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失眠的海
3377600000075

第75章 五公分的距离

文/一路开花

认识一个四川文友多年,性格极为怪癖。虽然整日与自己母亲生活在一起,却从不向我提及有关她的一切。甚至,会在我无意提起他母亲之时,一反常态地对我大发脾气。

之后,我小心翼翼,再不去提及他所忌讳的这类话题。而这样的习惯,也一直保留到了多年后的现在。

在报纸上看到地震的消息时,我第一时间给他打了电话,他说成都尚好,只是摇晃了几下。接着,我与他寒暄了几句,挂了电话。

后来,余震仍不断。我日日打电话催他过来,他敷衍着我。终于在某一日深夜,发了个短信过来。

“我可以带我的母亲一起来吗?”

“当然可以。”

那一刻,除了这四个字,我实在不知道我还能说些什么。我生怕我会说错话,弄得他大发脾气。于是,虽然满腹疑问,还是没多说一句。

我一直不明白,他忽然对他母亲改观的真正原因。直到后来到此,我将他的母亲安顿好,入夜时,他才对我说起了这么一件事。

当汶川成为一片废墟后,地震中的一些小常识忽然得到了重视,尤其是在四川。很多街道都在宣传,如何在地震中逃生,和无法逃生时的躲避方法。

朋友家虽在二楼,可楼梯极为烦琐,真来地震,估计是逃不了的,只能躲。如何躲?我起初也不得而知。

以我的思维来看,二楼,距离地面不会超过四米。那么,就可以躲在坚固的固体下面。比如,茶几,床底。

朋友笑笑,对我说,地震来时,他的母亲硬是把他按在了离床不到五公分的位置,并令他以最低的姿势趴下。而他的母亲,却是如一只仓皇的鼠,在摇晃中急急爬向床底,后背立直,顶住床板。他叫嚷着,要进床底来躲难,可母亲不让。他骨子里的桀骜让他顿生绝望,决心面临死亡,摆脱这悲苦的人世。

他安静地趴在那儿,一言不发,像是等待一场生命的洗礼。

身旁不时有物品落地摔裂的声响,却没有他与母亲的半点声音。平息后,他是极度鄙夷地看了一眼仍躲在床底下的母亲才走出家门的。灾难之时才看清楚,母亲是决然不会守护着他的,更不可能为他抛却生命。

他笑笑,心如刀绞,一脸茫然地向门外走去。楼道下,黑压压的人群,讲述着刚才那一场极为可怕的梦。

站在潮湿喧闹的楼道口,他猛然看到一张崭新的通告单。习惯了忽视这些小广告的他,才发现这是一张紧急普及在地震中如何逃生的宣传单。

里面有这么一条:低楼层住户,如不能跳窗逃生,可选择在坚固物体旁躲藏,距其五公分左右为佳。千万不要躲在物体之下,以免被重物压垮。

他忽然想起,他所在的位置,还有母亲在床底下保持的姿势。母亲原来是想,能在床板断后,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他最坚实的屏障。

泪光中,他开始逐渐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那一个五公分的距离,是当重物压下时,能留下的最小缝隙。而这个缝隙,却是无法容纳两个人的身躯的。

说到这里,他有些哽咽了。而我,也再没问话。我怕自己一开口,那汹涌的泪水就会泛滥而出。

我在想,灾难之时,有多少母亲在用自己的身体为儿女制造着这五公分的距离。在他们不明所以的这五公分距离里,其实,早就有了母亲内心坚定的一生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