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拼音:yì
繁体:易
图腾:
易氏来源
1,来自姜姓,以易为氏。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来。
2,出自齐大夫易牙之后,以先人的名字作为姓氏。春秋时有齐王的宠臣壅巫,字牙,因采食于易邑,也叫易牙。此人精于烹调技术,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管仲死时曾说易牙”杀子适君”,违反人情,不可重用,但齐王不听。管仲死后,易牙与竖刁,开方共同专权,齐王病了以后,他们趁机作乱,杀掉大批官吏,并将太子赶出皇宫,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后来被其他的大臣所杀。易牙的子孙以易为姓称易氏。是为山东易氏。
易氏迁徙分布
易氏的发源地主要是河北和山东。
三国至唐代,易氏分布于今河北、湖南、甘肃、江西的一些地方。
宋元时期,易姓还分布于今山西、广东、山东、湖北等地。
清朝至现代,易氏主要是在江南发展繁衍。
易氏历史名人
易雄:东晋长沙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官任舂陵令,曾从湘州刺史司马承起兵讨王敦,事败被俘,以不畏死难而扬名天下。
易重:唐朝人,官至大理评事。时云其:“放里仙才若相问,一年攀折两重枝。”
易充:分宜人,宋代学者,聪慧超群,年仅十六、七岁时即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著有《中州文集》。
易祓: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宋代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易元吉: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北宋著名画家,工于花、石、禽、獐猿,亦精于花鸟瓜果,是徐熙、唐希雅的继承者。其作品有《猴猫图》、《聚猿图》、《花石珍禽图》等。
易延庆:上高(今属江西省)人,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以葬母去官,母生平嗜栗,乃植二栗于墓前,树长而连理,时称“纯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