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优等生:优等生最高效的学习方法(超值金版)
3380900000060

第60章 远离心理疾病的困扰

心理疾病让孩子学习停滞不前

心理疾病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上的一只蚜虫。只有赶走这只蚜虫,花蕾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有个别同学对自己的书包检查个没完没了,总觉得少东西,不检查完就不能安心学习。

有的同学喜欢不停地洗手还觉得不干净……

其实,这些行为可能预示着有强迫症的倾向。

有这样一个案例:

最近小刚妈妈发现刚上初二的小刚有些异常。

小刚总喜欢检查自己的书包,一天重复的次数达到10多遍,时间要花去1小时。如果检查书包这件事不能做完,小刚就不能安心做作业。“每天他会检查包里的钱包很多遍,总担心钱包丢了,每次隔一段时间又像忘了一样再检查一遍。近2个月来,这种反复行为已影响到他的睡眠、学习。”

心理医学上,小刚的这种行为被称作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它一般表现为患者头脑中反复出现一些相同的观念、想法,并且不断地重复,虽然患者明知不对,但自己无法控制,从而产生痛苦。如检查类、清洁类、记数类等。

医学界认为,强迫性格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在成长期受到过于严厉的教育,很有可能形成强迫性格。

比如,有的同学童年时期受到家长的严厉教育,从而失去自我,一切按照家长、老师的意见做事,形成强迫性人格,机械、死板、追求完美。当学习压力稍稍一大,他们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就会诱发强迫症。

随着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应该警惕自己也患上强迫症,这里提供预防强迫症的几种方法:

(1)不要过度要求自己,给自己一定的空间发展个性。

(2)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性格基础,不要斤斤计较。

(3)做事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要意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强迫倾向心理测试,通过做这个测试,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有强迫症倾向:

“没有”为0分;“很轻”为1分;“中等”为2分;“偏重”为3分;“严重”为4分。

(1)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2)忘性大。

(3)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

(4)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5)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6)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7)难以作出决定。

(8)反复想些无意义的事。

(9)注意力不能集中。

(10)必须反复洗手、点数。

(11)反复做毫无意义的一个动作。

(12)常怀疑被污染。

(13)总担心亲人,做无意义的联想。

(14)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观念。

将各项得分相加,总分超过20分者应考虑有强迫症的可能。

被宠爱所以才依赖

父母过多的宠爱能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容易使其形成依赖心理。

李成上小学五年级了,从小随爷爷奶奶、父母生活,在幼儿园以前比较活泼。自从上幼儿园小班误服清洁水抢救之后,备受家人的宠爱,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娇惯下,变得比较胆小、任性,慢慢地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上小学后,李成不适应学校那种独立性、纪律性和节奏感很强的生活,因做事动作较慢、协调性较差,经常最后一个交作业,因此常常受到老师的责备、同学的嘲笑,使他对自己很没有信心,慢慢就养成了拖拉作业的习惯。

后来,父母发现李成的学习习惯很差,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有拖拉作业的习惯,特别是遇到有些难的作业,更是拖拖拉拉,久久不愿动笔,各科学习成绩比较差;劳动懒散,不讲卫生;很少参加班集体的活动,显得不合群;对自己也缺乏自信,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

他自己也经常对父母说,“同学们会嘲笑我做事做得不好,我觉得难受”;“现在学习的知识很难,我不会”;“我认真学也比不上别人,我不想学习”。

生活中,类似李成的例子很多。一位母亲向心理专家咨询时说道:“我女儿今年都13岁了,却像怎么也长不大似的,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一点儿独立能力也没有。

“比如,我和她爸晚饭后出去办点事,她就不敢在家里待着;她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也不爱独立地去思考,只等着大人给她讲,要么就干脆等同学做完后抄人家的;对一些事情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难看出,李成和那个女孩由于对别人过分依赖,从而形成了依赖心理。依赖心理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无论是物质上的依赖还是精神上的依赖,如果这种依赖过分强烈,或者是停留在某一幼小年龄的依赖内容,这种依赖关系就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成熟,妨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有关。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导致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

对子女过度****的家长总是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我们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危害性,要克服过度依赖性的弱点。必须培养自己的独立性,不要事事让父母做。

如果我们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的话,多缺乏足够的自信,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较低,总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当自己通过努力取得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及时给予自己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增强自己敢于独立的勇气。

焦虑让人多烦忧

焦虑是每个人一生都不可以回避的。有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如果自己无法释放,时间长了易导致情绪不稳定,焦急、心慌、甚至失眠,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学习成绩迟迟无法提高。

焦虑症即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患者以焦虑情绪反应为主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焦虑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发生,这是人们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状态,同时带有某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焦虑症会严重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还会出现神经衰弱症,因此必须及时予以合理治疗。一般是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心理治疗。

下面是几种心理疗法:

1. 暗示疗法

自信是治疗焦虑症的必要前提。一旦发现孩子患上了焦虑症,应让他暗示自己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有处理社会性事件和完成各种工作的能力,坚信通过治疗可以完全消除焦虑疾患。通过暗示,患者每多一点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些,同时又反过来使自己变得更自信,这个良性循环将帮助患者摆脱焦虑症的纠缠。

2. 深度松弛疗法

如果患者能够学会自我深度松弛,就会出现与焦虑中所见相反的反应,这时其身体是自主的,而不是为某些朦胧意识所控制。自我深度松弛对焦虑症有显著疗效。

3. 分析疗法

有些焦虑是由于患者将经历过的情绪体验和欲望压抑到潜意识中导致病症。患者成天忧心忡忡、惶惶犹如大难将至,痛苦焦虑,不知所以。此时,患者应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或通过心理医生的协助,把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病根”挖掘出来。

4. 刺激疗法

焦虑症患者发病时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痛苦不堪,此时患者可采用自我刺激,转移注意力。

多愁善感要不得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是多愁善感、每天郁郁寡欢……其实,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即是抑郁症的表现。

同样,在学习上,也有容易让人抑郁的地方。比如有些同学对前途感到渺茫,对自己没有信心,天天处于消极情绪中,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艺艺是一名16岁的中学生。正处在如花般的年龄,本该无忧无虑,充满欢乐与梦想,可艺艺的脸上却总笼罩着一片乌云。

她功课平平,而且也没花什么心思在学习上。在学校,她不喜欢和老师、同学接触,总是独来独往,既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也没什么兴趣爱好,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对于未来,总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感到不顺心。

心理医生把艺艺这一心理症状称为抑郁症。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是遭受挫折、巨大压力等之后的沮丧与失望。

心理学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因素有关,研究显示,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抑郁症,子女得病的概率为25%;若双亲都是抑郁症病人,子女患病率提高至50%~75%。

更多的还是一些后天原因。有的同学因为学习负担导致的心理压力过重,加上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给孩子学习上买资料、请家教,尽其所能,生活上关怀备至,殷勤周到,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考上中学或考上大学。

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重视”并没有产生正面的动力,相反很多同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学,跟不上,不学,又很难向父母交代。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们开始厌学、逃学,觉得学校和家庭都不是安身之处。

要克服这种心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培养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可能是暂时的,产生这种消极情绪,是抑郁者消极认知的结果。

比如有的同学由于没考好而变得一蹶不振,他们常常会把没考好归结为自己缺乏天分,不够聪明,从而对前途丧失信心。

面对挫折,要让自己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好的、积极的方面着想,保持豁达的情怀。

或者可以多找一些客观原因,比如考试没考好,可能是身体不适、复习得不好,以后通过努力,完全可以赶上去。

2. 注意锻炼自己的意志

人们常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一个人一旦拥有坚强的意志,他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3. 广泛的爱好、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也是战胜抑郁的有效方式

如果能让自己经常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就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紧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