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3392800000092

第92章 百年孤独(1)

《百年孤独》

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文体:长篇小说。

成书年代:1967年。

一作者介绍。

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一)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哥伦比亚作家,记者。父亲是个电报报务员兼顺势疗法医生。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作家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井加入自由党。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社记者。1961年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他初期的作品如《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等均引起人们的注意。1962年发表短篇小说集《格兰德大妈的婚礼》成为他后来写《百年孤独》的练笔之作,表现了那种可以以马尔克斯作为注册商标的独特风致。

二作品档案。

《百年孤独》

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后,加西亚·马尔克斯得以全力投身写作,并为他心目中的重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大声疾呼。1972年,他的又一部非凡的短篇小说《一个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出版。1975年,他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独裁者的长篇小说,马尔克斯花了很长时间才写完它。

70年代,加西亚·马尔克斯仍活跃于新闻界,支持人权运动,谴责迫害和独裁。1974年,他开始在哥伦比亚主编出版政治性刊物《抉择》,旨在为讨论和促进积极的社会改革提供论坛。他出版了早期的新闻作品集,包括一次海难事件的系列报道《水兵贝拉斯利历险记》(1978)。1977年,他发表了一篇论述古巴在非洲的作用的文章《卡洛塔行动计划》。1981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发表,写的是一件发生在哥伦比亚一个小镇的多线索的、神秘的凶杀案。1985年,《霍乱时期的爱情》发表,它被加西亚·马尔克斯称为”一个老式的幸福的爱情故事”。1986年,他的报告文学《里丁智利历险记》第一版被智利政府在圣地亚哥公开销毁,不过这一事件保证了它后来几版的畅销。小说描述一个流亡国外的著名电影导演,秘密地回到他的祖国智利,拍摄一部皮诺切待政府统治下的人民的生活纪录片的经历。

无论是他的报告文学还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都显示出加西亚·马尔克斯仍然具有超凡的才能。随着诺贝尔文学奖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义务和公众对他所有著作重新产生的兴趣。他早期的文章和短篇小说的许多版本问世了,他的主要长篇小说的销售量之大,打破了拉丁美洲出版史的纪录。现在拉丁美洲有许多著名的多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仍然是最杰出者之一。《百年孤独》一直被认为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读者常常称赞瑞典文学院,是他们独具慧眼,发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拉丁美洲的远见卓识,而这种远见卓识永远有着重要意义。

三内容概要。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他与乌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于是乌苏拉每夜都会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后来丈夫因此而遭邻居阿吉拉尔的耻笑,杀死了阿吉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于是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他们跋涉了两年多,由此受到梦的启示,来到一片滩地上,定居下来。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这地方被命名为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百年兴废史由此开始。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个富于创造精神的人。他从吉卜赛人那里看到磁铁,便想用它来开采金子。看到放大镜可以聚焦太阳光,便试图因此研制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他通过吉卜赛人送给他的航海用的观像仪和六分仪,便通过实验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他不满于自己所在的贫穷落后的村落生活,因为马孔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一条道路,把马孔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他带一帮人披荆斩棘干了两个多星期,却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又研究炼金术,整日沉迷其中。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的现实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独的天井中,以致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乌苏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活了115至120岁。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有两男一女。老大何塞·阿卡迪奥是在来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那里长大,和一个叫皮拉·苔列娜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他十分害怕,后来与家里的养女蕾蓓卡结婚。但他一直对人们怀着戒心,渴望浪迹天涯。后来,他果然随吉卜赛人出走,回来后变得放荡不羁,最后奇怪地被人暗杀了。老二奥雷良诺生于马孔多,在娘肚里就会哭,睁着眼睛出世,从小就赋有预见事物的本领,长大后爱上镇长千金雷梅苔丝。

在此之前,他与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名叫奥雷良诺·何塞。妻子暴病而亡后,他参加了内战,当上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与17个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个男孩。这些男孩以后不约而同回马孔多寻根,却在一星期内全被打死。

奥雷良诺年老归家,和父亲一样对炼金术痴迷不已,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一直到死。他们的妹妹阿马兰塔爱上了意大利技师,后又与侄子乱伦,爱情的不如意使她终日把自己关在房中缝制殓衣,孤独万状。

第三代人只有两个堂兄弟,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何塞。前者不知生母为谁,竟狂热地爱上生母,几乎酿成大错。后者成为马孔多的军队长官,贪赃枉法,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生前他与一女人未婚便生一女两男。其堂弟热恋姑妈阿马兰塔,但无法与她成婚,故而参加军队,去找妓女寻求安慰,最终也死于乱军之中。

第四代即是阿卡迪奥与人私通生下的一女两男。女儿俏姑娘雷梅苔丝楚楚动人,她身上散发着引人不安的气味,曾因此置几个男人于死地。她总愿意裸体,把时间耗费在反复洗澡上面,后来在晾床单时,被一阵风刮上天不见了,永远消失在空中。她的孪生子弟弟阿卡迪奥第二,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当监工,鼓动工人罢工。

后来,3000多工人全被镇压遭难,只他一人幸免。他目击政府用火车把工人们的尸体运往海边丢弃,四处诉说这场大屠杀,反被认为神智不清。他无比恐惧失望,最后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潜心研究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手稿。另一个奥雷良诺第二终日纵情酒色,弃妻子于不顾,在情妇家中厮混。奇怪的是,这使他家中的牲畜迅速地繁殖,给他带来了财富。他与妻子生有二女一男,后在病痛中死去。因此,人们一直没认清他们兄弟俩儿谁是谁。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五代是奥雷良诺第二的一男二女,长子何塞·阿卡迪奥儿时便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去学习。母亲希望他日后能当主教,但他对此毫无兴趣,只是为了那假想中的遗产,才欺骗母亲。母亲死后,他回家靠变卖家业为生。后为保住乌苏拉藏在地窖里的7删多个金币,被歹徒杀死。女儿梅·雷梅苔丝与香蕉公司一学徒相好,母亲禁止他们见面,他们只好暗中在浴室相会,母亲发现后以偷鸡贼为名打死了女儿的情人。梅万念俱灰,怀着身孕被送往修道院。小女儿阿马兰塔·乌苏娜早年在布鲁塞尔上学,在那里成婚后归来,见到马孔多一片凋敝,决心重整家园。她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她的到来,使马孔多出现了一个最特别的人。她的情绪比这家族的人都好,也就是说,她想把一切陈规陋习打人十八层地狱。因此,她订出长远计划,准备定居下来,拯救这个灾难深重的村镇。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六代是梅送回的私生子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他出生后一直在孤独中长大。他惟一的嗜好是躲在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的房间里研究各种神秘的书籍和手稿。他甚至能与死去多年的老吉卜赛人对话,并受到指示学习梵文。他一直对周围的世界既不关心也不过问,但对中世纪的学问却了如指掌。自从姨母阿玛兰塔·乌苏娜回乡之后,他们不知不觉地相爱并发生了乱伦关系,但他们认为他们毕竟是人世间唯一最幸福的人。后来阿玛兰塔·乌苏娜生下了一个健壮的男孩:”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惟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然而,他身上竟长着一条猪尾巴。阿玛兰塔·乌苏娜产后大出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