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外找水、收集水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几点小提示,希望帮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一)寻找水源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寻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如果谷底见不着明显的溪流或积水池,要注意绿色植物的分布带,试着向下挖很可能植被之下就有水源。在干涸河床或沟渠下面很可能会发现泉眼,尤其是沙石地带。在高山地区寻找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尤其是在沙丘地带,很可能会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淡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这层水可能会稍有盐味,但可以饮用。在悬崖人海处应注意生长茂盛的植物,包括羊齿类和苔藓类植物。在岩石的断层间你很可能会发现湿地或泉眼。
对于无任何绿色植物在周围环境中生长的池塘或周围出现动物残骨的地方的水源要保持警惕,这些水源可能已被靠近地表的化学物质污染。富含矿物之处的水常会是碱性的。池塘里的水总要煮沸才能饮用。沙漠地区会有一些无活水源头的死湖,它们逐渐形成盐湖,盐湖里的水只有经过蒸馏才能饮用。
除了工业化国家中出现的酸雨外,各个地方的雨水几乎都能饮用,你所做的只不过是收集而已。尽可能选取大面积的集水区,利用各种可能的容器收集。在地面上挖个洞,四周用黏土围住很大一块地方,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但要防止洞里的水渗走。如果没有防渗的薄片材料,金属材料或者帆布材料都可很好防渗。如果对水的安全性有所怀疑可以在饮用前烧开。
在日夜温差相当大的地区,会有很多露水。当它凝结在金属体上时,可以揩抹下来或者直接舐吸。
你可用衣服浸透水,然后再拧出来。一种方式是将干净衣服系在腿上,在湿的植被中穿行,然后可以将水拧出来或者吮吸。
切记:可以控制少流汗,但不要限定饮水。如果必须限量就小口吸饮。在长时间缺水后,一旦发现了水源,千万不可豪饮,开始也应吸饮。大量豪饮猛灌会导致脱水者呕吐,造成大量宝贵体液的丧失。
同样,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可找到水源。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要定期补水。草食性动物通常永不会离水源太远——尽管有些种类为了避开旱季可能会长途迁徙上千公里——因为它们早晚都需饮水。留意跟踪动物的足迹经常会找到水源;下山时可以跟随其后。肉食性动物饮水一次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它们可以在捕食其他动物时获取水分。所以若出现肉食性动物,并不一定在附近就有水源。
谷食性鸟类,如雀类和鸽类,是不会远离水源的,它们也早晚饮水。当它们径直低飞时,那一定是渴求水源。饮足水后它们会停在那里,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经常性歇息。密切留意它们的飞行方向,可能会找到水。但水鸟即便不停下来吃喝也能坚持长时间远距离飞行。它们的出现也不一定预示周围就有水。隼、鹰以及其他肉食性鸟类能从捕获物中得到水分,所以也不能作为有水的信号。
爬行类动物不是水源指示者。爬行类动物可以吮吸露水,也可从捕获的小动物中获取水分,即便无水也能生存很长时间。
昆虫是很不错的水源指示者,尤其是蜜蜂。它们通常远离蜂巢或蜂房至多不超过6500米,但是饮水时间没有规律。蚂蚁也离不开水,一队向着一棵树行进的蚁群很可能是去地下蓄水池饮水。这样的蓄水之地即便在不毛之地也有可能找到。大多数昆虫会在水源半径90米范围内不停地飞行,尤其是那种飞行时露出明晃晃绿身体的欧洲石蜂。
另外人类的踪迹也能带你找到一口井或水坑。为了减少蒸发,它们上面可能会覆盖着灌木或石板。用后应重新盖好。
(二)收集水
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寻找水源,也可以自己收集水,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植物根部可从地下吸收水分。有的树木根部可延伸到地下15米或更深处获得水分。可是个人就是再怎么挖也挖不了那么深。当然,你也不必如此,可以让树枝来帮你。在一段树木上挑选健壮、枝叶浓密的嫩枝条,上面套一只塑料袋,袋口朝下,袋的一角靠下,袋内就会产生凝结水。
将一聚乙烯薄膜覆在任一生长良好的植株上就可以收集到水分。因为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上升与薄膜接触时遇冷,会凝结成水滴。将薄膜顶端收口并悬吊起来,或者用有弹性的垫棍支撑起来。凝结的水珠中。应让之沿着薄膜内壁流入底部收集皿中。不要让树叶触动薄膜,否则会碰掉凝结的水珠。
还可将刚砍断的新鲜植物枝叶放在大塑料袋里,温度升高时,也会产生凝结水。用干净的石块垫在枝叶下面,以方便凝结水的收集。用石块使袋子绷紧,弹性垫棍支撑袋顶,这样以免枝叶触及袋面。塑料袋应微微倾斜使里面的凝结水珠顺着塑料袋内壁滑至收集点。当枝叶变蔫不再有很强蒸腾作用时,小心地再换上一批新鲜枝叶。
1.日光蒸馏器
在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收集皿,在坑上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条。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逐渐饱和,与塑料条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收集皿中。塑料条中央部分吊一石块确保塑料条呈弧形,以便水滴能顺塑料条滑至中央底部,并落入收集皿中。塑料条的两端也要用石块压住。将收集皿固定,以免掉入陷阱的生物打翻它。如果可能,用一虹吸管将收集皿里的水引入更低位置的容器里。这样就可不断地取水了。这种方法适用于沙漠地区或者昼夜温差相对较大的地区。塑料条比空气温度下降得更快,水汽凝结非常明显。此类蒸馏器在24小时内至少能收集55毫升水。
这类蒸馏器还有陷阱的功能。塑料条能吸引昆虫和小蛇,它们会沿塑料条滑到弧形的底部,在蠕动时掉进收集皿中。
日光蒸馏器也可用于从有毒或污染水中收集蒸腾凝结水。
警告:无论何时也不要直接饮用海水和尿液,但是通过蒸馏,两者都可用来产生可饮用水,而且海水的残余物同时还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盐分。
2.蒸馏
蒸馏器皿是救生装置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也可以就地取材。为了蒸馏能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一些能替代实验室里曲颈瓶工作的东西,比如软管。将软管一端插入一只盛满水的密闭容器顶部,另一端插进一封闭的冷却皿中,给盛水的容器加温,水沸腾产生的蒸汽经管子散发到冷却皿中遇冷凝结成洁净的水。管子也可以就地取材,比如背包的中空框架等。为了避免蒸汽散出,用泥或湿沙封闭管道与容器之间的接合缝隙。将管子一端插入盖口容器里,容器里装有待沸腾的污水、盐水甚至尿液,另一端插入一只日光蒸馏器里。用金属板或树皮盖住容器口。用作冷却皿的日光蒸馏器口甚至可以用卷成圆锥形的树叶来覆盖,这样有助于收集蒸汽。
3.冰雪化水
融冰比融雪容易,只需较少热能,可以更快更多地化出水来;同样的热能,融化冰能产生双倍的水量。如果只能融雪,应先融化小块的雪在罐子里,然后逐渐加多。如果一次性放人大量的雪块,底部雪先融化成的水会被上部的雪浸吸,这样会产生中空,不利于进一步传热甚至会把锅烧坏。
4.海上冰块化水
海上的冰块含盐量高,化成水也无法饮用,除非年代很古老的冰,含盐量较少。年代越近的冰块,含盐量也就越高,这些冰轮廓粗糙,一般呈乳白色。古老的冰块由于气候交替的影响,边缘会不那么光滑,一般呈天蓝色。
(三)可提供饮水的植物
大自然中还有一些植物,它们也是很好的水源。杯型植物和解寄生植物叶片呈中空状,常贮有水。这些植物多寄生在高大乔木枝干上。竹类中空的节间也常存有水,尤其是那些年老发黄的茎秆。摇动它们,如果能听到咕嘟声响,肯定有水。在每一节的顶剖开一“v”型槽口,将竹竿倾斜就可倒出水来。
1.集水类植物
解寄生类植物高度从5厘米至9米不等,一般高为30~150厘米。有些种类在组织中贮有大量的水分。在叶片基部形成的贮水器中也都积有水。这些种类分布于夏威夷地区,以及南弗吉利亚至秘鲁、阿根廷的广大地区。许多瓶状叶植物能收集和保持水分。但在饮用前要滤去陷进瓶状叶内的各种小昆虫及其他残骸物。旅行者树是香蕉树家族中的一员,在叶茎的基部斑纹处贮有1~2升的水。
2.藤本植物
直径约为5厘米的粗皮藤本植物也能有效提供水源,但必须学会判断哪些是贮水植物,并非所有藤本植物都有可饮用水汁,有些汁液是有毒的。有毒种类在茎被砍断时会产生浓的乳白色汁液。如果直接用嘴去吮吸树汁,有些藤本会造成皮肤痛痒,所以最好是让汁液滴落入口中,而不要去用嘴直接贴着茎干。若能用容器收集树汁当然更好。应注意选择特别能产汁液的茎,由底部回溯到茎的顶端处砍一道“v”型的深痕,然后由靠近地面处砍断该茎,让树汁从断口处流出至口中或容器里。当茎不再往外滴汁液时,沿底部向上砍去一段,可继续收集汁液,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耗完整茎的汁液。记住先在茎的顶端砍一“v”型深痕,而不是先砍底部,那样茎中的树汁会由于毛细管现象而向上运动的。
3.根部取水
在澳大利亚,水树、沙漠橡和血木的根部都靠近地表,很容易挖出来。将树根砍成约30厘米一节,剥去根底皮,吮吸汁液,或者直接刮到树根髓部,挤出树汁。
除非你曾看过经验丰富者的演示,一般很难找着那些最有价值的沙漠橡树根。澳洲土著人能确认一种长在类似球状球根上的细小嫩须,它可以救命。但除非确知如何能找到,否则不要瞎费力气。
4.棕榈类
扁形棕榈、椰子树和夏柏榈都含有富含糖分的树汁,相当可口。先弯曲花茎至顶端砍断。这份浓稠汁液流出之后,可以在24小时内重新恢复。夏柏榈的嫩枝从基部长出,所以可以从地面水平开始采集汁液。对于其他种来说,你可能必须爬到枝叶茂盛的树干上部才够得着开花的枝茎。
椰子汁富含水分,但成熟椰子中的果汁有很明显的轻泻功能,饮用过多会引起腹泻,从而失去更多的水分。
5.仙人掌类
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蕴含丰富水分,但并非所有种类的汁液都可安全饮用。西夸茹是生长于亚利桑那的一种巨型多指仙人掌,汁液毒性很强。注意避开仙人掌的刺,一旦刺扎皮肤,会很难去除,尤其是那些纤如毛发的棘刺,更会疼痛难忍并会引起化脓感染。
啤酒仙人掌能高至120厘米,生长于美国南部至南美洲一带。需要费相当的力气,才能切开它那粗糙多刺的外皮。最好的方法是从顶端向下切开,将茎皮剥去,内部切成片状,取出吮吸,或者将茎髓捣碎,吸取汁液。有些种类的汁液无色无味,有些则难以下咽。一般来说,高100厘米的筒仙人掌能产一升乳汁液。与通常乳汁植物都有毒不同,这类仙人掌是个例外。
分布于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州地区的多指仙人掌晴人巨,高达5米,富含大量汁液,但是有毒。可以将汁液收集,经日光蒸馏器蒸发冷凝,在冷夜里重新凝结,就可以变成可饮用水。
仙人掌属植物多汁梨果或隐花果类,仙人掌属植物具大型耳状赘疣,产卵形浆果,成熟时转变成红色或金黄色。它们的棘刺较大,易于去除。果实和赘疣都饱含汁液。
二、野外取火的方式
火柴在野外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当一个人迷失了方向,或来不及在天黑之前到达宿营地时,一盒火柴往往可以帮助人摆脱困境,甚至挽救生命。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关于在野外如何取火的方法,以供大家借鉴。
(一)火柴
火柴是野外生活取火最便利的工具。多携带一些标有“非安全”、“可以在任何地方划着”标记的火柴,把它们扎成一捆放在防水容器内,防止它们相互摩擦而自燃,也可防止火柴自身变潮。如果不小心火柴受潮了,也是有办法补救的,如把火柴放在干燥并且不油腻的头发里摩擦一番,头发产生的静电会使它干燥。另外,通过在火柴上滴蜡也可防止火柴变潮。点火时,可用指甲将蜡层剥除。
(二)使用凸透镜
强烈的阳光通过凸透镜聚焦后,可产生足够的热量点燃火种。其中,取火最为迅速的是照射汽油和酒精,可在1~2秒内点燃火种。
放大镜或望远镜以及照相机里的凸镜,都可以代替凸透镜为你服务。另外,在手电筒反光碗的焦点上放火种,向着太阳也能取火。如果在有冰雪的环境下,将冰块加工成中间厚、周边薄的形状代替凸透镜也是可以的。
(三)击石取火
找一块坚硬的石头做“火石”,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钢铁向下敲击“火石”,使火花落到大火种上。一条边缘带齿的钢锯比普通小刀可产生更多的火星。当火种开始冒烟时,缓缓的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当然并不是任何一块石头都能点燃火种,石头击出的火花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和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点燃火种。
(四)电池生火
若有电量较大的电池,将正负两极接在削了木皮的铅笔芯的两端,顷刻间,铅笔芯就会烧得像电炉丝一样通红,这样便可以了。
如驾车旅行的话,可取两根长导线,连在电瓶的正负两极接线柱上。如果没有电线,可以用两个扳手或其他金属工具代替。如导线不够长,可将电池从车中取出。将两根导线末端慢慢接触,短路会产生火花。这时,一块沾了汽油的布是最好的火种。
(五)弓钻取火
用强韧的树枝或竹片绑上鞋带、绳子或皮带,做成一个弓。在弓上缠一根干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块硬木上迅速的旋转。这样会钻出黑色粉末,最后,这些粉末会冒烟而生出火花,点燃火种。
(六)藤条取火
找一根干的树干,一头劈开,并将裂缝撑开,塞上火种,用一根长约两尺的藤条,穿在火种后面,双脚踩紧树干,迅速的左右抽动藤条,使之摩擦发热而将火种点燃。
(七)其他方法
在平坦的木板上摩擦玻璃片,也能生热发火。待剧烈摩擦发烫时,将火种吹燃。还可用两块软质的木头或竹片用力相互摩擦取火,下面垫以棕榈树皮或椰子叶底部的干燥物作火种。也可以在一块软木底部刨一条直沟,然后用一根矛状硬木尖端前后“犁”行,这样首先产生出火种,最后将其点燃。
三、怎样点篝火
以下是几种出外郊游时点篝火的方法:
1.密林篝火。横放一根较粗的圆木,上面斜搭几根较细的干木头,一面烧一面挪动。适用于冬季无遮棚的露营。
2.星形篝火。把5~10根圆木的一头并拢如星形,从中心点燃,然后一面烧一面把圆木向里推。这种篝火热量很大,甚至可供几个人围绕着它在雪地上睡觉。
3.长条形篝火。用两段约为人体长的圆木顺风叠放,边上打入湿木锲,防止圆木滑落。两木之间加撑子,留出空隙,以利燃烧。这种篝火燃烧时间较长,几乎无需调整,适于冬季露营时取暖。
4.圣殿火。如果地面潮湿松软或积雪深厚,则需要搭建一个高出地面、悬在空中的平台(由刚砍伐的新鲜木材建造),这就是所谓的“圣殿”,也就是炉台。四根木桩竖直,叉点上横担着木棍,在上面放置一层圆木棍,再覆盖几层土或石头,才可在上面生火。成对角线的两根最长的直木上,横担一根木棍,用来悬挂锅等器皿。
5.风中生火。如果风力强劲,可以挖一处壕沟生火。也可用岩石块将火堆围住,以使热量散失减慢,保存燃料。岩石上可放置器皿烧煮食物。另外,岩石散发的热量同样可以用来取暖,还可以用岩石垒成炕。
注意:火堆边不可放置潮湿或带孔隙的岩石或石头,尤其是曾经浸泡在水中的岩石更要小心,它们在受热时可能爆炸。还要避免使用板岩和较软的岩石——通过岩石彼此猛烈撞击就可以检验出来。一切有裂隙、高度中空或表面易剥落的岩石都不可使用。如果它们含有水分,则膨胀速度更快,极易爆裂,进溅出致命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