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思维一对翅膀
3377800000037

第37章 强本简末

文/高兴宇

有位叫沃森的美国人,出身于一个贫困家庭,年幼没读过几天书,17岁就开始打工谋生,向人们推销缝纫机和乐器。好不容易积攒一笔钱,开了一家肉铺,可人心难测,他的合伙人在一个早上把他的全部资金席卷一空,逃之夭夭。肉铺倒闭,沃森也破产了,他只好重返老本行搞推销。正当他的事业越来越顺利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把他打入人生的底谷。沃森因公司经营问题被控有罪,面临牢狱之灾。虽然沃森交了5000美元的保释金了事,但他的厄运还没有结束。生性多疑的老板对他越来越猜忌,认为他在拉帮结派,结局是被老板扫地出门。在走出公司的那一刻,沃森愤然转身说道:“我要去创办一个企业,比这儿还要大!”那一年他已经40岁了,怀里抱着刚刚出生的儿子小沃森。

再说说小沃森,在沃森的严厉管教下,少年时的小沃森产生逆反心理,成为学校有名的“坏小子”、捣蛋鬼。12岁那年他买了一瓶黄鼠狼臭腺,当学校师生全体集合时,他打开了臭腺瓶,搞得整个校区臭气熏天。学校作了严肃处理,让他暂时休学。他的小学校长还断言:这个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另外,在紧张的父子关系下,小沃森13岁起,得了长达六年的抑郁症,还患上了阅读障碍症。用了六年时间、换了三所学校,他才将高中念完。后来,靠关系勉强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小沃森成为一名推销员,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飞行和泡妞上。一位客户说:“你这样的人将一辈子一事无成。”

看看这些,人们会觉得沃森父子俩糟糕透了,不仅命运多舛、为人不容,而且还口出狂言、差劲儿到顶。如果读者们把思维定格于此,那就大错特错了。

只说沃森这个名字,人们可能不熟悉,但如果说“IBM”也就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就恐怕无人不晓了!要知道IBM的创始人就是沃森父子俩。

在40岁这年,沃森来到纽约闯荡,生产制表机、计时钟等办公自动化工具,由此踏出了时来运转、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和铁路公司都用上了他们公司生产的制表机,美国政府也向他们发来了订单,沃森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厌倦推销的小沃森后来报名参军,成为一名飞行员,这段经历让小沃森走向成熟。退役后,他回IBM帮助父亲。上世纪60年代,小沃森投入50亿美元,“以整个公司为赌注”,启动了一条全新的计算机生产线,大获成功,使IBM成为计算机界的“蓝色巨人”。那个时候,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才是20亿美元。IBM以其出色的管理、超前的技术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业的发展。从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到哥伦比亚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无不凝聚着IBM无与伦比的智慧。1986年,IBM公司年销售额高达880亿美元,雄居世界100家最大公司的榜首。在领导IBM公司期间,小沃森显现出他的卓越才能。有一次,小沃森让一位决策失误使公司损失1000万美元的经理去他的办公室。这人畏畏缩缩进来,小沃森问:“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这人回答:“我想是要开除我。”小沃森十分惊讶:“开除你?当然不是,我刚刚花了1000万美元让你学习。”然后他安慰这位经理,而且鼓励他继续冒险。后来,这个人为IBM公司做出了突出贡献。

沃森打破坚冰,开通航道;小沃森继往开来,扬帆远航。沃森父子俩的传奇经历仿佛一部“美国梦”,可能没有另一对父子,像沃森父子那样,共同改变了美国现代商业的面貌。

说到这里,人们要问,为什么本文开头介绍的事实让人们对沃森父子俩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呢?为什么后来的介绍又让人们对沃森父子俩一个截然相反的评价呢?

原来本文一开始介绍的情况是“末”,这个“末”造成了不好印象;后来介绍的是“本”,“本”让人们对他俩眼界大开。这个“末”就是沃森曾有的读书不多、遭人排斥、被人欺骗、一时遇挫,以及小沃森曾有的学习不良、调皮捣蛋、不务正业、抑郁消极等,而这个“本”是沃森父子俩身上持有的坚韧、精明、远见、冒险精神以及个人的奋斗等,这个“本”决定了经商成功。有时候,“本”会影响到“末”。“我要去创办一个企业,比这儿还要大!”这话要是出自普通人之口,人们可能会觉得他自不量力,从而讥笑他;而如果言出一位成功人士,那么人们就会为之敬佩,誉为豪言壮语了。“本”决定人的发展好坏,而“末”则不起主要作用。“本”有了,早晚会成功。但人们有时只看到“末”,没有看到“本”。职场上许多人才浪费、用人失察现象往往就是“本”、“末”不分造成的,这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