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戴尔·卡耐基全传
3379800000063

第63章 《林肯传》—— 林肯就是他的一面镜子(1)

1932年,由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卡耐基的人物传记—《林肯传》,也被译作《人性的光辉》。在卡耐基的一生中,林肯的影响非常重要,卡耐基的童年与林肯非常相似,他把林肯的奋斗历程看做是人生的经典。在卡耐基课程中,他也多次提到林肯的故事,仿佛林肯就是他的一面镜子。因此,《林肯外传》这本书倾注了卡耐基相当多的心血,仅收集资料他就花费了长达10年的时间,而后又用了3年时间才完成写作。

卡耐基对林肯的认识都记述在他所写的这本《林肯传》中。从卡耐基对林肯人生的描写中,能够感受到卡耐基对林肯的崇拜之情,能够看到卡耐基理解林肯的独特视角。

林肯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认字母,虽然很吃力,但总算能阅读一些文字了,至于写作能力,那就根本谈不上了。1824年秋天,一位在森林中漂泊的教师来到这片垦殖地,设立私塾。林肯姊弟每天早晚都要走四里的森林小路到新老师阿策尔·朵西的私塾求学。朵西老师相信只有大声地朗读,才可以看出学生认不认真。他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谁若不开口,就用教鞭打谁一下,因此,每个学生都尽量念得比别人更大声。琅琅的读书声往往在四分之一里外还清晰可闻。

林肯上学时,戴一顶松鼠皮帽子,穿着鹿皮制的马裤,马裤短得离鞋面还有相当距离,以至于好几次发青的胫骨就裸露在外,任凭风吹雨淋。

上课的小屋又矮又粗糙,老师几乎站不直腰,教室四面各省去一根圆木,罩上油纸当窗户。地板和座位则是圆木劈开做成的。

阅读的教材以圣经章节为主,用华盛顿和杰弗逊的笔迹作为练字范本。林肯的字体既清晰,又和这两位总统很相像。

他买不起算术书,特地向别人借了一本,用信纸大小的纸片抄下来,然后用麻线缝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他去世时,他的继母手边还留有部分这种书页。

上学时,他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他不但想写出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还写起诗来,并且把自己的诗句和散文拿去请邻居威廉·伍德指教。他暗记诗句,再背给人听;而他的文章更是引人注目。有一次律师对他谈论内政的文章印象很深,帮他寻求发表机会。俄亥俄州的一份报纸就曾刊出林肯写的关于“克己”的文章。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他在学校里写的第一篇作文,是因看了伙伴们玩的游戏感觉很残忍所写成的。他和朋友们常一起去抓甲鱼,他的朋友抓到甲鱼之后,就把燃烧的煤炭放在甲鱼背上,以此取乐。林肯求他们别这样做,并赤着脚把煤炭踢开。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为动物请命而作,可见他自幼就显示出特殊的怜贫恤苦之心。

五年后,他以不定期上课的方式在一所学校求学,他自称那些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

他所受的正规教育就到此结束,总计起来上学的日子不过十二个月左右。

卡耐基认为,与林肯相比,他在童年所受的教育要优越多了,因此,他觉得林肯能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奋读书,是不向命运屈服的表现,也是自己应该向林肯学习的地方。

当时,与林肯熟识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认为:他“地狱般的哀愁”是由两件事造成的,一为政治上的失意,一为悲惨的婚姻。

卡耐基对林肯的处境表示了深深的忧郁,但是,他又对林肯不会屈服命运的精神抱有信心。的确,假如林肯面对暂时的挫折就不再前行、不再奋斗,那么他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律师而不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卡耐基从林肯的奋斗历程中汲取了有益的经验,每当他遇到困难时,他便想起了林肯,浑身就充满着必胜的信念。

卡耐基从林肯的生活经历中看到了忧郁对人生的不利影响,所以当他在卡耐基课程中发现不少学员的生活也有强烈的忧郁感时,他迫切地感到必须引导人们走出忧郁的困惑,由此而引发了他对克服忧郁的研究和讲演。同时,卡耐基也认识到,即便是伟人也有失意的时候,关键在于如何迎接生活的挑战。林肯做到了,成功了,卡耐基本人也同样如此。

《林肯传》原著序:

这本书的名字叫《林肯传》。

这个笨拙的、不修边幅的男人,有一颗善良、诚实、富于同情的心,他没有作过什么诗,不会比这个皇帝风骚不会比那个皇帝,有文采更不会什么弯弓射雕,但他有一颗诗意的心,装满了一个男人对于这个值得热爱的世界的柔情,对于心爱的女人的无限的爱,因此,他常常请来莎士比亚、爱伦坡、拜伦陪伴他的心灵。

在他的时代,有许多人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有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呼吁的,有为废奴运动而奔走的,有为妇女的人权而呐喊的。但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他,来做美国人保卫自由和人权这一场历史事件的领袖呢?

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很有些“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豪情,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我辈,便疯狂地搜罗曾担大任的大人物的传记阅读,反复地看拿破仑、希特勒、马克思、恺撒、******、列宁等人的不同版本的传记。看他们如何天才地增长智慧、驾驭群雄,如何施展手段力排众议。看他们如何为他人描绘未来社会的美景,并且为自己的门下招集各路英雄,如何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看他们如何说服别人成为自己的信徒,人人都会心向往之。哈哈,这样的领袖快感让多少人兴奋不已,他们跃跃欲试,他们期待时世的风云际会,好让天下的英雄来到旗下。

但是他行吗?你只要想象一下,他的父亲是一个流浪汉,只有在饿得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找一些工作干干,干一些看管犯人、捕捉及鞭打奴隶的事儿。在贫寒的日子里,林肯成就了一颗怜贫恤苦的心。阅读没有使他学会历史上的阴谋和权诈,但是使他学会了同情和辨别是非,当他看到奴隶拍卖场上被鞭打的黑奴,他不禁喊道:“若有机会,我一定要打击这玩意儿。”

但是他只是个心肠太软的男人,对于他所不喜欢的女人,对于将要成为他的妻子的那个女人,他也只能屈服于她的泪水,然后再用一生的时间来容忍她的无理取闹,容忍她一次次地侮辱男人的尊严。他的无奈岂止在于家庭,在第一次就职演说时,他说“我无意干涉现有蓄奴州的奴隶制度,我相信依法我无权干涉”,他知道政治在那里不是某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决定的事情,但是他还是说服了美国人,“内部分裂的房屋不可能屹立”,“我们的政府不能容忍奴役和自由共存的状态”。在内战开始的时候军队没有能打仗的好将领,他不禁一次次地下跪祈求上帝,财政准备不足,军事不断失利,又疲劳又泄气的他只能一遍遍地呻吟和叹息:“我怎么办呀?……我怎么办呀?盆底塌了,盆底塌了。”几乎每一个内阁阁员都自认为比林肯优秀,纷争和猜忌使得没有多少政治经验的林肯左右为难,但是他以他的耐心、宽容,以他为了国家不惜抛下个人的一切自尊的勇气,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定地站起来,他说“我唯一的主宰就是良心和上帝”。

美国人会永远地记住,他高度地保全了世间最好的希望—慢慢地签好了解放三百五十万奴隶的文件。他以他的坚持实现了他的理想:愿天下人都能自由。

这个有着一般人无法测量或估计的深度悲哀的男人,他一定知道,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那一颗罪恶的子弹终于成就了他的不朽。

他的可怜的妻子,愿上帝宽恕她吧,她要使他成为总统,她的愿望实现了,但是她却成为了去天国的林肯不肯带走的孤独的人,只能听她的小儿子在她的床前说:“别哭,妈妈,你哭我睡不着!爸爸很好,他到天国去了。他在那边很快乐。他和上帝及威利哥哥在一起。别哭,妈妈,否则我也要哭了。”

因为林肯,美国人是幸福的,每一天生活中都有噩梦般的现实,但是他们不会被失败打倒,他们不懈地争取,还有什么比给人民以自由和爱更好的礼物呢?

想起这些,我也常常为中国的那些皇帝和外国的那些皇帝悲哀,他们攻城略地,他们炫耀政绩,他们要万民喊万岁,可是他们的尸骨却那么快就腐败了。

林肯不会万岁,但他的心永远照耀我们。

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是因心而伟大,不是因征服而伟大。

伟大的心只有两个字:热爱和自由。

《林肯传》精彩书摘:等待高飞的鹰。

林肯在伊利诺伊看到这些政治巨星在他们人生的最后之旅放出的夺目光华,不禁有些眼花缭乱,他大量地读着有关报纸,特别是《国会环球报》,感受着他的时代的强音,他知道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个人都将自己身上可当做武器的东西亮了出来。他还特别注意到那个纽约州的西沃德亮出的兵器最为犀利有力,西沃德谴责妥协方案极端错误并且充满罪恶,他认为奴隶解放是必然的,而要使反对奴隶制的宣传鼓动停止下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为解放的进程让路。

西沃德说,不仅宪法证明在领地上禁止蓄奴是正确的,而且他还说“有一种比宪法更高的法律”,即上帝的法律,他求助于这个法律,因为在上帝面前,人人都自由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