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思维一对翅膀
3377800000051

第51章 少了一道程序

文/高兴宇

我到邻居老姜家玩,看到老姜正在清洗鱼缸。他先把鱼缸里的水以及金鱼小心翼翼地倒进面盆里,然后往空鱼缸里喷射一些玻璃清洁剂,用刷子来回揉搓几下,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一小会儿的工夫,鱼缸光洁如新。

我家里也养鱼,知道鱼缸使用一两年,缸壁上就会附着一层淡黄色带油腻的污垢,很烦人。

回到家后,我照搬老姜做法,用玻璃清洁剂把鱼缸洗刷得干干净净,然后把金鱼重放进缸里。看到金鱼在光亮的鱼缸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心里特别高兴,我估计鱼也很兴奋。可是第二天,其中一条金鱼死了,真是太糟糕了。第三天,我发现又有一条金鱼死了。第三天晚上,第三条金鱼也相继死去。此刻,我意识到,金鱼的死可能与三天前的清洗鱼缸有关。我马上赶到老姜家,我估计他养的鱼也会是这种局面。可出乎意料,老姜家的金鱼活蹦乱跳,连一点生病的迹象也没有。

同一种劳动,为什么会有两番风景?我把疑问讲给老姜听。考虑了半天,老姜问我:“你在用自来水冲掉玻璃清洁剂后,是否把鱼缸拿到阳台上去曝晒一天,然后再盛放金鱼?”我说我没有,我清洗好后直接把金鱼放进缸里了。老姜说:“问题就出在这。虽然表面上看,水把玻璃清洁剂冲掉了,但总有一些残余。这些残余就成为无形杀手。要想去掉残余玻璃清洁剂,有两种办法,一是把鱼缸晒上一天,阳光会驱散残余;二是用草木灰清洗一遍,草木灰呈碱性,玻璃清洁剂呈酸性,两样能够中和。”

听完老姜的讲解,我后悔得不得了。原来,我比老姜少了一个程序,因此出现了两种局面。我本想让金鱼有个清新的环境,可我的鲁莽行为消灭了我一直呵护的金鱼。

出发点很好,可事与愿违,这在生活中常见。之所以事与愿违,往往也像我清洗鱼缸那样少了一两个程序。比如批评他人,我们往往认为自己所做的是对的,但我们的自以为是和一心向善可能超出了他人的承受限度。结果批评成了伤害他人自尊的无形杀手。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是有益的、必需的,但我们还要注重批评的艺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凡是批评,就多少带有一定杀伤力,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让好事变成坏事。

我们要清洗鱼缸,但也不能伤害金鱼。我们要批评他人,但也不能伤害人际关系。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够让别人接受我们的批评而又不受到伤害呢?这其中有很多的技巧可言。

在批评的过程中,我们决不可以只批评不表扬。因为不管是什么人,毕竟都有一些优点的。大家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不妨来上一段表扬,在表扬以后,真诚地向批评对象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指明他应该去努力的方向。比如我们是老师,我们要批评学生的懒惰行为,我们可以这样来批评:“你很聪明,请以后勤奋点。”“批评”和“赞美”本是两个相对立的事物,但可以融合在一起,让对方甜美美地听着赞叹话语时,深深地领会到自己的不足。

在批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幽默话语来感召对方。幽默的语言既能活跃气氛,又发人深省。人们的批评如果也运用上幽默的话语,则会胜过那干枯的说教。比如说,甲拜访乙,自称是市长的朋友。那么乙不妨这样说:“请你坐两把椅子。”也就是用幽默诙谐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批评之意,这要比直接批评好得多。用幽默之水来行批评之舟,是一剂屡试屡爽的良方。

在批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作一下自我剖析和检讨。比如说,批评别人心直口快、不注意工作方式,你不妨这样说:“我也是直肠子,我根据我的经验教训来劝告你。”你也有不足,他也有不足。半斤八两,彼此相当,这样批评就容易接受了。另外,作一下自我检讨,就是不直接道出批评之意,对方也会作一下深刻反省,不至于伤害对方的自尊。

恰当的批评,就像园丁修剪花草一样,对别人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如果不注意方式,少了那么一两个程序,伤了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就达不到让其改正的目的,而且还有损两人间的友谊,以后,纵使再说一大堆好话,也不能恢复两人间原有的信任。“良药”融入糖块中,就不会“苦口”;忠言寓于赞美、幽默、自我批评等话语中,就不会“逆耳”。这些相当于“糖块”的赞美、幽默、自我批评等话语,其实就是清洗鱼缸不可缺少的那一两个程序——阳光曝晒或草木灰中和。如果要想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批评效果,就应该学会批评的艺术。它既会对被批评者有帮助,也会对批评者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