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排序12)
拼音:sūn。
繁体:孫。
孙氏来源。
1,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拒《元和姓篡》所载,周文王弟八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孙仲。孙仲的子孙世居汲郡,是为河南孙氏。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是楚国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
3,出自妫姓。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田完的5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吴将孙武,其后也。是为山东孙氏。
4,出自夏侯氏。《汉书》说:“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其增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孙公主,故滕公子孙又有孙氏。”
5,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商末有王子比干,受帝辛(纣王)所害,子孙避难隐姓,以本为王族之子孙之故,遂改为孙氏。
6,出自荀姓,为战国时著名荀子的后裔。荀子名荀况,时人尊为荀卿,后世子孙遂为荀氏。西汉宣学名刘询,以同音之故讳荀字,诏令天下荀姓改为孙姓,后来,部分孙姓未恢复祖姓,遂成孙姓的一支。
孙氏迁徙分布。
唐高宗时期,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时,河南的孙氏族人随同着到了那里安家落户。
唐僖宗时,又有河南孙氏族人随同王潮、王审知入闽,定居福建。
据资料记载,有一支孙氏世居河南陈留。唐僖宗时,这支孙氏出任中书舍人、两浙节度使。其子名叫孙俐,文韬武略,很有才能。当时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孙俐被朝廷选为佰将,带兵征战在闽、越、江右一带,立了军功,被封为东平侯,他和家人定居在了虔州虔化县(今天江西宁都)。他的后代又迁向了福建、广东。清康熙中,这一支孙氏族人迁至广东香山县翠亨村。后来出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据史书记载,唐朝末年,孙氏族人从河南光州(今天河南潢川)迁入福建泉州。台湾的孙氏都是从福建泉州迁徙而来的。
孙氏在国内分布很广泛,海外不少国家也都有孙姓华人。
孙氏历史名人。
孙守义:即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的男主人公,牛郎。牛郎织女的千古传说最早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可见端倪。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发祥地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乡境内的鲁峰山。也有人说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境内。传说牛郎原名为孙守义,小名小义,织女叫做九妹,他的哥哥叫做孙守仁,嫂嫂叫马氏。
孙阳:世人称之伯乐。字子良,又称王良。乃赵简子御者,善相马,春秋时代的人。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孙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山东广饶人。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编撰成《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辅佐庄王称霸,功绩显著。主持修建了我国古代最 早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作用。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山东阳谷人,孙武的后裔。著有《孙膑兵法》。
孙权(公元182-252):汉族,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政治家,军事家。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是春秋时大军事家孙子之后。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陕西耀县人。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后人尊为药王。
孙中山: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广东香山人。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中共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1925年在北京病逝,遗著编为《中山全书》。
图注:孙中山。
孙氏起名规则。
1, 孙(Sun),最好不用声母是z、c、sh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用s声母、un韵母或阴平调的字。
2, 最好不全用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名的意义与“孙”字的“孙子”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
3, 起名示例:孙思、孙阡倩、孙铭远、孙婉玻、孙苒芙、孙细纭、孙箐恳、孙绵汝、孙细芯、孙靖凌、孙翊纷、孙炜翔、孙聆珐、孙瑞懋、孙渲绚、孙唯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