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讲究实际,是工作狂,决定了大多数情况下经济是投票给谁的头号判断标准。老布什当总统时苏联解体,美国赢得冷战的胜利,接着在海湾战争中打败萨达姆,解放了科威特,声望可谓如日中天,可最终还是输给了初出茅庐的克林顿。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经济不振,解放科威特如果不能改善美国人的生活,那等于什么都没做,没人会买你的账。
在有关经济的辩论中,失业率是重要的一环,在任总统会拼命宣传自己执政期间创造了工作机会,而竞争对手也会拼命指责,表明自己上台后会如何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如何减税,如何让美国人生活更美好。
重实际,轻理论,不墨守成规,是美国人的特色,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具体到总统大选,他们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求新、求变,脑子里想的是“不管黑猫、白猫、花猫,逮住老鼠才是好猫”。
比如说,2008年总统大选,在初选阶段就是变革之声四起,两党候选人都大唱改革之歌。可以说,变革成了2008年初选的基调。
“入主白宫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现在把持华盛顿的政客赶出去。”
从东岸的华尔街投资人,到西岸的好莱坞明星都纷纷捐款。美国年轻人热心拥护,显示出******的改革理念有众多的认同者。而1月3日的初选结果显示,这种认同感在选民中的确有一定基础。
在初选的第一站艾奥瓦州,51%的选民明确表示希望“变革”,只有20%的选民认为“稳定现状”更为重要。在受调查的民主党选民中,57%为首次参加初选投票,其中45%选择了******。过去,年轻选民投票积极性极低,可这一次却异常活跃。30岁以下选民占投票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其中超过一半为******的支持者。
不管是黑人,还是女人,只要能给大家带来实惠,我就选他们。多数的美国人灵活处置,没有那种谁一定能当总统的刻板成见。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灵活,保守的宗教人士、3K党就不会这么变通。
说他们自私也好,个人主义也好,个人在美国人占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大选时,候选人的所属党派、政策倾向、个人能力都可以放在一边,但候选人的品德决不能忽视。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总统候选人必须英勇无畏,个人品格必须值得信任。因此,总统大选时塑造候选人的形象极为重要。1960年总统大选,天主教背景的肯尼迪击败了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们两人在竞选中首次启用电视辩论,结果年轻、帅气、口才好的肯尼迪获胜。失败后尼克松也承认,如果没有电视,也许获胜的是他。相信个人奋斗而不迷信宿命的美国人愿意选择靠个人努力获得成功的总统,因此,像林肯这样的底层出身之人才可以当上总统,罗斯福也可以以残疾之身得到选民的信任。
当然,仅仅靠自身形象而不能打动选民的心也不行。
2000年总统大选第一轮辩论时,布什代表共和党挑战戈尔,说话不太利落,戈尔在旁边不时皱皱眉头、叹口气,结果受到公众批评,说他不尊重对手;第二轮辩论戈尔吸取教训,装出认真倾听布什讲话的样子,不住地点头,样子很夸张,结果被指责为太过虚伪。不尊重对手、虚伪,这都不符合美国人的传统观念。反倒是布什总统诚实、可爱的样子受到选民欢迎。
四年后的总统大选,布什对阵民主党候选人克里。面对耶鲁大学的最佳辩手,布什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克里批评他发动伊拉克战争,说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错误的战争”,这句话重复了五次。
当时,我和十几位来自亚洲各国的记者在西雅图的一个酒吧观看了第一轮电视辩论,大家一致认定克里战胜了布什,可第二天和一个支持共和党的博客写手交流时,我们却受到了“侮辱”。
这位博客写手是个生意人,可出于个人爱好天天写东西,而且还小有名气,他询问了我们一下,发现我们一致认为克里会胜,很是不以为然,他说:“克里在辩论中身体语言得体,动作洒脱,如果不懂英文,那么你肯定认为克里赢了;在你们这些英语是第二语言、水平还不错的人听来,克里也赢了,因为他逻辑清晰,用词得当,不像布什那样连****和萨达姆都弄混。但有些东西你们不明白……”
在他讲了半天后,意思是说你们这些老外理解得不对,克里实际上没占什么便宜。他认为,克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说一大串排比,可是,太快,老百姓没记住他说了什么,可布什呢,不断地重复说克里是个两面派,结果老百姓印象深刻,成功地给克里贴上了“两面派”的标签。他告诉我们,普通美国人不关心政治,对许多国家大事实际上不太了解,讲那么多时事政治,还不如让选民记住竞争对手人品不好。人品不好,意味着失败。
既然个人这么重要,那么要想竞选成功,就要抬高自己,打击对手。通常来说,抬高自己没有打击对手效果显著,于是,负面竞选从一开始就开始流行起来。1796年,约翰·亚当斯的支持者拼命打击他的竞争对手托马斯·杰斐逊,称他是胆小鬼、脆弱之人,不具备美国人的美德。
1828年,约翰·昆西·亚当斯和安德鲁·杰克逊竞选总统,杰克逊的支持者称亚当斯是“皮条客”,称他让一个妇女和俄罗斯领导人发生性关系。亚当斯的团队立即予以反击,说杰克逊的老婆是个妓女,而杰克逊本人是头“叫驴”,并且在报纸上画了一头驴用作插图。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杰克逊本人采取拿来主义,干脆把驴的形象用于竞选中,驴成了民主党的象征。后来共和党人把象当作自己的特征,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也就有了“驴象大战”的说法。好在美国人幽默、随意,不搞假正经,因此驴也罢,象也罢,都可以深入人心。
由于负面竞选的泛滥,美国人自己也说,我们哪里是选总统,分明是在两个魔鬼之间选择稍微好一点的人。
美国人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自私,他们会在大选时站出来,做志愿者,捐钱给自己支持的候选人,而不是只说不做。大选之际,人人为了自己的选择出力,通过这样“自私”的方式来达到最后的平衡。
美国人讲究个人主义,因此有时候候选人的宣传要传递给每个具体的人,在某些地区,有时候直投宣传品,而候选人也要找机会去拜访一些家庭,就像保险推销员上门推销一样去拜访陌生的选民。
这其实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拿张名片,挨家挨户敲门。美国人警惕性挺高,会把门拉开一条缝,露出一只脑袋:“有事吗?”参选人就说:我是某某,要竞选总统,希望你支持。如果运气不好,主人一句“对不起”,就会把门关上;运气好一点的,遇上一个不热心但有风度的,会打开门,礼貌地握握手,接过竞选人递上来的宣传材料,说声“谢谢”之后关门;运气好的,碰上一个热心人或者支持者,或许会出来聊聊,或者请竞选人进门小坐一会儿。
无知、实际、拜金、自私,这些只是美国人性格中诸多因素中的沧海一粟。我们还可以随口说出他们的一些特点,因为实际,所以美国人多数情况下是理性的民族,埋头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外界没有多大兴趣,但有时候他们又是十足的感性动物,一篇热情洋溢的演说会让他们热血沸腾地抄起家伙去战斗。这就是说,为什么大选电视辩论对选民的影响力如此之大。除了铁杆的民主党和铁杆的共和党外,大多数人模棱两可,他们经常等到最后辩论结束后才做出决定。正因为如此,美国的政客都是能言善辩之士,做演讲时激情洋溢,说到动情处再掉上几滴眼泪,极具感染力。
性格是人的一部分,会影响投票倾向,但不会百分之百的决定一个人的选择,性格之外,宗教信仰、种族、收入、年龄都会影响投票,我们在以后的章节将逐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