湘凡只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我们当向他不屈的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