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新排序83)
拼音:kǒng。
繁体:孔。
孔氏来源。
1, 跟据宋代的《广韵》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成汤,灭下桀,建都于亳。成汤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
2,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所说,西周初期,由殷绉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的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其曾孙的玄孙正考父,是宋国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嘉的后代,以孔为氏,就形成了这支孔氏。
3,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有出自姬姓的孔氏,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出自妫姓的孔氏。
4,以人名为姓。是郑穆公的后代。郑穆公,其后人有孔张,他的支庶子孙亦为孔氏,此为出自姬姓的孔氏别支。
孔氏迁徙分布。
古时,孔姓的郡望主要有鲁郡(今山东曲阜、滕州、泗水等地)、京兆郡(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等地)、河南郡(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下游,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会稽郡(今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等地)。
孔氏历史名人。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他晚年致力于教育,据传有弟子三千人。他曾删修《春秋》,整理《诗》、《书》等。在哲学上、政治上,他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自汉以后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孔子。
孔颖达(574-648):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唐朝著名经济学家。生于北朝,少年时聪敏好学,博览经传,曾向经学家刘焯问学。隋炀帝时,被选为“明经”,授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博士。唐初为秦王李世民的文学馆学士,李世民做了皇帝,他升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曾长期在国子监讲经。他受诏主编的《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博采百家之长,诠注清晰,义理通达,唐太宗把它定为科举取士的范本。该书不仅是当时经学注疏的“定本”,而且也是历代和现代最通行的五经注疏本。他还与魏徵等人一起编撰《隋史》,并著有《孝经义疏》。孔颖达在进一步修订《五经正义》时去世。被唐大宗追赠为太常卿。
孔三传:泽州人(今晋城一带)。著名宋朝大臣,音韵家,首创诸宫调。北宋中期,他把唐宋以来的词调、大曲、缠达、唱赚及北方流行的民间乐曲按声律归入不同的宫调,以同一宫调的曲牌联成套曲,再把各种套曲缀成长篇,用以演唱故事。孔三传曾和艺人耍秀才等人一同在汴京演唱过诸宫调,使其得到广泛传播。
孔广森(1752-1786):字众仲,清朝经学家、音韵学家、数学家。十七岁乡试中举,二十岁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检讨、文林郎等职。他一生短暂,而著术宏富。所著《仪郑堂集》,包括《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大戴礼记补注》、《经学卮言》、《礼学卮言》、《骈俪文》、《少广正负术》内外篇等。他的经史著述,博采汉晋以来的有关注疏,翔实宏博,成为一代范本。他分古韵为十八部,明确提出阴阳对转之说,主张东、冬分 部,对古韵学有所发明,是清朝八大骈文家之一。在数学研究上,他继承了戴震的“勾股定理”学说,对古代数学中的“方田”、“粟米”、“差分”、“少广”等原理,作了详尽的阐发。
孔氏起名规则。
起名示例:孔迈毅、孔宣乔、孔胧漾、孔迈德、孔迈漪、孔开东、孔德晓、孔迈蒂、孔繁峻、孔勇、孔令刚、孔腾腾、孔繁礼、孔赢漫、孔炉漫、孔庆宝、孔令洋、孔赢虾、孔迈漫、孔赢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