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萤光集:流萤作品及其他
3371200000018

第18章 作品(18)

4.对象单一。对象不明,也是我们报纸言论常犯的毛病。大家也认识到,我们报纸的对象是农民,讲话的对象也应是农民。但在实际写的过程中,往往就“滑”到干部身上。这都是由于我们每日接触的是干部,材料也多是从干部那方面来的;加上中央和省的报纸言论的影响;编辑群众观点不够,这种“滑”的情况就很多。这应是通俗报纸评论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在《报纸和新的文风》的社论中说:“说话的对象是什么?这也是提笔以前首先要弄清楚的;对一种人有一种话,上什么山唱什么歌,我们要知道听话的是什么人?他们的生活如何?需要的是什么?想着什么事情?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后才能用他们的语言去打动他的心弦。”应贯串在我们所有的言论中。同时还要继续贯彻我们创刊时所提出的“嘴巴对着农民”的口号,以解决文章对象不明的问题。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是像我们农民报也可以面对农村干部讲话,一般来说,不应分开,对象还是农民。不过有些问题也可以直接给干部讲,应当愈少愈好。

5.区别舆论和指示。农民报是党领导的群众报纸,报纸的社论是代表党向群众讲话的,但是,它不同于党的指示。指示,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必须照办。报纸的评论主要是从思想上教育读者,向人们指明是非,表明爱憎,也就是指明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这样,就在社会上造成一种舆论力量,这种力量在群众中就有古人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言可畏”的作用。像1955年春我们在一篇大家谈中批评了永宁一个农业社的青年社员。这个社员干活偷懒、加高工分,在报上登出后,他的父母说:“这了不得,全国都知道了,这比挨批评、挨斗争都厉害。以后再不敢了。”这也可说明评论的一部分作用。但是,我们有些评论却采取和党委、政府指示一样的口气,向下面发号施令——“各地党组织和行政部门,必须……一、二、三、四……”;或者是采取过分责难的态度,对下面的错误和缺点,左一个“糊涂”,右一个“看不见”,这一点做得坏,那一点也不好,碰到说理的地方,就是“他们不了解这个问题的重大意义,某一任务的伟大作用……”;甚至“为了尖锐性”,竟插入一些谩骂和侮辱人的话。这样的“评论”对人的智慧和心情不会给予任何好处,只能使人生气,使人难受,却不会有助于消灭缺点。这都是对评论认识不够的做法,是应当注意纠正的。

时事宣传

时事宣传的目的和要求

农民报的宣传任务很多,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向农民进行时事教育,通俗地宣传当前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其目的是为了宣传这些事件的意义以及和农民生活的联系,引导农民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让他们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向农民进行时事宣传,编写通俗的时事稿件,主要是改编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其他大型报纸上的时事材料。这些材料,不论是形式、内容或是文句的结构,大多不合乎通俗化的要求。同时,时事范围很广,从国际到国内,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材料很多,问题也非常复杂,可是农民报的篇幅有限,出版日期有限,农民接受的能力也有限,许多国际问题和重大政治事件,又和农民的日常生活距离很远。通俗报纸时事编辑的任务,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从许多事件、许多复杂的问题当中,抓住关键性的、最主要的方面,用有限的篇幅和通俗化的编写方法,及时地把问题讲清楚,达到宣传的目的。

编写时事稿件应具备的条件

可是,怎样从许多复杂的事件和问题当中抓最主要的,怎样掌握和运用通俗化编写方法来讲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具备下面几个基本条件:

一、政策思想明确

一个时事编辑,对于我国和整个和平民主社会主义阵营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我们国家对每个政治事件的具体政策,必须经常明确。

政策思想明确,宣传才能深入到本质,才能增强稿件的思想性。

二、具备一定的国际知识

有了一定程度的国际知识,才能正确的分析国际、国内基本形势及其发展前途,才能消化时事材料,抓住最主要的方面,简明扼要的告诉给读者。不然,研究不够,分析不清,就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轻重倒置,达不到宣传目的,而且也容易发生错误。

三、经常研究读者对象

我们要经常研究农民群众对时事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时事知识水平,然后根据读者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宣传,才会收到宣传效果。不然,就会使时事宣传不是深,就是浅,不适合读者的要求。甘肃农民报为了做到这一点,除派人下去了解,还在第四版辟了《学时事》专栏,吸引读者参加“时事测验”,提问题,发表意见。利用这个办法,了解读者的程度,以便随时改进时事宣传。

四、学习农民语言,熟悉群众生活

学习农民语言,熟悉群众生活,是整个通俗报纸的重要任务,在时事宣传中更有必要。明确了时事材料的精神,要是缺乏丰富的群众语言,不熟悉群众思想,不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就无法把时事材料通俗地编写出来。特别是国际问题和农民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需要用各种办法把问题讲清楚。要是不熟悉群众,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五、作好资料索引、材料简明登记工作

上面提到,时事材料很多,时事问题范围很广,为了选择适合读者的各种材料,随时运用这些材料,必须要做到资料索引和材料的简明登记工作。所谓资料索引,就是把有关的一些基本材料,分类登记,经常积蓄。在编稿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不然,一个数字,一句话,往往要翻遍报纸、书刊,花费很多时间。所谓材料简明登记,就是把需要编写的材料,随时登记起来,注出材料出处。有这些准备,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事件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改写,就会有周密的计划,有主动性,不致埋在材料堆里。

时事稿件的编写方法

有了上面这些基本条件之后,在编写时事材料时,可用下面这些方法:

1.在动笔前,先熟读原材料。返来复去,一字一句地读,了解基本精神。比方:这个材料是新华社发的电报,就要了解新华社为啥要发这个电报,这个电报起啥作用。然后再考虑当地的工作情况和农民的思想情况,看有没有改写的必要。要是有必要,还要考虑省略哪些,突出哪些。写好以后,再对照原电报修改。

2.为了适应农民群众的需要,和农民报篇幅及出刊日期有限的情况,时事材料必须采取综合编写的办法。一般消息不单独发表,要等到这个消息发表到一定阶段,或者把许多同类材料配合在一起,集中报道。但是,并不是所有消息都不能单独发表,比较重要的、时间性强的,还要单独发表。不过,单独发表的,尽可能配有关材料。

3.编写时事稿件,要有头有尾。一篇稿件,只解决一个问题,不要牵涉太广。如果是新发生的事件,要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4.多用举例的办法说明问题,特别注意引用群众可以捉摸的具体事物说明问题;多用“打比方”的办法说明问题,近的比远的,具体的比抽象的。

5.采用“从点到面,从面到点”的宣传方法。所谓“从点到面”,就是从当前发生的一件事情,联系到整个问题,使读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方:在讲庆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宣布两周年的时候,就联系到五项原则各个方面的问题,以便加强读者的认识;所谓“从面到点”,比方:我们宣传苏联对我国的无私援助,从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讲起,说明历年对我国的援助,这是全面的,可是今年4月以来介绍的时候,突出最近一次新的援助决定,就显得意义更大。

6.数字较多的材料,尽量运用图来表现。这样可以避免枯燥,读者容易接受。

编写时事稿件应防止的偏向

根据甘肃农民报以往的经验,在对编写通俗的时事稿件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经验以前,往往会发生许多错误的作法,必须注意及早防止。

第一,反对肤浅:不能把简单认成省事,把明了认成肤浅,必须根据通俗化编写原则,努力研究,多下工夫。

第二,反对翻译:在最初改写新华社稿件时,往往不敢大胆改写,怕出问题,就干脆翻译。这样翻译,不但不能使稿件通俗化,反而会弄得语句不够通顺。所以,必须反对逐字逐句的翻译。

第三,反对歪曲:有时考虑到原材料中有些语句生硬,农民看不懂,就把它删了。有些是应该删的,可是还有些不应该删的,也给删了,这是错误的做法。更不能为了通俗,而添枝加叶。

第四,反对庸俗:通俗化不是庸俗化。有的通俗报纸,曾把“毛主席设宴庆祝……”改成“毛主席摆酒席请客吃饭……”这就失掉政治意义,也是错误的,必须注意防止。

先进经验介绍

研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使落后赶上先进,是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有人认为报纸的任务主要是宣传鼓动,对各项先进经验可以不去重视。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民和干部都日益不满足于原有的生产技术水平,生产当中有许多问题解决不了,对如何管理农业社,经验也是不足的。这是工作中提出的实际问题,报纸要是避开不谈,就会在一个重要方面脱离群众。

农民报纸要介绍的经验,总的说来,不外乎生产经验和工作经验(包括建社、办社及干部领导经验等)两种。工作经验随着各项工作的进展进行报道,生产经验随着各个不同的生产季节进行报道。不论报道什么经验,都应当使人看了以后有所启发,能够因地制宜地照着去做。这就需要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一、抓关键性的经验。对于工作经验,要从问题的主要或次要来考虑,对于生产经验,应从经验本身的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来考虑。

对于解决关键性问题的经验,要连续地、系统地进行报道。比方咱省的增产关键是兴修水利。今年,各地在找水源、修水利当中,创造了很多找水源、测量、打井、修渠的经验;兴修水利工作告一段落以后,又出现了许多解决提水设备、修整土地、灌溉的经验。对于这些先进的经验,农民报曾连续介绍。同时又发表浇水常识、山坡地怎样浇水以及人字形灌溉法等文章,来解决灌溉问题。这样就使报道显得集中、系统。

在抓关键的同时,还必须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实际问题,凡是群众所关心的问题,都应当予以注意,把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在报上介绍。比方农民报在报道水利问题的同时,还介绍了防止小麦倒伏、小麦催芽法、怎样烧骨灰等小经验,及做豆腐、繁殖驴骡子的经验等。

二、注意经验的适应性和正确性。一条经验的产生和运用,总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的。我们在介绍时,应当研究这些条件是大多数地区都能具备的,还是只有少数地方才具备?推广地区很小,那就可以不在报纸上介绍。要是大多数地方都能办到的,就可以介绍。介绍时,应当把这些条件具体地说出来,使人在学习这些先进经验时,能够考虑自己的具体条件,不至死搬硬套,把好事办成坏事。举例来说:今年定西专区大力推广玉米种植,这在定西大部地区来说是适宜的,但是,有个别地方如皋兰银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却行不通。而我们有些干部,不顾条件硬要推广,结果劳民伤财。在报纸上宣传这类问题时,要是不反复强调条件,就会更加助长干部这种作风,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三、要及时。不论介绍什么经验都应当是及时的,是群众迫切需要的,使他们看到这些经验,就像“瞌睡碰着了枕头”,刚好解决他们的问题。“迟缓”是新闻报道的大敌,也是经验介绍的大敌,对于“马后炮”式的经验介绍,农民根本就不会看它。

四、介绍生产经验时,最好能说明科学道理。农民在长时期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的经验,往往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对于已有的经验,大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迫切要求科学知识,我们向农民介绍先进生产经验时,最好能说出一个“为什么”来(一些太艰深的道理,农民不容易接受的,可以暂时不讲),把零碎的经验系统化起来,并进行科学的解释。农民报曾登过一篇《老农预测天气的经验》,这是农民在长期同自然斗争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多人都知道,但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在农民报发表这些经验时,就特地请气象台作了解释。

关于经验介绍的形式问题,目前还不算多样,根据农民报运用的情况,大致有下面几种:1.大家问,大家答。由农民提出问题,组织别的地方的农民,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答。在去年秋后办社时,农民报曾组织过好些这类问题。2.问题解答。即由编辑部自问自答。3.把经验的主要部分总结成几条来介绍。4.按照经验产生的内在规律介绍。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有人有事,能使文章写得生动活泼,让人爱看,以便读者更好地学习。5.写成调查报告,有事实,有情况,并加分析说明。通俗报纸主要是用前四种,后一种形式轻易不采用。

思想讨论

抓住典型事例,在报纸上展开讨论,是报纸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也是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虽然,报纸上的消息、通讯、评论等,基本上都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但是像这样针对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选择典型事例、集中进行讨论,使农民“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谈自己的心”,这却是其他形式所不及的。我们必须选择适当时机,充分利用这种形式。

就我们二次思想讨论的经验——一次是1952年互助组互利问题的讨论,一次是1954年怎样加强贫下中农团结的讨论,我们认为要搞好讨论,必须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讨论的问题必须是群众关心的事。这就要在实际当中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分清哪些是多数人的问题,哪些是少数人的问题,哪些是个别人的问题,分清主次,确定讨论的问题。如从土改到合作化这一时期,农民中安于现状“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问题、自愿互利问题,都可在报上讨论。在开始讨论时,必须搜集典型事例,以吸引读者参加讨论。

2.讨论的问题必须有鲜明的正反意见。一般是先把错误思想****裸地暴露出来,然后组织力量加以讨论,逐步分清是非,建立正确的思想观点,边讨论、边认识、边实践,以达到通过讨论提高思想、改进工作的目的。

3.报纸讨论必须和群众讨论结合起来。这主要靠报纸对问题的选择、对群众的吸引力和组织工作的好坏;但也要取得领导机关的支持,运用组织力量在群众中开展讨论活动。否则,下面干部不具体领导和帮助,讨论也是搞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