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洞悉人心
3363200000027

第27章 识——深度发掘人的内心盲点(6)

从杯中物反射出的性格

喝酒几乎成了社交应酬的必要程序,通常由饮酒可以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心理。虽然心理学家对喝酒与性格的联系还没有系统的论证,但是有一些观点可以作为参考。

(1)中国白酒

有些人偏爱中国烈性白酒,比如56度的北京二锅头,如果餐桌上没有白酒则索然无味,喜爱白酒者一般富社交性而乐善好施。他们也有较为敏感的一面,极在意对方的感受,易受吹捧,受人所托无法拒绝。对女性尤其亲切,常常会为了别人的事情忙得焦头乱额,即使失败也不在意。在公司或职场中由于关照部属深受部属们的爱戴,却很难获得上司的认可。在混乱的局面中会发挥卓越的能力。他们可以为知己者两肋插刀,卖力相助。

(2)威士忌

有的人喜欢喝威土忌者,这种人能充分采纳旁人的意见,适应性强,出人头地的愿望非常强,只要有机会即渴望从中赚取大钱或期待上司的认可。他们对钟情的女性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对待一般女性非常重视礼仪并表现亲切。当然,饮用方法不同,性格上也有差异。喜欢喝稀释的威士忌的人,渴望能充分把自己的观念传达给对方,适应力非常强。喜欢加冰块喝的人,无法确切地用词语或表情传达自己的心意。仔细观察周围的情况,易被他人意见所左右。但是,在公司里通常是平步青云,平常会掩饰自己的感情。喜欢喝纯威士忌的人,具男性气概、冒险心强,讨厌受形式束缚,对强权势力带有叛逆性。富有创造力、独创性又具正义感。外表上对女性表示冷淡的态度,内心却是温柔的。

(3)洋酒

有的人用餐一旦喝酒就会选择洋酒,这种人在年轻群体中较多。有的年轻人甚至在约会中也必喝洋酒,他们是极具个性的,他们多数追求豪华的生活,喜爱从事辉煌的工作,在服饰等方面也较挑剔。他们中有许多人有国外生活经验,也有些人则是崇尚新潮。

(4)啤酒

根据美国社会调查研究所的调查,喝啤酒是表现轻松愉快的心情,渴望从苦闷的环境中获得解放的一种有力方式。

有的男性在约会时喝啤酒,他们通常是想要表现最原始、最自然的自己。如果向同行的女性劝喝啤酒,是渴望对方和自己有同样的心情,或内心期待愉快的交谈。既不矫揉做作也不爱慕虚荣,可称为安全型。如果喝特别指定品牌的啤酒,这种男性可要警戒。有些人会选择和其公司系统相关的啤酒,而有些人也会在啤酒的品牌上表现个人的特性。事实上各品牌的啤酒味道相差无几,特别指定品牌只是心理上作用。选购外国啤酒的人和洋酒派类似。特别喜好德国啤酒的男性,只是想向女性标榜自己异于一般男性。喜好黑啤酒的男性,通常对强壮的体魄向往不已。

(5)鸡尾酒

喜好带点甜味的鸡尾酒者很少是豪饮客。与其说是喝鸡尾酒,毋宁说是享受那种气氛,或渴望与女性对谈。如果喜好辣味而非调味的鸡尾酒(如马丁尼酒),是具有男性气概的表现,在工作上能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与才能,值得信赖,同时具有责任感,举止行动有分寸。

喝甘甜的鸡尾酒是不太喜爱酒精的男性,或渴望邀约女性享受饮酒的气氛,或期待借酒精缓和对方的情绪。

如果向女性劝喝酒精度高或较为特殊的鸡尾酒,乃是暗自期待利用酒精,使女性无法做冷静的判断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跳舞前劝女方饮鸡尾酒的男性,通常希望和该女性有更深一层的交往。

从点菜方式观察对方从众心理

心理学上称附和大众的行为为“附和行为”,而且每人都有附和大众的倾向,只是程度高低不同,在心理学上这种心理被定义为“从众心理”。“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的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通过公司聚会或者朋友相约去饭店吃饭的点餐行为,可以较清楚地了解一个人的从众心理究竟如何。此种现象在三到四人的团体中最为明显。下面观察几个动作:

(1)立刻点菜

一般来讲,无论是与公司同事,还是与朋友一起,立刻点菜的多是公司领导或朋友中较有权威的人物。他们的权威性在此时是一个最佳的表现机会,如果他们不点菜,可能没有人会主动先点菜。而且,他们的带头作用不仅体现在点菜上,在工作与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他们的领导能力也会彰显出来。

(2)最后点菜

一般最后点菜的人,多为担心被同伴抛弃,缺乏自信的人。他们不敢先于别人点,而又不敢不点,于是到了最后,他们只能是附和着大众,不得不点菜。这样他才能保持在大众团体中的一席之地。

(3)点异于同伴的食物者

往往这种人表现出的“从众心理”就较少了,他们的附和性相比较而言也较低。这类人有自信,有主见,做事特立独行,不易受他人影响。就算自己点的菜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但为了区别于他们,他们仍会故意为之。

心理学家告诫说,最好不要相信附和性高的人,若落单时很可能被这种人抛弃。附和性低者属惟我独尊型,可安心交往,一旦有事可以依赖,但组成队伍时,最好不予采取。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从就餐习惯识别性格

为了维持生命,人必须要进行新陈代谢,吃喝拉撒,其中吃饭更是为人体补充能量的有效手段。就餐习惯比其他习惯更容易泄露一个人内心的秘密,因为就餐习惯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是早在童年时代就已经形成的心态。根据就餐习惯很容易辨别植根于一个人内心的秘密。

(1)定时就餐的人

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言,定时就餐比无节律地就餐更有利于保健身体。定时就餐的人在生活中较为有规律,常常在固定的时间就餐,而且将其他的时间安排得好好的。他们选择就餐的时间通常是他们心情好的时候,而在固定时间就餐同样也可以给他们带来好的心情。他们就是这样调节自己心情的,他们通常都有很出色的自我调控能力。

(2)喜欢将食物切成若干小块慢慢吃的人

有的人喜欢将食物分割成若干小块,然后一点一点慢慢地吃,他们多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他们为人处世都比较小心和谨慎,不会轻易地得罪人,在很多时候都充当好好先生,保持中立。这一类型的人由于缺少冒险精神,所以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很大。他们在很多时候比较机智和圆滑,有自己的主张,不会轻易地接受他人的建议,但又不会表现得太过于明显。

(3)乱加调味品的人

有的人在面对别人奉献的佳肴时,不是先尝一口,而是按照经验乱加调味品。他们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而且喜欢草率行事,对事情缺乏通盘的考虑;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但往往由于没有把握住火候而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很多的麻烦。

(4)对喜欢的食物总吃不够的人

有的人吃东西不知道加以节制,看到喜欢的就一定要吃个够,这一类型的人,性格大多比较豪爽和耿直,他们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使自己的周围经常团结着许多人。他们不懂得也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往往全部写在脸上,让人一目了然。

(5)喜欢独自进餐的人

从来不喜欢和他人一起进餐,而乐于自己单独一个人静静地吃,这样的人大多性格比较孤僻,有些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他们比较坚强,做事也很稳重,具有一定的责任心,能保持言行的相对一致,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一般来说,他们在很多时候都能让自己的上司和亲人、朋友感到满意。

(6)喜欢站着吃的人

他们戴着帽子、穿着衣服,就站在开着门的冰箱前面吃东西。他们很饿,需要立刻吃东西。他们经常吃没煮过的食物,咖啡还没冲泡好就喝了。他们的胃口好,狼吞虎咽。有这种饮食习惯的人可能是个温柔、体贴甚至是个慷慨的人。

(7)声音不断的人

声音不断的人不但会遭到其他人的白眼,还将他们由来已久的孤僻性格暴露出来。他们不善与人为伴,喜欢独来独往,独自享受和承受痛苦;他们不会看坐在餐桌旁边的人,也不会在乎他们是喜是忧,所以在困难的时候别人也总是袖手旁观。

(8)喜欢边煮边吃的人

有的人喜欢在烹调的同时就照顾好自己的胃了,他们边做边吃,饭做好的时候,也就吃饱了。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富有牺牲精神,他们有一副热心肠,常常会为了别人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利益,因而他们的口碑一向不错。

(9)喜欢边吃边看书的人

有的人喜欢边看书边吃饭,这种人心里有许多的梦想和计划,而他们需要利用每一个空余的时间去思考这一切。他们做事符合经济效益,经常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而同时做两、三件事。

(10)喜欢边走边吃的人

有的人喜欢在走路的途中抓着一个热狗和一杯汽水,最后再吃一根巧克力棒当作甜点。虽然他们让旁人觉得很忙碌,来去匆匆,事实上,他们毫无规律,决定仅凭一时冲动,结果经常和自己的兴趣相悖。由于他们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时间,因而替自己找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和许多消化不良的机会。

(11)喜欢带剩菜回家的人

有的人知道如何善用每一块钱,会把一餐变成两餐。今天的晚餐就是明天的午餐。这种人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不断受剥削,即使事实上他们并未受到他人的剥削。他们从小一直被灌输“不浪费,不匮乏”的信条,认为只要将剩饭菜带回家,就是不浪费,不吃亏。

(12)喜欢在餐厅吃的人

对他们而言,服务比食物重要,因为他们喜欢有人侍候他们。如果别人先问他们,他们会很乐意地告诉别人自己心中真正的欲望。一旦说出了心中的需求,他们便希望别人能够依照他们所说的实现。经常在外吃饭,可能表示他们实在不善于照顾自己,而且他们可能是个确定有所收获才愿意付出的人。

(14)吃完就走的人

吃完就走,不注意善后的人大多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知回报,只讲索取,带给别人的通常是失望,结果在关键的时候往往是孤军奋战,胜利也和他们距离得很远。

(15)边吃饭边唠叨的人

边吃饭边唠叨的人常常因为和别人交谈来不及将食物吞下,将口中的食物喷到对方身上。他们性子急躁,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勇往直前。

(16)喜欢在家里吃的人

他们只愿意对自己负责,如果别人侍候他们或刻意迎合他们,他们便觉得浑身不自在。对他们而言,适应新环境是种沉重的负担,因此,他们选择在熟悉的环境中放松自己。

(17)就餐有依赖心理

有的人在小的时候要就餐了,就叫妈妈帮忙做;年纪大了,哪怕是过了而立之年,就餐就求助老婆。他们吃了几十年的东西,却从不会烹调,知会饭来张口,吃点“软饭”。这种人不会管理自己的生活。他们希望放纵享乐,得到立即的满足,觉得这世界该把他们当成惟一的小孩。

心理诊断室

案例

从前,一个人去饭馆吃饭,酒足饭饱之后摸了摸口袋,口袋空空如洗,猛然想起临走时忘了带钱,便对店家说:“今日忘了带钱,改日送来。”店家连声说:“不碍事,不碍事……”并恭敬地送客出门。这整个过程被一个游手好闲的人看在了眼里。

第二天,这人进店要了酒菜,狂吃一顿后,也学着昨天那人的样子摸了摸口袋,对店家说:“今日忘了带钱,改日送来。”话音未落,谁知店家两眼一瞪,死活不让他走。

此人质问店家:“他人赊账可以,我为什么不能?”

于是店家说了一席话,说得此人哑口无言,只得脱下外衣作抵押,狼狈而去……

你知道店家从什么地方看出了那个人的破绽吗?店家又说了怎样一席话?

分析

吃相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行,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就餐习惯。习惯不同,暴露出来的个性也有不同。本案例中,店家正式通过吃相判断出了那个人的性情和心理。店家对那个人给出的理由是:“他人吃菜,筷子在桌边找齐;喝酒,一盅盅筛,斯斯文文。吃罢掏出丝绢揩嘴。一看便知是有德行之人,岂能赖我几个酒钱!你呢?吃菜,筷子往胸前找齐,狼吞虎咽。吃上瘾来,一只脚踏上条凳,抓起酒壶,伸长脖子直往嘴里灌。吃罢用衣袖揩嘴。一看你这举止,分明是居无定室,食无完餐之人……”

案例

少年A君离家到遥远的异乡求学。他有一个奇妙的特征。那就是,他对吃东西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并习惯于狼吞虎咽式的吞吃。当A君因盗窃被捕而受审时,他说:“因为我常常肚子饿嘛。”但是,经过有关当局不断地调查之后,发现他几乎没有任何饮食匮乏的现象。A君的父亲是个高级公务员,住在东京的高级住宅区内;母亲是家庭主妇。他还有一个姐姐。毫无疑问,他是在不愁吃穿的富裕环境中长大的。

诊断

原来A君心里有一个疑问:“我好像不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子。” 而这个怀疑一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这个怀疑,使A君的心中产生不安和恐惧,这种类似“爱情饥渴”的心理,促使A君的行为,转移到与正常人的行为不同的类型上去了,从而产生了偷盗行为和食欲异常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指出:当紧张感和欲求不满的心理状态达到饱和程度时,激求不满的原动力(Energie)即向各方面转移,去找寻“发泄处”。将恐惧转移到食欲,就是这种心理原动力发泄出来后产生的转移行为。所以造成身态行为转移和变化的根源,必定是某种典型的心理因素。

从职场上识别他人

职场的关系非常复杂而微妙,怎样在职场上知己知彼,以便最大程度上的获取信息为我所用是一门学问。本章将为你提供一些识人高招,教你迅速准确地了解上司、同事以及谈判对手,从而在职场上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主持会议面面观

当你参加某次会议时,你可以通过会场的布置和与会者的反应判断主持者对场面的控制能力以及他的主持风格,进而通过这两个方面观察出一个人的性格。

有的人在主持会议时,往往采用独裁方式,这类人多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和能力的人,并且他们对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非常看重。他们非常自信,且意志坚定,在很多时候能够做到心里有数,遇事也有泰然自若的魅力。但通常,他们又比较固执,轻易不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有的人在主持会议时,往往低估听众的能力,把所有的与会者都当成是自己的学生,惟恐他们听不明白自己在讲些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之讲解,全然不顾听众是否买账。这一类型的人多属于专家级的人物,在某一学术科研领域比较精通。他们具有很强的权威意识,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往往表现得清高气傲,不拘于世俗,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对其他的事情,他们漠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