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3378200000016

第16章 两岸风光好 曲奏迷胡调——板胡

梆子腔源于明代的“西秦腔”,后来流传到全国各地,与当地的方言和地方音乐结合,派生出各地的梆子腔系,像同州梆子、秦腔、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剧)、蒲州梆子、山东梆子、老调梆子等。它们因为用梆子(一种打击乐器)击节而得名,而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新兴的拉弦乐器——板胡。

板胡又叫梆胡、秦胡、呼胡、大弦和瓢,它是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的。它的琴筒称“瓢”,呈半圆形,琴筒不蒙皮而改用薄木板,这也是它得名板胡的由来。板胡的发音高亢明亮,清脆悦耳,流行于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一带,是评剧、豫剧、吕剧、蒲剧、河北梆子、秦腔、山东莱芜梆子、陕北道情等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它们主要有四种形制,即:高音板胡、中音板胡、秦腔板胡和山西板胡。

高音板胡主要流行于河北一带,是河北梆子和评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又称河北梆子板胡或评剧板胡。它的形制较小,发音高亢尖厉;中音板胡主要用于河南梆子(豫剧)的伴奏,所以又称河南梆子板胡,琴筒较高音板胡略大,琴弦较粗,发音浑厚柔和;秦腔板胡又名呼胡,琴筒更大,琴弦也更粗,发音要低沉一些;山西板胡又叫晋中板胡,琴筒比秦腔板胡更大,琴弦也更粗,弓子不用竹竿而用竹板,发音厚实低沉,是山西梆子的主要伴奏乐器。除了各地方戏曲所用的板胡以外,还有用于民族管弦乐队和独奏的板胡,它的琴筒和面板都较大,采用钢丝弦,音色高亢而又柔美,音域较宽。

新中国成立以后,板胡的制作和演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板胡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拉弦乐器。整理创作出《秦腔牌子曲》《大起板》《人说山西好风光》《月牙五更》《红军哥哥回来了》《幸福年》《放风筝》《大姑娘美》《陕北组曲》《灯节》《赶路》《艳阳天》《牧民归来》和双千斤板胡协奏曲《山地印象》等许多优秀的板胡独奏协奏曲,涌现出刘明源、原野、张长城、阎绍一等老一辈板胡演奏家和青年板胡演奏家朱学义、丁鲁峰等。

名曲欣赏

月牙五更/刘明源 改编

《月牙五更》是一首刘明源根据东北民谣《月牙五更》改编成的板胡独奏曲。

《月牙五更》是一首很优美的东北民歌,也常常用于二人转的表演,歌词一般是写女子思念情郎,长夜难眠的情景与心态,也有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貂蝉拜月的故事等,旋律非常风趣优美。

此曲使用高音板胡演奏。高音板胡的音色悠扬而委婉,娓娓叙述了女子思念情郎,内心火热而又矜持不已的浪漫心情,富有生气,回味无穷。

秦腔牌子曲/郭富团 曲

此曲是作者在西南军区后勤部文工团任板胡演奏员时创作的。

《秦腔牌子曲》是一首板胡协奏曲,作者选用了秦腔音乐中的《滚板头》《跳门坎》《杀妲己》《永寿庵》《开柜箱》《游弦》等曲牌编串而成。情绪激昂慷慨,刚毅豪放,节奏紧凑,扣人心弦。旋律优美动听,使人陶醉。

乐曲属多段结构。全曲共分引子、慢板、中板、花彩、快板五个部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乡土气息浓郁,秦地风韵淳厚。集秦风、秦韵、秦貌、秦人为一体,像一幅秦川人文“画卷”,使人们真正感受到西北黄土高原的壮丽风光,更使人们体会到西北汉子粗犷纯朴、憨厚诚恳的品德。

引子取自《官谱》曲牌,热烈奔放。

第一段的曲调也源于《官谱》,但速度放慢,节奏拉宽,情绪舒展悠闲。

第二段的曲调是根据《杀妲己》曲牌发展而成的,情绪由悲哀转为激昂。

第三段是快板,原曲牌名《入洞房》,音型短小,节奏顿挫,表达了喜悦之情。

第四段在旋律放慢后,是一段由鼓板伴奏的华彩乐段,繁音促节,热烈沸腾,把全曲推向高潮。最后是第四段的变化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