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一个会说话会交际会理财的聪明女人(大全集)
3364300000054

第54章 掌握理财方法,做幸福女人(11)

有人说得好,要想使你自己的生活过得安稳无忧,一定要存有几个固定钱。原因如下:定期存款可以不断吃息;万一生病住院需要用钱;孩子每年都要有固定的教育基金;家庭每个月需要固定的生活费。当然了,如果这几个方面所需要的资金你都已经有所规划,除此之外,你还有闲钱,那你就可以做其他方面的投资了。也就是说,这几个方面的资金准备,应是你家庭里基本的“储备金”。

丁太太今年30岁,一年前生完孩子以后就没有再工作了,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先生今年32岁,在上海一家中型外企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成为了公司的中高层,年收入有25万元。她家现有一套住房,购买时一次付清,因此无负债,房子目前市值为100万元。丁太太之前的理财较为保守,50万元资产都做了定期存款,在股票市场投资10万元,有一定幅度的亏损。

丁太太夫妻俩都身有社会保险、大病及医疗商业保险,每年保费7000元,孩子有医疗及意外商业保险,每年保费1000元。每月家庭平均支出约为6000元。闲下来的丁太太思考着,家里之前没有定期预留储备金的计划,而50万的存款又没有做其他的具体安排,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一方面浪费了赚钱的机会,另一方面家庭保障工作又没有做到位。其实,丁太太家由于目前生活比较稳定,并已经有10万元做了有风险的股票投资,因此可以将50万元定期存款拿出一部分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基金,然后,就尤其需要考虑储备金的问题了。那么,丁太太到底应该如何考虑她家的储备金计划呢?

首先,人身保险方面的储备金是让丁太太安心的基本储备金,根据最基本的双十原则,即用年收入的1/10购买收入10倍的保额的原则,丁先生一家的保费控制在一年缴纳2.5万比较合适。

其次,关于孩子的教育储备金,以每年固定存储的方式来做储蓄。可以按照小学每年2万,初中每年2.5万,高中每年3万,大学每年4万的数额来做出相应的储备。

最后,是年老退休之后的医疗储备金。丁太太自己需要额外筹措养老期间的医疗储备金,此项规划要求投资波动性极小,建议以债券型的基金储备为主。以年化收益5%来计算,如果60岁时想要筹集50万做为家庭医疗专项储备金,则现在丁太太每个月需要定投620元即可。

当然了,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也不能完全照搬。可是,我们可以通过丁太太的例子来做一个参考,提醒自己应该好好分析一下目前家里的资金情况,储备金情况,做进一步合理的规划。这里,不妨告诉各位女性朋友们一条做储备金计划的黄金准则:“月三(30%)、年三(30%)、三年翻番”,即每月坚持把收入的30%储蓄起来,做理财投资的原始资本积累;每年实现30%的投资收益率;每三年使自己的金融资产实现倍增。这样,几个三年下来,你会惊喜的发现,你家里的资产已经翻了几番了。

一般来说,以上述准则来做储备规划,也许在刚开始的阶段,需要节衣缩食,可能日子会比较清贫,但是,你却可以过得很安心,因为你家的储备金足够,不用太害怕各种突来的风险。而坚持下来之后,慢慢日子就会好过起来。等到收入慢慢稳定下来,资金也慢慢积累起来之后,这种习惯仍然不能放弃。而且,那时候就应该尤其要注意给家庭准备好应急储备金,以防不时之需了。可能又有人要问了,那具体的应急储备金应该贮备多少呢?一般来说,家庭应急准备金的数额一般以3至12个月的家庭生活费为宜,以应付收入突然中断或有其他意外时仍能维持生活。正因为如此,储备家庭应急备用金,首要是保持其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尽量提高收益。

储蓄,最具防御性的理财方式

近年来,女性的理财选择日益丰富,货币市场基金、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等令人应接不暇。在个人理财大行其道的今天,理财似乎成为了储蓄的代名词。因而有女性忽视了合理储蓄在理财中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只要理好财,储蓄与否并不重要。

然而,每月的储蓄正是投资资金源源不断的源泉。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确保理财规划的逐步顺利进行。因此,进行合理的储蓄,是理好财的第一步。

我们来看看小倩是怎样储蓄的:

小倩工作第二个月,妈妈就以小倩的名义,在银行开了一个零存整取账户,每月固定存入1000元。那时候,小倩的工资全部加起来还不到2000元。一开始,小倩是满心的不乐意,看着同时参加工作的女伴,每月发了工资的那几天,随心所欲地购买心仪的服装和化妆品,而自己却只能小心翼翼地算计着过日子,小倩没少向妈妈抱怨。无奈妈妈丝毫不为所动,到了发薪水的那天,总是不忘提醒小倩把钱按时存入账户。

后来,小倩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帐户里有很多钱,可以准备投资了。当然,小倩最感谢的就是妈妈,如果不是妈妈一开始就强制她储蓄,使她养成了量入为出,不盲目过度消费的好习惯,也就没有她后来可以用来理财投资的充足储备资金。说到这里,小倩经常不忘提醒她的朋友“平时无论钱多钱少,一定要使自己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实在不行的话,就学我妈妈这样强制储蓄”。

平时要养成“先储蓄再消费”的习惯才是正确的理财法。实行自我约束,每月在领到薪水时,先把一笔储蓄金存入银行(如零存整取定存)或购买一些小额国债、基金,“先下手为强”,存了钱再说,这样一方面可控制每月预算,以防超支,另一方面又能逐渐养成节俭的习惯,改变自己的消费观甚至价值观,以追求精神的充实,不再为虚荣浮躁的外表所惑。这种“强迫储蓄”的方式也是积攒理财资金的起步,生活要有保障就要完全掌握自己的财务状况,不仅要“瞻前”也要“顾后”。让“储蓄”先于“消费”吧!

“先消费再储蓄”是一般人易犯的理财习惯错误,许多人在生活中常感左入右出、入不敷出,就是因为“消费”在前头,没有储蓄的观念,或是认为“先花了,剩下再说”,低估了自己的消费欲及零零星星的日常开支。

也有很多人每个月都会将工资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还有的是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那么从理财的角度来说,怎样才是科学的储蓄呢?我们都知道,理财是为实现人生的重大目标而服务的,而每月的储蓄其实就是投资的来源。因此,合理的储蓄应该先根据理财目标,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出为达成目标所需的每月存储的金额;然后是量入为出,在明确的理财目标的指引下,每月都按此金额进行储蓄。至于每月的支出,那就是每月的收入扣除每月的储蓄额后的结余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收入-储蓄=支出”与“收入-支出=储蓄”不是一样吗?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等式确实一样,但从理财的角度看,两者有天壤之别。每个人的收入基本上都是确定的,可以变化的也就是支出和储蓄了。如果是后一个等式,那么储蓄就变成可有可无了,有就存,没有就不存,并不是必须项,这也就是很多人存不下钱、理财规划做得不好的原因所在。只有重视储蓄,真正把它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理财才有成功的可能。

合理储蓄窍门有二:其一,修正理财目标,延长达成目标的年限;其二,增加收入,如果既不想压缩开支,又要如愿完成目标,那就只能想办法增加自己每月的收入了。如果你的收入弹性不是很大,那还是调整理财目标比较合理。理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多存钱、多储蓄,手头上有节余、有能够运用的资金,才能用钱滚钱,才有办法抓住投资生财的机会。养成适当的生活、消费习惯,量入为出,避免“寅吃卯粮”,简单说就是,不要每个月一进帐就花光,甚至透支。

当然储蓄也有许多技巧,譬如:“不等份储蓄”可以降低利息损失;“阶梯储蓄”增值取用两不误;“时间差储蓄”见缝插针赚利息;“组合储蓄”一笔钱可以获两次利息:“约定自动转存储蓄”能有效避免利息白白流失;“预支利息储蓄”是负利率时期的最佳应急方式等等。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妨找一些这方面的书仔细研究研究,别看只是一些小钱,但积少成多就是一笔大钱。

不可不知的存款计息小窍门

很多人都很懂得储蓄,但是懂得储蓄并不意味着懂得理财。

目前,尽管存款利息越来越低,但是来自金融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储蓄仍然是普通女性最重要的投资手段,怎样才能通过储蓄最大获利,这其中还真有不少窍门。往银行存款看似是简单的一件事,实则大有学问,运用得当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理财手段的作用。

有的人担心利率会继续下调,就把大额存款集中到了三年期和五年期上,也有的人仅仅为了方便支取就把数千元乃至上万元钱存入了活期。这两种做法是否科学呢?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例子。

从工商银行获得的数据显示,现在的活期存款利率为每月0.6‰,一年期为每月1.65‰,三年期为每月2.1‰,五年期为每月2.325‰。假如以50000元为例,三年期获得的存款利息约为3024元,五年期获得的利息约为5580元,假如把这50000元存为活期,一年只有288元利息,即使存三年利息也只有1100元左右。由此可见,同样50000元,存的期限相同,假如方式不同,三年活期和三年定期的利息将差1924元左右,这种情况下存活期的利息损失是相当大的。但有人担心将存款一次性存入三年或五年定期,一旦提前支取,还是得不到较高的利息,事实上,现在针对这一情况,银行规定对于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活期算利息,没提前支取的仍然按原来的利率。所以,个人应按各自不同的情况选择存款期限和类型。

从定期存款的期限来看,宜选择短期。

在具体的操作上,不妨采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可以每月将家中余钱存一年定期存款。一年下来,手中正好有12张存单。这样,不管哪个月急用钱都可取出当月到期的存款。如果不需用钱,可将到期的存款连同利息及手头的余钱接着转存一年定期。这种“滚雪球”的存钱方法保证不会失去理财的机会成本。

现在,银行都推出了自动转存服务。女性在储蓄时,应与银行约定进行自动转存。这样做,一方面是避免了存款到期后不及时转存,逾期部分按活期计息的损失;另一方面,存款到期后不久,如遇利率下调,未约定自动转存的,再存时就要按下调后利率计息,而自动转存的,就能按下调前较高的利率计息。如到期后遇利率上调,也可取出后再存。

如果急需用钱,而存单又尚未到期,并且是在以前高利率时存的,可不必提前支取,因为银行规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时利息按活期存款计算。这时,可以用存单作抵押到银行贷款,等存单到期后再归还贷款。当然,事先要计算一下,假如到时归还的贷款利息要高于存款利息,那么这一方法就不可取了。这时,可以到银行办理部分提前支取,余留部分存款银行将再开具一张新存单,仍以原存入日为起息日,这一部分的定期存款的获息就不会受到影响。

假设手中的闲钱预计在几个月内不用,那么选择定期三个月或六个月比较划算,但需要弄清楚你存款的银行是否有自动转存业务。选择能自动转存的银行,就省去了跑银行的麻烦,存款到期后利息和本金会自动转存并计息。

比如,你手中有1万元,先存三个月定期,到期时利息为79.09元,则第二、三、四季度继续连本带利自动转存,利息分别为79.71元、80.34元、80.98元,滚存一年后利息总计为320.12元,要比1万元存活期多出251.72元。

由此可见,了解一些存款计息的小窍门有利于我们财富增长,女性朋友们平时有空可多去银行或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存款常识和技巧,以帮助我们的财富不断增加。

定期存款还是活期存款?

银行存款是最传统的存钱渠道之一,可分为活期性存款和定期性存款两类。

前者利息较低,但随时可以存领,而且金额不拘。后者利息较高,但有存款期限,未到期前提款,会有利息的损失。储蓄的目的是为累积财力,所以最好不要经常动用已存下来的钱,基于这种考虑,以定期性存款做为储蓄较佳,活期性存款则只用来存放家庭的急用款,保持大约三至六个月的生活费用就够了。定期性存款又分为定期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前者需要整笔的资金,后者则可以采用“零存整付”的方式。

只有在一定期限内不用的钱,才适合存定期,而且期限越长利率越高。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把期限确定好,比如:存一笔定期一年的钱,结果半年刚过便有急用,不得不提前支取,这半年银行只按活期存款的利息计算,就不如当初存半年定期,那样利息比活期的高得多。

鉴于期限越长,利率越高,所以定期储蓄是长线投资的一个重要手段,即使国家利率调低,已存的钱利率也不变,而若调高,则从调高之日起,按高利率计算,这是银行的惯例,也是国家保证储户利益不受损失的措施。

家庭主妇林女士,有一笔私房钱五万块,这笔钱在几年内都用不上。但是存活期利率0.72%,一年下来税前利息只有135块,她觉着这样太不划算。因此她在保证这笔资金在几年内都不会动用的情况下,选择“整存整取”这种定存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是所有定存里面利息最高的。

而白领小张,月薪6000,刚工作,没有太多的积蓄,并且不能保证这些积蓄是否不动用,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活期的方式比较合适。

其实,活期和定期存款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关键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存款方式。

就活期存款而言,目前银行一般约定活期储蓄5元起存,多存不限,由银行发给存折,凭折支取(有配发储蓄卡的,还可凭卡支取),存折记名,可以挂失(含密码挂失)。利息于每年6月30日结算一次,前次结算的利息并入本金供下次计息。

活期存款用于日常开支,灵活方便,适应性强。一般可将月固定收入(例如工资)存入活期存折作为日常待用款项,供日常支取开支(水电、电话等费用从活期账户中代扣代缴支付最为方便)。

由于活期存款利率低,一旦活期账户结余了较为大笔的存款,应及时支取转为定期存款。另外,对于平常有大额款项进出的活期账户,为了让利息生利息,最好于每两月结清一次活期账户,然后再以结清后的本息重新开一本活期存折。

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有所不同,它是50元起存,存期分为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6个档次。本金一次存入,银行发给存单,凭存单支取本息。在开户或到期之前可向银行申请办理自动转存或约定转存业务。存单未到期提前支取的,按活期存款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