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3379500000045

第45章 能创新才能充分发挥领导力(1)

创造力是领导者必备的一种能力,只有在有创造力的领导带领下,企业才能不断创新。创造力的培养更要从孩子时期抓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应该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模仿能力,鼓励孩子创造和想象。

人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是培养出来的,即要从小开始培养,因为创造性的培养,不但要有其连续性,更与人的个性和独立性是分不开的,而个性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培养又必须始于幼年。

发现孩子的创造力。

有创造力的人肯定是个聪明的人,他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创造出新的东西。创造、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尤其重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是领导必备的一种能力。

“救命啊,救命呵!”

拿破仑正骑马穿过一片森林,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紧急的呼救声。他策马扬鞭,向着发出呼救声的地方飞奔而去。穿出林子,不远处是一个湖泊。离岸30来米处,一个落水的士兵正在挣扎着向深水区漂移。岸上有几个士兵慌作一团,一面高声呼救,一面急得跳脚。他们全都不会游泳,眼看伙伴就要淹死,却束手无策。

这时,拿破仑奔到湖边,问了一声:“他会游泳吗?”

一个士兵答道:“他只能扑腾几下子,现在已经不行了,漂到了深水里,刚才还喊救命呢!”

“哦!”拿破仑哼了一声,脑子飞快地转动着,随即从紧跟而来的侍卫手中抓过一支枪,严厉地向落水士兵喊道:“你干吗还往湖中爬,快给我回来。再往前我就枪毙你!”说完就朝落水者前面开了两枪。

也许是听到了严厉地威胁,也许是子弹溅水的声音吓到了他,也许两者兼而有之,落水者猛然转过身来,拼命扑打着水,好不容易找到浅水处,爬上了岸。同伴们为他高兴,小伙子惊魂初定,这才发现面前站着的竟是拿破仑,心有余悸地说:“陛下,我是不小心才落水的,快要淹死了,您为什么还要枪毙我?您的子弹差一点打中了我,真把我吓死啦!”

拿破仑笑道:“这是一个荒野深湖,你再往前漂去,沉到湖底,就不用回来了。吓了你一大跳,不就回过头来,得救了吗?”士兵恍然大悟,赶忙向拿破仑表示感谢。

对于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创新意识对于每个国家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对年青一代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创造力已经成为未来决定各国国力的核心竞争力。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就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发明创造能力的大小,被社会公认为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标准。但是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把发明创造能力估计得高深莫测,其实每个人都具有发明创造能力,只是创造出的社会价值高低有所不同而已。

孩子的发明创造能力,比起已经失去灵活思维的成年人,能产生更为惊人的结果。

美国的一位“神童”西迪斯,六个月竟能认识英文字母,三岁能用本国语流利地读写,五岁对家里的骨骼标本及人体感兴趣,从而开始学习生理学,不久居然达到职业医师考试合格的成绩,六岁那年春天进入小学,上午编入一年级,中午母亲去接他时他已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而且当年就小学毕业了。九岁就通过了哈佛大学的入学考试,但校方让他等了两年,十一岁进入哈佛大学,入学不久做了一次关于四维空间这个数学难题的讲演,使教授们大为震惊……

对于一般孩子来说,当父母提出一个问题时,孩子往往会做出父母所意想不到的解答。有的父母反而认为这是孩子智商发展不足的一种幼稚表现,常常对此付之一笑。其实,孩子的解答,在很多时候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应该说,所有的人都具有发明创造的能力。但是,很多人原有的创造发明能力却早早地被破坏掉了。所以,应该尽早发现和及时训练这一方面的才能。

当然,尽管所有的人都具有发明创造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和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创造天才。人们在这方面的才能通常可分四大类:发明创造完全丧失;普通发明创造能力;优秀发明创造能力;发明创造天才。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不要认为发明创造能力与智力、学习能力是同样的东西,也不要认为发明创造能力是人们对问题获得唯一正确解答的一种能力。所谓发明创造能力,是思考过去谁都不曾有过的、崭新的解答能力,这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与前面所要区别的能力完全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

衡量孩子是否具有创造力可以参照几点来评判:

(1)天资聪明,风趣幽默;

(2)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3)触类旁通、思维流畅,能把他人和自己的经验结合在一起;

(4)喜欢幻想,爱做“白日梦”;

(5)爱学善问,兴趣广泛;

(6)不受禁令约束,敢于冒险;

(7)敢于对现状质疑,具有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

(8)别出心裁,爱搞花样。

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法。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说: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行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的本质体现于不断创造文化的辛勤劳动中。

天才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一生拥有1093项专利,他给自己和助手确立了提出新想法的定额,以此来保证自己和团队的创造力,他的个人定额是每天一项小发明,每半年一项大发明。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创作出六百多首乐曲。巴赫每星期都要创作一首合唱曲,即使在他生病的时候,也具有极大的创作欲望。

现代社会十分推崇这样一句话:“不断创新是卓越。”因为,现代社会具有三个特性:新奇性、多样性、暂时性。如果说,过去落后于社会的是文盲,现在落后于社会的将是缺乏创新意识、创造力低的人。创造意识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许多先进国家都重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呢?

1、拓展视野、增进知识。

创造需要凭借想象,但人的想象产生于丰富的生活实践。看得多、听得多、摸得多、接触的事物多,脑子才能积累丰富的表象,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历历在目。大脑里积累的表象多了,经过改造、调整,就能产生新的表象,这个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创造。因此,家长可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开阔孩子的视野,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赏各种树木花卉,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看看动物的不同习性和爱好;采集种子,捕捉昆虫制作标本;仰望蓝天上变幻多端、漂亮浮动的白云;欣赏日出东方的朝霞、夕阳西下的美景……

其次,家长还应给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读物和视听材料,但应注意宜广不宜深,深入浅出,以游戏的形式、故事的口吻,进行趣味讲解。

另外,还要针对家庭的实际,从日常生活入手,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比如:孩子做家务,感到不顺手、不方便时,可启发孩子多动脑,试着改变干活的方法、姿势和工具。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中的获奖作品,如充气雨衣、方便皂盒、无泪蜡烛等等,都是孩子从生活中萌发的创造意识的结晶。传说鲁班有一次爬山,被锯齿形的野草划破了衣服和皮肤。他联想到做木工时,木料难以被整齐地割裂,于是创造了木匠的重要工具—锯。

所以,要引导孩子热爱生活,让他们经历丰富,接触面广阔,见多识广,使脑内储存起千千万万个事物形象来,这样才能为发展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非常好奇、好问。生活中,孩子还经常充当小破坏分子的角色,他用力砸开收音机或玩具机器人,想看看那些会唱歌、说话的小人,这些都是出自孩子的好奇心。一个好奇心强烈的孩子,对于新奇事物总是主动去寻根问底,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

在爱迪生3岁时,他的父母经常发现他会静下来像大人一样思考,并学着大人用手指理自己的头发。

一次,爱迪生问父亲:“为什么刮风?”

父亲回答:“爱迪生,我不知道。”

爱迪生又问:“你为什么不知道?”

父亲说:“你问你母亲吧。”

爱迪生就只好去问母亲。幸好母亲给了他准确的答案。

爱迪生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母亲不见爱迪生回来,很焦急,便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爱迪生。

母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

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

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自己也想试一试。

母亲一看大笑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母亲便把人不能孵小鸡的原因讲给他听。

所以,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认知环境,让孩子常能从中获得新颖而神奇的感觉,使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向往。例如,将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让神奇的大自然容纳孩子无穷而强烈的好奇:把孩子的好奇心变成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

3、培养孩子的灵感。

所谓灵感,就是人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不是按常规的思维逻辑,而是受某种机遇或潜意识的触发,使大脑中各种信息重组,突然获得一种新颖思想和方法的精神状态。人们通过灵感可以产生与众不同的意识,能在无意间迅速解出百思不解的难题。如:高尔基的某些创作灵感,是在剧场看戏时产生的;英国诗人司聪格的某些想法总是在睡醒和起床半小时这段时间里浮上来的。

幼儿灵感的出现,表现在他们对某种事情一直是被动地在做,对某一问题总也想不通,但突然间来了情绪,不用大人催就能专心、愉快地去做,问题也就想通了;可过了这一刻,他又恢复了原状。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应嘲讽孩子是忽冷忽热,应适时给孩子以鼓励,顺其自然,使孩子能愉快地体验灵感,加强对灵感产生的自信心。

4、让孩子敢于否定别人。

创造力的特征就是独特性和开创性。如果在学习和工作中,跟着别人亦步亦趋,永远都不可能有创造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否定别人的结论。过于依赖、盲从和过分谦虚是不可能有创造力的。当然,孩子在创造力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出现各种错误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孩子树立信心,因为新事物和新思想的创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教育孩子不怕错误,改正错误,树立必胜的信心。

当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父母注意许多细节,比如,鼓励孩子提出新鲜的想法,珍惜孩子的新奇发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的探索活动,允许孩子失败,宽容孩子的破坏,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甚至幻想等。

训练孩子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孩子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能力,是在综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方位、距离、图形辨别、认识时间等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孩子借由敏锐的观察力,可获得周围世界的知识。换句话说,观察力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更是日后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它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触摸等去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都以突出的观察力而著称于世。

英国生理学家埃德加·艾德里安小时候非常喜欢解剖小动物,他经常抓一些小动物进行解剖,不仅细心观察,而且把观察结果描成图画。

有一次,他正在河边解剖一条死狗,恰好被母亲看到了。由于埃德加·艾德里安的父亲是王室的法律顾问,曾荣获第三级巴斯勋章,作为贵妇人的母亲觉得儿子的行为不体面,于是便埋怨起艾德里安来。

艾德里安说:“妈妈,没什么,我解剖的是一只死狗。我正在观察狗肚子里都装着些什么。老师告诉我们,观察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一件好事。”

1908年,艾德里安获得科学奖学金,进入剑桥特里尼蒂学院学习生理学,1932年,艾德里安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具备观察能力对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人的身心发展除了一定遗传作用外,更多会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因此,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父母就应该从孩子很小开始对其进行培养,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孩子拓宽视野,让孩子敢于观察,善于观察,为自己的智力发展开启一扇明亮的“窗户”。

一般来说,孩子将来无论做什么都需要较强的观察力。因此,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1、激发观察兴趣。

父母想办法激发起孩子的观察兴趣,才能提高孩子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孩子进一步进行观察活动。发挥主体能动性是完成观察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孩子所观察的对象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选用的观察对象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复杂性;如果观察对象十分简单、熟悉,就会使孩子产生厌倦心理,不愿去观察它;但如果观察的对象太陌生、太复杂了,与孩子原有的认识距离太远,也难以引起孩子的观察兴趣,反而还会使其产生紧张和回避的念头。在观察过程中,要尽量鼓励孩子多方面地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看、听、摸、闻,并要求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印象。

激发孩子观察兴趣的机会很多,比如在家里让孩子看看、说说家人喜欢的事情,说说衣服、食物特点等。如果家中有动植物,还可以鼓励孩子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情况。在户外也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观察,如观察白云苍狗的瞬息变化、行人的千姿百态、植物的争奇斗艳、昆虫的蜕变活动等等。父母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一颗童心,这是引导、激发孩子观察兴趣的前提。当孩子沉迷于对自然的观察过程中,给他一个远远的关注就够了,不要过多地干扰他。

2、教孩子有意识地观察。

父母要帮助孩子拟订观察计划,让孩子明确观察的对象、任务、步骤和方法,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让孩子观察的事物应该从简单到复杂,观察的范围从小到大,观察的时间从短到长,这样有计划地指导孩子观察事物,有利于逐渐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父母还可以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在观察的时候就会主动地去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因此,在要求孩子观察某个事物时,可以让孩子先做准备,特别是知识上的准备。比如,在孩子观察猫的习性时,让他先看一些猫的相关资料,这样有利于孩子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辨认事物,取得较好的观察效果。

3、教孩子多角度观察。

观察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只有多角度观察一个事物,才有可能全面地观察到事物的各个特性,掌握事物的本质。

在达·芬奇十四岁的时候,父亲送他到当时的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拜大名鼎鼎的画家佛罗基奥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