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大全集(超值金版)
3382900000024

第24章 头脑一热不计后果的悲剧——再说一次“三思而后行”(2)

世界的开放性和信息量的倍增,给集体选择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精神涣散和疲劳。选择就像是一条河流,它变得越宽,就有越多的人淹死在里面。人们需要越来越强的游泳技巧,需要游向正确的方向,因为你不可能就这么游下去。

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你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当梦醒后,你会发现该做的事一件都没有做,而自己却已疲惫不堪。

“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成为必然性”。一段时间之后,人们会说:“我们不应该让它消失,我们已经做了这么久。”这就像有的人明明不喜欢自己的恋人,却还要在一起,因为在一起很久了,习惯让人不愿意再作别的选择。但最终,一个人要为自己做了不值得做的事付出代价,这件事情越大,代价就越大。

登山的启示。

2002年,北大山鹰们在珠峰折翅,曾引起社会上的广泛争论。有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好端端地放着书不念,跑去逞什么英雄!也有的人为他们叫好。到底该如何看这件事呢?我国有一位颇为有名的民间登山家,他的话意味深长:

“我本人是1990年中国民间第一次登山的组织者。当时登的是昆仑山。1994年,清华和台湾联合登山,我也是主要成员。作为一名登过山的人,我自己经历了三次面对死亡的时刻,以及队员两次失踪的事情。现在回头来看,我想说的是:当年不应该去!

“我说这话不是后悔登山。对于登山,我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激动的。‘不该去’的出发点是当年太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了。个人英雄主义超越了一切。我今天还活着,只能说是运气好。

“媒体批评北大登山队的装备不好,什么卫星电话之类的。在我看来,出事不是装备的问题。北大的装备在民间登山队中可以算是一流的了。比他们不好的多的是。就说我们当年吧,装备差得都叫人不敢想象,别说卫星电话,连对讲机都没有。谁敢说装备好就可以征服,就不会出事?不可能的!

“可是,我们今天来谈这件事,重要的不是纠缠细节,而是应该从一些根本的,重要的面来反思。我们人在对待自然的立场上,应该是一种亲近,或者说是敬畏的态度,而不是征服。人类永远也不能征服自然,大自然太聪明了,太有力了。人在其中,应该去学习,而不是和自然较劲。

“登山忌讳两件事:一、英雄主义。觉得登山是件英雄的事情。二、扎堆。也就是说和别人攀比。你登这么高,我一定要比你强。这都是要避免的思想。这些因素容易把登山复杂化,而这本身是件很单纯的体育项目。健康,平和,在思维方面有所探索,这是登山的真谛。人最大的毅力和勇气,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每一件事。

“我把登山看得很本质,很一般。就像看电影,那么你就要问了,探险,探的是什么东西?“从我的经验和体会来说,登山过程中人的身体是很苦的。在身体的超越中,人的精神得到了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探的是精神上的险,登的也是精神的顶峰。”

说得真好!可谓一语中的。比山更难以征服的正是人自己。

不受欢迎的偏执狂。

一位正值壮年的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跳槽到某公司担任部门主管。到了新公司后,他深感压力之大和竞争之激烈,只要稍有不慎,就有遭到淘汰的危险,他不得不承受快速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另外,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他对自己的期望值也高了起来。但最近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经常失眠,做恶梦,记忆力开始下降,心情变得烦躁不安,动辄发火,有时甚至什么事也不想做,似乎已经心力交瘁。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典型表现。

应激反应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遭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而不得不承受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烦躁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罗丝是一家电脑公司的部门主管,她为人很热情,工作能力也强。可是,她特别爱与别人发生争执,而且脾气一上来,总是大喊大叫,还经常痛哭流涕,让旁人非常尴尬和不悦。结果她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在办公室内,是否可以发脾气或与人发生争执?有时候,某些事情你实在很看不过去,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实在很想发作,但是为了顾及颜面,你勉强忍了下来。而你知道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愤怒不满的情绪仍然憋在心里,随时都有可能引爆出来。不巧,当你转过身去,看到一个同样满肚子怨气的家伙正对着你咆哮,他不自觉地嗓门愈扯愈大,分贝愈升愈高,这时,你可能的反应是受到惊吓而不知所措?视若无睹地掉头走开?还是怒不可遏地反击回去?美国有两位心理专家曾经针对一些上班族做过调查,结果得知有70%以上的人都承认,他们在办公室中曾经有过愤怒、焦虑、哭泣、哽咽的情况。对这些上班族而言,这是个“秘密”的经验,他们不希望被别人知晓,以免使自己变得很窘迫。调查发现,工作压力大的公司职员,有半数都产生过“揍同事”的念头!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英国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据称,高负荷的工作、爱出毛病的电脑还有惹人烦的同事都是这种“愤怒”的根源。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火。在调查中,51%的女性称自己曾动过“暴揍同事”的念头。相比之下,男性还绅士一些,只有39%的人想过要打别人出气。

如果你观察,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工作上所遭受的压力、挫折、误会、争论、沟通不良等负面情绪随时存在,并且潜藏在工作场所的每一个角落。

一般人大都把在办公室内争吵视为禁忌,凡是愤怒、喧闹、轻佻、悲痛、焦虑、哭泣等等这些情绪化的反应,都不应该出现在工作场所。因为,发脾气或许很有效,但是也很危险,它可能为你树立更多的敌人。

是的,我们一直相信一件事:办公室应该是冷静、理智的地方,那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不应该出现在办公室。

草率行事只能草率收场。

你肯定有草率行事而失败的时候,这并不奇怪,仅凭一时的冲动就盲目行动只能带来失败。“先了解你要做什么,然后再去做。”对行事一贯草率的人来说,这是很好的座右铭,尤其是前半句。假如决断和行动力是迈向成熟的必要条件,则表示我们所采取的行动,事先必须作出良好的分析与判断。

“行事之前先想仔细”或“投资之前先仔细研究”并不表示我们做事犹豫没有决断能力,做事果断并不等于鲁莽行事。这些话的意思是要告诫我们:采取行动千万不可鲁莽、仓促,要认清事实真相再做出相应的行动。

假如医师在抢救病人的时候,没有事先把病人的情况弄清楚开始抢救工作,则很有可能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在许多情况之下,立即行动的确是必要的,但是立即行动并不代表不去思考就草率的去行动。我们且举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来看:

住在新奥尔良市的鲍曼太太,好几年前曾为了财务问题而烦恼不已。她有一位年老多病的母亲住在布鲁克林,由两名妇人负责照料她的起居。鲍曼太太后来发觉很难维持这样的开销,而一位时常在财务上资助她的叔父,也在这时打电话向她表示是否可以减少开支。如减少那两名看护妇人的费用,或缩减房屋的维修费等等。

鲍曼太太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便要求让她好好想一下,等作了决定之后再回电话给他。鲍曼太太十分感激这位叔父长期的资助,也觉得应该想办法减轻这位叔父的负担。

“我取来一些纸张,然后开始分析。”鲍曼太太描述道,“我先把母亲的收入列出来,如有价证券、叔父给她的补助等等,然后再列出所有开支。没多久,我便发现母亲在衣、食方面的花费极少,但那栋拥有十一间房的住所,却得花一大笔钱来维持光是每月的瓦斯费就得二三十块钱,再加上各种杂项开支和税金,还有保险费等等,为数十分可观。当我看到这些白纸黑字的证据,便知道事情该如何处理了那房子必须解决掉。

从另一方面来看,母亲的身体愈来愈坏,我担心再让她长途跋涉可能不太妥当。她一直希望能在那栋房子度过余生,我也愿意尽可能满足她的愿望。于是,我去拜访一位医师朋友,请他给我一些意见。这位医师认识一名经营私人疗养院的妇人,地点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三分钟路程。

这位妇人不但心地好,人又能干,所收的费用也极合理,因此我决定把母亲送到她家去,让她来照顾。”

这件事处理的结果,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理想。鲍曼太太的母亲受到极好的照顾,一直还以为她仍住在家里。鲍曼太太现在每天都能抽空去探望她,而不是每星期一次。她叔父的负担减轻了,她们的财务问题也获得解决。此次经验告诉鲍曼太太,假如把问题写下来,便能完整、清楚地看到所有的事实,问题往往便迎刃而解。

鲍曼太太的例子,很清楚地显示出:能否做好一件事,往往要看事前的分析。假如鲍曼太太没有好好去研究问题所在,也没有好好去组织要采取的步骤,而是草率的采取行动,则很可能不但不能解决财务问题,甚至还会严重影响到母亲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