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优等生:优等生最高效的学习方法(超值金版)
3380900000062

第62章 高效学习第七步——笑傲考场(1)

考试就是考验心理素质

平常心是焦虑的克星

或许你现在还在读小学、念初中,或正在上高中,尽管每个人所处的学习阶段不一样,但高考却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必经之路。

高考是如此的重要,它牵动的,不仅是千千万万个寒窗苦读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极度关注。

高考对于同学们的意义是如此的重要和特殊,它对同学们的未来择校及就业前途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我们拿什么来赢得如此重要的高考?

现在,就让我们提前预热,了解那些与高考有关的黄金法则,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高考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那些要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说,看着倒计时牌上的日期一天天减少,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恐慌:高考离我们不远了。

这个时候,同学们的情绪便会大起大伏,成绩变差了会感到悲观失望从而自暴自弃,甚至一些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同学因为偶尔的考试失利就认为自己与大学无缘了,失去了奋斗的勇气;但如果复习状态和效果挺好,较好地完成了一轮、二轮复习,好像该复习的都复习了,便会产生“怎么还没到高考呀”的浮躁想法,整个人陷入一种异常的兴奋之中。

低落情绪也好,兴奋情绪也罢,都是削弱高考战斗力的主要因素,而大家都知道,高考是人一生中一次较大的战役,如果由于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考生过分自卑,或对考试过分紧张、焦虑等,在“心理战”中首先败下阵来,最终就有可能被高考这场战争无情地淘汰出局。因此,大战来临之际,我们有必要正确了解自己的问题和现状,保持一颗平常心。

其实,为了让考生能用平常的心态来看待高考,许多有经验的毕业班老师都在设法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大考就像是平时的考试,平时的考试就像是大考。从而让考生在心理上逐步适应大考的气氛,在考试中保持常态。

若以平常心看待,高考只不过是无数成功人生道路中的一条。

甘肃省理科状元高晋在高考前曾一度把高考看做是决定人生成败的一场人生战役,而且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决战沙场的勇士,充满着悲壮的情怀……致使他在梦中都在参加高考,醒来时大汗淋漓……

后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他才认识到这是考前焦虑心理所致。出现考前焦虑心理的原因首先是没能客观地看待高考。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也只是无数成功人生道路中的一条,并没有“一锤定音,决定人生”的作用。就是中考、高考失败了,就是不上高中、不上大学,只要不放弃,还照样有无数的成功机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再者,把高考也想得太难了。其实,高考题跟平时的考试题的难度差不多,是自己把自己吓坏了。当他认识到这些以后,整个心自然也就平静了许多,从而又开始专注于考前的复习了。

考试就像体育比赛一样,有相同实力的人多了,就看谁临场发挥得好。一个考生如果总想着考到什么样的话,反而会影响自己的临场发挥。如果保持平和心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崔亮,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大一学生,高考总分为660分(理科)。

“我考上清华是一个意外。”崔亮是这样评价自己高考结果的。

想必备战高考的学生们都知道7∶2∶1这个比例,指的是在考试时基础题占70%,中等难度题占20%,难题占10%。去年在他高考前,他的一位老师却给予了这个比例一个新的解释,对他有很大的启发:“7”指考试时平时的积累占70%,“2”指临场的发挥占20%,“1”指心态占10%。如果10%的心态不好就会影响20%的临场发挥,而临场发挥不好又会影响到70%的积累,这都是一环扣一环的。正是10%的心态,让他超常发挥。

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在考试前从没给过他什么压力,并且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给了他充分的自主,这一点对他的出色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周围环境和心态都是相互影响的,宽松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心态的调整。

同时,注意用平常心去看待大考,不等于要轻视高考,这样就会把高考不当一回事,草率应考,这也是很危险的。此时还要注意“要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样才不会掉以轻心。否则,就会因“轻敌”走向另一个心理误区之中。

要保持平和心态还要注意考前作息,最好一切照常,不要人为地特意去安排,这样只会造成不良的心理——把高考看得过重,同时还会破坏早已养成的作息习惯,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高三的课程重、作业多,各种压力一下子涌过来,心烦意乱的情况时有发生。烦躁的时候不妨听听音乐、看看杂志、做做运动——千万别按捺自己心中的烦闷,那样只会越来越闷。

其实,任何人在这个人生转折的时候都会紧张。想想别人也在紧张,自己若不紧张,岂不占了很大优势?不妨给自己设计第二条人生路。人生究竟会怎样,是辉煌还是碌碌无为,关键在于自己以怎样的心态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置之死地而后生”未必不是一种减轻心理压力的好方法。

定位,关于高考与自我的思考

很多同学都知道高考,却不知道在考什么?他们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高三的生活,却缺乏自我的思考。其实,高考也是需要我们有思想的。

问问大家:“高考究竟考什么?”即使仅就上考场的两天而言,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全面而准确无误地回答出来。

有的同学可能脱口而出:“考‘3+x’,一门都不能考砸,差一分也不行,一分就可以把你关在大学门外。”这种回答,貌似有理,其实是片面的。

请问,在最热的三伏天,气温可能高达35℃以上,再加上考生从未经历过的高度紧张,还要让你考出水平,甚至发挥超水平,靠什么?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靠三样东西,一靠学习基础、学习实力;二靠胸怀、责任、志气、机敏、意志、自信力、自制力、应变力,靠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斗志;三靠体魄、健康、体力、精力,靠良好的竞技状态。一言以蔽之,靠全面素质。

在思考中,我们要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但首先要以自己的能力为基础,尽所能而不强自己所难。这是件说起来很简单可对于某些人却很难的事。总会有那么些人迫于家庭期望、学校压力或个人希望而过分追求目标。

这样,最后的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极强的挫败感以致无法取得应有的成绩。所以,给自己准确的估量和定位是在高考漫长的征途中所必须要做的步骤。

在漫漫高考生活中对自己要有个正确的估价。首要的是现实的自我尊重,你要有很强的自我价值和自信心,心甘情愿地成为你自己。换句话说,无论你追求什么,你都必须充满信心。不要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也不要过于庸人自扰,你应该告诉自己:“我办得到。”

高三是段特别的日子,这个时候的人会变得愈加敏感而惧怕失败,常常是看着周围的同学埋头苦读而自己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激情,常常觉得为什么人家心态都那么好,唯独我有紧张,有郁闷,有迷茫,有失落……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让他来看看你,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正确地思考、评估自我,正确地对待失败与挫折,不要因为几次考试的失利而否定自己。就像有白昼必然有黑夜一样,当你跌倒的时候,你一定要爬起来——黑夜过后又是一个白昼。躺在地上是不会有任何机会的,所以你一定要爬起来!也许没有人扶你,但你要坚强,这个时候眼泪是不管用的,要靠意志,用你的坚强击倒你的脆弱!

面对高考,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众多要解决的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找出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缺点,利用复习机会尽快改进,从而找准今后努力的方向。

要看清自己的位置,从而明确最后阶段的努力方向,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不妨对自己来一次摸底:我们要在高三一年中提高自我、创造奇迹,那么到底是从什么基础上提高?从哪儿下手?向什么方向提高?提高的障碍是什么?有利条件是什么?不利条件是什么?薄弱环节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措施?对这些都一清二楚了吗?如果不清楚,只能是瞎走一气,老走弯路。

总之,我们首先要对自己高中以来德、智、体几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下工夫来一个大清查,认真地做一次深入的剖析,进行一次具体、细致、实实在在的调查分析。要舍得花时间,认真查课本、查笔记、查作业、查试卷。

思考是必要的,尤其是在高三最后的冲刺阶段,每一个人都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倘若这种压力长期积压而无法释放,人会垮掉的。所以,当你十分迷茫,找不到方向,看不清自己,或是觉得生活郁闷、前途渺茫、马上就要崩溃的时候,就需要思考你的得与失,找到自我方向,跳脱苦闷的压抑,让自己释放出所有的痛苦与压力,然后回到你该走的“轨道”继续你的梦……

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了近一年的复习和大小考的磨炼,考生应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缺陷在哪儿;同时,对今年的高考新动向、历年的知识考查点也要了如指掌。如果能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加冷静地展开高考复习。这时的复习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夯实基础,另一个是查漏补缺。

清华北大并不是高考的终极目标

一个人如果没有方向,就如同瞎子一般。

对于高考,同学们要找到自我的奋斗方向,才能激发高考的斗志。很多同学志向虽远大,却如同“水中捞月”一般遥不可及,这样的“志”如同没有方向,让我们的努力付诸流水。

高考之役,人人都希望成为此役中的英雄,但要成为英雄,首先就必须有方向。

很多同学上了高三,对高考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感觉,因此更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使有,那也是虚而不实的。每个面临高考的学生都需明确自我的高考目标,并为之而不懈努力奋斗。

我们还要注意,要成为高考英雄,方向还要立得合理,不能不切实际、好高鹜远,那样的话,就只能成为我们自己为自己开出的空头支票。

我们的方向应合理。在理智的时候应分析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切忌好高骛远。比如说,有的人体质虚弱,却梦想成为球场中潇洒的球星;有的嗓音条件没有优势,却想成为歌唱明星。有远大的志向是好事,但是如果方向不切实际的话,就失去了意义,尤其是学生时期尽量使自我的奋斗方向合理化,这样我们既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又能真正通往成功的目的地。

很多同学都有非某某学校不上的方向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方向太过绝对,具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可以适当改一下,例如为自己确定的目标可以是“非北京的重点高校不考”,而不是直指北大,高呼“非北大不考”,其原因就在于方向亦应合理。

“非北京的重点高校不考”是个方向性的目标,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性的指引,引导我们应该向哪个方向前进;而“非北大不考”则太过绝对,使人不得不以死命令的必定性强迫自己向那个目标冲,一旦受挫,往往会使人一蹶不振。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性地以方向性为基础,进而适当地设置确定性目标(甚至可以不设置确定性目标),以此来指导我们高考的前进方向。这样的目标定位才是合理的。

在高考路上,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目标方向,它是我们的希望指针,而希望则是生命的源泉。心存希望,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就会热爱生活。高三整整一年,每天清晨睁开双眼,很大声地告诉自己:“今天,又是全新的开始。”

每晚进入梦乡前,回想一下今天的苦与乐、得与失,然后坚定地在心中祷告“明天会更好”……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朝着目标奋勇前进,让自己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我们不能控制变通,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

是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给自己找到希望的方向,我们的高考生活就一定不会失去色彩。

我们也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我高考的目标并不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只要能上一所重点大学就可以了,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以后还可以通过考研等各种方式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

自信是赢得高分的一项实力

很多同学,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不好的,总会有一些“自卑情节”,总是对自己的能力充满怀疑。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每到考试前夕,就会感到害怕、紧张,而考试时发挥不出他们应有的水平。

许多考生都信奉这样一句话:高分来自自信,自信来自实力。的确,有实力的人才能拿高分,而自信则是连接实力与高分的重要环节,在考试时,我们也常常看到许多有实力的同学却并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实力,拿到应该拿的高分,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自信力的匮乏。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别人就更不可能相信你。成功学告诉人们,成功是有公式的:成功=想法+信心。

自信往往因为外界力量而动摇。当受到外界压力或外界不承认的时候,比如说别人故意指出你的一些很不起眼的缺点,或是在和同学相处时表现出冷嘲热讽,你是否会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从而出现不自信?

获得自信的前提是正确地认识自己,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获得诺贝尔奖但拒绝领奖的萨特说:“一个人想成为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

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倒了,那么你就真的被打倒了;如果你想赢,但是认为自己没有实力,那么你就一定不会赢;如果你认为自己会失败,那么你就一定会失败。

胜利始于个人求胜的意志和信心,胜利者都是有信心的人。一个不能说服自己能够做好上天所赋予的任务的人,不会有自信心。

从古至今,凡是在学问或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的。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得曾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将可以撬起地球。”从事科学研究要有自信,从事体育运动要有自信,当然对学习、考试同样要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