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3367600000051

第51章 潜意识心理学——唤醒心灵的巨人,发掘成功的宝藏(2)

黑暗思维者,从机会中看失败。

光明思维方法:

光明思维的理念是“反思维可以改变存在”,我们运用反思维可以改变自己负面的意念和情绪。

语言对答

别人说你“吃亏”——你可以说“人生吃亏是福”;

别人说你“长得有点老”——你可以说“成熟是一种美”。

语言改进

遇到问题——看成“遇到了挑战”;

没有机会——“机会可以创造”。

引喻切换

把逆境——比作“学校”;

把家庭——比作“港湾”。

问题化解

失恋了,十分痛苦——想想“与感情不专一的人早分手是件好事”。

改变习惯用语

不要说“我不行”——而要说“我很棒”;

不要说“我太累了”——而要说“我忙了一天,心情真愉快”;

不要说“这事让我碰上了倒霉”——而要说“这事让我碰上对我是个锻炼”。

光明思维的特点是:亮点思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看到亮点,看到事物的光明面,要用正向思维来看待问题。这是成功者的思维特点。

潜意识自我形象技术的功效

自我形象技术,就是重塑自我形象,将失败者的自我形象改变为成功者的自我形象。自我积极形象是自我观想出来的“内心形象”。这是人生成功的一大秘密。

自我观想会产生巨大的牵引作用。想想你小的时候立志要做一个医生,那么在脑海中便不断出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你,这个影像会造成一种驱动力,鼓励你努力读书——初中、高中、到医科大学,毕业实习,直到医生梦完成为止,这就是观想的效应。人生成长就是不断地靠观想、梦想推动的。

一些著名专家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自我形象、个人心理和精神上的观念,或者他的自我“图像”,是左右个性和行为的真正关键。人们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自我形象技术),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那些做出伟大成绩的人,无视环境的限制,不断想像着所企望的结果,从而培养出坚定的把握感,终于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请牢记:

想象+体验=自我形象;

积极的自我形象,将引导你走向成功;

消极的自我形象,将引导你走向失败。

树立自我形象方法:

热爱自己。任何人都有优势、劣势,要把着眼点放在自己的优势上,要看自己的长项,张飞何必与西施比美?

天天照镜子,欣赏自己。自己对着镜子看着自己说:“你很漂亮,我爱你”,“你很棒,我很喜欢你”。欣赏是建立自信的一个重要方法。

注意仪表。仪表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内心的外在表现。

学会微笑,要笑口常开。

结交积极向上的人。

写出自我激励的警语。

你要成功,你要致富,一定要改变自我形象,利用观想的科学,将你的神经系统变成一台“成功的电脑”。改变自我形象的三个步骤:

在内心深处输入“胜利感”。

在行动上产生“胜利的行动”。

这样逐渐便会成为一个“胜利者”。

美国电影《出水芙蓉》中女校长告诉女生的一句话,即女人每天要对自己说:“我有个秘密,我长得很美,人人都爱我”。

潜意识放松入静技术的效能

静思是发挥潜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生活越忙碌,就越需要静坐和深思。自古以来,一些高人都把静坐(静思)当作健身大法、智慧大法。

静坐放松有两个目的:

为了健康——放松身心;

为了智慧——开发潜能。

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

静、定、思、得四个字,静是关键。人生没有肉体的宁静,不可能有思想的深刻。冷静出智慧,冷静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使浮躁情绪下沉,理智上升,从而看到一个清晰的自我。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心灵宁静,是人生之福。

中国近代政治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说:“每日静坐一二小时,求其放心:常使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梦剧不乱,宠辱不惊。他日一切成就,皆基于此”。

静坐放松方法:

找一个幽静的地方,安静坐下,保证无人干扰。脚单盘或双盘都可以,只要感到舒服即可。脊背稍微挺直,以减轻腰部的承受力。

轻轻闭上眼睛,注意力集中。

身心放松,自然呼吸。首先要调息。吸气时,腹部鼓起来,想像肚子充满新鲜空气;呼气时,小腹内缩。呼吸深长、舒缓。

用意念全身放松。要调身——即从头→肩→臂→手→腰→大腿→小腿→到脚趾头,一一放松,甚至每一寸肌肉都变得放松和舒展。

要调心——排除杂念,集中心念。观想——心中充满阳光,慢慢放大,排除浊气,吸进新鲜空气;观想自己在小河边、在花丛中,享受着阳光、空气、海浪的抚模。想快乐的事,想幸福的事,脸上充满微笑。

收尾,对生命和心灵表示感激。轻轻坐起,保持轻松愉快心态。整个练习大约20分钟。

中国中医学认为,“静者寿,躁者夭”;“静者藏神,躁者消亡”。美国卡巴金博士认为,“静坐练习,不是什么操练,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潜意识榜样激励技术的力量

人生通往成功之路有捷径吗?有,那就是模仿。模仿,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格感化,必须有一个具体的人格才会有真正的感化力,尤其是青少年,向他们讲道德责任等道理可能听不进去,不如给他们指出几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成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有信心。要建立信心,一方面靠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另一方面就是向榜样学习,用行动来征服最困难的工作,不断征服困难,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美国学者约翰·麦克斯韦尔说,榜样不仅是影响他人的主要因素,而且是唯一因素。

曾国藩说,模仿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跟成功人士学成功,跟失败人士学失败。要想成功,心中一定要有成功人士的形象,模仿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模仿成功人士,做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把成功人士的优秀品质根植到自己心中,那你一定会是一个成功人士。

1.曾国藩向圣人学习

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在事业和个人修炼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曾国藩的智慧是建立在学习前人基础上的,他从自古以来有超凡道德才智的圣人、贤人中挑了33位,命儿子将每人画像悬挂于厅堂,取名为《圣哲画像记》,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

这33位圣人是: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轲、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张载、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炎武、泰惠田、姚鼎、王念孙。

心随精英,与可师者为友。找一些圣哲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确是一个学习成才的最佳方法。人生要想成功,心中一定要有成功人士的榜样。

2.“你就是拿破仑转世”

一个法国人,40多岁仍是一事无成,离婚、失业接连发生,人也变得古怪、易怒。一天,一个吉普赛人给他看手相,吉普赛人看后对他说:“你是一个伟人,很了不起!”

“什么?”他大声说,“我是一个伟人?你开什么玩笑。我是一个穷光蛋!”

“不,”吉普赛人说,“你就是拿破仑转世,你身上流的血,你的智慧,你的面貌,都是拿破仑的呀,难道你没有感觉到?”

“不会吧,”他说,“我离婚了,我失业了,我几乎无家可归。”“先生,”吉普赛人说:“那是过去的事了,5年后你将是法国最成功的人。”

这位法国人从此对拿破仑生产了浓厚兴趣,找来有关拿破仑的书看,认真研究这位伟人,学习这位伟人,13年后成了法国的亿万富翁。

跟成功人士学成功,跟失败人士学失败。

如果看到一个优秀的人,你就挖掘他的优秀品质,根植到自己身上,你慢慢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树立一个成功人士作为偶像,下决心去学,就会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自我暗示引爆身心潜能

拿破仑·希尔博士在《心理创富法》一书里面认为,自我暗示是一种树立正确财富观念的好办法,并且首次提出六个自我暗示的“黄金”步骤。

第一步,你要在心里,确定希望拥有的财富数字。笼统地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是没有积极作用的,你必须确定你所要求财富的具体数额;

第二步,确确实实地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代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钱——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这回事的;

第三步,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钱赚到手——没有时间表,你的船永远不会“泊岸”;

第四步,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你要习惯“行动”,不能够再耽于“空想”;

第五步,将以上四点清楚地写下——不可以单靠记忆,一定要记成白纸黑字;

第六步,不妨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当你朗诵的时候,你必须看到、感觉到和深信你已经拥有这些钱!

以上的几个自我暗示步骤看似简单,其实却非常重要,所以希尔博士在书中反复叮咛:

“对一些没有接受过严格心灵锻炼的人来说,以上六个步骤是‘行不通’的……请你先记住,将这些步骤传下来的人不是没有完善意识和致富勇气的平庸之辈,而是一些世界上经济和政治领域中颇为成功的杰出的人物。”

希尔博士的自我暗示步骤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我暗示的重要性与激励作用。因为,人们的意识会形成一种“心理导向效应”,即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接受外界暗示,通过语言、声音的传播媒介树立形象的渴望。

所以,我们在心里为自己描绘的形象,就决定了自己的未来,暗示往往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成长。

我们常说“言必行”,意思是说话要有信用。其实这句话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就是语言有着非常明显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因为你所说的对你的行为已经产生了影响,因为“说”,也是一种心理强化。无论是说积极的话还是消极的话,它的影响都无法抹杀。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当痛苦万分,无法排遣的时候,对其他人表述,痛苦就会减轻许多。当一个基督教徒内心有“罪恶”感而无法超脱时,采取的办法就是向“主”忏悔——对主倾诉,以减轻罪恶感。

另外,当我们为某事“夸下海口”时,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因为说出来了,就有压力,就有动力,有个言行一致的信誉问题。这就是心理暗示。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个经常说消极话语的人,决不会积极向上;反之,积极奋进的人,说的话则多是积极的。

因此,经常用带激励色彩的自我暗示的话语提醒自己,便会使积极的心态融入自己的身心,并能长期保持,形成强大的心理力量,激励自己前进。

积极的语言包括:

我是负责任的!

我是最优秀的!

我一定会成功!

好运即将降临在我身上!

……

这样的言词,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有所不同,但目的却一致,就是要提高自信,督促自己不断前进。

你可以经常对着山水、旷野或在屋内高声喊叫或不停地默诵,日久必见成效。不要把这当成形式主义,实际上形式达到一定的“量”,一定能引起“质”的变化。

著名的霍桑实验表明,生产效率的高低除受一定外部因素的影响之外,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士气的高低。人们经常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即用某种语言和行为来刺激人的心态,从而达到调节士气的目的,用以纠正自己的行为。

提高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用激励暗示自己。心理学上激励的含义,主要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因,使人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而为期望目标作出努力的心理过程。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暗示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1/5左右,而当他受到激励暗示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4/5。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三至四倍。

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人们基于对环境的认识,进而产生了价值感和期望,导致需要,而需要又引起动机。但动机是否必定产生相应的行为,这将取决于目标的实践可行性程度。

自我设限,会让成功火种过早熄灭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反复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罩已经罩在了它的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年轻人就很容易自我设限。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

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过早地熄灭。

成功是每一个人朝思暮想的美梦。这个梦与生命同在,至死方休。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生来就有“做伟人”的欲望。“做伟人”其实就是“成功”的集中表现。弗氏之后的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也得出一个相似的结论:不论民族、文化、历史、家庭、性别和年龄,人天生就有爱受赞美、喜爱被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这是“人”的共性。因此,可以这么说,成功的渴求与生俱来——因为,成功是获得赞美与尊重最有效的途径。

正如美国的约翰·杜威所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是“希望有重要性”。所以,追求成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需求上的本能。绝大多数人能坚韧不拔地走完人生历程,就是因为成功的渴望始终存在。把它称做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责任也好,任务也好,总有期盼和牵挂,总有要完成的欲求。否则心有不甘,难以瞑目。成功意味着富足、健康、幸福、快乐、力量……在人类社会里,这些东西总能获得最多的尊重和赞美。人人追求成功。普天之下,贫富贵贱,有谁会站出来说,我不想成功,我不愿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要解除“自我设限”,关键在自己。西谚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败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洛克菲勒曾对儿子说:“西恩,我记得我曾对你说过你在现在这种年龄,务必做好的事情就是想好10年之后从事什么工作,你对将来必须具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