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的智慧
3315900000020

第20章 方圆有度,幸福之道(3)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告诉我们,穷爸爸之所以穷,富爸爸之所以富,都是源于观念。例如穷爸爸告诉孩子“努力学习能在好公司工作”,这是为钱而工作;而富爸爸则告诉孩子“寻找工作时要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而不是只看能挣到多少。不要为钱而工作,要学会让钱为你而工作”。穷爸爸说“我不富有是因为我有孩子”,而富爸爸则说“我必须富有的原因是我有孩子”,等等。所以,我们在探讨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执行力等问题时,一定要追溯到根源上,也就是观念。因为每一个人的思想、行为都是受观念支配的。

观念左右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要改变结果,就要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要改变思想,关键是要改变观念。

就像一个小孩成绩不好,差的老师认为他是不努力,所以天天罚他补课,做作业,用强制改变行为的方式来改变结果。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优秀的教师会努力去转变学生的观念,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观念变了,思想上愿意学,行动上就会努力学习,努力学习了,成绩就会提高。

其实我们很多管理者,都是治标不治本。我们常说“要对事不对人”,我不喜欢这句话,对事不对人实质上是你搞不定这个人,才说对事不对人,我们就是要通过事来帮助人进步,转变他的观念,从而转变他的思想和态度,进而改变行为。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下面这个故事:

有两个推销员到非洲去推销鞋子。到了非洲之后,他们发现原来非洲人是从来不穿鞋子的。其中一个沮丧地说,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肯定没有鞋的市场;另一个则非常高兴,他说,非洲人没有穿过鞋,正说明了这里很有潜力,市场大得很呢!

可以想象得到,第二个人在事业上比第一个人更容易成功。因为只要你愿意去积极地发掘,就会有可能性、就会有机会。

不同的观念带来不同的行动,而不同的行动又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误

一个人在前进的途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一个欲求达到既定目标、走向成功的人来说,对待自己过错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不文过饰非,闻过则喜,知过能改。

人们大都有一个弱点,喜欢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实际上,这种文过饰非的态度常会使一个人在人生的航道上越偏越远。不文过饰非需要一种坚强的纠错意识和宽广的胸怀。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首要的原因可能是虚荣心在作祟。有的人一向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很少有失误发生,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一贯正确”的意识,一旦真的出现过错,则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出于对面子的维护,人们会找理由开脱,或者干脆将过错掩盖起来。另外的原因是怕影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威信及信任。其实,如果是作为下级,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可能会更加得到领导的赏识与信任;如果是作为上级,正视自己的过错也会使下属对自己更加敬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信。

闻过则喜、知过能改是一种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的时候,才可能身体力行地去闻听别人的善意劝解,才可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不致为了一点面子去忌恨和打击指出过自己过错的人。闻过易,闻过则喜不易,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的人,是最能够得到他人帮助和指导的人,当然也是最易成功的人。知过能改则是使一个人在激烈的竞争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关键。“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悔改、一味坚持的人。这种人是很难走向人生的辉煌的!

格里·克洛纳里斯现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恪特当货物经纪人。在他给西尔公司做采购员时,他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很大的估计上的错误。有一条对零售采购商至关重要的规则是不可以超支你所开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你的账户上不再有钱,你就不能购进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账户填满——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次采购季节。

一次正常的采购完毕之后,一位日本商贩向格里展示了一款极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这时格里的账户已经告急。他知道他应该在早些时候就备下一笔应急款,好抓住这种叫人始料未及的机会。此时他知道自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笔交易,而这笔交易对西尔公司来说肯定会有利可图;要么向公司主管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正当格里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时,公司主管碰巧顺路来访。格里当即对他说:“我遇到麻烦了,我犯了个大错。”他接着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尽管公司主管不是个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但他深为格里的坦诚所感动,很快设法给格里拨来所需款项。手提包一上市,果然深受顾客欢迎,卖得十分火暴,格里也从超支账户存款一事汲取了教训。更为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这样一点:如果你一旦发现自己陷入了事业上的某种误区,怎样爬出来比如何跌进去最终会显得更加重要。

如果你不小心犯了某种大的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只要处理得当,你甚至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善于表现出你的真诚和热情

一位哲学大师曾经说过:“生命本身是一张空白的画布,随便你在上面怎么画;你可以将痛苦画上去,也可以将完美的幸福画上去。”其实,痛苦并非必然的结果,幸福亦非遥不可及,全看你用什么态度去涂画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不要把工作视为生活之外的烦人事项,而是要把工作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心中,那么,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心甘情愿地付出,也才会用最热情的心去感受这个生活的必需。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拉里·金,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10岁时父亲因心脏病去世,从此靠着公众救济,金长大成人。从小便向往广播生涯的他,从学校毕业后先是到迈阿密一家电台当管理员,经过一番努力才坐上主播台。他曾经写了一本有关沟通秘诀的书,书名叫《如何随时随地和任何人聊天》。书里提到他第一次担任电台主播时的经历,他说,那天如果有人碰巧听到他主持节目时,一定会认为:“这个节目完蛋了。”

那天是星期一,上午8:30分他走进了电台,心情紧张得不得了,于是不断地喝咖啡和开水来润嗓子。上节目前,老板特地前来为他加油打气,还为他取了个艺名,“叫拉里·金好了,既好念又好记。”

从那一天开始,他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新的节目与新的名字。节目开始时,他先播放了一段音乐,就在音乐播完,准备开口说话时,喉咙却像是被人割断似的,居然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

结果,他连播了三段音乐,之后仍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他才沮丧地发现:“原来,我还不具备做专业主播的能力,或许我根本就没胆量主持节目。”

这时,老板突然走了进来,对着满脸丧气的拉里·金说:“你要记得,这是个沟通的事业!”

听到老板这么提醒,他再次努力地靠近麦克风,并尽全力地开始他的第一次广播:“早安!这是我第一天上电台,我一直希望能上电台……但是,现在的我却口干舌燥,非常紧张。”终于能开口说话的他,似乎信心也唤回来了,这天,他终于实现了梦想,也成功地完成了梦想!那就是他广播生涯的开始。

从此以后,他不再紧张了,因为第一次广播经验告诉他只要能说出心里的话,人们就会感到你的真诚。

身为著名主播,拉里·金的经验是:“谈话时必须注入感情,表现你的热情,让人们能够真正地分享你的真实感受。”对拉里·金来说,广播不只是一项沟通的事业,更是充实他精彩人生的第一要素,所以,他在书中一直告诉我们:“投入你的感情,表现你对生活的热情,然后,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回报。”

向许三多学习职业精神

我先后在几家世界500强企业任职,近年来研究企业文化,和林林总总的商界人士接触,他们或精明强干,或足智多谋,无一例外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然而在我看来,理解“职业精神”最到位的,当属许三多一类的军人。他们从不把“职业精神”挂在嘴边,但他们是把这四个字履行到极致的一群人。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职业精神的典型解读:坚持。最后攀上顶峰的人,无一例外都是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投机取巧者会半途落马。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人无论对职业还是对人生,都抱着投资的态度。投资和投机的手法差不多,结果却大相径庭,投资才有可能成功,投机不能长久。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这句话转赠给所有期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朋友。潜台词就是,别做整日赶场参加饭局等与事业无关的“额外工作”;做对事业有帮助的事情,就是好好工作。

“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就会有问题。”如同秦始皇所言:“养士如养鹰。”不能给鹰吃得太饱,太饱就会缺乏斗志。在这一点上,无论客户管理还是内部管理,都是一样的。

“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作为员工,你的使命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工作环境、不断提出问题。拿几个行业内的小道消息来危言耸听,或者一知半解地向领导提出几个问题,绝对不是职业的表现。出题谁不会呢?问题是,你是否知道该如何解决它们。记住,解决问题是你在任何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而不是提问题。一个光会提出问题、品头论足、横加指责的人,一定是个饭桶。被任何公司求贤若渴的人,都是能解决问题的职业人士。

“信念这玩意儿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其实,每天的工作做久了,谁都会觉得枯燥。可是古人说了:远路无轻担。所以,坚韧才是体现一个职业人士精神之所在。能不断重复地做好每一件事,才是专业化的表现。成功就是不断重复地做简单的事情,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

“别混日子,小心日子把你给混了。”混日子其实比过日子有趣,你会感觉自己赚了,至少每天都很高兴。但是长久看来,混久了终究是把自己给混了。十多年前混日子的人,我没见过一个现在在单位里挑大梁的。你可以选择现在混,但时间对你的酬劳是一事无成。

“你玩命了,你的班长也得玩命。”每个公司,每个级别的领导,包括高级管理层,都存在着混日子的人。千万不要因为你的上司不玩命,你就不玩命。你是为自己而活而工作,不是为上司。如果你真正有能力,没有人能挡住你成功的步子。群众的眼光永远是雪亮的。大伙都清楚地知道哪些人是玩的,哪些人是玩命的。上司也有压力,你玩命,你的上司自然也得玩命。