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3392800000081

第81章 童年(2)

主人公的阿廖莎(”我”的名字)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在这方面,周围的人给他很大的影响。在他的一些朋友帮助下,阿廖莎了解到人间还存在着”真、善、美”,这些东西就在他身边,另个,他还具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倔强的精神。现实生活的压力把阿廖莎锻炼成长为了一个坚强、正直、勇敢、自信的人。阿廖莎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贫苦的人,和下层劳动人民成为了真正的朋友。阿廖莎还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阿廖莎热爱书籍,而书籍在形成阿廖莎的性格。外祖母阿库林娜,则被塑造最鲜明和富有诗意的妇女形象,她是伟大母爱的象征。她仁慈和博爱。对生活的美好本质充满信心。她用乐观主义激情感染着周围的人,这对阿廖莎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外祖父。

而小说中外祖父是最耐人寻味的一个文学形象。外祖父矮小于瘦,他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不动就骂人打人。遇上一丁点不如意的事情,他就会歇斯底里地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生活,他残酷地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工匠格里高里和自己的妻子外孙统统撵出家门。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市侩气十足的人物身上,有时候也能发现一点性的闪光,也有值得同情之处。他当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经历过贫困而沉重的生活,当他把这段经历讲给自己的外孙阿廖莎听时,却表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情绪。此刻,卡希林在阿廖莎的心目中,已不是日常习见的那个狠毒的小老头,而是一个强悍的劳动者和勇士的模样了。

外祖母。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的爱给予阿廖沙坚强的力量,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教导。

小茨冈。

他是个被遗弃的孩子,他每次赶集买食物的时候都偷东西回来,但谁也不批评他,劝阻他,而是带着欣赏的态度分享着他不劳而获的赃物,两个舅舅甚至把这些赃物据为己有。他们明知是丑事和犯罪的事,会有很大的风险,可还是让”小茨冈”去做。只能用一个不好听的词来形容他们卑鄙无耻。外祖母明知道让”小茨冈”偷东西是不对的可是又阻止不了,只能睁一眼,闭一眼,表现了外祖母的无可奈何。”小茨冈”争强奸胜,喜欢逞能,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就不择手段,这是导致他悲惨的下场的原因。在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由于雅可夫舅舅的自私,”小茨冈”被压死了。

五精彩篇章推荐。

透过玻璃窗上的霜花可以看见:染坊的房盖在燃烧,火舌曲卷着,旋风似的直往染坊的门外冒。火焰的红花,纯净无烟的红花,在静静的黑夜里盛开着;在高高的空中荡漾着一朵黑云,但银白的天河仍然看得清清楚楚。雪被照得通红,建筑物的墙壁颤抖着,摇晃着,仿佛要冲到院子燃烧的地方,那里火焰正玩得高兴,往染坊的宽宽的墙缝里灌满了红光,从这缝里吐出无数弯弯曲曲的烧红的钉子。整个干燥的黑色屋顶木板,很快速逶逶迤迤地缠满了红色和金色的带子;在这些带子中间,细细的缸瓦烟筒冒着烟,突突地响着;低低的破裂声,像绸缎似的沙沙声,叩打着窗户玻璃;火头越来越高;染坊被火装饰得像教堂里的圣壁一般,令人难以抗拒地想到它跟前去。

我往头上披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一双脚伸进不知谁的靴子里,我趿趿拉拉地从过道里走到台阶上,一下就把我吓呆了:明晃晃跳动着的火头令人目眩,外祖父、格里戈里、舅舅的叫喊声和哔哔剥剥的爆炸声,把耳朵都震聋了;外祖母的行动把我吓坏了:她头上顶着空口袋,身上裹着马被,直冲着火跑了进去,一面喊叫:”硫酸盐,混蛋们!硫酸盐要爆炸了……”

“格里戈里,拉住她!”外祖父狂叫,”哎啊,这下她可完啦”但外祖母已经钻了出来,浑身冒烟,直摇头,躬着腰,伸直两手捧着像水桶大小的一瓶子硫酸盐。

“老当家的,快把马牵走!”她一面咳嗽,一面哑着嗓子喊,”快给我脱下来,我要烧着了!看不见还是怎么啦……”

格里戈里给她脱掉了烧糊了的马被,折咸两段;他开始用铁锨铲起大块的雪往染坊门里扔;舅舅拿着一把斧头绕着他乱跳;外祖父在外祖母身旁奔忙,往她身上撒雪;她把瓶子塞到雪堆里,向大门口奔去,打开大门,向那些跑进来的人们鞠躬,说道:

“街坊邻居们,快救救仓库吧:眼看火就要烧到仓库,烧到干草棚,我们烧光了,你们的家也免不了的!把仓库顶盖扒掉,把干草都扔到花园里!格里戈里往上扔,你干吗老往地下扔啊!雅科夫,不要瞎忙,把斧头都拿来交给大家,里往上扔,你干吗老往地下扔啊!雅科夫,不要瞎忙,把斧头都拿来交给大家,铁锨也都拿出来!我的好邻居啊,做做好事吧,上帝保佑你们。”她像大火一样有趣:她被火照得亮堂堂的,火仿佛捉住了她这个一身黑衣裳的人,她在院子里东奔西跑,哪儿有事就到哪儿,所有的人都听她指挥,什么事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秋雨淋淋的晚上,要是外祖父不在家,外祖母就在厨房里举行非常有趣的晚会,请房客们车夫,勤务兵都过来喝茶,还有泼辣的彼得罗芙娜,有时连那个快乐的女房客也过来。”好事情”总是坐在墙角炉子那边,一动不动,一声不响。哑巴斯捷帕和鞑靼人玩纸牌,瓦列伊用牌朝着鞑靼人宽大的鼻子拍了几下,照例加上一句:

“阿撒旦!”

彼得伯伯带来一大块白面包,和一大瓦罐”种籽”果酱,把面包切成片,抹上厚厚的果酱,他用手掌托着这些好吃的涂有树莓酱的面包片,低低地鞠着躬,分送给大家。”请赏光吃一片吧!”他亲切地请求道,当人家从他手里把面包拿走,他注意地看看自己漆黑的手掌,如果发现上面有一滴果酱,就用舌头舔掉它。

彼得罗芙娜带来一瓶樱桃甜酒,那个快乐的女人拿来带壳的果子和糖果。外祖母最喜爱的娱乐热闹的宴会开始了。就在那次”好事情”贿赂我,叫我不要再找他以后不久,外祖母举行了一次这样的晚会。外面哗哗地下着连绵的秋雨,风鸣呜地吹,树枝子刮得墙壁哧哧地响。在厨房里,又暖和又舒服,大家紧紧地挨坐着,人人都显得特别可亲而且安静。外祖母很少像今天这样滔滔不绝地讲童话故事,一个比一个讲得好。

她坐在炕炉沿上,脚蹬着炉阶,俯下身来对着一群被小洋铁灯的亮光照耀着的人;每当外祖母兴头来了的时候,就爬到炕炉上,声明说:

“我要在高的地方讲,在高的地方讲好些!”

我在她腿旁边宽宽的炉阶上,几乎是在”好事情”的头上,找一个地方坐下。外祖母讲了一个关于伊凡勇士和米龙隐士的美妙故事。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有分量的词句有节奏地畅流着。

六文学成就。

《童年》的创作风格是采用自传体体裁。整个作品都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通过一个孩子阿廖莎的眼睛来观察发生在他周围的事、生活在他周围的人,并不时地借这个孩子的口来对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因为全书是自传体体裁,以此口吻来写显得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另外,儿童的心灵是最为纯真的,通过他的眼睛,能够让读者看到许多真实的东西,从而让整个叙述和描写显得更加客观。

作者通过这种艺术处理,多视角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从而使他笔下的人物血肉丰满,活灵活现,读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阿廖莎的性格变得更加鲜明更丰满了。阿廖莎不仅善恶分明,而且是一个善于思考,爱动脑子的孩子。他正是在不断地深入生活、认识生活中成长起来。

作家在书中成功地运用了对照原则。其中有人物自身的对照,如外祖母阿库林娜外表软弱,实则刚强。有人物之间的对照如萨什卡在挨打时懦弱顺从,阿廖莎在挨打时则顽强反抗;外祖母善良慈祥,外祖父则残忍粗暴。还有社会和自然的对照伏尔加河的晚景、大森林烟雾弥漫的早晨都写得如诗如画,而社会生活中则是一片混乱嘈杂、令人窒息的景象:小市民鼠目寸光,为了蝇头小利,不惜杀人放火。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

作品凝练而质朴,充分表达了浑邃的哲理。作家在写这部自传体小说时,是带着很深的感情去写的。作者采用犀利的笔锋描绘了俄罗斯市井生活的残酷性,鞭挞了小市民的卑鄙灵魂。全书的文字乘法精炼,读来让人觉得亲切感人。

景物和环境描写绘声绘色。在全书中,有多处自然景物或是场景的描写。例如,写傍晚景色的:“绯红的傍晚天空,那黑色的寒鸦绕着圣母升天教堂的金色圆顶盘旋,生动传神,极富感染。”

七名家点评。

事个这本书都是俄罗斯人民的,也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您(高尔基)的伟大作品的优点就在于这全人类的性质。它的另一个优点是那令人神往的生命力。

施尔万扎(亚美尼亚进步作家)

(高尔基)在孩提时就已经像一只被狗逮捕的小狼一样发出反抗的叫声,并对命运呲出他的锐利的牙齿。在这个充满了艰辛、痛苦、侮辱的童年,他带着没有把握、动摇不定的感觉从一处游荡到另一处,直接接触着一些社会渣滓……高尔基个人的命运成了俄国无产阶级的象征。

罗莎·卢森堡(德国女革命家)

在俄国文学中,我们(指罗曼·罗兰和茨咸格)从来没有读过比您(高尔基)的《童年》更美的作品。您(高尔基)还从来没有如此成功地显示过您的写作才能。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