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戴尔·卡耐基全传
3379800000039

第39章 大战爆发,毅然奔赴战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爆发了。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认为这场战争与美国毫无关系,美国的原则就是保持绝对中立,不想卷入这场战争。但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为了赢得美国公众的支持,同盟国与协约国双方都在美国展开了强有力的宣传攻势,显然协约国在这方面做得要好得多,最终,美国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协约国。

1917年1月16日,德意志帝国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向德国驻墨西哥大使发出了一份加密电报,内容是建议与墨西哥结成对抗美国的军事联盟,称:

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墨西哥夺回上世纪美国占领的墨西哥领土—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

不料这封密电被英国40号办公室情报机关截获,随即被转给了美国驻英大使佩奇,这一下子惹怒了美国,触及了美国恪守中立的底线。

1917年4月2日,鉴于德国丝毫没有停止无限制潜艇战的迹象,再加上墨西哥问题,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向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讲,他认为美国不能再袖手旁观了,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维护美国的利益。最终两院都以绝对多数通过了总统的提议。

于是,在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向德国宣战,由此,美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于美国的仓促参战,打乱了整个国家和民众的生活,也将此时事业正蒸蒸日上的卡耐基和巡回演讲工作渐入佳境的汤姆斯,一起引向了不同的方向—罗威尔·汤姆斯成了一名战地记者,而卡耐基则放下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毅然奔赴战场。

1917年6月5日上午7点,美国各大城市同时响起了汽笛的鸣叫声—这天是美国青年男子参军入伍的日子,在这些参军的人当中,有一位文质彬彬,但是看起来却斗志昂扬的年轻人,他就是—戴尔·卡耐基。卡耐基在报名登记表上工工整整地填写好了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职业、体貌特征以及其他个人信息,随后又递交了一份自愿从军的申请书,之后他就正式成为了一名参战的美军士兵。

1917年6月27日,美国军队开赴欧洲战场。当时有70万名新入伍士兵被派往战场,其中就有卡耐基,他被派往美国的长岛,在那里驻守。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长岛搭建营房和工事,卡耐基和所有的新兵一样,砍伐树木、搬运石头,经过艰苦的劳作,卡耐基和他的战友建立起了一座巨大的兵营—犹柏顿营区。

由于美国是仓促参战,致使军需给养不足。犹柏顿营区的补给也是这样,不仅物品缺乏,而且营区的设备也简陋到了极点—数千名士兵的饮水完全要靠一台手摇抽水机来供应,每天早上,就会看到士兵们在抽水机前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打出足够一天饮用的水。

新兵都要进行艰苦的军事训练的,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军服及步枪,许多新兵只能穿着便服受训,甚至手里端着一根木棍来练习瞄准和刺杀。

虽然条件艰苦,但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同样的目标,来自不同地区、行业的人走到了一起。在一排士兵队伍里,也许来自贫民窟的人身后就站着一位百万富翁;在夜晚的营帐里,也许曾经的主仆成了现在的战友,他们正隔床而睡。

犹柏顿营区的生活和训练条件尽管非常艰苦,但是苦中也有乐,在拥挤的兵营里,士兵们还能欣赏到纽约百老汇水准的音乐表演。有一位叫欧文·柏尔林的士兵,他创作并演唱了歌曲《哦!我是那么的痛恨—早起床》,年轻军人们都很喜欢哼唱它,后来这首歌曲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代表歌曲。

当卡耐基在长岛的新兵训练营中摸爬滚打时,卡耐基的好友汤姆斯也正在埃及作战的英国部队中,他追随英军在埃及的部队司令—埃德蒙·艾伦比将军,进行随军采访。这是一支不平凡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出了一位战斗英雄—劳伦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由于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于是,英国军方就派了一名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他是一个“阿拉伯通”。

他的主要任务是担任英军和当地反抗土耳其人统治的阿拉伯人之间的联络官,负责援助和训练阿拉伯人。为了联合阿拉伯人协同作战,劳伦斯冒险前去麦地那会见部族首领费萨尔王子,劝说王子采纳自己的意见—从陆路攻打位于红海东北部的港口城市亚喀巴,为占领阿拉伯心脏地区大马士革铺平道路,劳伦斯的劝说最后取得了成功。与此同时,劳伦斯还率领了一支突击队,穿越缺水险恶的内夫得大沙漠,日夜兼程800英里,从背后包抄夹击亚喀巴,最终攻克了亚喀巴。

在对大马士革发动的总攻势中,劳伦斯率领的阿拉伯军队骁勇善战,长驱直入,比英军提前一天攻入,威震中东。后来汤姆斯根据劳伦斯的英勇事迹,撰写出了闻名遐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

给世界人们带来巨大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11月7日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美国虽然是后期参战,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11万余名士兵阵亡。一直驻守长岛,并未开赴战争前线参加战斗的卡耐基在结束了一年半的服役之后,从军中退役,返回了他无比熟悉的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