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对每一朵花微笑
3377700000066

第66章 捅破生活的“巢底”

文/张振旭

亚马兰尔是亚热带雨林地带,那里生活着一种灰褐色的鸟,叫“知晴鸟”。如果这种鸟成群结队出来活动,预示着当日是晴好的天气。

知晴鸟不但能预测天气晴雨变化,在当地还被奉为“灵鸟”:它筑的巢里会生长一种世界稀有的真菌——红菌。这种真菌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是癌症晚期患者,服用后,能延长寿命,当地人把这种红菌也叫“灵药”。由于当地资源极度匮乏,人们主要经济收入靠卖灵药。灵药是极其娇弱的:不能连续在水中浸泡四个小时,不然就会“溺水身亡”;在它没有长大之前,不能挪动其生长的环境,不然也会“魂飞魄散”。因为灵药生长在知晴鸟的鸟巢侧壁,这让当地人大伤脑筋,为何呢?知晴鸟的巢建造得非常牢固。它们选择在悬崖峭壁的脆性松柏枝头筑巢,下面的三分之二是由雄鸟独自完成的,大都用的是一种软绵草,这样的巢没有缝隙,根本漏不了水。鸟巢建好三分之二后,雄鸟有了“资本”,会在树梢呼唤雌鸟来“安家”。雌鸟来后,与雄鸟共同筑起剩下的三分之一的鸟巢。由于雄鸟和雌鸟分泌的唾液混合后,成了“灵药”生长的必须物质。雌鸟下蛋后,孵化了的小鸟在巢内待不了一周,由成鸟带着远走高飞,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家”了。鸟蛋壳成了灵药营养供应的“脐带”。为了让“灵药”顺利成长,当地人铤而走险,攀爬到很脆的松柏枝头,带着塑料薄膜,在鸟巢的上空搭建防雨棚。由于鸟巢搭建在险要地带的松柏上,每年都有人坠下悬崖身亡。

有一天,莫尔斯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知晴鸟的巢,很高兴。他忙从家里取出塑料薄膜和绳索,带着八岁的儿子杰克前去搭建“防水棚”,保护鸟巢避免雨水浸死灵药。来到悬崖峭壁边,莫尔斯让儿子站远一点儿,万一松柏断了,他可以跳到安全地带。儿子不解地问道:“爸爸,你这是干什么?”“孩子,我要爬到树上,给树上的鸟巢搭建防水棚。”父亲说着,小心翼翼地靠拢树。“爸爸,这多危险啊!”孩子惊叫道。“我们都用这种方法保护鸟巢里的‘灵药’。”父亲说。“不要上去了,爸爸,我有办法!”说完,杰克转身跑回家去。孩子手里拿着一根竹竿,竹竿的顶部套着一把尖刀。只见孩子举起竹竿,在鸟巢下来回反复捅着,很快,鸟巢的底部被尖刀捅破了。“爸爸,鸟巢底下有了洞,再也装不满水了,不用爬上去了吧!”莫尔斯怔怔地望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感叹道:“若是当初用这种简单的办法,不至于那么多的人坠落悬崖丧命!”

给鸟巢底部捅个洞,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什么那么多有识之士都没有想到?说白了,因为我们的思维像鸟巢一样被鸟巢的底部阻隔在树杈上。于是我们盲目地攀爬到树上,用塑料薄膜去搭建“防雨棚”。其实,世界上本无太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大都是人为造成的。生活如巢,我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根竹竿套上一把尖刀,来捅破那些阻碍我们思维定性的“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