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婚姻解毒:现代婚姻启示录
3316300000038

第38章 再婚:重建新家庭(2)

一旦父亲再娶,并且有了再婚后的孩子,常造成生身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低、疑心、嫉妒和其它种种问题的产生。许多父母离婚而父亲再娶的孩子,常无可明状地感到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受到剥夺。孩子有此感觉实无可厚非,需要探讨的是,作为父亲和他第二个家庭应如何做好协助孩子尽快融入新家庭生活的准备。

第二次婚姻对孩子的影响常因孩子年龄而异。大约在两三岁以下的孩子,受离异家庭影响较之年龄稍大的孩子来得少些。孩子已成人,甚至离家自立门户,那么新婚姻对他/她(们)的影响可能更加微乎其微,除非家庭内牵扯到金钱、财产、事业和其它种种问题的。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儿女大都不愿父亲再婚,因为他们希望占有父亲的全部财产。

让我们试分析一个混合式家庭发展的必要过程。

陈川、楼茵和她两个孩子组成一个再婚新家庭。这时,家庭成员中每一个人都须首先认清自身在这个新组合家庭中的角色地位,否则家庭便会出现问题。孩子的生身父亲关羚自与妻子楼茵离婚后还不曾来看过孩子,但他仍是孩子不可推卸的父亲,他还得照常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在这个新组合家庭里他还有着无法抹掉的角色地位。

作为继父陈川,又该以何种角色与不是自己生养的孩子相处呢?继父象征着什么?通常,女人都会期待丈夫和她一起共同来承担教养孩子的责任,她想象着她俩既然彼此相爱,那么她爱孩子,他就没有任何理由不爱她的孩子。然而,想象归想象,事实上,作为继父,他有来自非自身的困难和尴尬,他无法像他妻子想象的那样。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突然闯入孩子的生活,都会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冲击和阴影,有时他即便想给孩子热情的帮助,但却不一定奏效。陈川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孩子忘不了生身父亲,会经常将生身父亲与继父相比。

如果孩子不能完全接受妈妈和继父的婚姻,他们会对后者产生隔阂。而这时,母亲则以长辈的口吻对孩子作出他/她(们)必须站在她这一边来对付生父的强烈暗示,并强行劝说孩子将继父视为“父亲”,要和现在身边的“父亲”搞好关系。楼茵对第一次婚姻一直耿耿于怀,失望、痛苦、憎恨她的前夫。大凡楼茵有的这类情绪,在其它女性中也都有同感。她当然期待孩子能和她一样有这种感受。于是,她不断地利用各种微妙的方式给孩子传递讯息。当孩子的生身父亲邀请孩子去玩时,楼茵对孩子冷冷地说:“随便你们,这是你们的决定!”这句话可能意谓:“假若你们一定要去找父亲,就是对我不亲。”或者说:“你(们)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妈妈的什么话都不听了,你(们)可以不要妈妈了。”她一边话语,一边开始抽泣起来。对楼茵或其它与她们相似身份的女人而言,这种期待子女必须和她(们)感同身受的言行,使孩子处在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上。对方是生他/她(们)、养他/她(们),曾经长时期和他/她(们)朝夕相处过的父亲啊!现在,你们大人翻脸了,分家了,也要孩子承受与有血缘的亲人永远相分离的痛苦。实在太残酷、太不人道!

第一次婚姻残留下的痛苦便成了问题的根源之一。大人经常幻想一旦进入了第二次婚姻,他/她(们)将不再受二茬罪、遭二遍苦,他们相信过去的事就让它们过去吧。在长时期的下决心、等待后他/她(们)终于如愿以偿地摆脱了对方。如今,他们已重新拥有了另一半,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婚姻家庭。但是,他/她(们)忘了,因为孩子的缘故以及其它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连结,那些被“摆脱”的人仍与他/她(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她(们)也不得不彼此交往。即便他她(们)不再同住一个屋檐下,那些被“摆脱”人还将、或者至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像一个幽灵一样在这个新建的家中游荡。

简言之,每个踏入婚姻的人都期待他/她的生活因此而美好,第二次婚姻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

一种由鳏夫或寡妇再婚另组成混合式家庭的情况较为特殊,即他/她(们)在前一次的婚姻很可能是不错的,前伴侣死后,他们仍一往情深地保持着美好的回忆,岁月的流逝加重了他/她(们)对死者的追思。他/她(们)常常活在过去中,将早已神圣化的死者和现实中的再婚配偶进行比较。于是,出现了新伴侣怎么努力都是枉然,怎么努力都无法让他/她(们)看顺眼的场景!

另一方面,再婚夫妇又得理智地接受“前妻/夫曾经存在”的事实,他/她(们)虽人已作古,但他/她(们)仍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曾经朝夕相处的伴侣,影响着从未与他/她(们)相处过的婚姻新人,也影响着新建的家庭和孩子。许多再婚鳏夫或寡妇的另一半也许常会提出一些非份要求,要求他/她(们)销毁死去配偶的存照或遗物,甚至要求他/她(们)不再思念对方、不再提起对方。他/她(们)常对对方说:“你若一直惦记着上一次婚姻,你又怎能全身心地接纳这一次婚姻呢?”一个偏颇的怪异想法!

收养子女也是混合家庭组合中的一种,即一旦孩子父母没有生育能力或不能善待子女,孩子常通过法院判决由寄养家庭收养。在我国,这种制度尚未建立,多半只是为了不育的原因,或因为传宗接代或养儿防老而收养孩子,有的甚至为了分财产而“过房”。将孩子遗弃或送给他人抚养的,是因为家庭在经济上负担不起。有不少人则因为生了个女儿,所以要把孩子送给人家。这在“一对夫妇只生一胎”的政策背景下较为盛行。当下,未婚先孕问题层出不穷,将未婚先孕生养的孩子送人抚养的情况相信也会越来越多。

尽管家庭形态多样,但家庭形态并非主宰家庭的决定因素,它(们)只代表了家庭所面临的不同挑战。家庭仍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家人如何相处,而自我价值感、沟通、规矩和体系的有效建立,才是决定家庭运作的主要原因。用这个角度看,特殊家庭和一般家庭其实都是一样的。

由此可见,混合式家庭有多么复杂!假如两个大人是成熟的话,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同时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而不感到失落。

首先,允许孩子留一份情感给他/她(们)的生身父/母,同时帮助孩子接受继父/母。这需要时间和耐心,特别在刚开始的时候。继父/母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甚至被孩子视为“入侵者”。

孩子一些实际问题是需要重视的,比如,“我如何对待我的新爸爸或新妈妈呢”、“我应该怎么称呼他/她呢?”孩子问道。许多孩子碰到的最实际问题是,他/她(们)无法高高兴兴爱一个不是生养自己的继父/母,更遑论在孩子眼中“不好的”继父/母。”不好的”继父/母又怎么期待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去接受、去爱呢?比如,新娶进门的继母是一个酒鬼。你如何告诉孩子她是多么多么的完美?又比如,孩子的继父是一个刚刑满释放的人,或者是一个刚接受精神病治疗的人,或者有一段不光彩前科的人。这类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让一个想爱的孩子去和亲近、他、爱他。

作为继父/母,你尽可以悠着点来。你们应该谅解孩子把你们当成“陌生人”或“入侵者”,因为你们的“闯入”有可能永远地改变他/她(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但这又不失为你们人生的一次重要机会。请给继子/女心目中留一些生身父/母的空间,因为他/她(们)在孩子心中是永远无法抹去的。再次提醒你们,为了与配偶的前妻/夫孩子和睦相处,你必须首先得到孩子的足够信任,向他/她(们)证实你们是“一个好人”、“一个可信赖的人”、“一个对他/她(们)很好的人”。你们不必一定要爱一个不是自己生养的孩子,但你们完全应该将他/她(们)当作人来加以尊重。

你们的离异和再婚牵涉到未成年孩子,于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是,配偶如何与前妻/夫共同计划孩子幸福的未来?你们的前妻/夫又该如何被现在的家庭所接受?其中一个关键是如何向孩子解释你们的离婚和再婚事实。你们对过去存有的家庭阴影决不应回避,而必须面对它、克服它;你们须理解孩子正处在你们离婚、再婚的阴影中,他/她(们)生长在一个问题家庭里是一个不争事实:过去他/她(们)生活在生身父亲与母亲关系不和的阴影中,现在他/她(们)要面对完全不同血缘、不同气质和性格、不同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继父/母。

做继父母难

一个离婚又再婚的人,其离婚经验多半是苦涩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对婚姻和异性的失望进一步加剧了不信任感,因此当做起第二任配偶时,自然感到难上加难,其中一个微妙心理便是:“必须比在做前夫或前妻时更好。”

女人常常渴望有一只“男人强壮的臂膀”可以依恃,她们把期待中的丈夫看作是无所不能、无往而不利的“圣人”。尤其当家中发生了天灾人祸时,这种莫名的期待尤甚。这对新进入婚姻家庭的男性来说委实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新任丈夫为了讨好爱妻,必须努力按着“使命”去做。但结果往往令对方大失所望。殊不知,调整新婚家庭关系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时间尝试,更需要双方勉力磨合。

继父的另一困境是,孩子与生身母亲相处多年,许多事早已培养出一种默契,而现在,他(们)就像是一个局外人来到了她们的中间。

继父也无可趋避地会接触到对方一些过去的事物、亲戚朋友,从而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婚姻的质量。事实上,离异再婚者不可能抛弃、切断过去的一切,他/她(们)拥有不可抹去的昨天。特别是离婚再婚者的亲戚,他们的父母、祖父母或其它人,他们通常很少以缄默而无意见的姿态出现,他们经常对过去进行一番评头论足。

我们对一个想组织混合家庭的人的建议是:第一,他/她(们)须认清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过去生活的经历,这些经历将影响到他/她(们)现在乃至未来的婚姻生活品质。第二,及时了解和沟通,以迅速熟悉新婚姻后陌生的环境。许多继父常喜欢用猜想代替了解和沟通,他们常常用“或许,这并不关我的事,我不该管”、“我不应该过问这些事”、“如果她要我知道这些事,她自己会主动告诉我的。”云云,云云。

到目前为止,本节都是有关继父可能面对的种种压力和困境的描述。同样,身为继母,她们也面临相同的难题。在我国,身处困境的继母大有人在,特别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其它照顾者(比如姑姑等),继母的突然介入似乎对他/她(们)的权利(如,他/她(们)将孩子视为私产)是一种冒犯,从而产生敌对情绪。在这种敌对情绪下,孩子一方面受到”没有一个后母会疼前妻孩子”的偏颇教育,另一方面,孩子被要求,即使想与继母亲近,也必须以效忠父亲这边姻亲作为前提。这时,身为继母,对自身角色产生焦虑自不言而喻,于是在新婚后与大家庭相处中,她(们)处处谨小慎微,害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什么人。她(们)被迫去适应、去迎合男方的各路姻亲们。她(们)非得爱一个不是自己生养的孩子不可,不论她(们)内心是否真的喜欢他/她。

问题是,她(们)必须无条件去爱不是自己生养的孩子,这是否意味着她(们)会同样得到孩子无条件的爱呢?结果常常是失望的。一旦继母有了自己生养的孩子后,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纷争也更趋剧烈。

母亲再嫁,孩子留给了前夫,这也会产生诸多问题。母亲因为不能亲自照顾孩子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罪恶感。每当孩子来探访母亲,又使继任丈夫不安,甚至讨厌。如果生父知道了孩子正与另外一个男人分享为父之乐,这种被剥夺的感觉将形成新的问题,引发新的矛盾。

成功再婚父母的家庭理应有一个改变。即使离婚了,仍要使孩子感到父母的存在,而不是父母的丧失。明智的父母也理应在如何使自己生身子女和继养子女间做出不偏不倚的安排和处理,而不应是抑此扬彼,偏爱善待一方而忽略欺骗另一方。

在小说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很天真的故事,书中的情节都是清一色地安排新爸爸或新妈妈死了,于是冲突嘎然而止,孩子对亲生父母的忠诚度也不会受到冲击,不会有各类烦心的琐事。家庭又开始其融乐乐,看不到任何再婚家庭所有的诸如此类的问题。

小说里大团圆式的“合家乐”毕竟不同于现实生活。再婚家庭的问题确实令人烦恼。几乎每对踏进我们中心的再婚夫妻都很纳闷,为什么他们的家庭不象小说中所演示的那样。在缺乏可供应用的模式下,再婚家庭中的伴侣都试着沿袭传统之道来创造一个新的速成家庭,这往往是个不幸。

传统的观念一直把血缘婚姻家庭视之当然,但在今天离婚率开始高企的中国现代社会,原来婚姻家庭的纯粹性正在逐渐消失,离异家庭子女面临的是来自不同家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共同筹组新家庭的情境。两个原来背景大相径庭的家庭培育出不同习惯与兴趣的小孩,要他们去适应一个新家庭便可想而知地困难重重,这往往也是再婚家庭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和挑战。

据研究,90%的再婚家庭中有小孩问题。再婚初期是继亲关系面临最大考验的时期,许多夫妻只要竭尽所能的安然度过,新家庭就可以一帆风顺地完成重建。据统计,再婚者中,最难度过的是那些没有抚育小孩经验的单身汉。他们娶了带着小孩的再婚夫人后,往往不知如何与小孩相处。其次是一些没有心理准备,或不愿为小孩牺牲的男子。对他们而言,小孩是太太以前和别人作爱的残留物,也是家中吵闹的来源。再次则是未曾生育的女性,她们要在短时间内变成妈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父亲这个角色在继亲关系中往往不如母亲来得重要,但觉得“继父难为”的父亲也大有人在。在《重组家庭》一书中,有一段引用一位继父的话:“我喜欢这些子女,但他们似乎不喜欢我,甚至有些讨厌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他们似乎也并不真正喜欢其生父,我从来不想取代生父角色。现在,似乎没有人知道该从何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