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婚姻解毒:现代婚姻启示录
3316300000001

第1章 序:时代变迁下的婚姻

远古时代,男人和女人在充满敌意和危机的世界里成为和睦相处的伙伴,男女各司其职,彼此依赖,努力为生存而共同奋斗。为了食物﹑性﹑子女﹑住所﹑安全等各式各样的原因,伴侣分工合作,于是约定俗成出男人外出守猎扮演供应者和保护者角色,女人则留守在家负责生儿育女和料理家务。只要双方尽守职忠,男女在情感上就容易得到满足。世代递嬗,生存的挑战始终成为最为迫人的问题,男女分工也因此持续不变地承传了下来。然而,现代文明使人类的生活有了大幅改变,于是,男人与女人不再只是为了安身立命而彼此依赖,祖先的规则和策略也因此渐渐式微,男女结合不再仅仅为了生存和安全的需要,更多表现在追寻爱情和浪漫上。如今,幸福﹑亲密﹑持久的性爱婚姻关系已成为现代人追逐生活的主要目标。

过去半个多世纪里,我国社会经济经历的沧海桑田般的改变,已大大影响了男女传统角色。女性走出家庭进入工作职场。在日益独立自主的同时,现代女性不再像古代女性那样需要男性的供养和保护。随着避孕技术发明和推广,女性第一次获得了生物学意义上的控制生育的能力,她们可以决定何时怀孕﹑孩子间隔多长等一些古人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她们不再是生育机器了。

生育控制的普及以及随之而来的性革命,进一步导致当代婚姻关系的改变。人类转而处在的社会激烈竞争的转型期,加速了男女两性关系的空前紧张。从古代意义上看,当代男人其实都已“下岗”﹑“失业”,由于不再被视为养家者和保护者,男人失去了世代传统的职责,也失去了女人们的重视和感激。现代女性已不满足于被供养﹑被保护,她们需要另类东西,一些她们母辈不曾拥有的崭新东西。

如今,与男人“下岗”﹑“失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女人身兼数职,她们不仅仍是母亲﹑养育者﹑管家,同时也拥有了“养家者”和“保护者”的角色。她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留守家中,而是早已成了社会激烈竞争职场中的一员,像男人一样饱受严酷工作世界的重压:前一个钟头,她们还在一天工作结束后与男人一起像沙丁鱼似地挤在回家的公共汽车里;一个钟头后,她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家中开辟起了第二“战场”。家庭现代女性不再守候着男人回家;而她们的男人却仍希望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有妻子在家中热菜热汤﹑事事恭奉他们的归来。

在我们多年辅导婚姻夫妇的生涯里,不少夫妇因为冲突前来寻求帮助。引人注目的是超过半数的个案都有共同而关键的导火索:妻子改变了,丈夫因而感到困惑。妻子变得更具侵略性和富有自我,不再接受以往丈夫的领导角色,她们不仅于此,还反过来不断地谴责涨幅。于是,丈夫感到这一切是对他个人所作的攻击,是蓄意拒绝他。

类似这些生活困局和问题的事例数不胜数,因而使许多思想家和哲人都在思考自己惯常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之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于婚姻全新解构、诠释和理解中。二十世纪伟大的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就深入这一问题特别撰写了《婚姻革命》一书。的确,无论伟人还是凡众,婚姻和爱情都成为他们生活道路中一道重要的坎,几乎每个人都要毕其大半生与婚姻家庭打交道。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的爱情,通常也以婚姻作为最终旨归。可以说,婚姻和家庭是爱情最终的硕果和固化形式。婚姻承载和保障了爱情的发展,使情感得到合法形式的“成全。”婚姻成全爱情,爱情得到合理平实的发展。婚姻孕育后代,又使爱情生生不息。

但婚姻也会将爱情束缚,成为爱的坟墓。究其原因,婚姻制度本身与社会体制之间存在着的互相支持和难解难分的联系,使婚姻带上了时代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浓重色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体制理念和“重男抑女”的意识形态伴随着历史经久不衰,也由此引发婚姻家庭的尖锐矛盾,成为女权运动的源起和两性冲突的真正原因。从“人身权利”上说,婚姻在保障爱情运转的同时,对人的自由也作了进一步规约,使社会风俗在性别上产生偏见,使婚姻最终成为最直接抑制人性发展的藩篱和牢笼。

直到今天,婚姻中的女性在财务、人身、心理、性等在很大程度上面还是受到男性的盘剥和压榨,她们仍生活在一种视妻子为“合法财产”的婚姻怪物中。女人没有像男性一样获得自我独立发展的权力,在为数众多的痛苦不幸的婚姻中,男性将婚姻变成对女性心理和生理施暴的“合法”场所,将婚姻变成男性本位的“伊甸乐园”。从这一层面上看,“砸碎婚姻枷锁”,已成为那些长期生活在婚姻不幸中的女性发出的愤怒呼号。

尤其在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女人都在婚姻家庭以外拥有一份全职工作,成为婚姻家庭经济来源的重要补充甚至支柱。女性经济基础地位的改变,使她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在婚姻家庭中长期置身的不平等地位,她们理应享有同男人一样的社会地位,与男人共享家庭的权利和自我发展权利。如果在今天,婚姻已成为“破坏”男女平等和“女性享有正当权力”桎梏的话,那么,女人也就有权利放弃婚姻,选择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自我负责,自我发展”的道路。然而,虽然大多数女性清楚婚姻可能带给她们不幸,但她们最终仍然无可奈何地选择婚姻。许多人从一个婚姻中跳出来,紧接着又跳进另一个婚姻,结果却仍逃脱不了失败命运。她们无法知道,这并不是她们个人在配偶选择上有什么差错,而是婚姻本身出了问题。

本书假借一个长期从事婚姻实务工作者的经历以及现身说法,告诉中国婚姻男女,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独立个体,共处的经验是陌生的、不确定的,但却要接受一连串真实个性、行为习惯、沟通方式等差异的事实考验。婚姻不只是新婚人手挽着手走过一小段红地毯,毋宁说它是一条漫的要走的路。本书利用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对影响婚姻家庭的经济、权力、平等、性、性别差异等诸因素作了深度剖析,为男女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婚姻与家庭事件提供了必要的反思框架。这是国内第一本有关描述和论证婚姻性爱内涵的书,只是与以往学术专著不同的是,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笔触来探讨一个严肃的家庭婚姻问题,它的出版对婚姻家庭问题也将提供一条崭新的研究思路。

书中无疑涉及大量婚姻家庭当事人,为了遵循对提供资料的受访单位及个人的保密承诺,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落笔谨慎,将资料中的真名隐去。书中每一重要行为、言语和情绪虽取自于真实生活,不过笔者已更改了当事人的姓名和一些外在特征。我们谨慎地改变了当事人的原有身份,但又同时保留了他们婚姻心理和事实。书中人物众多,若与你的姓名或在婚姻家庭中遭遇的事件雷同,那纯属偶然,请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修改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