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雪
3364200000086

第86章 郡豪强

邓实听了刘岚的话深深呼吸一口气,终于放开心思道:“我邓家源远流长,论起来,在大汉首推邓禹,乃是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说完看了看刘岚脸色,却发现刘岚脸色微怒。

刘岚确实有些烦躁,你说现在的情况啊,说历史有毛用,不过也知道这是对方在提高价码,就再没有打断。

邓实看出刘岚不耐烦赶忙接着道:“其后有车骑将军邓鸿,大将军邓骘,和帝皇后邓绥,车骑将军邓也就是桓帝邓皇后之父,桓帝皇后邓猛女……”

刘岚点点头,这些男的也就算了。邓绥在和帝突然驾崩时,面对着“主幼国危”的局面,临朝称制。其执政期间,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了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邓太后先后册立了殇帝、安帝两代皇帝。直到邓太后驾崩,安帝这个傀儡皇帝才能开始亲政。文学方面才华横溢和班昭一起写下了《女诫》,流传于世。随即道:“贵祖上真是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此多谢了。”说完就抱拳施礼。

邓实还礼,明白刘岚已经对这些历史厌烦了,随即道:“邓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过世代人的累积,有耕地……一万顷!”

听了这话,刘岚倒吸口冷气,一万!没搞错吧,你们家多少人。

邓实接着道:“大部分在新野,另外的在邓县。人口……”

邓实实在很为难,这种事情没法说,邓家直系旁系加上家生子再加上部曲,这数目……刘岚非的发飙不可。

旁边一个年轻人轻声道:“爷爷,还说我来说吧。”

老人叹了口气,点点头,退在一旁。

刘岚打眼一看是邓买,子伯谦邓实的书佐,三十岁左右。

随即道:“好,伯谦说吧。我理解为了大家对土地的渴求,你不必隐瞒,据实说就是了。襄阳郡土地不足,我总会想个法子,让大家不吃亏的。”

邓买道:“谢大人。邓家有直系五十人,旁系七百人,其他的家生子和……部曲共有七千人,佃户有……一万人。”

东汉的佃农基本上就类似终身制,但是也有特殊杨震小时候就是一佃农,“少孤贫,独与母居,假田种殖,以给供养”。佃户有自愿的有被逼的,为何如此呢,因为士人不用交税,如果加入士人家族的话自然也可以不用缴纳。但是由于国人对于土地的热爱,大部分情况都是被逼贱卖的,例如大旱大涝,家里没有粮食了,就只能买土地求生存。东汉的田税不过三十税一,刍稾税也不过年每顷五十五钱,可以说是古代最低的土地税了。但是人头税就比较重了,每户每年需要缴纳两百钱的“户赋”,成年男子每年还要缴纳300钱的“更赋”,这样算起来士族的隐匿人口就成了常项了。

刘岚已经怒不可遏了,虽然早就听说这类事,可邓家上报的人数刚刚一千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不过先不是发飙的时候。这个是数百年,不对,是中国上千年历史原因造成的,刘岚现在也无力更改,可是这么多人都藏在豪强世家内,自己这边人少,耕地也少,总要想个法子解决。

刘岚深深呼吸一口气,勉强压制心头的愤怒,试探问道:“你要如何才肯放弃这些佃户和土地?”

邓实邓买面面相觑,这怎么可能肯呢,人口相对容易些,但是土地是豪强世家的根本,没有土地,怎么发展,怎么生存,一旦遇到灾年,怎么办,岂不是和那些草民一般挨饿,这……这当真是不可能。

刘岚看两人面色惊愕,心里就是一凉,怎么办?

邓实轻咳一声道:“大人,土地是我们的根本,没有土地就没有粮食。”顿了一下,咬咬牙道,“我是邓家家主,我可以向大人承诺放弃一千亩耕地和三千佃户,这个是我能做的极限了,希望大人谅解。”顿了一下,看刘岚不说话,又道,“我想法子劝说其他豪强世家也放弃一些耕地和人口。”

刘岚皱着眉头还是不说话。

半响,戏志才轻声道:“大人,豪强世家剥夺土地和农夫已经成为事实,如果手段过于激烈的话,会引起郡内大乱的。”

刘岚还是不说话。

这几人里面陈群也是世家大族,小心翼翼道:“大人,豪强世家经过数百年来的积累才形成现在这种状态,一夕改变恐怕不现实。而且得罪豪强世家的话,政务会很难通行,目前襄阳郡新立,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引起动荡不好吧?”

是啊,现在百废待兴,将来百花齐放蒸蒸日上就更不需要了,可是这个毒瘤不切除的话,将来肯定还会出问题,一旦碰到粮食歉收,岂不是要看世家脸色过日子,而且听陈群的意思,现在都得看世家脸色,这怎么可以,可是怎么办呢?

荀彧也是世家,可是荀家对土地做的并不过分,比较人家是书香门第,以诗书传家而不是土地,但是此时仍然劝解道:“陈群说的对,大人三思啊!”

剩下的人俱都拜道:“请大人三思!”

刘岚此时回过神来,道:“请起,请起,我会注意的。”

几人站起来,心知刘岚不会放弃的,不然不会说“注意”,而是应该说“同意”,不过……看大人的手段吧。

过了好一会儿,刘岚问邓实道:“你们所需要是安全,能够抗击灾荒是吧?”

邓实点点头。

刘岚接着道:“但是说穿了,粮食和人口是战略物资,不能放在豪强世家内。”

邓实大骇,赶忙道:“大人,我们并无反意,压根就没有和朝廷对抗的想法,只是自保罢了。”

刘岚摆摆手,笑了笑道:“我知道了。其实粮食就是钱,那么你们为何不做些生意呢?这样的话其实生意赚钱比粮食要快。”

邓实都蒙了,什么意思,做生意,俺们是士家怎么可以做哪种贱民干的事情呢。

刘岚明白今天想不出什么办法了,笑道:“先说说其他家的情况吧,我再想想法子。”

邓买立刻道:“宜城马家据传乃是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从扶风茂陵迁来,占地约有八千顷,人口六千人。新野阴家,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后裔,光烈皇后阴丽华便是出自阴家,占地两万顷,人口一万八千人。襄阳杨家,乃是从弘农华阴迁来,占地一万两千顷,人口九千人,另外有士子门生宾客两千人。襄阳习家……占地……还是由习大人说吧。”说完扭头面向另一个人。

刘岚转目看去,正是习珍,字子期,荀彧的书佐,二十七八左右。

习珍叹了口气道:“大人,我习家建武年间,从长江上游地区逐渐迁徒到于襄阳。祖上习郁,字文通,为襄阳候。占地一万三,人口一万人左右。”

刘岚对习郁不了解,不过还是听人说起过,也是打听水镜山庄到底建立没有才知道的。当初习郁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两人共同梦见苏岭山神。习郁就在苏岭山建立神祠,刻二石鹿于祠前神道两侧,百姓称之为鹿门庙,苏岭山从此改称鹿门山。另外就是依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白马山下筑长六十步、宽四十步的土堤,引水养鱼,名为习家池。

刘岚点点头道:“嗯,我听说过你们的习家池,不过襄阳就这么点地方,你们两家够分么?”

习珍苦笑一声道:“本来是如何也比不过杨家的,不过他们更专注与文学,让我们钻了空子。”

刘岚朗笑一声道:“好了,还有么?”

众人转向一个老头。

正是蔡讽,蔡瑁之父,邓实书佐。

蔡讽苦笑一声,还没说话,旁边一个年轻人道:“爹,我来说吧。”

正是蔡瑁,字德珪,现在负责水军训练。

蔡瑁施礼道:“我家里比不得旁人,也没有显赫出身,目前有四千顷,人口四千五百人。”

刘岚点点头。

众人转向另一人,那人苦笑道:“蒯家乃是蒯通之后裔,为避祸从范阳迁徙到中卢,目前有七千顷,人口六千二百人。”

正是蒯良,字异度,戏志才书佐。

刘岚看再没有人说话,仔细盘算了一下道:“看来山都、朝阳、章陵和邔国没有你们的人了是吧?”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邓羲道:“我乃邓家分支,现在章陵,土地一千顷,人口八百人。”

邓羲,章陵人,三十岁,刘岚幕僚。

宋忠道:“宋家,在章陵,土地两千顷,人口一千三百。其他的土地……”说到后来就有些为难了。

宋忠,字仲子,南阳章陵,三十二岁,刘岚幕僚。

邓实接着道:“武帝时废除邔侯国,但土地大部分为黄家所有。”顿了一下,环视四周道:“我想各家都在山都和朝阳都有各自的分支和土地。”

刘岚看众人点头,沉思下道:“还有么?”

邓实摇摇头道:“其他的就没有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小的没什么背景,刚发展的家族。”然后对四面拱了拱手,又道,“在下绝无贬低之意。”

宋忠等人立刻还礼。

“不敢不敢。”

刘岚听他们说完,便开始沉思,真是麻烦了,小的还好说,大的呢,都他娘的这么有背景,鬼知道现在朝堂上会如何来断定此事,难怪汉朝会灭亡,这样算起来,在襄阳郡里面,世家私下隐匿的人口占了五成和占据的土地都占了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