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决不放弃:航海英雄启示录
3368000000016

第16章 欧印航线的发现者——达·伽马(4)

卡利卡特的居民们,头戴金冠,骑着大象,庄严隆重地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人们在码头边围成圆圈,吹着风苗,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孩子们好奇地围观着这些头戴钢盔、身披甲胄的外国人。

他们正在土地上插进一根大理石柱,柱顶上有个十字架,柱身上刻着一些古怪的、看不懂的文字,那是用葡萄牙文写着:

“在上帝创造世界后6697年,在我们的救世主耶稣基督诞生后1498年,葡萄牙极其崇高的、极其杰出而强大的君主、国王曼努埃尔,派王室侍臣瓦斯科·达·伽马,发现这块土地,并竖立这个标志。”

多年来,欧洲列国一直在寻找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海上路线。这方面葡萄牙比其他国家做出了更长时间、更为艰难的努力。数十年来,葡萄牙一直在实施其首次有组织的探险计划,伽马的成就便是这种努力所达到的胜利的顶峰。

最后伽马的实践证明。绕过非洲是完全可以到达印度的。而且这次航海还结束了几百年来关于非洲大陆形状的混乱看法。葡萄牙人这次航海的直接成果是给葡萄牙在一下世纪内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强盛。

当达·伽马带领船员们上岸后,国王的使臣就上船,邀请他们去王宫。当伽马等13名高级船员上岸时,在欢迎的队伍中还有一支由200人组成的护卫队,人人手持出鞘的剑,为伽马等开通,而盛大的欢迎队伍,热热闹闹,一片喇叭声、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霄。而伽马呢,由一顶六人轿抬着,在宽阔的棕榈成荫的大街上经过时,向欢迎者频频点头示意,好不风光。当伽马以国王使臣的眼光一次再一次向聚集在大街小巷、过道和站在房顶上的人群招手致意时,伽马真的被陶醉了。

在去王官的路上,欢迎、游行队伍的人在到达一座石墙瓦顶、雄伟庄严的建筑物前就驻足了,伽马发现,耸立在该建筑物入口处的是一个高高的铜柱。其实,这里是教堂,欢迎的队伍陪同葡萄牙探险队队长首先到这里来祈祷。当然,这是印度教的神庙,而葡萄牙人还误以为是基督教堂,入乡得随俗嘛。后来,他们被引进王宫迎宾大厅,萨穆林(国王)斜靠在一张绿色天鹅绒的躺椅上,嘴里嚼着果子,一副懒得出奇的样子,有点好笑。伽马发现,萨穆林手里拿着的痰盂也很精致,很气派,完全是金子做的。当然,对伽马的到来,萨穆林表示欢迎,热情地招待他们。然而,几天后,在互赠礼品时,伽马差点闹出笑话。

2.在印度遭到辱骂

一方面做为外交活动,一方面为了回报好客的印度人,达·伽马觉得自然要向卡利卡特的萨穆林(国王)赠礼。这次伽马不急于马上拿出礼品(礼帽和珠子),而是先把这一想法告诉萨穆林的代理人。谁知,刚把此想法提出,他们立即阻止。面对着伽马递上来的礼单和一些礼品,几位萨穆林使者捧着腹哈哈大笑起来,直笑得令人难以捉摸。不过,他还是镇定着,在尚未弄清楚这笑的真正意思之前,自然不好先追问,他喝了口水,静了静乱哄哄的思绪,似乎也抿着嘴笑了笑,但可以看出,似乎笑得不自然,很勉强,很尴尬。

当然,萨穆林的使者不好直截了当地向达·伽马解释之所以捧腹大笑的真正原因,怕刺激了伽马。于是,他们在不失外交礼仪的交往下,很幽默地说:“我想,这些礼物显然不是送给国王的吧。”有意地把伽马送给国王的礼品的意思理解错,好让伽马能理会,能接受。接着,慢悠悠地说,在这里,大门朝东、西方,来者都是客,在一般的交往中,不论从麦加或者从印度任何一个地方来的人,哪怕是最穷的商人,送的东西都比这些东西要贵重得多。如果说是向国王献礼,那礼品就得是金子做的了。”

出于礼貌和礼节,许多时候,我们不能直接指出对方的问题。不过,只要肯动脑筋,总是可以找到更为妥当的委婉的表达方式。

听到这里,达·伽马感到非常羞愧。心想,好再还没有把礼品送国王,没有当面被耻笑。

随着这次送礼差点闹出笑话的发生,达·伽马与萨穆林的关系开始急剧恶化。起因是,在一次为缴纳港务费的交涉中发生争吵,萨穆林的人毫不客气地把几个葡萄牙人抓了。

作为报复,达·伽马也抓了几个印度人作人质。几经交涉,终于互相放人了事。但伽马心里一阵凄凉,看来,在这里做生意不容易,甚至是不可以的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面对的是当地的国王呢?达·伽马的处理方式的确显得非常欠妥。

作为探寻欧洲通往印度的航线,伽马成功了。但他还肩负着更重要的商贸目的。伽马将他船上的人,经常三三二二地派出去与港口附近的商人去做生意。为了带回香料(如胡椒、生姜、肉桂、豆蔻、丁香等)和宝石回国,不得不这么做。就这么慢慢地积攒,不知不觉来到卡利卡特已是三个月了。

在卡利卡特和附近的地方,达·伽马和他的船员们费心心机,才买到大量的东方贵重商品。

一开始,卡利卡特的商人居然也毫不掩饰他们对葡萄牙人的蔑视。他们说:“葡萄牙人的货物质量太差,即使你们带着金子来,也不和你们做买卖。”不仅不愿意和他们做买卖,甚至还出口辱骂葡萄牙人。

不过,达·伽马可能并不知道卡利卡特商人为什么不愿意与葡萄牙人做生意,当然,这并不是伽马引起的。

在印度经商的人几乎全是清一色的******。他们对葡萄牙人表示不合作,这是******人历来仇恨基督教徒的反映。也许是在十字军时期,欧洲人对******人犯下的罪孽太深,刻骨铭心,世世代代难忘。商人本来就是要赚钱的,于今,葡萄牙人渴求这里的香料和其他珍品。这正是赚钱的好机会,但******商人宁可不做这大宗的买卖,看来确是积怨太深。

在双方的交往中,历史的原因可能会来巨大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留心注意。

而伽马呢,一直在向萨穆林呼吁,请求调解与协助。但传过去的话却石沉大海无回音。

其实,萨穆林也很为难,须知,王室里的财政收人大部分来自这些商人,他们对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然,对伽马,萨穆林不好直说。

其实,无声也是一种表态,一种反映,或者说是一种更高艺术境界的回答。

最后,达伽马被逼不得不廉价出售自己船队从葡萄牙带过来的商品,以达到购买东方贵重商品的目的。

3.“印度洋海军上将”的荣光

在尽可能多地搜集了印度的贵重商品以后,达·伽马率领船员们于1498年8月离开卡利卡特,以后又沿海岸北行,转往果阿访问,在果阿南端,伽马除发现了几个被森林覆盖的小岛外,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感兴趣的东西。于是,决定从这里开始了返航的行程。

到1498年10月中旬,沿西南进入印度洋,之后,就向着回程的路返回。在返航的一路,真是凄惨得委。从返程一开始就不顺利,在到达印度前,葡萄牙人曾在东非肯尼亚的马林迪请了一位导航员,但在卡利卡特令人不愉快的逗留期间,这位导航员突然不见了。结果,伽马只能在充满危险的环礁中穿行,同时又耽误了返程的季风季节,因为不顺风,返程时就苦多了,船行进得非常缓慢,同样的路程,来的时候只航行27天,在返航横渡阿拉伯海时却与海浪、大风搏斗了整整三个月。

只知道结交朋友和招聘人才,而不知道维持朋友和尊重人才,以优厚的待遇和其他措施留住人才,少一个朋友,走一个人,看似小事,可一旦到了需要他的时候,就不得不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舰队于1499年1月8日抵马林迪。途中,船上很多人员患了坏血病,并死亡了一些人,人员大大地减少了。达·伽马命“圣拉菲尔号”人员分别转移到另两艘船上,而将“圣拉菲尔号”销毁。2月1日,他们行抵莫桑比克商埠。舰队所携带的最后两根标柱,是在归途分别竖立于马林迪和莫桑比克的。两艘船南下至好望角,转入大西洋,因遇暴风,途中被分开了。“贝里奥”于7月10日返抵葡萄牙。

达·伽马曾绕道往亚速尔群岛,延至1499年9月9日才乘“圣哈布莱尔”回到里斯本。舰队出发时人员170人,因中途病死了不少人,生还者共仅55人。尽管生还者不及三分之一,船队也只剩下满目疮痍的破船,国王还是热烈地欢迎他们,并且赠给瓦斯科·达·伽马“印度洋海军上将”的称号,这是因为达·伽马发现了直达印度的水路,并带回了一大批赚钱的货物,价值是全部远征费用的60倍。

由于印度航线的发现,罗马教皇准许曼努埃尔国王自称为“阿比西尼亚、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的航海、征服及通商之王”。

印度航路的发现,决定了葡萄牙此后整整一个世纪海上霸主的地位。里斯本成了国际贸易中心。从此,葡萄牙船经常取道好望角驶向东方,以鲜艳的劣等布匹,蹩脚的玻璃项珠和镜子,换回非洲海岸珍贵的象牙、黄金、黑檀木,和稀罕的东方香料、丝绸、珠宝。同时,基督教传教士也随船而去,在商人做生意的地方传教,以赢得信徒。

伽马开创了通往印度的航线,为欧洲人在非洲和亚洲从事几百年的帝国建设打开了道路,而东方的文明古国却被套上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尾声:“主啊,饶恕我吧!”

1.魔鬼式的远征

1502年 4月,达·伽马统率全副武装的20艘战船,气势汹汹地启航去印度。葡萄牙对******和印度人的战争爆发了。

原本平静、美丽的印度洋变得不平静起来。达·伽马的船队开进印度洋后,这里的一切全变了,就像牧场里闯进了一群饿狼,葡萄牙人所到之处,到处都发生血战和意想不到的残杀。

在声震山岳的石炮声和经久不息的射击中,阿拉伯商船和印度渔船成批成批地被击沉、烧毁。无辜的商人和渔民被吊在帆桁上,砍掉手臂、耳朵、鼻子。暴徒们用救世主和12使徒的名义立起大绞刑架和火刑柱,在受刑者的脚下点起火,野兽般吼叫着,观看俘虏活活地烧死。

这群来自葡萄牙的殖民强盗登陆上岸后,用刀剑、长矛和凶猛的猎狗,向当地居民进行攻击。不管是小孩、老人还是妇婴,所有的人统统杀光。他们从母亲的怀里夺下婴儿,把脑袋往石头上撞。他们把香客抛入河里,看着浮起的水泡,幸灾乐祸地说:“这是离开异教徒躯壳的灵魂!”

完成了这次魔鬼式的远征后,达·伽马心满意足地在印度洋留下由8只轻快帆船组成的常驻船队,于次年l0月“凯旋”而归。由于他为葡萄牙殖民主义立下汗马功劳,国王大加青睐,不仅封给领地,授于免税从东方贩运私货的特权,还赐以“伯爵”的称号。

为了进行更大的买卖和掠夺,使东方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派入葡萄牙,达·伽马向曼努埃尔国王献计:设置印度总督一职。国王欣然接受了。

在东方人民的血泪和白骨上盖起的宏伟宫殿里,在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享受中,达·伽马渡过了20个罪恶的春秋。

有人以为双方造福立下功绩,有人因对一部分人犯下罪恶而被另一部分人欣赏。不过,无论那些罪恶的人的功勋多么卓著,最终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2.“主啊,饶恕我吧!”

1524年,64岁的达·伽马雄心勃勃地开始了他的第三次远征,赴印度亲任总督。船队由14只海船组成。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充当印度洋分遣船队司令官、船长。

然而,这一次他的远征非常不顺利。刚过莫桑比克海峡,气候转劣,逆风大作,3条船连人带船一起毁灭。

眼看就要到达印度了,却又在印度海岸的达布尔附近,遭遇到了海啸。船突然纵横颠簸,测深锤达不到海底,即使久经风浪的老水手也慌了。大家跪在甲板上,哭着乞求上帝怜悯。面对着巨浪滔天的大洋,达·伽马镇静自如,他向着人们大声呼唤“朋友们,欢乐吧……甚至海洋也在我们面前发抖了!”

一个内心无比坚定、自信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带领众人地度过危机。一个临危慌乱的人,最终会被慌乱本身毁灭。

以上这些不祥的预兆似乎揭开了死神来临的序幕。1524年年底,刚刚坐上印度总督宝座不久的达·伽马,脖颈和后脑上的恶性脓疮猝然发作。在极度的痛苦中,他那老瘦干枯的手指抓着雪白的卧毯满床乱滚。最后他令人毛发耸然地嚎叫:“主啊,饶恕我吧!”然后气绝身亡。

1539年,达·伽马的遗骸被从印度运回葡萄牙。他的墓碑上刻着:

“维迪盖拉一等伯爵,

东印度海军上将,

著名的印度发现者,

瓦斯科·达·伽马长眠之地。

任何以罪恶而立功的人,他的灵魂不会得到安宁。达·伽马发现印度,对于促进东西方的交往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作为殖发强盗的罪恶,永远也洗涮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