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战争及灾难自救互救手册
3370300000005

第5章 突发公共事件种类及自救互救

【建筑物坍塌事故】

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受力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是结构稳定性被破坏而造成的失衡塌落。例如土方坍塌、脚手架坍塌、模板坍塌、堆置物坍塌、建筑物以及构筑物坍塌等。建筑物坍塌事故主要是由于地震、风暴、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原因,致使建筑结构整体或局部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一)事故的处置与救援

1.迅速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救援行动,并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以最快速度通知和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搜救行动。必要时,可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参加抢险救援行动。

2.建立警戒区,隔离围观群众,封锁事故路段,严禁无关车辆及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若事故造成化学危险品外泄,现场警戒的范围需根据调查情况确定)。

3.查清坍塌建筑的高度、层数、面积、平面布局、使用性质;尽可能使用现代救援手段(生命探测器、搜救犬等)探明事故埋压人员的数量、大致位置等,迅速确定救援方案。

4.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和手段,科学实施现场救援。

(1)耐心观察、留心坍塌物堆成的“安全三角区”,仔细倾听各种呼救声。救援被埋压人员,应先使其头部露出,迅速清除口鼻里的灰土之后再挖掘,不可硬拉。支撑被埋压人员上部土体,避免二次坍塌伤害。

(2)救援初期,被埋压人员的具体位置不确定,搜救应以人工施救为主、机械施救为辅,避免对遇险人员造成机械伤害。

(3)了解被埋压人员数量、位置后,在施救部位用手或铲、镐等手工小型器具小心刨挖,同时注意保护周围的支撑物。如有较重或较大的废弃构件,可在专人指挥和监护之下用吊车吊移。在确认没有被埋压人员并且不会危及被埋压人员的地方,可使用大型工程机械,以加快搜索和救援进度。

(4)对已发现但一时无法解救的幸存者,要防止踩压,避免脱落物打击、切割火花灼伤等伤害。同时,要尽可能稳定他们的情绪,减少他们的体能消耗,根据情况实施输液、输氧、包扎、输送流质食物等措施,并做好标记,等待救援。

(5)加强现场监护工作,严防发生二次坍塌事故。对局部垮塌建筑物或毗邻建筑,要指定专业人员进行观察。如情况严重,应加固局部建筑。

(6)救援人员要注意行动安全,不得进入已有明显倒塌征兆的建筑内部;不得攀爬受损的阳台、楼板、屋顶等部位;不准贸然进入非稳固支撑的建筑废墟。

5.对已解救的轻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重伤人员迅速转送医院救治。

6.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为事故调查和处理提供依据。

7.调查结束后,及时清除建筑废墟。

(二)被困人员的自我救护

1.坚定求生意志,消除恐惧心理。

2.避开身体上方的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确保安全的生存空间。搬动困难时不可勉强,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以免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3.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以减少体力消耗。采取其他方法与外界联系(如用敲击声求救等),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

4.闻到异味或灰尘太大时可用衣服捂住口鼻,以免因吸入烟尘引起窒息。

5.若被埋压,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身上特别是腹部以上的物体,等待救援。

【火灾的自救互救】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也是一种违反人们意愿并对生命、财产、环境和文化遗产等具有破坏性的燃烧。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火灾时,都应迅速准确地拨报火警,并积极参加扑救。

(一)火灾报警的对象

1.向周围的人员发出火灾警报。

2.本单位(地区)有专职、义务消防队的,应迅速向他们报警。

3.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4.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发出报警,尽快通知他们迅速撤离。

(二)火灾报警的方法

除装有自动报警系统的单位可以自动报警外,其他单位或个人可根据条件分别采取以下方法报警:

1.使用报警设施报警。如使用电话(119)、警铃、汽笛、敲钟或其他平时约定的报警手段报警。

2.派人或电话向本单位(地区)的专职消防队报警。

3.大声呼喊报警。

(三)火灾报警的内容

在拨打火警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火警时,必须讲清以下内容:

1.发生火灾单位的详细地址。

2.起火物。如住宅、商店、油库、露天堆场等;房屋着火讲明是何种类型建筑,如棚屋、砖木结构、高层建筑等;尤其要注意讲明起火物为何物,如液化石油气、汽油、化学试剂、棉花等。

3.火势情况。如只见冒烟、有火光、火势猛烈、有多少间房屋着火等。

4.报警人姓名及所用电话的号码(以便消防部门电话联系,了解火场情况)。报火警之后,还应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

(四)各种类型火灾的处置

1.电气火灾的处置

(1)迅速切断电源。通过各种开关来切断电源,通过剪断低压电线来切断电源。对于架空线路,应在电源来的方向断电,对于扭在一起的合股线,应分开剪断。

(2)正确选用灭火剂。在未断电的情况下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剂灭火。扑救电气火灾的灭火剂通常有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等,在喷射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情况下,距离着火点1-2米以外是安全的。

(3)采用安全措施。即扑救者要戴绝缘手套、穿胶靴或均压服,在水枪喷射处连接入地导线,以保证人身安全和有效地进行灭火。

(4)如果是导线绝缘体和电器外壳等可燃材料着火,可用湿棉被等覆盖物封闭窒息灭火。

(5)电器设备发生火灾后未经修理不得接通电源使用,以免发生触电、火灾事故。

2.易燃液体火灾的处置

(1)盛装容器破裂或产生沸溢,易燃液体主要向地势低洼处蔓延;可根据周围的情况,采取以下控制方法:

冷却盛装容器壁。一旦发现着火,应迅速用水枪将大量水流均匀地喷射到燃烧容器壁上部,让水流顺壁向下流淌,冷却器壁,防止容器壁因火焰焚烧而破裂,延缓和防止发生沸溢或喷溅。

阻挡着火的易燃液体。当燃烧盛装容器有沸溢或破裂危险时,要用麻袋包装沙土或组织人员挖土,紧急构筑防护堤阻挡火液体流淌蔓延。

保护周围可燃物。当发现盛装容器有爆炸、破裂、沸溢或喷溅的危险时,应在火势有可能威胁到建筑物和可燃物质的方位上,组织灭火力量,防止火势燃及建筑物和可燃物。

(2)选用合适的灭火剂。灭火剂主要是根据液体密度的大小、能否溶于水来确定。对石油、汽油、煤油、柴油等比水轻或微溶于水的羟基化合物的液体造成的火灾,可用泡沫、干粉和卤代烷等灭火剂扑救;火势初燃,面积不大或者可燃物不多时,也可以用二氧化碳扑救。对于能溶于水的或部分溶于水的甲醇、乙醇等易燃液体,可用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或干粉灭火剂进行施救。

(3)易燃液体大多具有麻醉性和毒性,灭火时应站在上风口和利用现场的掩体,穿戴必要的防火面具,灭火者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发冷等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安静休息,严重者速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3.可燃气体火灾的处置

(1)如果发生灶具连接处、胶管、减压阀部位漏气着火,且火势较小,只需把气瓶角阀开关关闭,一般会自行熄火,如果火势较大可用大块湿布扑灭。

(2)如果是气瓶与角阀连接处着火,当火太大无法关闭角阀或角阀开关失灵时,首先要用冷水浇瓶降温,迅速用棉被、毛毯浸水后去扑灭火焰,再设法包扎阻漏并尽快请供应单位专业人员处理。

(3)如果火灾发生于室内,要迅速关紧角阀开关,拧下减压阀或剪断胶管,把气瓶移到室外安全空旷的地方。

(五)火场安全疏散与自救

1.人员的安全疏散

(1)及时了解被困人员情况,迅速制定安全疏散方案。火灾时,在场人员有烟气中毒、窒息以及被热辐射、热气流烧伤的危险。因此,发生火灾后,首先要了解火场有无被困人员及被困地点和抢救通道等情况,在现场指挥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迅速制定安全疏散方案。

(2)采取积极措施,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发生火灾时,被困人员往往处于惊慌失措的紧张状态(如影剧院、医院等公共场所发生火灾),容易形成绝望的心理和采取错误的行动,造成意外伤亡。救援人员应采用喊话宣传、通讯联络等方式做好稳定情绪工作。

(3)维护现场秩序,科学组织人员疏散。

疏散时,如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时,应在熟悉安全通道的人员带领下,鱼贯地撤离危险区域。带领人可用绳子牵领、传话联络或前后扯着衣襟的方法将人员引至安全地点。

在撤离火场途中被浓烟围困时,由于烟雾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上的烟雾相对稀薄,可以采用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区的方法。如有条件,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以便安全撤出烟雾区。

高层建筑失火时,疏散较为困难。首先要冷静寻找安全出口,并且要呼叫、提醒他人及时进行疏散。疏散时应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标志,尽快地从安全通道和室外消防楼梯安全撤出。可利用音响设备通报和指导疏散,要按一定的程序疏散,防止拥挤,影响疏散或造成踩伤事故。当烟雾弥漫走道或楼梯间时,要及时排烟,并尽可能地从远离着火区的疏散楼梯疏散。

(4)做好脱险人员安慰工作

脱离险境的人员,因有亲人被困或贵重物品未取出,往往会不顾一切返入火场,这不仅会使他们有重新陷入危险境地的可能,而且会给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工作带来困难。所以,火场指挥人员应组织人员安排好这些脱险人员,做好安慰工作,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2.物资的疏散

火场上物资的疏散应该有组织地进行,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防止火势蔓延和扩大。

(1)疏散爆炸危险物和可以扩大火势的物资。例如附近的汽油、柴油油桶,充有危险气体的钢瓶以及其他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物资。

(2)疏散性质重要、价格昂贵的物资。例如,档案资料、高级仪器、珍贵文物以及经济价值大的原料、产品和设备。

(3)疏散受水、火、烟威胁最大的物资和影响灭火战斗的物资。

(4)疏散出来的物资应堆放在上风向的安全地点,不得堵塞通道,并派人看护,怕水的物资应用苫布进行保护。

(5)尽量利用各类搬运机械进行疏散,如汽车等。

(6)参加疏散的人员应听从上级的统一协调与指挥,使整个疏散工作有秩序地进行。

3.人员的自救

面对大火,受困人员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自救原则。

“三要”:

“要”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

“要”保持沉着冷静。

“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要多注意观察,熟悉自己所处环境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的位置,了解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的设置情况。火灾发生后,要保持沉着冷静,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将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可以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隙。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是阻碍逃生和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统计表明,由于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他有毒烟气熏死者一般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40%-50%,而死亡者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烧死。因此,火灾发生后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前行或者贴地爬行,尽快撤离火场。

“三救”:

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结绳下滑“自救”。

向外界求“救”。

发生火灾时,应利用烟气不浓或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如过道或楼梯被大火或烟气封锁,可以用绳子或者把窗帘、床单撕成粗长条结成带子,将其一端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牢固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垂至地面或低楼层的阳台处,然后沿着绳子下滑,逃离火场。倘若被大火封锁在楼内,应退回房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或向门窗浇水,减缓火势的蔓延;同时,向窗外呼喊、招手、打亮手电筒、抛掷物品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消防队员的救援。

“三不”:

“不”乘普通电梯。

“不”轻易跳楼。

“不”贪恋财物。

发生火灾后,为避免大火沿电气线路蔓延,消防人员会拉闸断电,或是大火将电线烧断,此时普通电梯停止运作,因而乘电梯逃生有被困的危险。按照防火要求安装的消防电梯除外,因为它有单独的电源控制和其他安全设备,可用于人员的疏散。跳楼求生的危险极大,若采用跳楼逃生方法要掌握技巧。应先抛出棉被或床垫做缓冲之用,然后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缩小双脚与地面的落差后再跳下。火灾发生10分钟后便可进入猛烈阶段。这时烟气的水平扩散速度为每秒0.5至0.8米,烟气的竖向垂直扩散速度每秒可达3.4米,并且常伴有“爆燃”和建筑物坍塌等紧急情况的发生。因此,遇到火灾时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切莫贪恋财物,更不要在逃离后重返火场抢救财物。

【公共场所挤踏事件】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大和人类群体活动的经常化,群体性挤踏事件频繁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一次次给公共安全管理领域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如何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场所中避免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挤踏事件危及公共安全,身处险境,掌握必要的避险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面对突发情况,快速、正确实施处置,可以有效控制事态,减少伤亡和损失。

公共场所避险方法有以下诸种:

(一)遭遇拥挤人群时的避险方法

1.发现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等待人群过去后再离开。如果路边有商店、餐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进入里面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2.若已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和保护好双脚,以免脚趾被踩伤。如果身材矮小,还应踮起脚尖,看清前方情况,避免被盲目挤来挤去摔倒。同时,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3.如果身不由己被人群拥着前进,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形成一定的安全空间,避免胸、肺受到挤压,保证呼吸顺畅,以防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同时,尽量保持身体平衡,随人流而动。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身旁一件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的物体,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二)人群出现混乱局面时的避险方法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群前方发生了什么,不要向前靠近;否则,后面的人群继续向前拥挤,就非常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4.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5.若被人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虽然手臂、背部和双腿可能会受伤,但保护了身体最脆弱的三大部位:颈部、胸部、腹部。等人群过后,迅速爬起。

(三)参加大型活动遭遇意外脱险方法

如果在参加大型活动时遭遇意外的话,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顺利逃生至关重要,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盲目逃生,否则越挤越乱,场面会变得难以控制。只有保持冷静的情绪,理智应对,才能安全有序撤离危机现场。

1.参加大型集会活动,应尽量穿平底鞋,穿高跟鞋较易失去平衡。

2.参加大规模公众活动时,入场前就要看清楚出口所在处和各种逃生标识。切记进入场地时的通道未必是最安全的。

3.如果是在足球场、舞厅、大型商场等人多的地方,除了出入通道,还应该事先观察是否有其他逃生途径。

4.体育场内最安全的地方是球场草地,因此如果发生意外的话,没有必要一定要从进出通道挤出去。留在人群后面至少十五分钟,让大部分人散去才离开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5.如果观看的是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双方球迷情绪又比较激动的话,看完球赛后一定不要忘记除去身上表示所拥戴球队的任何标识,以免被另一球队的球迷视为报复目标。据统计,大部分体育伤亡事件都是发生在比赛后。

6.观看大型演唱会时,一定要注意看台的踏板是否牢固,不要和狂热的歌迷们一起站在踏板上,以防踏板不够牢固,造成摔伤事故。

7.如果大型文体活动现场发生意外事故,不要盲目跟随人群拥挤逃窜,稳定住惶恐心理后,仔细观察周围场地,寻找逃生机会。

8.大型商场在打折促销时同样会聚集很多人,此时在上下滚动电梯时一定要注意站在右侧,抓牢扶手,尤其要注意脚下,不要踏空,以防摔伤。

(四)危急时刻保持心理镇定的方法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正确的做法是遇事不慌乱,争取时间有序撤离。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不要仓皇、乱挤、乱撞,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

3.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在危急时刻要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如果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外逃的话,可能会加剧危险,甚至出现谁都逃不出来的惨剧。在美国发生的“9·11”袭击事件中,困在大厦里的人员依然冷静地电话询问警察局有关救生工作程序,人们从几十层高的大楼楼梯步行逃生时,不但没发生拥挤踩踏,甚至还能礼让女士和年长者。这种自发维持秩序的能力值得学习借鉴。

【电梯事故】

电梯,是用电力拖动的轿厢运行于铅垂的或倾斜角不大于15°的两列刚性导轨之间,用以运送乘客或货物的固定设备。电梯是建筑物内一种垂直交通运输工具。根据建筑的高度、用途及客流量(或物流量)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类型的电梯。

无论是平时使用时发生的电梯事故,还是突发事件引起的电梯事故,都应科学正确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一)发生火灾时的处置

1.火灾发生时,应停止电梯运行,并及时与消防部门取得联系并报告有关领导。

2.对有消防疏散功能的电梯,应扳动“消防开关”,使电梯进入消防疏散运行状态,将电梯停于基站。

3.乘客保持镇静,尽快离开轿厢。

4.井道内或轿厢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停梯疏导乘客撤离,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干粉和1211型灭火器灭火。

5.共用井道中有电梯发生火灾时,其余电梯应尽快停于火灾蔓延区以外,停止运行或交于消防人员用以灭火使用。

6.相邻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也应停梯,以免因火灾而停电造成困人事故。

(二)地震时的处置

1.已发布地震预报的,应根据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紧急处理措施,决定电梯是否停止,何时停止。

2.震前没有发出临震预报而突然发生震级和强度较大的地震,一旦有震感应当立即就近停梯,乘客迅速离开电梯轿厢,如被困在轿厢内则应保持镇静待援。

3.地震后应当由专业人员对电梯进行检查和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恢复使用。

(三)电梯湿水受潮的处置

1.当楼层发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当将电梯轿厢停于进水层站的上层,停梯断电,以防止电梯轿厢进水。

2.当底坑井道或机房进水较多时,应当立即停梯,断开总电源,防止发生短路、触电等事故。

3.断绝湿源,对湿水电梯进行除湿处理。确认湿水消除,并经试梯无异常后,方可恢复使用。

4.电梯恢复使用后,要详细填写湿水检查报告,对湿水原因、处理方法、防范措施等记录清楚并存档。

(四)停电停梯的处置

1.配置有备用电源或紧急电动运行装置的,轿厢仍可继续运行或就近停靠疏散乘客。

2.如果有电梯司机操作,司机应对乘客说明原因,要求乘客保持镇静并与维修人员联系,进行盘车放人操作。

3.如无司机操作,维修人员应与轿厢内被困人员取得联系,说明原因,使乘客保持镇静等待。如恢复送电需较长时间,维修人员则应进行盘车放人操作,解救被困乘客。

(五)困人事故的处置

1.保持镇静,等待救援。了解电梯的安全性是保持镇静的前提。电梯设有多重安全措施:轿厢上面装有多条安全绳;电梯都装有防坠安全装置;电梯槽底部设有缓冲器,可以减小冲击速度。电梯内若有管理员,一定要听从他们的指挥。他们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都有处理这种情况的办法。

2.通过警铃、对讲系统、移动电话或电梯轿厢内的提示方式进行求援,如电梯轿厢内有病人或其他危急情况,应当告知救援人员。

3.如无人回应,需镇静等待,观察动静,保持体力,等待营救。

4.与电梯轿厢门或已开启的轿厢门保持一定距离,听从管理人员指挥。

5.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前不得撬砸电梯轿厢门或攀爬安全窗,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电梯轿厢外。

6.保持镇静,可做屈膝动作,以缓解对电梯急停的不适应。

(六)电梯坠落事故的处置

1.一旦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坠落事故,应由电梯使用单位专业管理人员先行实施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例如紧急停车、盘车平层、确认伤者情况、呼叫120急救、疏散人群等。

2.电梯使用单位应当立即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维保单位应当指挥专业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助。

3.在人员坠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中,如有乘客受重伤,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事故报告程序进行紧急事故报告,军队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事故报告程序目前可参考******第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相关规定》。

4.事故发生后,电梯使用单位应组织事故调查,保护好事故现场,向乘客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调查分析电梯故障原因,协助做好相关的取证工作,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故障及事故情况汇报资料。

5.如人员坠落事故由电梯故障所致,应当督促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尽快检查并修复。

【地铁事故】

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运行环境相对封闭、人员密度大、行车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也先后发生不少事故。因此,分析地铁运营事故的影响因素,制定预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对于改善地铁运营的安全现状,预防事故和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铁停电

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地铁停电,乘客只要做到情绪镇定、头脑冷静、沉着应对,按照司机及车站工作人员的指引及留意相关疏散指示标志,就能迅速并安全有序地疏散到地面,避免由停电引起的人员伤亡和其他次生事故。

1.停电发生在站台时。当站台突然陷入漆黑一片,很可能只是该站的照明设备出现了故障,在工作人员进行广播解释和疏散前,应原地等候,不要走动,不要惊慌。站台将随即启动事故照明灯。即使照明不能立即恢复,正常驶入车站的列车也会暂停运行,利用车内灯光为站台提供照明。

2.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遇到停电。乘客不必担心人多时被关在密闭的地铁车厢里会出现呼吸困难,因为列车迫停隧道内时,地铁调度人员会及时开启隧道通风系统。此时乘客千万不可扒门拉门自作主张离开列车车厢进入隧道,应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救援人员打开门后,不要直接跳到隧道里,因为列车距离地面有一米多高且地面情况复杂,直接跳下容易崴脚并造成局面的混乱,而应顺着悬挂的临时梯子,按照救援人员的指挥顺次下到隧道中并按照指定的车站或者方向疏散。在疏散撤离时注意排成单行,紧跟工作人员沿着指定路线撤离。乘客不必担心在隧道里行走看不清路,停电一旦发生,除了引路的工作人员,每隔一段路还会有工作人员手执照明灯为乘客引路,乘客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等随身物品取光照明。在隧道内行走时要小心脚下,以免摔伤或者被障碍物碰伤。

3.当城区供电系统出现电源故障导致大规模停电时。地铁内常备的危机照明系统将保证45分钟到1小时的蓄电池照明。乘客如果在站台上,通过收听站内广播,确认为大规模停电后,应该迅速就近沿着疏散向导标志或者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抓紧时间离开车站。在站内其他灯光微弱的地方,可以按照向导标志确认撤离方向。乘客在疏散过程中受伤时,应及时与抢险队员取得联系,等候救治。

(二)地铁失火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含大量的乘客、工作人员和设备,所处环境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地下空间,不同于普通的地面建筑。火灾情况的处理要求快速准确,并且需要特殊的组织措施。

1.要有逃生意识。进入地铁后,先要对其内部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熟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

2.要组织自救。发生火灾时,首先要及时报警,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拨打119,也可按列车车厢内的紧急报警按钮,再用车厢内的干粉灭火器进行扑火自救。

3.要安全逃生。

(1)如果火势蔓延迅速,乘客无法灭火自救,应该有序地安全逃生。切勿贪恋财物,不要因为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应将老、弱、妇、幼先行疏散至安全的车厢,关闭车厢门,防止火势蔓延以赢得逃生时间。

(2)列车行驶至车站时,司机会尽快打开车门疏散人员。若车门开启不了,乘客可利用身边的物品击打破门。乘客要听从车站工作人员统一指挥,朝明亮处、迎着新鲜空气的方向进行疏散。此时切记,身体贴近地面,不要匍匐前进,以免贻误生机。勿做深呼吸,将携带的衣物、毛巾沾湿,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区。视线不清时,手摸墙壁徐徐撤离。如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3)如果着火列车在隧道内无法运行,需要在隧道内疏散乘客时,控制中心及司机会根据列车所在区间位置、火灾位置、风向等综合因素确定疏散方向,并迅速通知乘客,组织疏散。因此,这种情况下,乘客要密切留意列车上的广播,切不可慌乱,并要在司机的指引下,沉着冷静、紧张有序地通过车头或车尾疏散门进入隧道,往临近车站撤离。在疏散过程中要注意脚下异物,严禁进入另一条隧道(地铁是双隧道)。与此同时,车站工作人员会前往事发地迎接乘客。

(三)地铁遇险

在地铁遇到毒气袭击、突然爆炸和有人意外坠落等突发情况的概率虽然很小,但大部分人普遍缺乏处理此类紧急事故的经验。日常生活中不必对此类极端事件过度担忧,一旦地铁突发紧急事件,地铁应急预案将会迅速启动。乘务人员、站台服务人员都是经过定期实际演练的,他们会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此时,乘客的配合和服从指挥就成了救援成功的基本保障。

1.毒气攻击

(1)确认地铁里发生了毒气袭击时,应当利用随身携带的手帕、餐巾纸、衣物等用品堵住口鼻、遮住裸露皮肤,如果手头有水或饮料应将手帕、餐巾纸、衣物等用品浸湿,清洗沾染毒气的皮肤、物品听从指挥撤离。

(2)判断毒源,应该迅速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逃跑,有序地到空气流通处或者到毒源的上风口处躲避。

(3)到达安全地点后,应速用流动水清洗身体裸露部分。

2.发现危险物品

(1)如果乘客在地铁站内或车厢内发现可疑物品,应立即报告工作人员,切勿自行处置。如果在地铁车厢内发现不明包裹,在未确定其危险性时,最好远离该包裹。

(2)工作人员到达后,将对可疑包裹进行及时处理。在一些地铁站还配有防爆桶,防爆桶通常放在站台上,是一个巨大的特制铁皮桶。应急处置时可疑物将被放到防爆桶中处理。

(3)如果爆炸已经发生,切勿慌乱,应迅速撤到另外的车厢,并按照司机的指挥疏散。如果事故发生在站台上,应迅速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疏散。

3.不慎掉下站台

(1)乘客发现有人意外坠落时,应赶紧大声呼救并向工作人员示意,工作人员将采取措施停止向接触轨提供电力并及时救助。

(2)如果乘客坠落后看到有列车驶来,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紧贴里侧墙壁,注意使身体尽量紧贴墙壁以免列车刮到身体或衣物。在列车停车后,由地铁工作人员进行救助。

(3)看到列车已经驶来,万不可就地趴在两条铁轨之间的凹槽里,因为地铁和枕木之间没有足够的空间使人容身。

【公路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是现代交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交通方式。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交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综合交通运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自1885年汽车发明以后至今,全世界被汽车夺去的生命已达3200万人以上,超过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万多起,造成近10万人死亡、近47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超过18亿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万车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数倍乃至10倍以上。因此,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常识,人人自觉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

(一)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避险方法

1.撞车时的避险方法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撞车事故占80%以上,是最常见的一种事故形态。撞车有正面相撞、追尾相撞、侧面相撞和刮擦之分。撞车时,车内乘员不要慌乱,勿随意跑动,要沉着冷静,迅速判断可能撞击的部位和力量,双手紧抓车内固定物体,并以此支撑身体,两腿向前蹬直,背部向后倾斜,形成与行驶惯性相反的力,保持身体平衡,尽量降低所受到的冲击能量,以免在车辆撞击的瞬间,头部撞到固定物上受伤。当发现车体撞击时,乘员应迅速向车厢内侧挤靠,以防车壳变形挤伤身体。

2.翻车时的避险方法

运输中翻车的原因有许多,翻车的形态也不同,但翻车前一般都有先兆。急转弯翻车前有急剧转向、车身向外侧飘起的感觉;掉沟翻车前有一个车身慢慢倾斜的过程;纵向翻车则会感觉到车身前倾或后倾,车头下沉或车尾翘起。在预感到翻车时,车内人员要抓牢固定物,驾驶员应紧握方向盘,两脚勾住踏板,使身体固定,随车体翻转。如果车辆向深沟翻滚,应迅速趴到座椅下,抓住方向轴或踏板,身体夹在变速杆或座垫中,以免身体在驾驶室里滚动而受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翻车时如果有跳车的可能,应向与翻转方向相反的一侧跳,不可顺着翻车方向跳车,因为这样即使跳出车外,也可能会被车体压上。如果被抛出车外,应在被抛出的瞬间猛蹬双腿,以增加抛出距离,防止车体压上。落地时,要注意保护头部,避免二次损伤。翻车后,如果驾驶员或其他人员有施救能力,应立即卸下蓄电池,放出油箱余油,防止发生火灾。同时,应根据翻车情况做出应急处理,如果是半侧翻,应采用软索拉或用千斤顶边顶边垫塞物体的办法慢慢校正、稳定车身,防止再次侧翻。如果是全侧翻,要及时报告,等待救护。

3.车辆坠崖或坠河时的避险方法

车辆驶出路肩悬空停住时,驾驶员及乘员应选择既安全又不使车辆失去平衡的地方小心离开车辆。特别要注意防止人员向悬空方向移动,以免慌乱中加剧车辆的倾斜,导致坠落或颠覆。驾驶员及乘员离开车辆后,要仔细观察车辆险情,并根据当时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车辆有倾覆坠崖的危险,应用绳索和路边的木桩将车身牵拉固定。车辆一旦坠落,要抓紧方向盘,身体后仰,紧贴座椅靠背,使身体随车体翻滚。这样,当着地时可依靠护垫的缓冲作用,降低身体受到的冲击力。如果车辆在空中翻滚,应依靠车内的固定物尽量控制身体,使之不要在车内滚动,以防铁器或操作机件撞击、刺伤。同时,在下落过程中,要快速观察下方地形情况,以便落地后脱离。在车辆着地的瞬间,应将身体缩起来,护好头部。如来不及调整身体姿势,可使腿部朝着坠地方向,尽量保护头部,以免受到致命伤害。如果车辆坠落水中,应迅速判断水面的方向,估计水的深度,判断是否能淹没车体。如果车体没有被水淹没,应待车辆稳定后,设法从安全的出口离开车辆。如果车体被水淹没,在下沉过程中,不要急于打开车门和车窗玻璃,因为车内没有进满水之前,存在压力差,车门是难以推开的。即使推开车门或砸破车窗玻璃,强大的水柱向车内灌注,也会使人无法爬出车外。此时,应该保持冷静,先选择好脱离的出口,然后深呼吸,做好憋气潜水的准备,冷静等待水将车厢和驾驶室灌满。当车内外水压基本相等时,伺机破窗或推开车门而出。

4.车辆失火时的避险方法

车辆在行驶中因事故或违章操作等因素失火时,驾驶员应立即关闭点火开关和油箱开关,切断油电路,关闭百叶窗,防止火势蔓延,而后立即设法离开易燃的驾驶室。当火焰逼近自己无法躲避时,车内人员应用身体猛压火焰,冲出一条路。冲出时,应及早脱去易燃衣服,注意保护好暴露在外面的皮肤,不要张嘴呼吸或高声呐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当被烈火包围辨不清方向时,应蹲下身体,使头部尽量贴近地面,因为地面火势小,没有烟,便于辨认方向。一般来说,烟火向出口处蔓延,因此,顺着烟火的走向便可找到出口处。驾驶员或其他人员脱离驾驶室和车厢后,应立即利用灭火器材或沙土、篷布等可利用的物品扑灭火焰。如果是燃油着火燃烧,应避免用水浇和拍打灭火,须用棉被、篷布、沙土等蒙盖;若是高压线引起着火,要立即切断电源;若是在车辆维护或加油时着火,应立即将车辆开出车场或油库灭火;若着火现场有可燃物或高压电线,应迅速将着火车辆或可燃物移开,再设法灭火。

5.危险货物运输途中的应急处置

危险货物运输中,如发生渗漏、散落应妥善处理。

(1)爆炸品散落时,应将其移至安全场所,由专人修理好包装或换新包装,已漏散的爆炸品及时用水浸湿,并请当地公安部门派人处理。

(2)贮存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罐体出现泄漏时,应将其移至通风场地,向漏气钢瓶浇冷水降温,液氨罐漏气时,可浸入水中,其他贮存剧毒气体的钢瓶、钢罐泄漏时,应将其浸入石灰水中,施救人员应带上防毒面具,附近地点群众应立即疏散到安全地点。

(3)易燃固体物品散落时,应将其移至安全处所,黄磷要立即将其浸入水中。金属钠、钾等,应浸入盛有煤油或无水液体石蜡的金属桶内。

(4)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氧化剂、腐蚀酸、碱类等渗漏时,应将其用沙土掩盖后扫净,用水冲洗干净。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立即拨打120,向急救中心、附近医疗单位呼救求援,迅速抢救伤员和物资,封闭保护现场,并向上级或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二)现场保护

现场保护是指为使事故现场保持原始状态,使痕迹、物证免遭破坏而对现场采取的一种保全措施。及时严密的现场保护,是弄清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过程的关键。

现场保护的具体措施是:

1.遇有人员受伤或可能失火的现场,应首先抢救伤员、排除火险。伤员在现场进行急救或送往医院抢救前,应将伤者在路面上躺卧的位置和姿态标记清楚。同时,要注意保护伤者身上、衣服上的痕迹和财物。如有人员死亡,应用草席、篷布、塑料薄膜等物将尸体原地覆盖。

2.要注意保存路面、车辆上的痕迹、血迹和其他散落物,并立即将其位置、形状作上适当标记,以防损毁。如遇刮风、下雨、下雪天气,可用席子、木板、塑料薄膜等物,将痕迹保护起来。对于其中容易消失的痕迹,可当即收集,并做记录。

3.划定现场保护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的条件,在现场周围用绳索、白灰、石块等设置保护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更不准围观群众抚摸、攀登肇事车辆或移动现场上的任何物品。对现场上的重要部位,应设专人看守,以防破坏。

4.市区繁华街道和郊区主要干道及一些特殊情况的事故现场,因某种原因需移动肇事车辆或其他物体时,要尽量使现场少受破坏,变动的范围越小越好,对需要移动的物体,应事先将变动部分做好标记,必要时可随时予以恢复。

5.维护现场秩序,动员一切无关车辆和人员离开现场,以防发生连锁事故和治安事故。当车辆通行有可能使现场受到破坏及危及安全时,可以暂时封闭现场,中断交通。

(三)现场救援

现场救援包括排除险情和救助人员两方面的工作。

1.排除险情。在有些事故现场,由于驾驶人员死亡或昏迷,不能动作,现场处置人员应立即切断车上的电源,封闭油路或拆下漏油的油箱,以防起火。对已经起火的车辆,应利用附近单位或过往车辆上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若无灭火器材,可用沙土、被褥等进行捂盖,使空气与燃烧物隔绝,将火扑灭;对在加油站或油库附近发生事故并着火的车辆,应尽快驶离或推离危险区域到安全的地方进行扑救和处理。对仍在事故车辆上或散落在现场内的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应尽快移出现场,妥善保管。对事故发生后仍然倾骑在路肩外侧或车轮悬空的事故车辆,应先采取固定、拖拽或转移重心的方法将车体稳住,然后设法将车辆移出险地;对位于坡道上的事故车辆,应在车轮下放置木块或石块,以防溜坡;对处于即将坍塌的危楼、危桥等险境中的车辆,应尽快使车辆离开险地。

2.人员救助。道路交通事故伤员的损伤往往比较严重,且体表损伤、内脏损伤与脑损伤并存。对伤者的现场急救是否正确、及时,对伤者的存活和致残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当事者应首先进行自救和互救,救援人员应抓紧一切时间尽快展开急救工作。由于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部位、程度不同,急救的方法也有区别,因此,必须迅速判明伤情,按照急救要求采取正确的止血、固定、运送方法,在多人受伤的情况下,还要区分伤情的轻重,优先抢救、运送危重伤员。同时,要及时与医院、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征用过往车辆,做好现场抢救工作。

【铁路事故】

铁路是利用铁路机车和车辆运送货物和人员的一种运输方式,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铁路运输范围拓展和运行条件的不断变化,铁路安全形势总体趋于平稳,但运输事故也时有发生,给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按照《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平时设计和建立铁路运输事故应急系统,制订铁路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训练和演习,以保证应急行动的有效性。事故发生时,要及时调动并合理利用应急资源,针对事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急对策和行动方案,从而及时有效地使伤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

(一)基本原则

1.服从命令、统一指挥。铁路运输事故的处置由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集中统一指挥。

2.以人为本、救人为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铁路运输事故应急处理的首要任务。

3.分级管理、逐级负责。根据事故响应等级,启动应急预案。

4.共同参与、密切协同。要与公安、医疗部门和武警部队全力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二)处置程序

1.上报事故情况。事故发生后,现场铁路职工和相关车站要立即向上级报告。上报的内容有: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事故种类、强度;事故现场伤亡损坏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是否进行抢险活动;有无火灾与爆炸伴随及这种伴随的可能性;现场的天气情况等。

2.启动应急预案。接到事故通报后,立即封锁列车运行,禁止其他列车通过该区段。铁路运输企业在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后,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

3.成立组织指挥机构。事故现场迅速成立现场指挥组,协调指挥各应急队伍有序开展事故救援、设备抢修、事故调查、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护国家和公众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所带来的危害。

4.组织抢险救援。救援列车和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服从现场指挥组指挥。抢修队伍间的分工协作,由现场抢修组组长组织,并明确人员出动、救援专用设备、器材、物资、药品的储存和配备方式、现场医疗救护网点和联系方式。

(1)人员救护(助)。现场应急救援时,应优先将旅客和相关人员撤离、疏散到安全区域,及时救助受伤人员。

(2)排除安全隐患。现场指挥组根据救援方案,明确现场分工,指挥救援人员展开救援,起复脱轨列车或坠落装备,清理受损物资,并随时向救援指挥中心上报救援进展情况。

(3)尽快恢复通车。对铁路线路受损情况、信号、供电等各个方面进行检查核实,发现受损,立即修复处理,确保救援后线路能及时开通。

【轮渡事故】

利用船舶、其他浮运工具和设施,在海、江、河、湖、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人员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载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航路不易破坏等特点。当今,随着我国航运业的高速发展,水路运输事故也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通常情况下,船舶在海上或江河湖泊中航行是比较安全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船舶设备更加完善,船舶性能更能适应水上运输要求。但由于受自然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有一些意外发生。因此,乘船人员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和镇定的情绪,协助船方积极开展自救,因为自救是最有效的避险手段,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共同战胜灾难。

(一)船舶发生碰撞事故

1.立即停船,检查碰撞部位和受损情况,控制好船位,防止危及他船安全。

2.若破舱进水,应根据破洞的位置及大小选择合适的堵漏器材,如堵漏毯、堵漏螺杆、堵漏柱、伞形堵漏器等,及时封堵。

3.旅客不要慌张,避免拥向船的一侧。应当按照船方指导穿好救生衣,并有秩序地转移至安全处。

4.夜间应保证足够的照明,防止在黑暗中慌乱而发生其他事故。

(二)船舶发生沉没事故

1.船舶撞到礁石、硬物或其他船只,都可能导致船体洞穿,但是并不一定马上下沉。应该及时穿上救生衣,发出求救信号,可用手机、信号弹和燃烧的衣物发出求救信号。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弃船。一旦决定弃船,要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先让妇女儿童登上救生筏,按顺序离开事故船只。

2.来不及登上救生筏或者救生筏不够用时,不得不跳入水中时,应当迎着风跳,以免下水后遭飘来的漂浮物撞击。跳时双臂交叠在胸前,压住救生衣。将双手捂住口鼻,以防跳下时进水。眼睛望前方,双腿并拢伸直,脚先下水。不要向下望,否则身体会向前扑摔进水里,容易使人受伤,跳的方法正确,并深屏一口气,救生衣会使人在几秒之内浮出水面,救生衣上有防溅兜帽,应该解开套在头上。如跳水者没穿救生衣,入水后为了节省体力,一定要设法脱掉沉重的鞋子和外衣,扔掉沉重的东西,不要贪恋财物,不要有侥幸心理。并按照以下方法呼吸:

(1)身体放松,深呼一口气后,面向水底,四肢放松下垂,让头枕、后颈部露出水面,直至感到需要呼吸时为止。

(2)当想呼吸时,将双臂慢慢抬到肩部高度,同时一腿向上提到脐部高度,另一尽量向上屈,头部不变,节省体力和防止身体下沉。

(3)将头仰起呼吸,同时双手猛力下推,双脚向下蹬。

(4)吸气后,又恢复开始姿势,反复进行,可保持身体不会下沉,直到获救。

3.跳水一定要远离船边,跳船的正确位置应该是船尾,并尽可能地远跳,否则船下沉时涡流会把人吸进船底下。跳进水中要保持镇定,不要离出事船只太远,看到救援船只时挥动手臂或其他色彩鲜艳物品示意自己的位置。在江河湖泊中遇险,如果水速很急,不要直接朝岸边游去,而应该顺着水流游向下游岸边。如果河流弯曲,应游向内弯,那里较浅并且水流速度较慢,从那里上岸或者等待救援。

(三)船舶发生火灾事故

1.根据舱室内通风孔等处,冒出的烟雾或物品的燃烧气味及突然不应有的高温,来判明是否发生火情。

2.船上一旦失火,由于空间有限,火势蔓延的速度快。如果当时远离陆地,可能难以逃生,必须当机立断,关闭引擎通风设备及通道,移开火场周围易燃物,切断火区电源并发出火警。

3.若是甲板下失火,船上的人须立即撤到甲板上,关上舱门、舱盖和气窗等所有的空气口,阻止空气进入,然后在甲板上或者其他容易撤退的地方进行扑救。

4.一旦发现火势无法控制,应该撤离火场,抓紧时间寻找救生设备,不得不跳水逃生时,应当遵照上面的逃生步骤。

(四)船舶发生搁浅事故

搁浅就是船舶停滞在浅水处不能浮动的现象。是船舶最常见的事故之一,多发生在浅滩、礁区或狭窄水道。

1.按照避碰规则有关规定,悬挂信号灯或信号标志,以引起往来船只的注意。

2.搁浅后应立即掌握船体水下部分损伤情况,弄清船舶的吃水、周围水深和搁浅处的河床底质,了解船舶的螺旋桨、舵及其他动力情况。

3.了解未来天气及当地潮汐情况,为选择脱浅的最佳时间做好准备。

(五)乘船人员发生疾病

船舶航行在一些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航线上时,以及在远距离、长时间的航行旅途中,时常会有乘客发生疾病。如感到有生病症状后,应及时请求船上医生或乘客当中的医务工作者给予治疗。若本船无法处理,可请求船方根据有关要求,在就近港口停靠或派出快艇,及时上岸治疗,并立即与单位取得联系。

(六)坠入寒冷水中

坠入寒冷水中的人员应该牢记,除非距离陆地非常近,否则就不应该游泳。人在寒冷水中的活动能带走人体热量。落水者在寒冷的水中保持不动并尽量采用减少热量损失的姿态,是较好的方法,有助于延长在水中的生存时间。因为来回移动实际上会加速体温损失,以致造成体温过低而死亡。为了防止淹死,可以几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或一个人把身体团在一起等,都能有效地减少热量损失,从而减慢身体的冷却过程。落水者上了救生筏之后,还要防止冷风的刺激。在寒冷的风中,穿湿衣服的幸存者热损失比穿干衣服的人快240倍。因此,要及时换上干衣服。如果救生筏底部没有隔热层或座垫,用任何可以隔热的东西放在臀下,但不能用头盔或容易刺破救生筏的东西当座垫。要牢记人体头部的热辐射损失很大,应将头部很好地保护起来。在保持救生筏平衡的情况下,救生筏上的人挤在一起也能保持体温。

水路运输事故的应急处置与救援

为有效应对水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水域环境受到威胁的突发事件,应迅速做出反应并组织实施救援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目前,国家交通部海事局、有关救助打捞部门、航运企业等都已制定了相关预案。

(一)救援一般程序

1.险情信息报送。事故发生后,现场船方和相关部门要立即向上级报告。内容主要有:事故发生时间和水域;事故类型及程度;事故伤亡损坏情况,自救情况;有无火灾与爆炸伴随及这种伴随的可能性;现场的天气情况等等。

2.信息核实与险情评估。对遇险信息进行核实,包括遇险对象的性质、位置、人数、遇险水域气象、海况及救援要求等情况。并立即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险情进行评估,确定救援行动开展规模。

3.启动应急预案。根据评估结果,按照有关规定,迅速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

4.组织抢险救援。遇险船舶救援方案确定后,参与救援的各方力量立即执行指挥中心的各项救助指令,统一协调,分工合作,全力开展救援行动。并根据现场救援情况,及时提出增加或减少救援力量的建议。

(二)施救遇险船舶应掌握的几项原则

1.详细了解险情及遇险船舶的处境,明确施救的关键问题,研究制订施救措施,不可盲目行动。

2.确定各方的联络信号,施救过程中统一指挥,防止各自为政和多头指挥造成混乱。

3.根据风向、水流以及航道等客观条件和险情状况,把握有利时机和条件,按制订的措施施救。发现措施不尽合理或险情有变化时,应立即重新研究制订新的措施。

4.如险情严重,损失确实无法避免,应维持好旅客秩序,按先人后物、避重就轻、保障航道畅通、防止大面积污染、尽可能减少危害扩大的原则处理。

5.随时与上级部门和附近的海事部门保持通信联系。

(三)有重大人员伤亡、落水的施救措施

1.积极自救,维护好旅客秩序,必要时及时疏散,防止旅客集中一舷造成倾覆,并且降放救生艇和准备必要的器材。

2.组织调动现场附近的船舶、设施参加施救,降放救生艇(筏),积极救人,必要时调集其他船舶增加力量。

3.考虑到潮汐、风向,以尽可能扩大搜救范围。

4.及时救治受伤、落水人员,必要时进行紧急抢救,对受伤人员应急包扎。组织交通接送,在遇险人员多的情况下要有秩序地做好转移工作,首先考虑交通艇,必要时利用汽渡运送旅客。

5.冬季要做好防冻保暖工作,备好毛毯、热水,或及时转移到取暖处等。夜间要考虑到照明问题。

6.如船舶倾覆,尽可能查明舱中是否有人,可视具体情况利用恰当的方法救人。

【航空事故】

随着航空运输快速、便利、舒适的特点逐渐被人们所熟悉,航空运输在国家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增强。但是,航空运输事故也随着人类开始航空活动而相应产生,可以说从第一架飞机诞生的那天起,航空运输就一直被航空运输事故所困扰,1981年至2004年,我国民航共发生重大事故20余起,共计1420余人遇难,人们一直在为避免航空运输事故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那么,如何在发生航空事故时正确应对处置和救援呢?

从以往飞行事故来看,因飞行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其原因是飞机事故发生后即使有幸存者也逃不脱死亡的命运,这种事例也不少见。分析以往飞行事故的结果,发现“乘客的行动”和“乘客对应急设备的操作能力”给幸存者的逃生带来极大影响。

(一)紧急情况下的避险逃生方法

飞行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应该保持冷静,听从乘务人员的指示,同时利用机上设施保护自己。具体方法如下:

1.发生颠簸

飞行过程中,复杂的气候轻则使飞机发生微度振动或者中等颠簸,严重时上下旋动的强烈湍流,会将没系安全带的旅客,抛到舱顶再摔到座位或地板上,其危险性可想而知。当飞机遇到气流发生颠簸时,应尽可能束紧安全带,这样可以避免因身体移位而碰到其他物件而受伤。当发生颠簸时,在机舱内走动的乘客,应该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并马上系好安全带。

2.客舱失压

飞行中,由于增压系统故障或飞机其他故障而引起客舱失压时,机组通常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中的有关规定并遵守《快速检查单》和《机型操作手册》中的程序,立即实施紧急下降。飞机到达安全高度后,飞行机组完成旅客广播,放下氧气面罩。根据油量(性能限制)和天气情况飞往最近的合适机场着陆。机长向主任乘务长或乘务长了解客舱受损情况以及人员伤亡,报告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与飞行签派员并要求相应的地面援助。事发后,乘客应听从机组统一指挥,迅速回到座位坐好,系好安全带,取下氧气面罩戴上。

3.发生火灾

(1)火势小可控时,机组人员完成旅客广播,放下氧气面罩,并迅速利用机上灭火设备进行灭火,必要时可请乘客协助灭火。乘客应保持冷静,听从指挥,回到座位坐好,迅速戴好氧气面罩,必要时可协助机组一起灭火。

(2)火势大不可控时,机组人员完成旅客广播,放下氧气面罩;完成相应的《快速检查单》程序;报告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与飞行签派员并要求所需的应急设备;宣布飞机处于紧急状态;在就近机场着陆;若火警依然存在,着陆后须完成旅客紧急撤离程序。乘客应听从乘务员统一指挥,取下并戴好氧气面罩,如有必要转移到机舱内安全地带,避免被火烧伤,并做好迅速撤离准备。

4.紧急迫降

飞行机组依照正常程序不能安全着陆时,机长可决定迫降。执行前应向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和飞行签派机构报告迫降地点(如可能)。乘客在迫降中的应注意以下事项:

(1)系紧安全带。应尽可能束紧安全带,以减少身体移位,避免被抛向机舱顶部或碰到其他物件。

(2)采取应急安全坐姿。在事故发生的瞬间,坐姿正确与否关系着救生效果。紧急迫降时,速度变化大,应采取应急安全坐姿,可以减少碰撞,防止受伤。

(3)打开遮阳板。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视线,以确保乘客可以在紧急状况发生时察看机外的情形,以决定向哪一个方向逃生。

(4)摘下尖锐物件。摘下眼镜、项链、戒指、假牙和高跟鞋,口袋里的尖锐物件如手机、钢笔等也应该拿出,以免划破应急滑梯。

(5)戴上氧气面罩。若客舱失去气密或遇其他缺氧情况,按照氧气面罩的操作方法迅速戴好氧气面罩。

(6)穿上救生衣。水上迫降时,应按照乘务人员的提示,迅速穿上救生衣。切忌在走出机舱前吹起救生衣,以免造成出舱门的困难。

(7)撤离飞机。着陆后,旅客应听从机组人员统一指挥,按照撤离路线迅速撤离。未经机长允许,机组任何人员不得擅自离机。机长应保护好飞机文件,最后一个撤离飞机,并尽可能在离机前完成客舱巡视。

按照《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各航空公司平时应设计和建立航空运输事故应急系统,制订航空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训练和演习,以保证应急行动的有效性。事故发生时,应及时调动并合理利用应急资源,针对事故的具体情况选择陆上迫降、水上迫降等应急对策和行动方案,从而及时有效地使伤害和损失减低到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

(二)一般程序

1.掌握事故情况

不论事故现场何种局面,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事故种类、强度;已知的危害方向;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是否进行抢险活动;有无火灾与爆炸伴随及这种伴随的可能性;现场的天气情况。

2.启动应急预案

事发地区当地人民政府、民航地区管理机构或其派出机构、机场管理机构、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有关航空器营运人和其他驻机场单位在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后,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启动各自相应级别航空事故应急预案。

3.成立组织指挥机构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成立由地方人民政府、民用航空地区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和参加现场应急救援主要机构的负责人组成的现场组织指挥机构,保证事故处置与救援活动及时、有序、高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护国家和公众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所带来的危害。

4.组织抢险救援

制止空难危害扩散的最有效措施是迅速消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扩展。事故发生后,必须组织人员尽早抢救与抢险,现场救援包括:

(1)人员救护(助)。现场应急救援时,应优先将旅客、机组人员及其他机上人员撤离、疏散到安全区域,及时救助机上及地面受伤人员和幸存人员。

(2)排除安全隐患。对失事飞机进行堵漏、闭阀、停止设备运转、灭火,并及时掌握机上运载的货物及危险品、航空器危险品及周边地面设施危险品的情况,根据现场情况迅速探明危险品状态,并立即采取保护、防护措施,必要时调集专业救援队伍进行处理。

(3)清理事故现场。当飞行事故发生在民用运输机场区域内时,机场应急指挥中心应按有关规定及机场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在不影响应急救援工作及事故调查的前提下,尽快搬移、清理停留在机场道面上的事故航空器或其残骸,尽早恢复机场的正常运行,避免机场长时间关闭。相关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应根据情况,及时调配与本机场运行有关的航班。机场及相关航空运输企业负责组织、疏导、安置因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滞留机场的旅客,维护机场运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