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大全集(超值金版)
3382900000060

第60章 既有远见又有主见——成功人做成功事(3)

但是,仅仅是心血来潮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将自己的目标纳入自己的思想中。我们必须不断地想着自己的目标,相信它能实现。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窍门:我们想象着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就是说,我们不光在思想上实现了它,并从感情上去享用它。

每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梦想上的时候,我们就在现有的起点与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每一次的想象都会加深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的必然性,这种确信会转化为促成成果的实际行动。自信也会在此过程中得以加强,从而激励我们去寻找可行的方式和机会。

吉尔贝特·卡普兰在25岁的时候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份杂志。他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工作的人,在15年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杂志办成了发行量巨大的知名杂志之一。他几乎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可是在他40岁的时候,他突然出售了自己的企业,出什么事了?有一天,他听了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乐曲深深地吸引了他,唤醒了他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东西。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应该重新演绎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他觉得缺了点什么,他听到的演奏不符合马勒的原意。

他出售了自己的企业,决定要成为一个指挥家。所有的专业人士都一致认为他的做法是一次希望渺茫的冒险。因为卡普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指挥,也根本不会演奏任何乐器。一个甚至连乐谱都读不懂的经理40岁当指挥,这简直可笑极了。可是,这些批评意见动摇不了卡普兰的决心,他甚至将目标定得更高了:他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演绎马勒的作品。

然后他就开始学习,他向最优秀的指挥家求教。他请了老师,不断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只过了两年,他的梦想就成为了现实。1996年,吉尔贝特·卡普兰就演奏了美国最成功的古典作品集,在同一年里,他作为一名受人仰慕的指挥家出席了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开幕式。

诺曼·文森特·皮尔一针见血地说:“大多数人不愿意相信他们本身具备着所有可以让梦想成真的素质。因此,他们试着满足于那些与他们不相配的东西。”本杰明·迪斯雷里也说过:“对于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誓言甚至不惜拿生命去冒险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摧毁他们的意志。”

为什么有的人能让别人为自己工作,而另一些人却甘愿为别人卖力呢?区别就在于我们追求自己梦想的程度。当两个人相遇的时候,通常那个作出了真正的决策,并竭尽全力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总是能最终影响另一个人,而且或多或少地让他跟随自己的脚步前进。将梦想抓得越紧,我们就会越坚强,连上天都似乎在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帮助那些目标明确的人。

生命中没有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让人满足的了。从另一方面说,世界上也没有比背叛并最终放弃自己的梦想更令人沮丧的事情了。

聪明的年轻人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问自己:“我是在体验我的梦想,还是在畏惧不前?”他们知道,作为自己生活的设计师,可以创造自己梦想中的未来。他们为自己规划与自己匹配的生活蓝图,他们懂得,过去以及现在都不等同于未来。即使手中握有的始终是同样的画笔,我们也能每时每刻描绘出一幅新的画卷。但丁说过:“熊熊烈火是从微弱的火苗中产生的。”

你要以你的方式来生活。就像弗兰克·西纳特拉在歌中唱到的那样:“更多、甚至更多的,是我以自己的方式来行事。”西纳特拉先生是这样生活的,也是这样辞世的。因此,美国总统在他的葬礼上说道:“他以自己的方式而行事。”

靠自己拯救自己。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梦想奇迹的发生是靠不住的。唯一能够相信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你的勤奋与努力才能够使你摆脱困境。生活中总有许多人,不相信自己,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以为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能帮助自己。殊不知,别人是最靠不住的,他们能否帮助你,效果如何全都是未知数。只有你自己的努力才是实实在在的,勤奋是把握自己命运的钥匙。而处处依赖于别人,无异于坐以待毙。

当理想在你身上实现时,世人会感叹又一个奇迹的出现。然而,奇迹不是上帝的力量,而是你自己奋力拼搏的结果。

四岁的小克莱门斯上学了。教书的霍尔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每次上课之前,她都要领着孩子们进行祈祷。有一天,霍尔太太给孩子们讲解《圣经》,当讲到“祈祷,就会获得一切”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忍不住站了起来,他问道:“如果我祈祷上帝呢?他会给我想要的东西吗?”

“是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虔诚地祈祷,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小克莱门斯特别想得到一块很大很大的面包,因为他从来没有吃过那样诱人的面包。而他的同桌,一个金头发的小姑娘每天都会带着一块这么诱人的面包来到学校。她常常问小克莱门斯要不要尝一口,小克莱门斯每次都坚定地摇头,但他的心是痛苦的。

放学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对小姑娘说:“明天我也会有一块大面包。”回到家后,小克莱门斯关起门,无比虔诚地进行祈祷,他相信上帝已经看见了自己的表情,上帝一定会被自己的诚心感动的!然而,第二天起床后,当他把手伸进书包的时候,除了一本破旧的课本什么也没有发现。他决定每天晚上坚持祈祷,一定要等到面包降临。

一个月后,金头发的小姑娘笑着问小克莱门斯:“你的面包呢?”

小克莱门斯已经无法继续自己的祈祷了。他告诉小姑娘,上帝也许根本就没有看见自己在进行多么虔诚的祈祷,因为,每天肯定有无数的孩子都进行着这样的祈祷,而上帝只有一个,他怎么会忙得过来?小姑娘笑着说:“原来祈祷的人都是为了一块面包,但一块面包用几个硬币就可以买到了,人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去祈祷,而不是去赚钱买面包呢?”

小克莱门斯决定不再祈祷。他相信小姑娘所说的正是自己想要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际的工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祈祷,永远只能让你停留在等待中。小克莱门斯对自己说:“我不要再为一件卑微的小东西祈祷了。”他带着对生活的坚定信心走向了新的道路。

多年以后,小克莱门斯长大成人,当他用笔名马克·吐温发表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为了理想勇敢战斗的作家了。在无数个艰难的日子中,他都记着:不要为卑微的东西祈祷!只有奋斗和努力是真实的,只有自己的汗水是真实的。祈祷天堂里的上帝,不如相信真实的自己;祈祷虚无的上帝,不如付出诚实的劳动。

讨好别人还是做自己。

人际关系大师卡内基曾经说过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女孩,她出身平凡(是公车调派员的女儿),天生拥有非常动听的声音,确实有当歌星的潜能,可惜嘴巴长得很不好看:她的嘴很大,又有暴牙,这看来确实是当歌星的致命伤。

当她第一次在美国新泽西的一家夜总会献唱时,为了让自己看来比较优雅,一直企图用上唇遮住暴牙。当然,这么做使她无法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歌艺,也使别人很快地看出,她正做作地遮掩自己的缺陷。

还好当晚有个说话很直的人,马上给她一个忠告:“我知道你觉得暴牙很难看,所以故意要掩饰你的牙齿。其实,你越掩饰,大家越会注意到它,如果你不在意,大大张开嘴来唱,听众并不会在意你的牙齿不好看,只会听到你美妙的声音!”

这个女孩虽然觉得难堪,但接受了那人的直言无忌,勇敢地张开嘴,开怀唱出自己最完美的声音。后来,这个女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顶尖歌手,她的暴牙也成为她醒目的个人商标,别人想模仿那种韵味都不成!

“讨好别人”的原则常和“做自己”是冲突的。也许以前当“顺民”可以减少不少麻烦,但在这个个性化的时代,一个毫无个性的人,不可能脱颖而出。如果真的想当一只捕捉人们听觉的云雀,你不能和所有的麻雀发出同样的叫声。

而事实上,一个还没有学会做自己的人,往往也不能长期讨好到别人。有一位负责某大公司人事招考的朋友就曾说过:“求职的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失去自己,不能以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只拼命地想给你他认为你喜欢听的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只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发现属于自己的天籁。没有一个人应该糟到放弃自己,去模仿别人。

讨好别人,使你找不到自己生命的真正指标。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曾经如此分析:“我的病人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在医学上找不到任何病因,他们只是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拼命自怜而已。”

我们该自爱,但自怜却不是好东西;该对别人好,但一味讨好,恐怕没有人认为该真正尊敬你。

哈利教授少年时就认识一个非常在乎别人看法的人。那时候他很喜欢在星期天上教堂,因为教堂的音乐总使人心情舒畅。但这家伙未免有点讨厌,他虽然眉清目秀,待人也非常客气,却总是每隔几个礼拜,就要发给同年龄的人一份问卷。他总是问:你会给我打几分?你认为我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缺点需要改进?这人勇于自我检讨的精神也许值得嘉奖,但他看见问卷的反馈信息后,却屡屡变得更不快乐。试想,别人在白纸黑字上诚实地写下你的缺点,除非圣贤,谁会真的开心?看到他那么不开心,过几个礼拜,他再发问卷给哈利时,哈利干脆昧着良心给他一百分,缺点栏下填:无!

没想到他并不因此而高兴,他把哈利拉到一旁,指责哈利不是个诚实的朋友:“我从你的眼神中可以看得出,你并不认为我十全十美,既然这样,你为什么口是心非地给我一百分?”

“因为你实在很烦!”年轻气盛的哈利冲口而出。

这时,牧师走了过来,倾听了他们的争执之后,微笑地对那个人说出一句妙语:“下一次,不要再麻烦你的朋友为你打分数,请上帝为你打分数吧!”

是的,就让我们心中的上帝为我们的表现打分数吧,何必斤斤计较别人给你几分呢?放心,你永远不会让全世界都满意。也没有必要。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当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于是把钞票揉成一团,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踏上一只脚,并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