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方式叫以退为进
3381200000002

第2章 进退之道在于权衡利弊(2)

因为哪一方前进,不是由两只斗鸡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双方的实力预测所决定的。当两方都无法完全预测双方实力的强弱的话,那就只能通过试探才能知道。而在试探的时候,既要有分寸,更要有勇气。

如果你是一位职场人士,那么你与老板之间所进行的最为惊心动魄的对局,一定是围绕薪水进行的。

有人总结说,薪水结构可以均分成三等份:一份是被老板骂的“遮羞费”,一份是对客户赔笑的“坐台费”,另一份是加班“卖肝”赚的钱。听起来很幽默,但仔细想想,还真的很辛酸。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弥补呢?

首先,作为员工,如果想让老板给你加薪,那么就必须主动提出来。你不提,不管用什么对局策略都没用。

在向老板要求加工资时,除了把加工资的理由一条一条摆出来,详细说明你为公司做了什么贡献而应该提高报酬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确定自己提出的加薪数额。

你提出的数额,应该超过你自己觉得应该得到的数额。注意,关键是“超过”。鉴于你与老板之间的地位不平等,为了培养一下这种试探的勇气,事先一定要对着镜子,好好练习一下这个“超过”的数额。这样见了老板就不会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了。

一般人请老板提工资,提的数额都不多。但是这种低数额的要求对他们有害无益。提的数额越低,在老板眼里的身价也会降低。这大概是人性的怪诞之处吧。标价过低的东西,比标价过高的东西更容易把买主吓跑。

反过来,如果提的数额合理而且略高一些,会促使老板重新考虑你的价值,对你的工作和贡献做更公正的评价。你就是得不到要求的数额,老板也可能对你更好,比如会改变你的工作条件等。他改变了看你的视角,看得更清楚,所以会对你刮目相看。

其实,在你与老板之间形成的一个对局中,老板会综合对你的能力和价值的了解,判断出该给你加薪的幅度,并以此作为讨价还价的依据。如果你的理由充分,又有事实根据,可能跟老板对你的看法有出入,即心理学的所谓“认知不一致”。老板会设法协调一下这两种不一致的看法。

但是,如果你不把这种“认知不一致”暴露出来,在“加薪”的对局中你就会处于下风,因为他一直抱着成见。你提供了不同的看法,就迫使他重新评价你,以新的眼光看待你,最后达成和解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这是在斗鸡对局中如何在避免两败俱伤的前提下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智慧,正如本节开头所说的,在需要勇气的同时,更需要揣摩与试探的策略。

洞察大势的进退之道

一个能够洞察大势的人必定是智者。因为他能够把握大环境的变化,让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大环境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能够洞察大势的人,不会判断错了方向,他们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天时、地利、人和。而天时说的就是大趋势,如果没有天时的配合,就是没有了成功的大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为自己选择一个有利的大环境,这样才能成功。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在某个时期,拥有了一个成功的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会进退就是学会洞察大势,学会选择和改变自己的环境。

秦国的丞相李斯未发迹时,在其家乡上蔡县衙当差。作为小吏,李斯被人呼来唤去,受了不少的屈辱。李斯胸有大志,不满现状。

一天,李斯去茅厕方便,看见茅厕中的老鼠又瘦又小。他又在仓库中见到了老鼠,不同的是,这里的老鼠却个个膘肥体壮。李斯于是受到了启发:老鼠有胖有瘦,只因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人有尊有卑,只在于人们的环境高低有别。老鼠本没什么区别,人也没有本质的差异,如此反差强烈,全在他们对于大环境的把握。

于是,李斯暗怪自己不求上进,贪图眼前小利。他又悔又恨,于是辞去了小官拜荀子为师,开始学习帝王之术了。在研究了当时的各国实力之后,李斯准备到秦国去发展。

李斯的目的是游说秦王赢政,他利用宫廷侍从官的身份多次向赢政分析当时的局势。有一次他这样劝说秦王:“没本事的人总是失去机会,而成就大业的人能够掌握趋势,不给他人可乘之机。现在秦国实力渐强,大王如志在一统天下,现在就该采取行动了。”

秦王采纳了他的计策,李斯因此被任命为长史,离间六国的君臣关系。李斯总是能对大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谏言不断。秦王越来越重用他,很快又提拔李斯当上了客卿。

然而李斯的为官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韩国人郑国到秦国做间谍,以修建灌溉水渠来耗费秦国人力物力,使其不能东侵。这个阴谋被发觉后,秦王大怒,发布了逐客令,把侨居秦国的外国宾客一律驱逐出境,身为楚国人的李斯也在驱逐名单之中。

李斯想来想去,他分析趋势之后决定主动上书力争,这就是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信中指出,秦国方面统一大业未成,而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完全违背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趋势。这封洞察大势、分析精辟的书信到了秦王的手中,令秦王大为感动,当即派人追回已在被逐途中的李斯,并废止了逐客令。就这样,李斯不但官位得以保全,而且受到秦王的赏识。接着,秦国兼并天下后,李斯又高升为丞相。

李斯的成功之道在于对趋势的把握,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选择投靠日渐强大的秦国。又通过当时位高权重的吕不韦,成为秦王的身边的要人。在不断的努力下,他一直攀登上了事业的顶峰。因为能够把握大势所以才能平步青云,因为把握趋势才能化险为夷。洞察大势就是李斯的进退之道。

一个不懂得洞察大势的人会非常痛苦,因为即使他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因为方向错了,即使再怎么搏命,也不会离目标越来越近。人们的每一次选择,既反映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更影响着人生的走向。人生有时候就是那么关键的几步,假如一步走错,有可能步步皆错。在走出这关键的几步之前,一定要洞察大势的变化。

坚持不懈地做好本职工作

身处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似乎每个人都在为如何找到工作,或者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奔命,却忽略了该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金子在哪儿都会闪亮,而狐假虎威只能逞一时的威风。那些大力吹嘘和标榜自己的人,名不符实,或许能得到人们一时的认可,但是大浪淘沙,没有任何实际本事的人终归还是要被淘汰掉的。而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终究会有被认可的一天。

大学生钟欣毕业后,到一家银行工作。按惯例,新来的人都要先到基层网点锻炼。在基层网点做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操作性的工作,在业务技能上,一个本科生不比一个高中生有多大的优势。

一天,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男子来取一笔大额存款。钟欣一看支票发现那张定期存单没多久就要到期,提前支取将损失一大笔利息,于是就提醒了这位储户。但这位储户说自己实在没办法,因为他预订的住房已到了交款的期限。于是她问清了他订房的楼盘,按照这个楼盘开发商的付款方式及相关的政策,为他设计了一套更合理的交款办法,这不但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也让他获得了一大笔利息收入。

储户惊异于钟欣如此年轻,却有这么精到的理财头脑。同时,钟欣的服务也是绝对的热情周到,为储户想的办法很周全。钟欣也感到很开心,因为知道自己的知识并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她也为自己能有用武之地而欣喜。后来,她似乎已经将这件事情遗忘了,仍然继续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突然有一天一家报社的记者采写的一篇关于她的报道上了报纸,这篇报道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原来,那个急着取钱的人是那家报社的主编。银行领导顺势而为,利用她的知名度,组建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理财工作室,顺应社会上开始出现的投资理财的新需求,使这家理财工作室在全市储户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银行创造了颇丰的收益。

其实接待那位报社主编时,钟欣并没有把他当做特殊的客户,更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机会,她只是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储户着想。这件事成为她事业的转折点,并让她深刻体会到:善待工作和顾客,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机会是无处不在的。

是啊,成功有的时候是需要机遇的,虽然你现在还不能得到满意的工作或者较好的收入,但机会通常是自己创造的,只要你有能力,并且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充实自己,机遇一定会有眷顾你的时候。要时刻记住,如果做好本职是100分,你要想着做到101分,这成功的机遇就是你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本职工作的人,机遇才能降临到你身上。

进退是一次心理战

在商谈中,卖方很想出售自己的商品,而买方则会提出种种借口,以图达到最高利益,此时,以退为进的战略便会大奏奇效。

有一年,在比利时某画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美国画商看中了印度人带来的三幅画,标价为250美元,画商不愿出此价钱,于是唇枪舌剑,谁也不肯放松,谈判进入了僵局。那位印度人恼火了,怒气冲冲地当着美国人的面把其中一幅画烧了。美国人看到这么好的画烧了,当然感到十分可惜。他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愿卖多少钱,回答还是250美元。美国画商见他毫不松口,又拒绝了这个价格,这位印度人把心一横,又烧掉了其中一幅画。美国画商只好乞求他千万别再烧这最后一幅。当他再次询问这位印度人愿卖多少钱时,卖者说道:“最后一幅画能与三幅画是一样的价钱吗?”结果,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后一幅画竟以600美元的价格拍板成交。

当时,其他両的价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而印度人这幅画却能卖得如此之高,原因何在?首先,他烧掉两幅画以吸引那位美国人,便是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因为他“有恃无恐”,他知道自己出售的三幅画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烧掉了两幅,剩下了最后一幅,正是“物以稀为贵”。这位印度人还了解到这个美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收藏古董名画,只要他爱上这幅画,是不肯轻易放弃的,宁肯出高价也要购买珍藏。聪明的印度人施展这招果然很灵,一笔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

当然,要想成功地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必须有一定的后盾,把握好分寸。“不打无准备之仗”,心中没有十分的把握而轻易使用此计,难免弄巧成拙。如果那位印度人不了解美国人喜爱古董的习惯,不能肯定他一定会买下那最后一幅画而去烧掉前两幅如果最后美国人没有买那幅画,印度人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追悔莫及。

你退一步,按照自己所掌握的对方的心理,对方愿意采取令你满意的行动,你的“以退为进”才能达到目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一位名人说过:天才就是有能一眼看见本质能力的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都有着自己的规律,掌握这种规律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的本质。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准确地权衡利弊,这样才能做到进退自如。

但是要在千头万绪中找到本质谈何容易,这绝对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只要掌握了万事万物的本质,我们就能比别人领悟得更快,这样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而能取得成功的人一定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福尔摩斯在这方面绝对是个高手。

有人给福尔摩斯出了一道难题,这人拿出自己的一块表对福尔摩斯说:“我听说你非常聪明,现在请你从这块表上面找出它的旧主人,以及他的性格和习惯。”

仅仅只有一块手表怎么能找到它的旧主人,而且还要分析出这个人的性格和习惯。这几乎是故意刁难,仅靠这么一块表如何能回答这么多问题。但是福尔摩斯没有拒绝,他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福尔摩斯接过表,在手上认真观察,慢条斯理地说道:“这只表是你父亲留给你哥哥的。”那人大吃一惊,好奇地问道:“你怎么就能知道?”

福尔摩斯继续开始了他的逻辑推理:因为表上刻有他父亲名字的英文缩写。

而按照习惯,这类贵重的东西,多是传给长子的;长子又往往袭用父亲的名字。这位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所以这表应该在他哥哥手里。

接下来的分析更加精彩:福尔摩斯认定这表的主人是个放荡不羁的人,而且常常生活潦倒,但偶尔也会有不错的境况。此人最后因为好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