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姓氏大典
3376100000099

第99章 顾

顾(新排序89)

拼音:gù。

繁体:顧。

顾氏来源。

1,出自己姓昆吾氏。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子叫吴回为祝融黎之弟,也为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为妻,生了六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今河南许昌东),后代便是昆吾氏。夏朝时,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南),称顾伯,是夏的重要同盟国之一。夏末顾国被商汤攻灭,散居各地的顾伯子孙便以国为氏,称顾氏。

2,出自越王勾践的后裔。相传,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他的儿子启在山上建立宗庙祭祀他。夏帝少康后来又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建立越国,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后人以国名命氏,称为越氏。春秋末年,越国常与吴国交战,公元前494年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后终于公元前473年攻灭吴国,并向北扩展,成为霸主。战国时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经秦至汉,传至勾践的7世孙摇,曾担任过分布在今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闽越族首领,因助刘邦灭项羽有功,受封为东海王,因都东瓯,俗号东瓯王。后来封自己的儿子为顾余侯,子孙留居会稽,其支庶子孙以其封号的第一字为氏,称顾氏。史称顾姓正宗。

顾氏迁徙分布。

顾姓分为两支,一为北顾(发祥于河南省范县),一为南顾(发祥于浙江省绍兴),顾姓在得姓以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春秋战国时期,两支顾姓发展缓慢。有资料表明,南顾得姓后不久就成为会稽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合称为会稽四姓。

汉时,有会稽大孝子顾翱,因母喜食菱白,而徙居太湖湖畔。至南朝梁时,会稽人顾欢是著名征士,其子孙后迁金华,又由金华迁居天台,发展成为强宗大姓。此外,这支顾姓中后来又有人西迁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并在当地迅猛发展。

三国至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

唐以后,由于官职调迁,避兵火之乱等原因,顾姓不断地向南北各地播迁。

明初洪武年间,顾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有资料表明,明代中叶时,顾姓不仅分布于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

明末至清中叶时,有闽粤之顾姓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一九四九年,******败逃台湾,则有不少江浙顾姓人随往。

综观顾姓家族史,从古至今,顾姓的发展繁衍中心一直在今江苏、浙江一带。

顾氏历史名人。

顾恺之:东晋义熙年间任通直散骑常待,多才多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其画主要是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后人评其作画是“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等,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人,学识渊博,在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等方面,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在音韵学方面,有承前启后之功。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是我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学者之一。

图注: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氏起名规则。

1, 顾(Gu),最好不用声母是k、h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都用g声母、u韵母或去声字。首字最好不用零声母或拼音是y、w开头的字。

2, 最好不全用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名的意义与“顾”字的“照顾”的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

3, 起名示例:顾欣烈、顾忠宵、顾文婷、顾易宵、顾香、顾孟烈、顾凯琪、顾清之、顾易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