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雪
3364200000239

第239章 历史难辨

三人便在战场上铺了席子案几,坐下聊天。

刘岚产生一种难以言语的诡异感觉,忍不住先开口道:“老丈,小子无理,先问个问题。”

老人开朗的笑着点点头。

“老丈仙居何处?”

“此地两百里远,你们见过的。”

刘岚皱眉,继续道:“老丈祖上便在此么?”

这是不可能的,在记忆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事实。

老人听了此问,目视西方,眼中流露出无限思念与感伤,深沉道:“西方,隔海,朝歌。”

这几个词,雷的两人外焦里嫩。

朝歌在武王灭商,迁都雒阳的时候被焚毁,这么说应该是商灭之前的事情。

刘岚哑口无言,半响,一字一顿道:“朝歌!?”

“对。”老人郑重点点头。

“不可能,你们什么时候来的这里,多少年了,是帝辛时候么?”

老人哑然半响不语。

刘岚一看这是要冷场了,寻思半天,想到一首诗歌。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玄鸟便是商人图腾。

老头听了第一句为之一振,听到后来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对于刘岚干出这种缺德事,姬明鄙视不已,但是他本就不擅长言语,故而只是闭口不言。

老人家低头喃喃自语,念着这首诗,半响,突然站起来,仰头嘶吼:“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他吼了一遍,后方骑士中走出几个老人,随着他的声音一起嘶吼,紧跟着所有骑兵仰头大喊。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安静下来。

老人抹去眼泪,深深呼吸几口气,开始诉说。

说来简单但是事实很艰难而且痛苦难言。

这里面不得不提及东夷,位于东南沿海地,现山东南部、安徽东部、江苏一带。

这是个多民族统一的称呼,从皇帝开始征战就时断时续,到了夏槐时期开始和平相处,逐渐同化。

商纣王也就是帝辛,两个不同的称呼罢了,当然第一个名称有极大的贬义,他是真正的征讨东夷真正将其统一起来。

再回到大商,商王朝的祖宗一元神教。商汤灭夏,集王权、神权于一身,既是君主,又是祭司。自商汤起,经不懈努力,终将原始的多神教改造成祖宗一元神宗教。尊自己的祖先帝俊——也就是帝喾,即三皇五帝中的一帝。

帝祖甲的礼制改革,废除了“兄终弟及”的传承方式,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而且废除了王位继承和国家大事中的贵族公议制,使商王朝彻底泯灭了部落邦联的最后残余。但是数百年神权无上地位又岂是简简单单一个改革就能颠覆的,贵族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神权代表队伍庞大的巫师也不放弃与王权抗衡,力图再现伊尹、巫咸等超越王权的辉煌。帝武乙戏弄神祇,“革囊盛血”以“射天”,至帝辛,四世之中,王权与神权之争愈演愈烈。四代商帝数十年的奋力搏杀,王权终于占据上风,成为统治主导力量。

帝辛继位之时,国内外矛盾已经极端激烈。

第一个踏上台面的就是帝辛同父同母的兄长,微子。

微子,是帝乙的长子。帝武乙在位时,也确实有部分大臣拥立微子。但按帝祖甲确立的礼制,是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悲哀的是,其母生微子时,是妃不是后,因而是庶子;而生帝辛时,其母已是后,故辛为嫡子。微子素有贤名,朋党颇众,帝辛继位后,两方成抗衡之势。终帝辛一世,微子一派始终是最坚决的反对派,各种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但帝辛为王颇为强势,在其打击下,最终微子铤而走险,通敌卖国,与周人勾搭成奸,不惜一切代价地颠覆帝辛政权。

其他王族中的箕子、比干也是本来有机会继承王位的,但是都被新的礼制彻底隔绝。这部分人虽然没有通敌叛国,但是始终是帝辛的反对派。

另外一方是老派的商朝贵族,这部分人自盘庚以后,离心离德,商帝的祭祠、行政、军事难以展布,至祖甲时,废贵族公议,形成君主集权,加大王族势力。但这些贵族都有自己的基本势力,商帝亦难以拔除。帝辛继位时,由于王族的分裂和微子一派的疯狂,这些贵族当然各有打算。

内部分裂而周边诸侯也不安分,尤其是东夷,多次涂入王畿掳掠。自帝武丁迄帝辛,对东夷用兵就未停过在西边,周人自帝武乙时已渐势大。至帝文丁,周季历继续骄横征伐,被帝文丁所杀。帝辛时,周侯昌变本加厉,已成大患。

强势的帝辛继位后,对内打压分化,对外展开征伐。

由于整个王族和贵族离心离德,帝辛不得已启用飞廉、恶来为将,控制军队,费仲为臣抗衡诸侯。

帝辛继位元年先是分候,安抚人心。四年,大搜于黎。

九年,干了一件大事。有苏部落叛变,帝辛派大军讨伐,有苏部落抵挡不住,酋长只好把女儿—苏妲己献出来乞和。

要说妲己得势获得商王真心祸乱朝政的话,实在难以让人信服,最简单的理由是,终帝辛一生,其母家从未得势。

二十二年,大搜于渭,杀西伯昌。

这个时候,帝辛自认解决了西部威胁,将目光转向东南,向他恨之入骨的东夷展开了征伐。

倾全国之力,历经数十年,终于彻底击败东夷,灭掉百年来的肘腋之大患。

大商和东夷的战争同样很没有道理,商部落本来就是从中分离出来,归化大夏。

如果说一定有道理可言的话,字里行间只有两个字“利益”。

但是帝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商王朝所有的精华已消耗殆尽,虽然是俘虏、财货无数,但帝国已成空架子。只能无视征伐不断的西方,极力地消化战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抚平战争的创伤。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直被帝辛强势压制的微子派在关键时刻给虚弱的商帝国致命一击——大夫帝甲、内史向挚、微子先后逃到周,泄露大商外强内荏的真相。

姬发领军西来。

箕子不得不率领数十万东夷俘虏迎战。

周军恐惧。

似乎形势大好。

但是,转眼间,俘虏反叛,巍巍大商,瞬间山河崩坏。

帝辛****于朝歌。

箕子哀痛难忍,带领殷商遗民远遁朝鲜建立地方政权,臣于周,后又臣于秦,为周、秦海外之属国。西汉时箕子朝鲜为卫氏朝鲜所取代,卫氏朝鲜为汉之“外臣”、属国。武帝伐之,裂其地为四郡。

至于比干挖心,纯粹是当时的肉刑一种,事后帝辛也甚是后悔,但是政治斗争在那个时候就是你死我活罢了,更何况他将其视为微子一派意欲染指王位。

若是刘岚碰到这种事情,例如刘备刘协等,估计也是直接找个借口杀了了事,自己一堆事,哪里有空闲跟这种人消磨时光,浪费时间。

暴虐荒淫,横征暴敛也只是为了征伐东夷不得不为之。

《史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於妇人。”

在刘岚看来就是一个文武双全但是道德低下近乎疯狂的人。

此时方才明白,所谓纣王二十三罪估计大多是捏造的,若是不然诗经中怎会有言“武王靡不胜”的赞美字句。

这等历史悬案与他刘大王没关系,一丁点关系都没有,他关注的是未来。

而老人这部分人就是当年征伐后镇守东夷的边军,西岐闪击朝歌,灭亡大商,众人潜伏,逢“三监之乱”而起,失败后逃往海外。

初时向东,后向北打算投靠箕子,但是已经迷失方位,西向竟然是大海,不得已继续向东,一路走走停停,居然来的这片大陆,后来辗转流离数十年方才在此筑城安居下来。

听了介绍,刘岚估计是沿着白令海峡过来的,要不然依照千年前的造船水平,早就沉没了,只能是断断续续航行才有可能,要达成这一目的唯一的机会就是白令海峡了。

老头大骂西岐姬发不讲道义。

这种事情就不好评价了,姬明就在旁边,不过不讲道义也是事实,当时大商算是部落盟主,带领天下诸侯平复东夷之乱,而西岐竟然在后面捅了盟主一刀,确实不算讲究。

但是往前说,当年夏桀势力衰弱,成汤不也是捅了大夏一刀么?

这种事情,说多了没用,关键问题在于两点:底层关心的是粮食,只要老大你让我全家吃饱,爱娶谁娶谁关老百姓啥事;高层关心的是利益,给钱给好处。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俩字“利益”。

即便是成汤依天命号召诸侯,没点利益没点好处,那帮诸侯也没人肯干,不过夏桀四处攻杀导致诸侯自危是事实,还有就是夏桀不讲道理的抢美女还不给补偿,谁受得了?

但是促成这一切必要条件就是:夏桀部落势力衰退,该换个更加强大的部落当头了。

历史不都是这样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