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雪
3364200000162

第162章 世事纷乱

初平三年的长安是一头乱麻。

九月,美人计成,诛杀董卓。

王允录尚书事,以吕布为奋威将军、温候,假节,仪比三司。两人共秉朝政。

同时,蔡邕哭董卓,被王允以同党之名,入狱。

蔡邕陈辞谢罪,请求免列,愿黥首刖足,在狱中继续汉史的编修工作。

太尉马日蝉和许多士大夫求情,认为其乃旷世奇才,素以忠孝著称,不能随便处死,应让他续修汉史。

王允不干了,认为司马迁就是因为没被汉武帝处死,造成其《史记》流传后世,而且书中多有对皇帝不敬之词。

为了后世自己的名声,王允只能杀了蔡邕。

蔡邕闻讯,在狱中悲愤自杀,时年六十。

至于刘岚的信,王允连回都不回,不过将蔡琰送回来了,而且蔡邕本来就是陈留人,回归故里是应该的。

九月中旬,极尽荣耀的董家全部覆灭,被吕布诛杀殆尽。

紧跟着,众人劝止不住,王允开始反攻倒算,除了吕布外全是叛逆。

恶果很快产生了。

凉州百姓听到王允想解散凉州兵的风声后,便到处传言,说王允要杀掉所有凉州人。

十月,李漼、郭汜等一干的西凉将领集合所有凉州兵马,围攻都城长安。

王允大惊之下,又下旨招抚。

鬼才会信呢!

西凉大军长驱直入。

王允命令董卓降将胡珍、徐荣出兵,战于新丰。

大家都是兄弟,鬼才会死战呢!

结果,非凉州的大将徐荣战死,而凉州系的大将胡珍投降。

紧跟着吕布出击,被败。

当然会败了,人家十来万人,吕布才小五千,不败就没天理了。

自此,凉州军全体汇合。

不久,攻陷长安。

吕布慌忙领兵出逃,在青锁门招呼王允一同逃走。

王允断然拒绝,扶着刘协逃到宣平城楼。

吕布出门逃向并州。

李傕、郭汜追到宣平门下,叩头便拜。

刘协心中狂跳,担忧不已,壮着胆子问道:“汝等围攻都城,可是要反叛么?”

李傕哭泣道:“董太师忠心耿耿,却被王允吕布等人杀害。天理昭昭,我们出兵只为替太师讨回公道,岂敢造反。诛杀凶手后,我等愿意认罪。”

刘协看向王允,哭泣道:“王尚书,这可怎么办啊?”

王允叹息一声,这是陛下逼迫自己去死啊,但仍然毫不犹豫,向刘协深施一礼,跳下城楼。

李傕、郭汜毫不解恨,又将王家大小连带仆人全部斩首。

接下来,众人自封官号,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皆为中郎将。

十一月,吕布占了太原郡,自领太原太守。

另一个自领上党郡张扬对持。

十二月,李傕自称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自称后将军,樊稠自称右将军,张济自称镇东将军。于是李傕、郭汜、樊稠等共执朝政,同时命令张济出屯弘农遥策应,胡轸出兵河东防御吕布,段煨出兵河东击杀王匡防御刘岚和张扬。

同时刘协被李傕逼迫升迁李儒为尚书令把持政务。

西凉军团再次把持大汉中枢。

河东太守王匡就是个悲催男。

当年,董卓派遣执金吾胡母班等数名朝廷重臣,携带诏书到河内郡,游说驻守在当地的袁绍。然而,袁绍派遣王匡收押他们进入牢狱准备处刑。

其他人也就算了,但是胡母班为王匡的妹夫,而且官拜执金吾,更是“八厨”之一,怎么说王匡也不该下的了手。此人在狱中寄书给王匡,在书信中对其进行斥责,同时托王匡在自己死后,照料被遗留下的二位儿子。王匡看完书信,抱起胡母班的二位儿子而大哭。

但仍然将胡母班等人被斩首。

虽然王匡是受袁绍的命令,可是胡母班的亲属还是感到齿冷。

袁绍是渤海太守,王匡是河内太守,两人平级。

王匡你干嘛要听他的,更何况胡母班还是你妹夫,而且人家是执金吾,大汉正经高官,还是当今名士,比你名望还大,你居然听人谗言,让你杀你就杀……有病嘛!

还有一点就是,王匡虽然轻财好施,可是为了反董卓联盟的需要,还是受袁绍的命令搜刮钱财,惹得当地百姓和世家豪强愤怒。

段煨,字忠明,武威人,也是个有来头的,乃是段颎之弟。段颖后来投靠宦官捕杀太学生,名声相当之恶劣,但是毕竟是“凉州三明”之一。靠着段颖的威势,段煨赶到后,与胡母班的亲属以及本地豪强合谋,顺利击杀王匡,占领河内。

听说王匡死了,颍川的张邈大喜过望,连连庆祝。

而袁绍听说后,也没干什么事情,仅仅是大骂一顿,哀叹几声罢了。

这边的刘岚本来高高兴兴的要娶媳妇,可是也碰到了大麻烦。

蔡琰回归后拜谢刘岚然后,直接去了陈留老家,要守孝三年。

此时的蔡琰才刚刚十五六岁,对于守孝三年后再说婚事这个决定刘岚是双手赞成的。

蔡琰当初嫁给河东卫家卫仲道,这个人也是个才子,可惜同样是个惨子,讨了个有文化有样貌有家世有智慧的四有女子,竟然一年后咯血……挂了。

卫家认为蔡琰“克死丈夫”。

蔡琰心高气傲,不吃这一套,随后不听老爹的劝阻返回家中。

可是问题就在于,卫家没有解除婚约。

还有就是卫家压根就没打算解除婚约,实在是恨极了蔡琰。

此时的卫家在段煨的支持下在河东呼风唤雨好不得意,毫不理会刘岚的信。

而刘岚又不能强娶,如此只能拖着了。

刘岚的麻烦并不在此处,毕竟还有三年守孝时间,慢慢处理就是。

刘岚的麻烦在于朝廷的圣旨。

拜刘岚为大司马,让其入朝,同时任命一大批刘岚手下的人入朝甚至包括张飞赵云张辽李整等等武将甚至包括刚刚加入的于禁李典吕岱等人。

这种事情,鬼才会信呢。

可是王朗孔融边让等一帮子老家伙信。

三公啊!这辈子都等不到。

经过长达三天的争辩。

王朗孔融等一干老家伙入朝为官,最重要的是原来的陈王刘宠也跑了过去干执金吾去了。

汉室宗亲都跑过去了,就说明大家都认可这个朝廷了。

似乎大汉的中兴就在眼前了。

刘岚手下瞬间空缺一大批人。

不过他也毫不客气,直接收了刘宠的封地,改为陈郡。

更大的麻烦在匈奴。

初平元年,反董卓联军时,於夫罗跟张杨依付袁绍,屯兵漳水。

二年,於夫罗欲叛袁绍,张杨不从,於夫罗胁持张杨出走。

后来於夫罗听说刘岚治政冀州,逃往朝歌,途中张扬逃走。

三年,听说袁术攻占颍川便打算投靠袁术,不过条件还没谈妥呢,袁术就要往南方走。

於夫罗不愿意南下,便要投靠刘岚。

刘岚让他们进行汉化。

於夫罗不肯,继续向北逃窜。

上党郡的张扬自然恨匈奴入骨,而吕布也不是什么善茬子,最是好杀异族人。

没奈何,於夫罗穿过河内郡打算汇合了太行山黄巾,再找路北上。

王匡被本地世家豪强整治的焦头烂额也没顾上,只是写信劝说於夫罗加入他。

於夫罗看穿王匡外厉内荏,佯装考虑,急行军逃入太行山。

此时的太行山黄巾刚刚被刘岚击败逃入深山,有援军加人自然是高兴。

但是有人不愿意接纳异族。

以张宝为首的接纳了匈奴人。反正是反叛,再加一个就是了,管他是什么人呢!

而另一波人,领头的不知道是谁,反正不是张燕和张牛角,拒绝匈奴加人,继续向太行山深处向北逃窜。

太行山黄巾因为於夫罗的事情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太行山南部称为南黄巾,一部分在北方称为北黄巾。

如今南黄巾兵力强大,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出征邯郸。

刘岚不怕黄巾但是怕匈奴,奶奶的在冀中平原上,难道只能任由他们纵马驰骋么?

“其实,主公只要不逼迫於夫罗汉化,他必定投降。”贾诩劝说道。

刘岚冷笑一声道:“这帮家伙流窜三州,到处劫掠人口钱财,我岂能放任他们。”

贾诩众人哑然,人家的确是在三州地方混过,可是是在三州夹角的地方,就四五个城池,要说劫掠是有的,可是劫掠三州这个罪名是在太大了吧。

过来片刻,程昱笑道:“其实,匈奴不会入山的,他们顶多有一万人,现在流窜于涉国一带,只要占据城池驱赶他们入太行山就可以了。”

兵力确实不多,可是人家骑马而且人人双马。

汉军这边才多少马?顶多有一万匹马!

只能调集重兵围困。

可是目前的现实是,这两年疯狂训练新军,然后分兵驻守四方。新建立的空闲兵团还在训练当中,兵力明显不足,怎么围困?

少了就是撒面粉,多了就得耗费大量的钱粮,如今三州初定,若是战败定然会引起动荡。

还有一点是刘岚没有告诉大家的,就是幽州马上要出事了,他还打算讨伐公孙瓒占据幽州呢。

刘岚咬死了,冀北兵力一个都不动。

目前能调集的兵力只有三万,骑兵顶多两千。

对方黄巾可是号称百万,虽然被几个武将用几千兵力击败,可是那是没骑兵的情况下。一旦匈奴骑兵冲破汉军大阵,善于打顺风仗的黄巾肯定士气大振一拥而上,汉军必败。

为今之计,只能用谋了,最好能拉些外援。

可是段煨是西凉系的,张扬是何进派往并州募兵的,都和自己不是一路的。

吕布倒是有些交情,可是……他杀两个义父了,还可信么?而且在太行山以西!帮自己堵住太行山井陉出口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