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大全集(超值金版)
3382900000005

第5章 摆脱愤怒情绪——心平气和好做事(1)

生气会坏事。怒气,就像炸弹一样,是具有破坏力的。和谐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让人有一种宁静感与温馨感,可是如果你向镜子投一块石头,哗啦声是极其刺耳的,有时候让人难以容忍。然而,制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以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的过程。善于制怒不仅需有“忍人所不能忍”的宽广胸怀和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境界,而且还需要有强烈的自我控制意识。要“制怒”,首先要努力陶冶性情,不断提高修养,理智地将“愤怒”这个“情绪炸弹”扔掉。

找出你的“愤怒源”

愤怒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特别是年轻人,如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们往往三两句话不对,或为了一点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就大打出手,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其实,愤怒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它本身不是什么问题,但如何表达愤怒则易出问题。有效地表达愤怒会提高我们的自尊感,使我们在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能勇敢地战斗。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适当有效地表达愤怒是很困难的。一般来说,我们要么肆无忌惮、漫无目的地发泄愤怒,要么是把愤怒埋在心底,任它发霉腐烂。暴雨倾盆的愤怒会对别人和自己造成伤害,把我们带离自己原来的目标;而把愤怒强行压制下去也不可取,因为压抑的愤怒不会消失,它会以头痛、抑郁、无缘无故的妒忌等形式表现出来。

性情暴躁的人的几种表现:

情绪不稳定。他们往往容易激动。别人的一点友好的表示,他们就会将其视为知己;而话不投机,就会怒不可遏,拳脚相向。

多疑,不信任他人。暴躁的人往往很敏感,对别人无意识的动作,或轻微的失误,都看成是对他们极大的冒犯。

自尊心脆弱,怕被否定,以愤怒作为保护自己的方式。有的人希望和别人交朋友,而别人让他失望,他就给人家强烈的羞辱,以挽回自己的自尊心。可是同时也就失去了和这个人亲近的机会。

不安全感强烈,怕失去。

从小受娇惯,一贯任性,不受约束,随心所欲。

以愤怒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有的人从小接受父母的教育模式就是被打骂,所以他也学会了将拳头作为表达情绪的方式。甚至有时候,愤怒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将别处受到的挫折和不满情绪发泄在无辜的人身上。

据悉,康乐县某村陈、黄两家邻居,为10平方米的一块晒麦场发生争执,陈将黄家麦子一脚踢开,黄一气之下捡起砖块将陈打得头破血流,因伤势严重,被依法判刑一年零六个月。当问及他犯罪动机时,回答却是惊人地简单:“我咽不下这口气!”现实生活中,因不制怒“咽不下这口气”,走上犯罪道路的屡见不鲜。如有的街坊邻居,为一寸地基,一只鸡鸭乃至一句闲话,动辄吵嘴打架,非要争个山高水低不可。俗话说“小事是大事的根”,小不忍则乱大谋,打架斗殴无赢家,往往两败俱伤,给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增添不安定因素。居家过日子,邻里之间,瓜藤瓜蔓连连扯扯,少不了结点疙瘩;低头不见抬头见,也难免碰了肩膀踩了脚。这些小事,只要心胸开阔些,彼此谦让谅解,自然烟消雾散。但遗憾的是,一些人心胸狭窄,为鸡毛蒜皮小事斤斤计较,动怒争气,提刀弄杖,打架斗殴,酿成悲剧,后悔晚矣。

丈夫打妻子,妻子打儿子。儿子打小狗,这是典型的情绪流动图,每天在不同地点以各种形式上演:马路上因超车的擦撞、抢停车位的怒骂,看不惯上司居功诿过的闷气,上司的迁怒,老师恨学生不成钢的怨气,挂着冰冷微笑,其实正暗自咒骂着你的侍者……生活中、职场上的怒火一点就燃。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发现,四分之一的上班族经常生气。

你常生气吗?如果生气是你的常客,建议你找出自己的“情绪温度计”,或来一场与怒气的心灵对话,彻底赶走怒气。经常生气就像不断的小感冒,严重影响工作表现。

钱玉芬教授举自己的经验为例她自从结婚后对“外遇”特别敏感,尤其容颜随年龄渐长而渐失,内心开始不安,对丈夫的限制一天比一天多。所以在职场里,她特别看不惯眉来眼去的女生,觉得她们有勾搭男士的嫌疑,令人反感。她经常生闷气,明明人家没惹她,她就是看那种人不顺眼,动不动就生气,也不知道为什么。直到她找出自己最深处的担忧,及害怕的根源,对莫名的怒气了然于心之后,自己“与怒气对话”,终于怒气再无影踪了。

如何“与怒气对话”?钱玉芬另有个亲身经验。三年前,性情温和的她竟然在公开场合痛骂一位同事,只因为看不惯他凡事居功,自以为是。她决定找出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为什么会一反自己常态,在公开场合动怒。她自问自答:“他的行为根本与自己没关系啊,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再问自己,“不合理的事很多,为什么唯独对这件事这么生气?”

这位同事其实很勤快、不偷懒呀,他不过是爱求表现而已。”究竟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从自问自答中,她诚恳分析,原来,过去的成长环境与学科训练,教她要谦虚,压抑了想表现自己、赢得赞赏的本性,那些像孔雀般的炫耀居功者,刺激她眼红、愤怒,深觉不公平。每生一次气,她就更加了解自己。经由自我对话,从过去找到引爆生气的关键经验。三年来,她没有再产生过这种具有毁灭性的怒气。

进行对话时要对自己足够诚实和勇敢,这是了解怒气由来的关键。钱玉芬强调,知道怒气背后的真相,才不会落入“讲道理”的漩涡,因为道理是比不赢的。

不过,怒气冲上头时,一时难以压抑,更不用说进行自我对话了,该怎么办?许多专家建议从生理角度来改变生气状态:

首先要闭上嘴,因为盛怒时的舌头像把利剑,容易刺伤人。

接着深呼吸,强迫心跳、血压回复正常状态。

或者离开现场找个安全的环境,动动身体、打球或做体操。

盛怒时,跑去照镜子,看见自己怒气中的样子觉得很滑稽,忍不住噗哧笑出来。

专家还建议使用“情绪温度计”。平时养成记录情绪的习惯,每天分几个时段记录,并写下动怒的原因,这种训练有助于自我察觉、检测怒气。

情绪温度计的刻度设定在0~10分,将一天分为七段落,例如一早抢停车位失败,还没进办公室就在电梯前和部门经理吵架,决定只给自己2分。

了解自己一天情绪的起伏变化后,接着去找原因,并给自己写一段话。为什么给8分,喔,原来在下午三点,听到窗外小鸟吱喳叫,感觉很愉悦。坚持忠实记录,你会发现每天的情绪波动受周遭环境与他人的影响非常大。记录久了,自然培养出很细微的察觉能力,即使生活中很细微的情绪飘过,你也能捕捉到。

建立自己的情绪温度计,更能掌握常生气的时段和原因。一旦接近情绪高温期,可以赶紧做准备,警告同事闪远点,免得被无名火烫伤。

除了察觉情绪,找出自己的情绪温度计之外,学习从大架构看人生的挫折,才能真正不起怒气。

制服愤怒的重点在于理清愤怒来源,有效表达它。下面的方法会帮助你做到这一点:

1、认清你想通过愤怒来达到什么目的。

不要被愤怒蒙住了眼睛,看看愤怒背后的欲望是什么。如果你希望和别人交朋友,而他(她)让你失望,你就扇人家耳光的话,那么你就永远失去了和他(她)亲近的机会。相反,你可以说出你真正的感觉:“我很重视我们的友谊,但有些事情威胁到了我们的友谊,这让我很失望。让我们谈谈,一起来解决这个矛盾怎么样?”

2、不要把不满情绪发泄在无辜的人身上。

有这样的可能,我之所以对他愤怒,是因为对他发火比较安全?不要把谁当替罪羊,这样没有任何作用,相反会让你的情绪失控,发完火以后你会后悔莫及。如果你成了别人愤怒的目标和牺牲品,问自己:“我一定要接受这个人给我安排的位置吗?我一定要为这种事感到受伤吗?”其他人和你一样也会寻找替罪羊。你可以去做志愿者,但不要做“志愿羊”。即便别人选择了你,也可以避开。不要上钩,不要去打和你没关系、你也赢不到什么的战斗。

3、找出获得爱和快乐的方法。

你的愤怒有些是来自于你的基本需要和欲望不能满足,你感到深深地受伤或无助,你想要生活中有更多的快乐和关爱。愤怒并不排除爱、感激等积极情感。你可以深爱某人,为他或她感到怒不可遏,但仍然继续爱着他(她)。实际上,愤怒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爱得太深,我们常说:“爱之深,责之切。”在上述情况下,你需要找出获得爱和快乐的方法,愤怒才会消失。发泄愤怒只会让你更受伤。

4、不要用愤怒来弥补你的自尊心。

愤怒可能是你用来掩饰自己受伤的一种高傲的方式,是你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和自负受到了伤害时的一种自我保护。但是这种方式不能最终解决问题。为了面子而奋斗只会让你时常感到失落,失落又会让你感到愤怒。

5、自信。

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为了别人小小的事情就认为伤了自己的自尊心的。很多时候愤怒来自于我们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比如我们常常看到小说中某位小姐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落魄书生,贫病交加,眼看就要死在街头。小姐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就想把他接回自己家中照顾。没想此书生不领情,十分愤怒,说自己宁可死也不愿受人恩惠。这其实就是书生的脆弱的自尊心在作祟。

6、对自己的愤怒负责。

不要给愤怒寻找假、大、空的理由,你需要的是解决问题,不是空洞的胜利。

7、关注愤怒。

学会区分短期的愤怒和长期的怨恨。找个笔记本记下你在不同情境下对不同人的愤怒程度,并分清自己的愤怒共有多少种类。这会帮助你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表达愤怒,表达什么样的愤怒,如何表达愤怒。

8、真诚、负责地表达你的愤怒,不要用暴力的方式。

暴力只会带来更多的愤怒、伤害和复仇,无论是口头的还是躯体的攻击都不会熄灭怒火。告诉别人是什么让你感到愤怒或受伤害,告诉他们你真正希望他们做的是什么。以不攻击的方式,将不满表达出来,与其说“你错了,你简直离谱”,不如说“我觉得受伤,你的所作所为没有考虑到我的需要”。

9、将愤怒暂时搁置。

如:愤怒的时候从1数到10。愤怒的当时写一封信,可以是写给你发火的对象也可以是写给报刊、杂志或领导。这封信写得越详细越好,把这封信放一天再读一遍,再考虑是否真的值得发火。

愤怒时先别去想这件事,过一段时间再想,替这些情绪找到出口。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释放方式:慢跑、打球、在没人的地方大喊大叫等都可以。

10、不要压抑自己。

不要假装你没有愤怒,不要通过否认愤怒来麻醉自己。压抑自己不会让你得到你想要的,只会让你感到迷惑、内疚和抑郁。生气是真实的情绪,但情绪和情绪表达则是两回事。当一个人一直压抑怒气时,迟早会如同水库溃堤。因此与其压抑,不如学习纾解。

11、对事不对人。

说“这件事情真的让我很生气”是针对事件,说“你这混蛋,怎么做出这种事情”就是针对人了。

12、总结经验教训。

愤怒之后,试着去了解是什么真正让你愤怒,并把你的想法告诉另一个人。一个中立的倾听者能帮你理清情绪、认清目标。

13、勇于认错。

不要因为一时愤怒造成了不好的结果而指责自己。如果是你的错,就拿出你发泄愤怒时的勇气来,去道歉,求得别人的谅解。

14、站在“肇事者”的立场想。

为他寻找合理的理由。告诉自己:“那个找我麻烦的家伙搞不好遇上了什么烦恼,日子不好过。”

15、宽恕。

借着宽恕,会让你深深觉得,爱才是人际关系的主宰。

16、吸取教训。

愤怒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通过了解自己愤怒的来源,我们可以把愤怒的能量转化为建设的动力。在平时注意那些让你烦闷的情境,不要让环境影响了你的心情,使你愤怒起来。比如:排队时人潮拥挤,空气恶劣,再加上等候时间长的话,人就容易发怒。这时,乘机放松一下,做做白日梦打发时间,有助于你的心情平和。

你的愤怒指数有多高。

上班时间快到而公交车却因交通堵塞停滞不前时,你是否会烦躁不安?工作时计算机突然出现故障导致你的资料全部丢失时,你是否会郁闷不已?生活在现今这个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社会,谁不曾遇到过令人生气甚至怒不可遏的事呢?工作中的挫折、生活中的困难、同事间的摩擦、邻里间的纠纷、被人冤枉、在公共场所被羞辱、家庭不和、夫妻吵架、子女不听话等等,都可使人生气、愠怒,甚至暴跳如雷。

怒,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之七情之一。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修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不尽相同,发生某些磨擦或冲突是难免的,愤怒可以被理解。然而若是经常愤怒,或是一触即怒,往往会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则伤脏;脏伤、则病起。”研究表明:暴怒能击溃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抵抗力下降。怒气犹如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酿成大祸。“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就是这个道理。

发怒会使人远离真理。世界上很少有因为愤怒就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相反,愤怒常把事情搞僵了,搞糟了。愤怒时,极而言之,极而行之,没了后退之路,没了回旋余地。本来有理,反而变成了没理;本来小事,结果闹成了大事,甚至不可收拾。过后,悔之晚矣。《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怒责部下,结果被范疆、张达切了脑袋;刘备怒气难抑,率兵亲征,又被东吴火烧连营。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190装甲旅旅长阿萨夫亚古里与埃军第二步兵师先头部队遭遇时,因三次进攻均未成功,便恼羞成怒,把剩余的85辆坦克孤注一掷,结果中计惨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曾劝告与人争吵、情绪激动的人:“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愤怒是射向健康的一支利箭,它不一定能伤害你的敌人,却时时会侵蚀你自己的健康。

《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虽然强调的是临敌制怒,但对生活中的人们同样富有启发。清朝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与人相处,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不文明的表现。易怒之人,应像林则徐那样,潜心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像火柴头似的一擦就着。

“制怒”真言,谁都应该置为座右铭。

制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人以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的过程。善于制怒不仅需有“忍人所不能忍”的宽广胸怀和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境界,还需要有强烈的自我控制意识。要“制怒”,首先要陶冶性情,不断提高修养,理智地将“愤怒”这个“情绪炸弹”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