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史记·绝代凤凰
3382000000019

第19章 从绝境中走出的强者(9)

血火蒸腾、烟云漫天,看着对方如山的舰队,大家都清楚最后时刻已经到来了,谁能坚持到最后,就能赢得的最终的胜利。 郑芝虎的冲锋! 一夜的激战没有削弱郑芝龙的斗志,但是刘香的顽强勇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和自己的兄弟们商量接下来的战术的时候,这种称赞不自觉地被表现出来。 这种称赞激怒了一个人——郑芝虎。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郑芝龙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并非靠一个人的能力。长久以来,郑芝虎等人作为郑芝龙的左膀右臂,为他扫平了无数敌人,建立了无数功勋。但是今天这样前所未有的大战中,作为领袖的郑芝龙却去称赞敌人!

这相当于变相承认了自己的几位兄弟能力不足,难以战胜对手。

这种想法让郑芝虎怒火中烧。

“此贼有何难破?待吾擒他。”留下这句话,郑芝虎带着自己的战船,突入刘香舰群之中,直冲向刘香的旗舰。

刘香一边的人还在休整,看到对方这样一艘战船驶出阵线,还以为是游弋的哨船,没有加以关注。没想到眨眼之间,这艘战船已经突入本方阵线,无数人就这样眼睁睁看着郑芝虎的战船直奔刘香旗舰而去。

面对这种自杀式的冲锋,双方的舰队都被惊呆了。

震惊之余,刘香一方阵线大乱,几十艘战船调转船头去保护刘香。

面对敌方阵线露出的缺口,郑芝龙舰队则士气大振,全军向海盗军直扑过去。

面对郑芝虎的冲锋,刘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没有命令护卫船队阻挡郑芝虎,却命令自己的旗舰开船迎头而上,与郑芝虎短兵相接。

一时血勇固然痛快,但是刘香却忘记了,他现在是舰队司令,他冲上去了,谁来指挥舰队?

郑芝虎的战船与刘香旗舰交接,无数绳索从郑芝虎的战船上抛向刘香的旗舰。甫一接舷,郑芝虎大喝一声,手持藤牌,口衔大刀,从自己船上的甲板跳到刘香的船中,与刘香海盗军陷入混战。

随着刘香旗舰上的战斗打响,整个海盗舰队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郑芝龙趁机下令全面出击,集中火力攻击刘香的旗舰。

郑芝鹄的战船扑向刘香的旗舰,刘香船上的大炮击中郑芝鹄的船,郑芝鹄当即被炸死。郑芝蟒的战船靠近刘香的旗舰,从船上抛出火罐,刘香的船燃起熊熊大火。危急时刻,护卫刘香旗舰的李虎三驾船前来营救,击退郑芝蟒。

郑芝蟒败退后,郑芝豹的船从后面逼近李虎三,大炮命中李虎三的船只,当场将舵手炸死,并且引起大火,李虎三来不及扑救,情急之下跳入海中,最后溺死。

李虎三一死,海盗军中再没人有能力救援刘香。刘香船上的火越烧越大,最后连郑家军的战船也无法靠近。火光、鲜血与天空映成令人恐惧的红色,郑芝龙在自己的战船上看着刘香的旗舰,双目也是血红。

——郑芝虎还在刘香的旗舰上,郑芝龙这个勇猛的弟弟终究没有逃出来。

由于得不到支援,郑芝虎与刘香均无法从火海中脱身,最后两人都被大火烧死。刘香、李虎三相继战死后,郑芝龙乘胜又击毁数艘海盗船,然后发出招降的信号,除了一艘海盗船逃脱之外,其余的刘香残部全部投降。

此时已是黄昏时刻,天空残阳如血,海面风高浪急。

付出惨重的代价后,郑芝龙终于扫平了自己最大的对手刘香。自此在台湾海峡以及广东近海地区,没有任何海盗力量可以同郑芝龙相较量。但是郑芝龙并非没有对手,他还有一个危险的敌人,那就是拥有近代化武器装备的荷兰人。 二、力挫荷兰人 现代人对荷兰印象无非是风车和奶牛,但是在大航海时代初期,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却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是赫赫有名的海上殖民强国。

从1603年荷兰人侵入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开始了侵入亚洲的序幕以后,几十年中,荷兰人向西侵占苏门答腊,向东完全控制了香料群岛,即摩鹿加群岛,还从葡萄牙殖民者手里,夺取了马六甲、锡兰……

拥有了这些富庶的土地,荷兰人并不满足,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内乱中的大明帝国,企图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攫取前所未有的财富。

而挡在荷兰人与大明帝国之间的海上力量,只有郑芝龙。

郑芝龙与荷兰人的恩怨由来已久。

在明末,荷兰人作为一股来自欧洲的殖民力量,曾经与郑芝龙集团保持良好的贸易伴伙关系。但对荷兰人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郑芝龙被朝廷招抚之前,荷兰人曾经协助大明军队围剿郑芝龙,因此战后还遭到郑芝龙的激烈报复,多艘荷兰人的商船都被郑芝龙所扣留。

郑芝龙归降政府之后,仍然掌控着台湾海峡的贸易。郑芝龙允许荷兰人的船只停泊于厦门港,然而荷兰人与中国的贸易,必须通过郑芝龙。这对荷兰人来说,实为无法忍受。

郑芝龙的势力过于庞大,对荷兰人来说,始终是一个殖民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高傲的荷兰人不愿意屈服于郑芝龙的海上霸权,这样一来,郑、荷之间的矛盾便越来越大。

为了打通大明帝国的贸易缺口,荷兰印支殖民总部决定派遣远东最强大的舰队,共计数十艘最新式带加农炮的荷兰战舰进犯福建,准备一举击溃郑芝龙海军,在中国本土开辟新的殖民地。

1632年,刘香在小埕之战后,也希望能借助荷兰人的坚船利炮来对抗大明朝的海军,双方一拍即合。

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荷兰人与刘香联手进攻驻扎在南澳的大明海军。由于南澳海军有所准备,海战的结果势均力敌,中国方面阵亡十七人,荷兰方面阵亡人数大体相当。

荷兰人在南澳没有占得便宜,便连夜北上厦门岛,此时正值夏季,台湾海峡盛行南风,荷兰人的船只航速又快,很快便在第二天抵达厦门岛,对厦门岛的中国海军基地发动突然打击。由于大明将领出现重大误判,以为荷兰人尚在南澳,厦门港的中国海军根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荷兰人强大火炮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其中郑芝龙的船只损失了十艘,其他部的战船损失了五艘。

荷兰人的这一次进犯,令福建巡抚邹维琏大为震怒。邹维琏决心与荷兰人展开海上决战,他于八月中旬亲抵漳州,调集福建沿海的海军舰只,准备反击荷兰人,并亲自部署战斗计划。由于郑芝龙的舰队实力最强,实际这次反击荷兰人的重任仍是落到郑芝龙身上。

在这样民族危亡时刻,面对空前强大的荷兰舰队,郑芝龙也不得不谨慎起来。

此时东西方的武力虽然还没有达到两百年后鸦片战争时期那样悬殊的差距,但是比起明朝海军,荷兰人的战船无论是船体还是航速都占据较大优势,配备的武器也要先进许多。

但是在郑芝龙看来,荷兰人虽然船坚炮利、实力强大,但是作为远征在外的舰队,荷兰人却有两个很大的缺点。

第一个缺点是地理不熟、人手匮乏,因此必须要借助本地人的力量。

第二个缺点是舰队离本土太远,无法得到及时的支援和补充,因此打不了消耗战。

郑芝龙首先充分利用了荷兰人的第一个缺点——由于在荷兰人的舰队中有不少中国人,有的作为翻译,有的作为向导,这使得郑芝龙得以派出间谍潜入其中,掌握其舰队的动向与方位。

掌握了充分的战略情报后,郑芝龙相信,只要能够给荷兰人足够的打击,这支舰队必然会夹起尾巴逃回老家去。

九月一日,郑芝龙接到间谍发回的情报,荷兰舰队正停泊于澎湖岛一带,他马上派出将领林显忠率海军主力出海,进逼澎湖。

郑芝龙的舰队上的武器装备很多都是西洋货,加上这次突袭的隐蔽性,澎湖一战,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击毁一艘荷兰大型夹板船,荷军被杀死与淹死的人数达数百人,并俘虏一名荷兰将领与六名士兵。

荷兰人集合了九艘大型夹板船,会同刘香的海盗军(五十艘比较小型、火力比较弱的哨船),重振声势,准备由南往北推进,进窥厦门,显然他们并不甘心被郑芝龙所击败。

对于荷兰人的夹板船,中国的史料有这样的描述: “其舟长五十丈,横广六七丈,名日夹板,内有三层,皆置大铳外向,可以穿裂石城,震数十里,人船当之粉碎,是其流毒海上之长技有如此者。”由此可见,荷兰人的夹板船相对于中国海军的战船,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火力相当强大。

大型夹板船上还配备有六七只小船,这些小船既可充当救生船,也可用于战斗,当时荷兰人的这种海上战术是非常厉害的,当遇到敌船时,就解下小船,每只船上可搭载六七人,一旦对方的战斗人员把头伸出掩体,经常会遭到这些训练有素的火枪手的狙击,明代中国海军官兵将他们称为“猫儿眼”。

郑芝龙再度接到间谍发回的报告,详细汇报荷兰人与海盗军的船只数量与动向,郑芝龙马上集合所有的海军船只,到九月十七日,所有船只集结完毕,十九日,荷兰人的舰队抵达料罗湾。郑芝龙与其他舰队的将领高应岳、张永产、王尚忠、刘应宠、邓枢等人召开了一个海上军事会议,所有将领都认为兵贵神速,必须马上与荷兰人展开海上决战。各路海军编队均下达作战命令,于二十日凌晨扬帆起航,目标料罗湾。

位于金门的料罗湾注定会因为这场战争而被载入史册。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直到郑芝龙所处的时代,西方侵略者的舰队航遍美洲、非洲、印支半岛和东亚,所向无敌。古老的土地和文明被毁灭、开垦,土著民族被外来的侵略者奴役驱使,鲜血换来的财富被成船地运往欧洲挥霍。

西方人已经熟悉了这种过程和方式,也已经习惯了其中的血腥和暴力。在这些西方的海上冒险家们看来,这些古老的民族一个个腐朽赢弱、不堪一击,只配被征服和驱赶,为他们的殖民地让出土地和财富。

但是这一次,他们打错了算盘,一个叫郑芝龙的男人将代表亚洲最大的帝国告诉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失败!

黎明时分,停泊于料罗湾荷兰人发现了庞大的帝国舰队。警钟轰鸣,荷兰舰队九艘大型夹板船背靠岸岩一字排开,刘香的海盗军五十艘哨船往来游弋,严阵以待。

郑芝龙一方,大明海军分为了前锋、左翼、右翼、游兵、中军五个舰队,其中主攻荷兰人的是实力最强大的郑芝龙的前锋舰队,其余舰队的任务是配合郑芝龙舰队围剿荷兰人,以及攻打刘香的海盗船只。

郑芝龙的舰队分三波向荷兰人发动进攻,第一波由参将陈鹏率领,对荷兰人的大夹板船发起冲击;第二波由哨官蔡骐指挥,作为接应,主要作战任务是焚毁敌船;第三波由哨官林习山指挥,配合蔡骐共同摧毁敌船。

针对荷兰战舰的特点,郑芝龙采用了荷兰人在欧洲战场从未见过的打法——火海战术。

这个方案是出动小型火船搭载精通水性的水手在炮火的掩护下接近敌舰,然后由水手引燃船上灌入火药大竹筒和易燃的油料焚烧敌船。

事实证明这种看似原始的作战方案十分有效,这些小船只航行速度快,个头小,不容易被荷兰人的火炮击中,凭借灵活机动的优势,在其他战舰的掩护下,直冲到荷兰船只边上,用斧钉将船头的铁链牢牢钉在荷兰战舰的外板上,然后用硝磺等点火,引爆船上的火药筒罐与油料,水手们跳入海中逃生,蹿起的熊熊火焰很陕蔓延到荷兰人的战船上。

经过一番血战,荷兰人的九艘大型战船有三艘被中国军队击毁,一艘被俘获,几乎损失了一半的船只。其余五艘战船落荒而逃,向外洋逃窜。郑芝龙指挥海军紧追不舍,荷兰人的一艘船被千总陈豹的战船死死咬住,陈豹船上的火炮屡屡命中,使其船尾起火,然而此时陈豹逆风追击,由于靠得太近,反而使火倒烧到自己的船上,不得不退出追击。另一艘荷兰船也被林宏、郑成、洪辉、吴拱等四船围追堵截,眼看坐以待毙,此时台湾海峡风云突变,狂风大作,波涛叠起,荷兰人的船只毕竟是专为远洋航行而设计的,在抵御风浪的能力上比中国船只要强,所以借着风浪的掩护,最终逃了出去,其余三艘荷兰战船也陆续突围。

郑芝龙的舰队共击毁三艘荷兰夹板船、虏获一艘,俘虏荷兰官兵八十四人,被烧死与淹死不计其数。

值得说明的是,这次伟大的胜利是发生在风雨飘摇中的晚明时代,而不是大明帝国最强盛的时代,但是中国仍然有实力击败来自西洋的入侵。

料罗湾大捷使荷兰人不得不屈尊于中国海商集团的实力,从此荷兰人每年向郑芝龙的船队缴纳十二万法郎,才可以保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水域的安全。

郑芝龙的海军在东南先后力挫群海盗与荷兰人之后,完全垄断了东南的对外贸易,据史书的记载: “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浸以大显。”虽然郑芝龙的官职在大明帝国并非跻身于政府高层,但他富可敌国,对于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中的帝国,东南沿海却仍然因为贸易而成为富庶之地,而郑芝龙作为帝国海军将领的同时,也是最大的海商巨头, “自就抚后,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三干金,岁入千万计,芝龙以此富敌国。”

大明帝国在内忧外患之中风雨飘摇,但是东南沿海却因为郑芝龙的崛起而扫平海盗,击退荷夷,俨然成为帝国的一方乐土。

郑芝龙的舰队,是从郑和组建西洋舰队以来二百年来中国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在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后,这也是一支太平洋西部海域无人可以匹敌的势力。但是郑芝龙身上带有很明显的中国人的特点,在数千年的传统观念中,中国之外的土地,都只是蛮夷地带,这些海外的广阔土地,根本不值得去占领,这种观念也是殷海光所说的“自足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当西方国家不断地向海外扩张之时,郑芝龙却反其道而行,将目光又返回中国的国内。从某种意义上说,郑芝龙的目光比起颜思齐,显得短浅缺乏世界性。如果历史可以假设一番,郑芝龙将势力向南扩张,与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争夺南洋的控制权,那么凭借他的力量,中国的历史或许将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