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3392800000074

第74章 安娜·卡列尼娜(1)

《安娜·卡列尼娜》

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文体:长篇小说。

成书年代:1873~1877年。

一作者介绍。

略,详见《战争与和平》

二作品档案。

《安娜·卡列尼娜》的构思始于1870年,到1873年才开始动笔。这是作者一生中精神困顿的时期。最初,托尔斯泰是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但随着写作的深入,原来的构思不断被修改。小说的初步创作仅用了短短的50天时间便得以完成,然而托尔斯泰很不满意,他又花费了数十倍的时间来不断修正,前后经过12次大的改动,迟至4年之后才正式出版。这时,小说废弃的手稿高达1米多!”全部都应当改写,再改写”,这是托尔斯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显然,一部《安娜·卡列尼娜》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三内容概要。

《安娜·卡列莲娜》

安娜·卡列尼娜为了调解哥哥与嫂子多丽的家庭纠纷,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车站,她认识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

渥伦斯基毕业于贵胄军官学校,后涉足于莫斯科社交界,以其翩翩风度得到了多丽之妹吉提的垂青,但他只与她调情,并无结婚之意。

真正痴心爱着吉提的,是康坦斯丁·列文。他出身莫斯科的贵族世家,却不喜欢上流社会浮华的社交生活,蛰居乡下庄园。他从学生时代就对吉提产生了感情,但倾心于渥伦斯基的吉提却拒绝了他的求婚。

渥伦斯基在看到安娜的一刹那,即成为恋情的俘虏。他在舞会上向安娜献殷情,并跟随她回到彼得堡。吉提十分伤心。

安娜的丈夫亚历山大·阿·卡列宁其貌不扬,却是位显赫的政要,他在部里工作,成天醉心于功名利禄。8年前,安娜与大她10岁的卡列宁结婚,并生了一个儿子。

起初,面对渥伦斯基热烈地追求,安娜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但是不久,渥氏的热情,逐渐唤起了安娜沉睡的爱情。他们俩终于不顾一切地结合了。安娜怀上了渥伦斯基的孩子,渥伦斯基要求她立刻与丈夫离婚,但安娜因舍不得儿子而无法下定决心。

有一天,安娜与丈夫卡列宁一起去观看一场盛大的赛马会。比赛中,渥伦斯基由于操作失误,翻身坠马,安娜情不自禁地大声惊叫。卡列宁认为她有失检点,迫使她提前退席。安娜无法忍受丈夫的伪善与自私,在回家路上说:”我爱他……我憎恶你……”。卡列宁思之再三:决斗,害怕受伤或送命;离婚,耽心涉讼公庭,家丑外传;分居,会使妻子投入情敌怀抱;要紧的是维护个人名誉,确保仕途生涯,于是他要安娜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卡列宁去边远省份调查时,接到安娜病危的电报。他匆匆返回彼得堡,但心里却渴望妻子早死。原来,妻子在分娩时由于产褥热而感染重病。

生命垂危的安娜呼唤着卡列宁的名字,请求丈夫与渥伦斯基和解。卡列宁深受感动,含泪把手伸给渥伦斯基,并主动让他留在安娜身边。

渥伦斯基在病室里度过了3个不眠之夜,待安娜病情好转后回到自己的住处,思绪万千。卡列宁宽厚的举动令他倍感自己的卑劣与渺小;安娜的爱情和自己的前途又很渺茫。绝望、羞耻、屈辱和有罪感使他举枪自杀。但自杀未遂。渥伦斯基在伤愈后准备去塔什干服役,临行前来向安娜告别。见面后,两人再也无法抑制热情之火,终于放弃一切私奔到国外去了。

列文求婚未成,回到自己的庄园,但庄园很不景气。他在思考着农业的出路问题。为了改革农业经济,他出国到欧洲旅行。

吉提因渥伦斯基负心的打击致病,去德国温泉疗养。不久即康复。在姐姐多丽的精心安排下,列文与吉提在一次宴会上重新见面。两人消除了隔阂,倾吐了爱情,很快就结了婚。他们住在庄园里,列文撰写农业改革论文,吉提料理家务,生活十分幸福。

渥伦斯基与安娜在欧洲旅行3个月。安娜感到无比快乐,而渥伦斯基在满足个人****之后,一种百无聊赖的情绪在滋长,并感到失去了单身生活的自由。不久,他们便动身回国。

他们返回彼得堡,遭到冷遇。旧日的亲戚朋友拒绝与安娜往来,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渥伦斯基也被社会舆论和重新踏进社交界的欲望所压倒。他坚持要和安娜分居,避免和她单独见面。

同时,他还禁止安娜参加社交活动和看戏。安娜颇感意外,责问道”我们还相爱不相爱?别人我们用不着顾虑。”她依然打扮得美丽优雅,傲然出现在剧场包厢。在一次社交晚会上,安娜受到了卡尔塔索夫人的公开羞辱。回来后,渥伦斯基便抱怨和责备起安娜来,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自从安娜出走后,伪善的利姬娅帮助卡列宁理家,并成为其心腹。在她的影响下,他改变了离婚的打算,决心利用一切手段打击安娜。所以,当安娜写信请求前往探望儿子时,便遭到拒绝,她只得背着卡列宁偷偷地去见儿子一面,每次会见都痛苦异常。

不久,安娜随渥伦斯基远离社交界,到乡村里定居下来。渥伦斯基要安娜和卡列宁正式离婚,使他俩的结合得到合法的地位。安娜无奈地答应了,但她又担心儿子将来会看不起她。3个月过去了,离婚仍无消息。

安娜要求渥伦斯基把爱情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她想尽各种办法去博得渥伦斯基的欢心,而渥伦斯基正是欣赏她这一点。但天长日久,他对她逐渐冷淡起来。渥伦斯基又开始热衷于社交,他常常上俱乐部,把安娜一人扔下;置她于孤独、寂寞的境地。安娜对渥伦斯基说:假如他不再爱她了,也请他老实说出来。结果渥伦斯基十分恼火。一次,渥伦斯基要到莫斯科近郊的母亲的别墅去办理事务,安娜与之大吵一场,因为她确信他又爱上了别的女人,渥伦斯基愤然离去,她于是觉得一切都完了。

渥伦斯基走后,安娜回想起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个被侮辱被唾弃的人。她来到火车站,正巧仆人也带回了渥伦斯基10点钟才能回家的信。安娜绝望了,于是她决心”不让你再折磨我了”。

她投向疾驰而来的火车轮下。安娜死后,渥伦斯基非常痛苦,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志愿加入了军队,只求一死。

列文和吉提的生活平静而又幸福。随着农业改革计划的失败,他一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但不久,他就决定信仰上帝之路,去体验生活的艰辛、闲暇和怡人的美。

四主要人物形象。

安娜。

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她独特的个性是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安娜的性格决定了在看到生命的新的意义后,再也无法同卡列宁生活下去,她的天性决定了她无法欺骗自己,不能过那种虚伪的生活,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个性解放的要求,但孤弱无助,只能以死抗争。同时,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是造成安娜悲剧因素的外在因素。上流社会,妻子骗丈夫,丈夫骗妻子屡见不鲜,安娜所以不能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由于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于她竟然敢于公开这种爱情,这是对上流社会的挑战,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爱情的破裂,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

托尔斯泰揭示了造成安娜悲剧的社会原因,愤怒地谴责了压抑她、摧残她并造成她惨死的社会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势力。安娜的悲剧结局,既体现了安娜性格发展的逻辑,也体现了俄国生活发展的逻辑,体现了托尔斯泰现实主义的力量。

五精彩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