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3317700000030

第30章 雕琢胜于质地(3)

今年五月,乡下务农的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说是家里的果园桃子都熟透了,让我帮忙去摘。由于长期为了工作的事情而烦心,致使我好久没有回家看父亲,正好遇上假期,回家散个心,顺便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好。于是,电话这端,我欣然应允。

乡间的五月,是春天的壮年。万物争发,桃子也早就熟了。我和父亲一人挽着一个篮子,站在梯子上去摘桃子。今年的桃子因为遭遇了病虫害,父亲又不愿意喷洒农药,所以很难找到几个像样的,即使能找到,也是出奇的小。我一边摘桃,一边叹气。并对父亲说,下年千万别种着赔钱的果子了,索性砍了桃树算了!父亲不说话,只是接过我手里装满桃子的篮子。

摘完了桃树底层的桃子,我升高梯子往上去采摘。但是,我越来越没有兴致,因为“上游”的桃子比“下游”的还要小,我一边摘一边开始埋怨父亲,并嘱咐他来年千万要改种其他的作物。也许是被我的埋怨声给激怒了,父亲立即喝止我道:“下来!”看到父亲一脸怒色,我连忙从梯子上下来。

父亲点着一支烟说,今天上午我们暂且不摘桃子了,我领着你到处走走。父亲在前,我跟着父亲在后,沿着一条小路往前走,路两旁都是重乡邻的桃园。父亲边走边让我观察其他乡邻们的桃子,这时候,我才发觉,他们的桃子还不如我们家。一个个像缩水的核桃,上面全是虫眼。

一条路串下来,父亲带着我再次回到自家的桃园,并示意我继续采摘桃子。这时候,我突然发现,我们家果园里的桃子突然“变大”了许多,比起众乡邻们的,我们家的桃子简直可以称为“桃王”。我再也不敢有埋怨声,摘起桃子来,自然也快了许多。二亩地的桃园,我和父亲一上午便摘完了。

把桃子装上车,父亲再次点着一支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桃子本身并没有大小,有大小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今年的桃园遭遇了罕见的病虫害,能有个这样的收成就已经不错了!你看土地像我们索要过什么?我们只是给它一粒种子、一棵果苗,它却给我们一棵大树、一树果实!我们应当像土地一样——学会知足,否则,永远也活不快活!应当像土地一样——懂得感恩,否则永远也摘不到大桃子!

我的心头猛地一震,父亲这哪里是在说桃子啊?!不正是在说我吗?

管理是严肃的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场”,这样一个词被炒得越来越热,并且在极高的“出镜率”中逐渐变换着自己的“马夹”,“职场”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秀”。

每一个“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向心力”,抑或说是“吸引力”。那么,职场的“向心力”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职场”应该是以自己的岗位为“圆心”,以自己的使命为“半径”所画的一个“圆”;那么,职场“向心力”就应该就是以下两股力量所组成的合力——圆弧本身的约束力和圆弧内的驰骋力(也就是自由度)。这两股力量转换成当下一个炙手可热的学术名词,也就是“管理”。

西洛斯·梅考克说:“管理是严肃的爱。”“爱”界定了管理的性质,“严肃”界定了管理的形式。我觉得,管理应该是职场最完美的力学,因为,它要求我们不光要“管得好”,还要“理得顺”。

管理是一架两个字组成的天平,“管”被放在了右盘里,它是砝码;“理”被放在了左盘里,它是被测物。要想使这架天平实现平衡,就不能厚此薄彼,这就要求了我们,在“管”的时候不能像“砸上铆钉”一样管得太死,在“理”的时候也不能“信马由缰”一样放得太松。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把握好一个尺度:是不是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不是有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是“严肃的爱”。

“管”是儒家的思想,它要求我们该作为时要作为,并在关键时刻学会“制约”;“理”是道家的思想,它要求我们该无为时要无为,在关键时刻学会“放活”。弄清楚了什么时候该“制约”,什么时候该“放活”,也就等于掌握了管理的基本要义!

管理是中药学, “管”主“阳”,“理”主“阴”, 只有达到“阴阳调和”,才能塑造一个人健康的肌体;管理还是哲学,“管”是“山有棱”,“理”是“水无形”,只有做到“山水融合”,才能组成生命的大智慧;管理又是美学,“管”是泼墨,“理”是留白,只有做到虚实相间,才能绘出完美的画图;管理更是博弈学,“管”为攻,“理”为 守,只有做到攻守兼备,才能打好一场持久的战役!

“职场”,有时候也是一片“磁场”,“管理”是它的磁极,一个单位缺少了管理,就相当于一块消了磁的磁铁,与一块平庸的石头没有什么区别。职场也是一片波光浩渺的水域,我们每个人都是泛舟于其间的渔人。我们不仅要学会潇洒地撒网,还要懂得如何谨慎地收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命汪洋里打捞起鲜活的珠贝!

曾经有这样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抓住大事,放开小事,允许错事,防止坏事,这就是管理!”这段话让我想到了著名作家王蒙对“河”的诠释,他说:“河流,是一种被辖制的自由!”“被辖制的自由”,多么精妙绝伦的表述。其实,管理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被辖制的自由仍是自由,严肃的爱还是爱,一切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定语罢了!

“刺”激生命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大峡谷中,有这样一种智慧的雕。这种雕的筑巢方式非常特殊,特殊在哪里呢?它们从不用附近柔软的杂草来编织巢穴,而是飞行数百公里,到很远的地方衔来一些铁树枝来搭建框架,这种铁树枝拥有十分锋利的“针刺”,聪明的雕用它把自己的巢穴固定到悬崖上。然后再在巢穴内铺上厚厚的一层细草或羽毛。

这些奇怪的雕为什么不给自己造一个安乐窝呢?干嘛非要花那么大力气托运这些带刺的铁树枝?不怕伤着自己的幼鸟吗?这些奇异的举动引起了诸多动物学家注意。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观察研究这些雕。经过动物学家的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雕的良苦用心。

原来,雕之所以在筑巢之后,在窝内铺上厚厚的细草和羽毛,并不是怕伤到幼鸟,而是怕伤到自己的卵。但是,一旦卵被孵化以后,雕就开始大手大脚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雕逐渐把自己巢穴内的细草和羽毛扒到巢穴外。另外,这些小家伙也逐渐开始了窝内斗争。斗争的原因是争抢母亲从远处衔来的食物。随着幼雕的不断长大,它们的食量逐渐增大,老雕逐渐满足不了它们的需求。这时候,老雕们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每天把大量的细草和羽毛扒到巢穴以外,这样一来,许多幼雕都被细草下面的铁树枝扎得头破血流,等到它们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刺痛,它们就纷纷爬到了巢沿上。

这时候的幼雕们哪里懂得飞翔的本领呀!但是,被利刺包围的生活实在难过。这时候,孤注一掷的幼雕们开始了自己的冒险行动,它们一个个从自己的巢穴里跳了出来!可别忘了,它们的巢穴是建在摩天的悬崖上呀!

命悬一线,幼雕们向石子一样从自己的巢穴里坠落下来。在一旁观察了许久的动物学家们都为这些小家伙捏了一把汗。但是,随着它们的逐渐下坠,奇迹发生了——它们在逐渐坠落的过程当中一跃而起,它们飞了起来,一声声凄厉的雕鸣刺破了空谷、直上云霄!

这就是雕的智慧!它们训练幼雕的惊心动魄的过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成熟必须经历巨大的磨难来练就,通天之梯就倒放在通往地狱的路上!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迎接并感谢磨难,因为有了它,我们才得以像幼雕一样,在艰难中修炼一对搏击长空的翅膀!

爱的接力

在埃及著名的塞贝多大沙漠里,终年酷暑无雨,方圆1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连一洼小小的水塘也难以找到。但是,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竟然生长着一株茂密的大树,它耸立在茫茫亘古荒原里,像一杆生命的旗帜在迎风招展,据有关专家测算:它已经生长了1600个年头。那么,到底是谁栽种了它?又是谁能在这1600年当中一直维护着它的生长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扣开了历史的大门。

那是公元346年以前的岁月,当时有一位名叫小约哈尼的青年发誓要加入******教。但是,在当时皈依******教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并不是谁都能轻易如愿。圣者阿帕阿毛为了考验他的决心,把一根巴旦杏树树枝做成的手杖插在了塞贝多沙漠里,并对小约哈尼说:“你若想皈依圣教,除非你能把这根手杖在沙漠中变成一棵会开花结果的树!否则,你还是种田去吧。”

尽管说巴旦杏树容易插活,但是,那也要看把它插在了哪里,把一根已经做成拐杖的巴旦杏树树枝插在了无水的沙漠里,成活就是难题,又何谈长成开花结果的大树呢?更何况圣者在沙漠中插下手杖的地点离最近的水源也需要一天的路程。

但是,小约哈尼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夜间打水,白天挑水浇灌,三年中从没有停息过。在他的辛勤浇灌下,奇迹发生了——巴旦杏树不仅扎了根,长出了枝叶,而且还如愿以偿地开了花,结了果。等到果实成熟的那一天,小约哈尼采摘下自己用汗水和心血孕育的第一颗果实,飞速送到了寺院里,对圣者和众僧说:“请大家品尝一下这棵忍耐和坚韧之树上摘下的果实吧!”

小约哈尼如愿以偿地加入了******教,并且成为了一名无比光荣的信徒。小约哈尼死后的16个世纪里,附近的人们继承了他的献身精神,他们不知道牺牲了多少睡眠,数千年如一日地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对这棵古树运水浇灌,所以才有了茫茫大漠里1600个光辉的年轮。

从手杖到巴旦杏树,不能没有小约哈尼对信念的坚守,但是,仅靠他个人的坚持又是远远不够的。之所以手杖能成为巴旦杏巨树,更应当归功于小约哈尼死后,一代又一代传承他光辉思想的人们。

一个人的生命无法再次拥有和延续,但是,他付之于这个世界的思想和爱,却可以通过后人的心灵得以传承。就像是竞技场上的接力赛:也许你并不是跑完全程的人,但是,只要 你曾经接过了那个“爱之棒”尽力地跑完了一程,或者正在奔跑,你就同样值得大家的尊敬和推崇!

因为:在爱的接力中,每一棒都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