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思维一对翅膀
3377800000081

第81章 公司有多少员工

文/方益松

你的公司有多少个员工?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老板都会随口报出。但是,当一个巨型连锁企业的老总,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回答不出自己公司究竟有多少员工,你会怎么看?

有一个著名的电视访谈节目,邀请了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访谈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在中国,你可以不知道牛根生,但你绝对应该知道蒙牛乳业。主持人首先介绍了一下牛根生,从1978年成为********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到洗瓶工人干起,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987年到1998年十年期间,将伊利做成中国冰激凌第一品牌,1999年至今,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按照惯例,主持人先是问了蒙牛集团的成功经验,牛根生平静地回答,蒙牛是代表中国120万名奶农,走向国际市场。蒙牛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借力壮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对手抛在后面。

当牛根生谈到,在********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自己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在最初“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40.7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10倍,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323%!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二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台下发出了一片惊叹声。

接下来,无非是一些关于蒙牛的创业与发展,但最后一个问题,却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主持人说:“请问,蒙牛集团截止到今天为止,共有多少个员工?”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简单到不应该提出。包括我在内,我想不管是现场还是屏幕前的观众,都在等待一个极其抽象却又极其巨大的数字,这个数字也足以证明蒙牛的成长与发展。但现场却有了一个戏剧性的转变,面对镜头,牛根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知道公司有多少员工。”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主持人也愣住了。可以看出,这绝对是一个意外。但牛根生的回答却不带有一丝踌躇与尴尬:“作为一个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我所关注的是自己的产品,员工总数是人事部门考虑的问题。任何一个成功的老总,都不应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我首先应该知道的是公司产品的包装与定位、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花费一些时间,我也可以准确背下公司的花名册。关心员工,不是关心名字与数据,抽出更多的时间,我可以考虑,蒙牛如何能搭乘上神舟七号,以及如何让蒙牛走出中国,插上翅膀,并且飞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主持人最后的栏目总结这样介绍,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可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员工,但他的成功,会直接或间接为每一个员工谋求福利。他可以不知道员工的名字,但每到逢年过节,他必定会出现在困难员工的家中。作为一个创造了乳业神话的企业老总,他不应该去关注琐屑的小事,正如许多媒体所介绍的那样,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关于成功的定义,有时候可以简单到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有所选择,必须有所放弃。全场爆发出了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财富不在口袋里,而在脑子里。这是牛根生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主持人引用的结束语。很多时候,你可以不去从事别人认为你必须做到的事情,但你必须做好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牛根生与其他绝大多数记住公司多少员工的企业老总的区别,也是成功与失败最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