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3392800000006

第6章 鲁滨逊漂流记(1)

《鲁滨逊漂流记》

一部传奇色彩的历险小说。

作者:笛福。

文体:小说。

成书年代:1719年。

一作者介绍。

笛福。

笛福,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商业家庭,只受过中等教育,政治倾向反国教的辉格党。早年经商负债,曾被迫用各种方法谋生。据说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写有5部小说和若干部记、游记及经商方面的书。他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出身平平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有时还被迫干一些不择手段的勾当而获得成功的故事。最著名的小说是1719年发表的处女作《鲁滨逊漂流记》。

1720年又写作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1722年)、《杰克上校》、《罗克萨娜》(1724年)。

1725年又写了《续鲁滨逊漂流记》。1730年,又出版了第二部续集《鲁滨逊的各种严肃的思想》。

笛福一生负债累累。1731年,他为躲避债务而离家出走,不久就客死于他乡。

二作品档案。

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经过上个世纪的革命,资产阶级和贵族达成妥协,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政权和高官厚禄仍保留在土地贵族手里。但必须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国家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制度为资产阶级发展经济服务,因此出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繁荣的局面。当时资产阶级从封建关系中解放出来,具备了自我发展的历史条件,精力充沛,满怀信心,加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表现小这个阶级在上升时期所具有的积极进取精神。

欧洲的长篇小说大抵或是演绎帝王将相的丰功伟业,或是讲述骑士美女的浪漫传奇。《鲁滨逊飘流记》在某个意义上可说是新兴的社会主导阶级及其语言在文学中引人注目的亮相。此后,被我们称之为“小说”的那种日常语言写普通人生活的虚构作品开始大行其道。笛福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出身平平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有时还被迫干一些不择手段的勾当而获得成功的故事。把鲁滨逊的故事构成一个严谨的人生寓言,而且,他在展示一种人物、一套话语的同时,也把它们放到了被察、被审视的位置上,表达了一个时代对自身的审察和思考。

三内容概要。

鲁滨逊的船在大海上航行。

《鲁滨逊飘流记》是受一个叫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人在荒岛上生活的记录的启发而写的。

故事的主人公鲁滨逊·克罗索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的中产阶级家庭,虽然他父亲希望他在家乡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挣得一份家业,一辈子过安分守己的日子,但幼年起,鲁滨逊就立下了遨游四海的雄心。于是,他不顾父母的竭力反对,毅然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偷偷登上海船,当上了一名海员。因被摩尔人俘虏,他当了几年的奴隶。几经周折,终于摆脱了奴隶主的监视,逃到了巴西。经过努力,他成了种植园主。但他不甘于平庸,又一次出海冒险,去非洲贩卖黑人。这一次运气不好,船在南美洲附近触礁沉没。除他死里逃生爬上了一个荒岛外,其他人均葬身鱼腹。小岛上荒无人烟,也没有野兽。他开始了长达28年的孤独生活。

他并未灰心丧气,首先作了一个木排,将沉船上所有有用的东西运回了小岛。他用帆布支起了帐篷,为自己建立了营地。然后他勘察小岛的地形,在山坡下选择了一个小山洞作为栖身之处。前面竖起栅栏,建造了一个家园。他还决定在大木桩子上铭刻日期。接着,他又想方设法谋求食物,凭着一杆猎枪和一双灵巧的手,开始了一种原始的农牧生活。岛上有野草和海龟,有野山羊、葡萄和瓜,他种上从船上拿下的口袋里幸存的几粒小麦和稻谷,经过艰苦尝试,这些种子终于发了芽,不断繁殖,第一年他打下了两斗稻谷,两斗大麦。他把这些粮食碾成面粉,还烧制了瓦罐作炊器,使自己吃上了面包。他同时在岛上围了很大的木栅栏,将捕来的羊集中饲养。这样不仅有羊肉吃,还有羊奶喝。他靠自力更生,生活中的必需品忆是应有尽有,他还造了一只独木船,驾着船绕岛视察。

若干年后的一天终于出现了意外。鲁滨逊意外地在海滩上发现了脚印和散布于篝火残迹中的人骨和野人们用船把俘虏带来、杀死吃掉的情景。这令他惊恐万状。但是,他觉得,不管什么时候受到野人的袭击,只要做好可靠的准备,仍能一如既往地安心度日。在鲁滨逊来到这个岛上的第25个年头的一天早上,大约有30个野人又来到岛上开始吃俘虏。而其中的一个俘虏逃到了鲁滨逊这里,那是一个黑人。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就给他起名为“星期五”。他成了孤岛上的第二个居民。“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部下,连语言和打枪的办法也慢慢学会了。岛上有了新居民。除星期五的父亲外,还有那位西班牙人,鲁滨逊扩大了谷物种植面积,并派星期五的父亲和西班牙人回去联络,准备把其余的西班牙人接到岛上。然后,他们可以共同造一条大船,开往巴西去。星期五的父亲走后,岛上发生了另一件事。一条在附近海面经过的英国商船起了内讧。船上的暴徒劫持了船长和大副,他们准备把船长和大副扔到荒岛上,然后把商船开走。鲁滨逊和星期五一同打死和打散了暴徒,营救了船长和大副,帮他们夺回了商船。1686年12月19日,大船载着鲁滨逊和“星期五”告别了他居住了28年的海岛,经过了漫长的航行,于第二年回到了英国。

鲁滨逊回到家中,发现父母早已逝世,只剩下两个妹妹和两个侄子在家。他又到巴西去看他的种植园,发现忠实的朋友一直在替他保管钱财。

鲁滨逊带着星期五回到英国后成家立业,并有了3个可爱的孩子。几年后,他妻子逝世。他伤心之余又出海远行。他们的船队向东印度群岛和中国行驶。路经曾住的荒岛时,发现很多英国人和西班牙人已安了家,人丁兴旺,鲁滨逊满意地离开了小岛。途经巴西时“星期五”被野人杀死。

鲁滨逊后来加入一支中国商队,绕道西伯利亚回到英国,愉快地生活了一段时间。但热衷于冒险的性格使他又一次准备远行。这次旅行之后,他可能将永远不再回来。

四主要人物形象。

鲁滨逊。

鲁滨逊,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一个靠勤劳、智慧和掠夺,征服以发财致富的“真正的”资产者。小说描写他体力充沛,勤劳勇敢,富于冒险精神,又足智多谋。在流落荒岛,面临绝灭的情况下,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奋斗,终于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岛上为自己创造了富足的生活条件。但同时,小说也描写他醉心、积累、贪得无厌,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为牟取暴利,他不断从欧洲贩运日用工业品到非洲、美洲,再从那贩运金沙,象牙和黑奴到欧洲。为了逃脱追捕,他不惜出卖与他共患难的朋友黑人爱克沙黑。为搭船回国,他更不惜残酷镇压路过的英国船只上的叛乱手水。总之,鲁滨逊是英国资产阶级理想英雄。作为新兴的资产者,较之没落的贵族阶级,他勤劳,智慧,富于开拓进取精神。但作为一个剥削者,在他身上也充分体现了残酷掠夺、血腥积累、暴力征服及无耻欺骗等殖民型资产阶级所普遍具有的阶级特征。

星期五。

一个野蛮部落的年轻人,在一次躲避野人的过程中意外被鲁宾孙所救,自此他把鲁宾孙当成自己的主人,对主人又臣服,又热心,就像是孩子对自己的父亲一般,一往情深。他比任何人都要忠诚老实,知恩图报,忠心耿耿,对主人惟命是从,听话可爱,而且性格开朗。更重要的是,他在紧要关头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主人。同时也很有学习的天赋,聪明伶俐,学习的时候总是兴致勃勃,勤勤恳恳,希望能够马上就掌握,事实上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一做就会。星期五要求上进,很快就融入了文明人的生活,但在人们眼中,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奴隶形象。

鲁滨孙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