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戴尔·卡耐基全传
3379800000058

第58章 《人性的弱点》——根除人性弱点的有效处方(2)

哈佛大学的教授威利姆·贾姆士说,普通人只运用了他潜能的十分之一,而卡耐基帮助社会各界的男女,启发他们该有的能力,在成人教育中,创造了一次极重要的运动……

真可谓一鸣惊人,《人性的弱点》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仅仅几个月后,卡耐基便收到了出版公司送来的第一笔版税款项。

一天,卡耐基从一个朋友那儿回来,他正边走边思索一些事情,这时有一个穿着较为寒酸的年轻人朝他走过来,激动地说:“请问,您是卡耐基先生吗?”

由于卡耐基自己也曾有过贫穷和困顿的经历,因此他对年轻人,特别是处于贫困之中的年轻人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于是他停住了脚步,并肯定地点了点头。

原来,这位年轻人刚刚买了一本《人性的弱点》,他想请卡耐基在书的扉页上签名留念。望着眼前年轻人那渴望的眼神,卡耐基欣然提笔满足了他的要求。

而后,他突然觉得这是一个促销活动的好办法,于是卡耐基便开始在纽约市进行签名售书活动,这对本来就很畅销的《人性的弱点》更是一个极大地推进。

卡耐基还亲自为自己的书撰写广告语—

当我回顾以往,我惊骇于自己当初是那样的欠缺敏感度与理解力。我多希望二十年前有如此一本书在我手中,那将是多么无价的恩赐!

时间不长,《人性的弱点》就缔造了每周5000本的销售佳绩。1936年底,该书便进入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并在其后两年内,久居畅销排行榜前列。

到了1937年3月,《人性的弱点》销售量已经突破了25万册,希姆金欣喜地写信给卡耐基,他在信中说:

“亲爱的戴尔:不瞒你说,如果一年前有朋友告诉我,他今天将把即将销售的第25万册书寄给书的作者时,我可能会建议他到最近的心理医生那里,或是上罗柏特·瑞柏利的《信不信由你》的卡通漫画。然而现在是千真万确地,信不信由你,我正把《人性的弱点》第25万册书以不同的封面寄给你。希望能在第50万册书及第100万册书发行时,重复这个令人非常愉快的经验。此外,该书的销售量正在合理地加快脚步……”

卡耐基认为,对他人有容忍之心才是赢得朋友、影响他人的关键。他告诉我们,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也不懂为人处世之道,办事愣头愣脑,但他善于从生活中学习,后来便精通为人之道,成为美国驻法国的大使,处理外交事务非常精明。他的成功之处何在?卡耐基论述道:“我们与其谴责他人,不如试图去理解他人,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这比批评他人更有利可图,而且更有趣。”这样做能培养我们的同情心、容忍心和善良心。卡耐基在书中对如何赢得朋友,有精辟阐述。

“你如果关心别人,在两个月内所交的朋友,就比一个需要关心他自己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这是《人性的弱点》中的一句话。友谊是我们每人都需要的,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在朋友、亲人的帮助下,才可能把事情办好,《人性的弱点》就告诉了我们如何赢得朋友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不要批评或抱怨别人。

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常常伤害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他的自重感,并激起他的反抗。批评所引起的嫉妒,只会降低士气和感情,同时指责的事情也不会有任何改善。如果是好朋友,适当的建议还是可以的,但态度一定要温和,朋友要是和我们意见不合,也要适可而止。

二、看到别人的优点,给予真挚诚恳的赞赏。

其实,我们虽然供养我们的朋友的生活,但我们对他们自尊心的关注却太少,而且也不知道给他们以赞赏的语言,而这恰恰是生活中的晨曲,将会永远记忆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但不要虚伪的恭维,发现他们好的一面,给予肯定,这也是他们需要的语言。

三、激发别人内心强烈渴望的需求。

如果每人都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洞察别人的心理,永远不会担心自己的前途。首先要把握对方心中最迫切的需求。如果能做到这点,就可以如鱼得水,否则就办不成任何事。我们常常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说别人,其实,我们有没有真正从他们的角度、心情、处境去为他们考虑呢?没有,从来没有。

四、真诚地关心别人。

要对他人表示我们的关心,这与其他人际关系是同样的道理;而且我们的这种关心是出自真诚的。这不仅使得付出关心的人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得到这种关心的人也同样有所收获。我们有真诚地关心别人吗?如果有,我们的朋友对我们一定会倍加喜爱。我认为,谁都需要帮助,我们也会有脆弱的时候,当朋友伸出援助之手时,我们才会真正地体会温暖。但不要忘记,什么都是相互的,我们的朋友也会有无助的时候,别忘记自己有一份力量,也许正是这份力量,会让他支撑起来,也许正是这份力量,我们的友谊更坚固了。

五、发自内心的微笑。

行动胜于言行。做一个微笑者,微笑会让人明白:“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微笑一下,只需要牵动三条肌肉,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微笑一下,可以缩短人与人的距离;微笑一下,可以缩小空间的范围;微笑一下,可以消除心灵之间的隔阂……

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倦怠感。下面让我们看看《人性弱点》中的精彩书摘,有关爱丽丝的例子。

爱丽丝是个公司职员,一天,她回家时显得精疲力竭、疲惫不堪。她真的是疲惫不堪—头痛、背痛、不想吃饭,只想上床睡觉。经不住母亲一再要求,爱丽丝才坐到餐桌旁……突然,电话铃响了,是男朋友邀她去跳舞!

这时,爱丽丝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整个人变得神采飞扬。她冲上楼,换好衣服出门,一直到凌晨3点才回家,她看起来一点也不显得疲倦,而且因兴奋过度而无法入睡。

爱丽丝瞬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足以说明了某种问题。就在8个小时以内,爱丽丝是不是真像她所显现的那么疲倦不堪呢?当然是的,因为她对工作感到厌倦,抑或对生命也感到厌倦。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也许有成千上万个爱丽丝,你或许就是其中之一。情绪上的态度比生理上的操劳更易使人产生疲倦。

几年前,乔瑟夫·巴马克博士在《心理学档案》中发表了一篇实验报告,阐述了倦怠感是如何导致疲劳的。巴马克博士要几个学生经历一系列枯燥无味的试验,结果学生们都感到不耐烦,想瞌睡,并且抱怨头痛、眼睛疲劳、坐立不安,有些人甚至觉得胃不舒服。难道这些都是“想象”出来的?当然不是。这些学生还做了新陈代谢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当人们感到厌倦的时候,身体血压和氧的消耗量显著降低。而当工作较为有趣和富有吸引力时,代谢现象加速。

对此现象我也有过亲身经历,最近我到加拿大落基山上的路易丝湖畔度假,连续几天到珊瑚湾钓鱼,一路上穿过高于头顶的灌木丛,跨过倒在地上的横木—总共8小时的颠簸困行,我一点也不觉得疲累。为什么呢?因为我太兴奋了,总是预想自己即将获得的战果—6条剽悍的大鳟鱼!假使我对钓鱼不感兴趣,你想我会感觉如何呢?在海拔7000英尺高的原始地方,一定把我累坏了。

但是,厌倦感比艰辛的登山活动更容易让你疲劳。有一位储蓄银行的总裁金曼先生告诉我这样一件事。

1953年7月,加拿大政府要求加拿大登山俱乐部提供指导人员,训练威尔斯亲王森林警备队的队员,金曼先生正是指导员之一。他和其余被选中的年龄在42~59岁之间的指导员,带领那群年轻队员踏上征途。他们越过冰河,走过雪地,用绳子登上40米高的险峻峭壁。他们共攀越了迈克峰、副总统峰,还有加拿大落基山脉小呦喝山谷一带几个不知名的山峰。经过15个小时的登山活动,这群年轻力壮的队员个个精疲力竭。

这些人的疲劳现象是否因为肌肉过度劳累?难道突击队员训练没有把他们的肌肉训练得结实一点?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精疲力竭,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爬山,以致好几个队员连东西都不吃就睡着了。倒是那些年龄大上二三倍的指导员还不致如此,那他们累吗?

当然,可是他们并没有精疲力竭。他们吃过晚饭,谈了好几个小时有关白天的经历。他们没有精疲力竭,因为他们喜欢爬山。

哥伦比亚的爱德华·桑戴克博士主持了一项有关疲劳的实验。他持续不断安排一些令人感兴趣的事务,让一群年轻人保持近一星期不睡觉,他最后在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厌倦是唯一降低工作能力的原因。”

如果你从事的是脑力工作,使你疲劳的并不是因为已经完成的工作量,反而可能是你没有做的工作量。举例来说,上星期的某一天,你的工作老是被打断,久候的信件没有回音,约会取消了,一件件的麻烦事……那天,每样事都不对劲,你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完成。因此,回家的时候你精疲力竭,头痛欲裂。

第二天,办公室里诸事顺利。你比前一天多完成了好几倍的工作。但是,回家的时候你仍然精力充沛,兴致高昂。你一定有过这种经验,我也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疲劳往往不是由工作而起,而是由于忧烦、挫折和不满等。

当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刚看了一部重映的音乐喜剧电影《演戏船》。安迪是那艘名叫“棉花号”演戏船的船长。他在颇有哲学味道的插曲中说道:“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种人是幸运的。”因为这些人有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幸福,而又没有忧虑和疲劳。有兴趣就有活力,和唠叨的妻子或丈夫同行一小段路,要比和知心好友同行10英里路还累呢!以下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有位女速记员在俄克拉荷马州吐尔萨市的一家石油公司工作。她每月总有好几天要处理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如填写租约表格、整理统计资料等,这些工作实在太无聊,她不得不变通方式地工作,以使之有趣一些。她每天跟自己比赛,先计算早上填写多少表格,下午再尽力超过这一数目,然后计算每天的工作量,第二天再想办法做得更好。结果呢?她比别的速记员都做得快。她因此得到了什么呢?称赞?不是。感谢?不是。升迁?不是。加薪?也不是。但这种方式的确帮她不致因对工作厌烦而产生疲劳,也的确对她产生了鼓舞作用。因为她毕竟尽力使一件原本枯燥无味的工作变得有趣。而她自身也充满活力,对工作更有兴趣,能在一段自在的时刻里得到快乐与享受。

下面是另一位女速记员的故事。她是伊利诺伊州艾姆赫斯的维莉·戈登小姐,她写了这么一封信给我:

“我的办公室里有4位速记员,每个人都被分派处理某些特定信件。有时候,我们会被那堆信件搞得头昏脑涨。一天,某部门的助理坚持要我把一封长信重新打出来,我不愿意。我告诉他,信根本不用重打,只要把错别字改正过来就可以。他却说,如果我不做,他照样可以找到人去做!我真气坏了,但不得不重新打字,因为我想到是有一个人会趁机取代这个工作,而且公司是付了钱要我工作的。于是我觉得好过些,只好假装自己喜欢这个工作—虽然我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我真的就多少有点喜欢它了。我也发现,一旦我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做得更有效率。所以现在我很少需要加班。这种新的工作态度,使大家认为我是个好职员。后来,某部门主管需要一名私人秘书,就选上了我—因为他说,我总是高高兴兴地去做额外的工作!这种心态的改变所产生的力量,实在是我最重要的大发现,也的的确确奇妙无比!”

戈登小姐正是利用了汉斯·瓦辛格教授的“假装”哲学。他教我们“假装”自己感到快乐—诸如此类的方法。如果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这种态度往往会使你的兴趣弄假成真。这种态度还能减少疲劳、紧张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