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英雄盖世话韩信
3323200000001

第1章 寒门韩信

韩信庙

将略兵机命世雄,仓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但凡对中国历史有点熟的人,对韩信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这个名字在两千多年前秦末汉初的乱世,成为了那个时代青年励志的楷模,他用行动告诉世人,英雄可以不问出处。

韩信生于何年何月不详,淮阴(也就是今天江苏清江西南)人。史书记载韩信早年家贫,不能推荐为吏,又不能治业,常奇食于人家(也就是到处混吃混喝)。秦汉时期科举制这玩意儿还没发明,想混个公务员干干,首先重要的不是你多有本事,而是你得生在一个好人家,要是出生寒门就趁早断了这念向,门第出生高低贵贱在那时代将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韩信同志出生贫农,这成份要放在刚解放那会儿绝对是根正苗红的重点培养对象,可惜韩信早出生了两千多年,社会制度不同(封建社会,地主当家做主人),那时的流行语是‘头人的儿子永远是头人,卡巴(奴隶)的儿子永远是卡巴’(电影《红河谷》中的台词)。一句话落这样一家庭,想当官韩信同志基本上没戏。其实没机会当官,种种地,经经商,卖卖手艺也能过活,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嘛。但韩信的情况比一般贫下中农还要糟——赤贫,无地、无家业、无手艺,整个一三无游民。靠天天到邻居家蹭饭过日子。这要换一无赖其实是一种很幸福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至今仍被不少人积极采用,它的书面语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熟吧。本人也用此方式混过很多日子(在父母那儿)。但这种日子对韩信来说就很痛苦了,原因是他不是一般的无业游民,而是一位胸怀大志的无业游民。虽说天鹅在振翅高飞之前,跟水鸭子没什么区别,但他身体里毕竟带有天鹅高贵的基因。说来让人难以致信的是,最先辨定韩信不是一只鸭子而是一只天鹅的人,不是什么世外高士,而是一位专门在河边帮人洗衣服大字不识一个的欧巴桑(人称漂母),看来伯乐这职业真不需要有多高的学问,只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只不过这双眼睛看东西不是通过瞳孔,而是通过心灵。这位自己都度日艰难的洗衣大妈经常省下一碗饭给韩信吃,这才有了后来那位在秦末汉初历史上,横空出世、叱诧风云我们今天依旧崇拜的那位军事天才韩信。韩信对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赞助者说;“韩信若有得志之日,必报母恩。”应该说此时的韩信不该叫韩信该叫‘寒酸'。英雄常生于乱世,什么是乱世,就是社会次序被错位,道德标准被颠覆,恶人多善人少的时代,韩信同志很有幸,因为这个时代会将他铸造成一位英雄。他有幸遇到一位大妈在他穷困潦倒时给了他一碗饭吃,不幸的是,他的人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更多的人会给他歧视和屈辱,更多的事会让他经历磨难和遭遇风险。

本来韩信靠着洗衣大妈的一碗饭这日子还能混,可让一帮真正的混混看了很生气,生气的原因并不是嫉妒有人主动给他饭吃,而是看不惯他成天背着一柄长剑,大家都是出来混的,贱的跟条狗似的,你却背把可以证明你与众不同身份的剑,太不伦不类了。那时只有侠士和官吏才有资格佩剑,你韩信算个什么东西,吃着混混的饭,还想做高人一等的梦,同志们不高兴了,决定找种方式提醒他注意自己跟狗差不多的身份。当地一位比韩信混得资格还老,名声混得还臭的前辈决定亲自实施这种教育方式,他在路上拦住了韩信,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位身背长剑的小混混。老实说此时的韩信除了脸色发黄(营养不良),无论长相还是身材都算得上一个帅哥,至少比他有模有样,没想到生活窘迫如此地步也掩饰不住这位小混混眉宇中透出的儒雅英气,这更加激起了这位老混混想羞辱他的欲望。老混混用挑衅指数为10的目光瞅着韩信,再用嘲弄指数也为10的口气对他说:“瞧你长的人高马大的,出门还佩刀带剑,根本就是个孬种,有本事就放马过来和我过过招,没本事就从我裆下爬过去。“这话谁听谁血压都会窜高,这要换别人崩管自个儿有没有两下子早拔剑挥过去了,但我们的韩信同志没有,本该拔剑的手却放在了地上,整个身子象条狗一样很顺从地从那家伙双腿叉开的胯下穿过,围观的人群哄笑了,因为他们犹如看到了一个小丑的精彩表演,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讥讽和嘲笑正在历练一位巨人的忍耐力。夺妻之恨,胯下之辱历来是一个男人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韩信逾越了这道鸿沟,他知道自己的价值,他更清楚自己此时决不能和一个人渣去争个你短我长,所以他爬过的不是践踏他人格尊严的人胯,而是一条通往他志向之门最黑暗的那段隧道。忍辱负重这一句成语就象一招上乘武功,很多人都知道它的涵义和练法,却很少人能达到它绝顶的功力一样,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做凡人,仅有少数人才能成为登峰造极永载史书的伟人。

乱世历来是毁灭文明,泯灭人性的地狱,但它也是缔造英雄的摇篮。秦帝国的强大得益于他完善的法制,当这种完善走到一个极端变得苛刻和残暴时,他就变成套在自己臣民脖子上的一根绞索,于是被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开始了——陈胜、吴广起义。事实证明这两位老哥的壮举让后世穷哥儿们明悟了一个道理——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并让这些泥腿子们终于找到一条求生存蒙发展最后自己翻身做主人的希望之路。于是我们就看到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就象天道轮回一样,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一遍遍地反复上演悲壮而又震撼。公前208年(秦二世刚干了两年皇帝)二月,楚国贵族项羽的叔叔项梁起兵反秦,队伍经过淮阴时,韩信以一个有志青年的敏感和觉悟决定、确定以及肯定自己这混混的日子不能再过了,得改吃军粮了,便带着武器(他那把长剑)投了队伍,跟着项大叔闹革命了。不想这项大叔运气不好,革命才闹了没半年就成了烈士(战死了),队伍的指挥权成为遗产直接被他的侄子项羽接管了,从此项羽这位秦末汉初真正的第一猛爷出场了,韩信也就成了这位猛爷的部下。此时的韩信只是一郎中,相当于班排级干部,满腹韬略无处施展的他很郁闷,要知道他的志向是CEO(三军统帅),现在连个部门经理(将军)都没捞上,他必须找机会给自己的新老板露一手。好在机会不难,因为韩信干的是士卫工作,天天都在老板身边打转,不失时机地向领导透点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是有机会的,有过那么几次项羽正为这仗怎么打发愁时,韩信就在身边,便主动说出自己在心中酝酿已久对战场态势的分析和想法,以求能博得上司的赏识。韩信到底说了些什么,其内容是否有惊天伟略定转乾坤的精彩论断不得而知,相关史书都没详细记载,但从韩信同志后来所展现文韬武略来看,相信决不是纸上谈兵。据说项羽认真听了,听了的同时他一定发觉韩信是个人才,且含金量很高,决不等同于只能出点儿昏招的一般谋士。然而他所作出的决定,直接暴露出他毫无一个政治家的深谋远虑,他只简单表扬安抚了韩信几句,说你关心军国大事不错,但打仗这事你就崩操心了,我一个人就能搞定,你值好班站好岗跟着我干就行了。相信韩信当时听了这话一定欲哭无泪(上苍啊!谁能给我一个机会,我将还世界一个奇迹!)。但韩信同志不能把责任都推给项羽,只能怪他一开始就投错了老板,项羽什么人?力拔山兮气盖世,非凡人也。文武兼备,军事斗争是一行家,且自信心已登峰造极到目空一切的境界,打仗对于他来说就是游戏,不需要别人来教他怎么玩,确实很多人都玩不过他,包括韩信下一位老板---那位流里流气的老流氓人称沛公的刘邦。所以当韩信兴致勃勃的教他怎么打仗时,不可能被采纳,一句话,小子一边凉快去吧,这事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韩信在项羽帐下永无出头之日就变得很正常了。后来很多历史学家对项羽的态度都很复杂,觉得他有大英雄、大丈夫的气概,但又缺乏政治家的胸襟和智慧。在当时来说天下未定,谁手上多一位人才(特别是韩信这样几百年才出一位的稀缺人才)就意味着谁会多一份胜利的筹码,当时以他的智商不会意识不到韩信的价值,这位老兄即没用他也没杀他,还帮别人养着,说他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他还真别生气。性格决定命运啊,最后不落得个保不了老婆、又丢了性命、丢了江山的结局都天理不容。总之结局很英雄、很爷们儿、很气壮山河、很荡气回肠、但也很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